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栾墨馨 宋晓倩 +1 位作者 金晨阳 郑雪平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430-436,共7页
目的:探讨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roke, LAAS)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脑微出血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预后影响。方法:纳入2016~2022年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roke, LAAS)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脑微出血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预后影响。方法:纳入2016~2022年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大动脉硬化型脑梗死患者353例,依据是否有脑微出血分为有CMB组与无CMB组,分析LAAS患者发生CMB的影响因素以及CMB对LAAS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 = 0.043)和高血压病史(P = 0.004)是LAAS患者CMB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有CMB组平均生存时间、累计生存率低于无CMB组患者,对LAAS患者进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两组在再发脑梗死以及全因死亡结局上均存在显著差异,CMB组更容易发生以上结局,两组在颅内出血结局上无显著差异。总体而言,有CMB组患者比无CMB组患者更易出现不良预后(HR = 0.397, 95% CI, 0.260~0.606;P = 0.000)。对有CMB组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年龄和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是LAAS患者的预后不良(包括再发脑梗死、颅内出血、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和既往高血压病史是LAAS患者CMB发生的常见原因。CMB增加了LAAS患者再发脑梗死以及全因死亡的风险,但不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年龄和血清CRP水平是合并CMB的LAA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复发 预后
下载PDF
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采用NBP与LIPost C联合治疗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李松 贺兴友 +3 位作者 贺电 汪波 詹彧 孙晶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6-1292,共7页
目的 分析丁苯酞(NBP)注射液联合肢体缺血后适应(LIPost C)治疗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收治的16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分为NBP组(NBP... 目的 分析丁苯酞(NBP)注射液联合肢体缺血后适应(LIPost C)治疗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收治的16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分为NBP组(NBP注射液治疗)、LIPost C组(LIPost C治疗)、NBP+假LIPost C组(NBP注射液联合假LIPost C治疗)及NBP+LIPost C组(NBP注射液联合LIPost C治疗),各40例。4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4组治疗前后侧支循环[软脑膜评分法(r LMC)]、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肢体功能残缺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认知功能[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记录4组出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4组rLMC评分均上升,且NBP+LIPost C组r LMC评分较其他3组高(P <0.05);4组治疗各时点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降低,且NBP+LIPost C组低于其他3组(P <0.05);4组治疗各时点的MMSE评分、Barthel指数均升高(P <0.05),且NBP+LIPost C组高于其他3组(P <0.05);4组治疗期间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P联合LIPost C能有效促进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及神经功能恢复,并能提高其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注射液 肢体缺血后适应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血清AAT、RANTES、Resistin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张菲菲 赵佳庆 +2 位作者 张海刚 燕斌 张东亚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40-44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α-1抗胰蛋白酶(AAT)、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抵抗素(Resistin)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 目的探讨血清α-1抗胰蛋白酶(AAT)、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抵抗素(Resistin)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LAA型AIS患者159例纳入AIS组,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亚组31例,中度亚组72例,重度亚组56例,另选取同期医院体检健康志愿者84例纳入健康对照组。随访90 d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LAA型AIS患者分为预后不良亚组61例和预后良好亚组9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AA型AIS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AT、RANTES、Resistin水平预测LAA型AIS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IS组血清AAT、RANTES、Resistin水平升高(t/P=16.897/<0.001、20.334/<0.001、17.775/<0.001);血清AAT、RANTES、Resistin水平在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中依次升高(F/P=146.195/<0.001、192.910/<0.001、194.396/<0.001)。随访90 d,LAA型AIS患者159例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8.36%(61/159)。影响LAA型AI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增加、合并糖尿病、入院时NIHSS评分增加、AAT升高、RANTES升高、Resistin升高[OR(95%CI)=1.078(1.019~1.141)、2.774(1.010~7.622)、1.106(1.054~1.160)、1.597(1.057~2.414)、1.136(1.059~1.219)、1.097(1.035~1.163)];血清AAT、RANTES、Resistin水平及三者联合预测LAA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0.771、0.766、0.897,三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独预测(Z/P=3.484/0.001、3.416/0.001、3.230/0.001)。结论LAA型AIS患者血清AAT、RANTES、Resistin水平升高与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血清AAT、RANTES、Resistin水平联合预测LAA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α-1抗胰蛋白酶 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 抵抗素 预后
下载PDF
早期家庭康复训练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
4
作者 陈志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82-0185,共4页
分析早期家庭式康复训练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缺血脑卒中患者急诊抢救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到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脑卒中患者50例,运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作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家庭式... 分析早期家庭式康复训练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缺血脑卒中患者急诊抢救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到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脑卒中患者50例,运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作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家庭式康复训练),分析护理价值。结果 护理后脑功能、记忆功能、神经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家庭式康复训练服务运用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脑卒中护理中,可改善患者各项功能指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家庭式康复训练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脑卒中 脑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不同机制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基线特征和血管内治疗后结局比较:DIRECT-MT研究亚组回顾性分析
5
作者 朱宣 张敏敏 +7 位作者 邢鹏飞 姜一 沈红健 张磊 呼延梅华 袁绘 吴雄枫 张永巍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30-1037,共8页
目的比较颅内大血管伴/不伴同侧颈内动脉闭塞的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后的结局。方法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DIRECT-MT亚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孤立颅内动脉闭塞LAA型卒中患者(颅内闭塞组)... 目的比较颅内大血管伴/不伴同侧颈内动脉闭塞的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后的结局。方法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DIRECT-MT亚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孤立颅内动脉闭塞LAA型卒中患者(颅内闭塞组)和伴有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的串联闭塞LAA型卒中患者(串联闭塞组)的基线特征和预后,分析不同机制学特征(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动脉栓塞)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LAA型卒中患者共108例,其中串联闭塞组63例,颅内闭塞组45例。颅内闭塞组有高血压史的患者比例高于串联闭塞组[77.8%(35/45)vs 52.4%(33/63),P=0.007]。颅内闭塞组闭塞部位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M1段(88.6%,39/44),而串联闭塞组颅内闭塞主要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49.2%,31/63)和大脑中动脉M1段(49.2%,31/63)(P<0.00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抗栓和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卒中史、心房颤动史、吸烟史、基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是否行静脉溶栓、侧支循环以及救治流程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90 d mRS评分为0~2分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3%(24/45)vs 41.9%(26/62),P=0.243]。颅内闭塞组术后成功再灌注率高于串联闭塞组[93.3%(42/45)vs 77.4%(48/62),P=0.026],但术后24~72 h血管再通率低于串联闭塞组[57.1%(24/42)vs 77.2%(44/57),P=0.034],最终梗死体积小于串联闭塞组[20.1(0.3,65.3)mL vs 34.5(19.9,124.6)mL,P=0.025]。术后NIHSS评分、90 d欧洲五维五水平量表评分和巴塞尔指数评分为95或100分的患者比例等其他次要结局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90 d内的死亡率、无症状性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5~7 d时其他血管区域脑梗死的发生率及新流域栓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串联闭塞相较于孤立颅内闭塞,末次造影成功再灌注率较低,梗死体积更大,但术后24~72 h血管再通率较高,且神经功能良好预后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与颅内闭塞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 串联闭塞 颅内闭塞 临床结局
下载PDF
葛酮通络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H-FABP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高永俊 畅雪丽 +4 位作者 杜文贤 李晓峰 杨文明 赵文珺 杨文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葛酮通络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therosclerosis of aorta,LAA)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shaped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的影响。方法选择168例发病48 h内诊断为LAA型急性脑梗... 目的探讨葛酮通络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therosclerosis of aorta,LAA)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shaped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的影响。方法选择168例发病48 h内诊断为LAA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及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葛酮通络胶囊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American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价;于治疗前,治疗后3 d、7 d及14 d清晨空腹抽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H-FABP水平。随访3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78/8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14%(69/84)(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H-FABP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治疗后14 d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7 d及14 d观察组H-FA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月发现观察组mR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酮通络胶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以更明显改善LAA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更好地保护脑细胞,降低H-FAB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酮通络胶囊 丁苯酞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急性脑梗死 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血小板微粒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暖 夏娜 +1 位作者 胡心荷 李林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微粒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20年11月在青岛市中医医院诊断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52例,均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根据患者出院后30 d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 目的探讨血小板微粒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20年11月在青岛市中医医院诊断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52例,均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根据患者出院后30 d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37例)和预后良好组(1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小板微粒、NIHSS及mR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小板微粒对预后的预测效能;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血小板微粒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小板微粒水平、NIHSS评分及mR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微粒[OR=2.204(95%CI:1.547,3.128)]、NIHSS评分[OR=1.784(95%CI:1.295,2.436)]及mRS评分[OR=1.133(95%CI:1.057,1.206)]与预后不良有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微粒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54(95%CI:0.792,0.906),敏感性为0.89(95%CI:0.71,0.95),特异性为0.77(95%CI:0.63,0.84);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小板微粒≥中位数组无不良事件生存时间短于血小板微粒<中位数组。结论血小板微粒是潜在的判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也是该类患者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血小板微粒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PLCL2基因多态性观察及其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发病关系分析
8
作者 王晓蓓 谢孟岐 +3 位作者 刘梽颍 吴勤奋 张明洋 杨新玲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7期12-16,共5页
目的分析磷脂酰肌醇特异的磷酸酯酶2(PLCL2)rs2014490、rs9824172、rs4685423、rs4618210位点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LAA型脑梗死患者105例(病例组),同一时期体检健康者103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分析磷脂酰肌醇特异的磷酸酯酶2(PLCL2)rs2014490、rs9824172、rs4685423、rs4618210位点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LAA型脑梗死患者105例(病例组),同一时期体检健康者103例(对照组)。采用飞行质谱分析技术检测两组入院外周血PLCL2基因rs2014490、rs9824172、rs4685423、rs4618210位点的基因型,计算基因型频率和相关等位基因频率,并与对照组人群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对比。基于遗传模型(共显性模型、显性模型、隐性模型、超显性模型),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LCL2基因的rs2014490、rs9824172、rs4685423、rs4618210位点多态性与LAA型脑梗死发病的关系。结果经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本研究中纳入的人群具有良好群体代表性。PLCL2 rs2014490位点基因型为GG、AG、AA,在病例组中占比分别为29.1%、42.7%、28.2%,对照组中分别为21.5%、52%、26.5%;病例组等位基因G、A基因频率占比分别为50.5%、49.5%,对照组分别为47.5%、52.5%;两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P均>0.05。PLCL2 rs9824172位点基因型为GG、GT、TT,在病例组中占比分别为26.7%、40%、33.3%,对照组中分别为24.3%、50.5%、25.2%;病例组中等位基因G、T频率占比分别为46.7%、53.3%,对照组分别为49.5%、50.5%;两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P均>0.05。PLCL2 rs4685423位点基因型为AA、CA、CC,在病例组中占比分别为28.8%、35.6%、35.6%,对照组中分别为23.8%、51.5%、24.7%;病例组等位基因A、C频率占比分别为46.6%、53.4%,对照组分别为49.5%、50.5%;两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P均>0.05。PLCL2 rs4618210位点基因型为AA、GA、GG,在病例组中占比分别为16.7%、49%、34.3%,对照组分别为22.68%、45.36%、31.96%;病例组等位基因A、G频率占比分别为41.2%、58.8%,对照组分别为45.4%、54.6%;两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P均>0.05。基于超显性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PLCL2基因rs4685423位点与LAA型脑梗死发病风险具有相关性[OR=0.52,95%CI 0.30~0.91,P<0.05];基于共显性模型、显性模型、隐性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PLCL2基因rs4685423位点与LAA型脑梗死发病风险无相关性。基于共显性模型、显性模型、隐性模型、超显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LCL2基因rs2014490、rs9824172、rs4618210位点与LAA型脑梗死发病风险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LAA型脑梗死及正常健康人群PLCL2 rs2014490、rs9824172、rs4685423、rs4618210位点均以突变杂合子所占比例为最多。携带PLCL2 rs4685423位点纯合子(CC+AA型)人群与携带杂合子(CA)人群相比更易患LAA型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特异的磷酸酯酶2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遗传模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沫 刘海涛 龚琦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12期56-59,共4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P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PIS患者80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盐酸替...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P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PIS患者80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3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脑损伤生化标志物[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清因子[白介素(IL)-17、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7.50%(χ^(2)=7.314,P=0.007)。治疗后,2组NIHSS评分降低,MMSE、BI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S100β、NSE、MMP-9水平降低,IGF-1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IL-17、IL-1β、hs-CRP、NLR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00%,与对照组的1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5,P=0.74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PIS的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还可减轻脑损伤及机体炎性反应,且不会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依达拉奉右莰醇 替罗非班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对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学才 《系统医学》 2023年第7期113-116,125,共5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用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聊城市肿瘤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简单随机化方法”规范化分组处理,划分为...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用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聊城市肿瘤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简单随机化方法”规范化分组处理,划分为对照组(实行脑梗死常规治疗)与观察组(实行脑梗死常规治疗+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治疗),每组46例;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情况、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NIHSS、mR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MMP-9、MDA水平均下降,SOD水平均升高,其中观察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脑部血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预后,其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脑梗死 炎症反应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进展加重的危险因素
11
作者 索超远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9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进展加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3年5月邳州市人民医院在接诊的81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伴有进展加重分为两组:非进展组(n=42)和进展组(n=39)。分析大...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进展加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3年5月邳州市人民医院在接诊的81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伴有进展加重分为两组:非进展组(n=42)和进展组(n=39)。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进展加重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颅内或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卒中相关肺部感染、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的比值、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脂蛋白相关磷脂A2、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淋巴细胞百分比的比值及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或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卒中相关肺部感染、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的比值、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相关磷脂A2、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淋巴细胞百分比的比值及尿酸均是导致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OR=2.534、14.255、6.833、6.352、4.385、1.034、1.343、1.686、1.084,P<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进展和加重与多种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在临床实践中,应及早关注这些相关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发生和进一步发展,以提高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脑梗死 进展加重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贾文辉 胡风云 +2 位作者 陈文军 杨晓文 来春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4期1664-1666,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LAA)病人与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探讨SAA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病例组(30例)、对照组(54例)病人SAA水平,病例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 目的通过检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LAA)病人与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探讨SAA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病例组(30例)、对照组(54例)病人SAA水平,病例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结果病例组血清SA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血清SAA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结论 SAA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可反映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斑块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血清淀粉蛋白A 动脉斑块 动脉硬化 相关性
下载PDF
血尿酸、MMP-3水平与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楠 郦铮铮 +2 位作者 潘思培 郑晓露 祁晓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12,共6页
目的分析血尿酸、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型脑卒中疗效的相关性,并评估血清各项指标预测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1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 目的分析血尿酸、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型脑卒中疗效的相关性,并评估血清各项指标预测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1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的8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效分为A组(基本治愈)、B组(显效)、C组(有效)和D组(无效)。检测并比较各组血尿酸、MMP-3、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分析血清各项指标与疗效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各指标用于预测疗效的价值。结果血尿酸、MMP-3、Hcy水平D组>C组>B组>A组(P<0.05);IL-10水平D组<C组<B组<A组(P<0.05)。血尿酸、MMP-3及Hcy与疗效呈负相关(r=-0.524、-0.486和-0.245,均P<0.05);IL-10与疗效呈正相关(r=0.781,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尿酸、MMP-3、Hcy、IL-10预测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敏感性分别为0.902、0.845、0.713、0.685,特异性分别为0.785、0.781、0.684、0.684。结论血尿酸、MMP-3水平可作为预测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血清学指标,且两者水平与疗效呈负相关,故临床治疗时需积极调节患者血尿酸、MMP-3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 银杏达莫注射液 血尿酸 基质金属蛋白酶-3 疗效 相关性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惠 马先军 +2 位作者 董万利 宁倩 朱孟慧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7期407-410,共4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病情进展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6年7月本科收治的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斯堪地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估患者病情是否发生进展,检测患者的血浆...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病情进展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6年7月本科收治的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斯堪地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估患者病情是否发生进展,检测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Lp-PLA_2,并收集颅内外血管相关检查的结果。对LAA型进展性卒中的预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浆Hcy和Lp-PLA_2水平与LAA型脑梗死病情进展相关,对LAA型脑梗死病情进展有预测作用。结论高水平的血浆Hcy和LpPLA_2是LAA型脑梗死病情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进展性卒中 预测因素
下载PDF
低T3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红梅 张婷 +4 位作者 陈静炯 邓江山 徐周伟 付剑亮 赵玉武 《临床荟萃》 CAS 2020年第6期517-520,共4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脑梗死患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与其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LAA脑梗死患者191例分为低T3组(n=76)和正常T3组(n=115)。比较两组甲状腺功能实验室指标,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随访90天时NIHSS评分和改...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脑梗死患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与其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LAA脑梗死患者191例分为低T3组(n=76)和正常T3组(n=115)。比较两组甲状腺功能实验室指标,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随访90天时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mRS)评分,mRS评分≤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结果低T3组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TT4)水平低于正常T3组,低T3组年龄和入院时NIHSS评分明显高于正常T3组(P<0.01)。入院时NIHSS评分与TT3和FT3水平负相关(r=-0.267,P<0.01和r=-0.306,P<0.01)。低T3组90天NIHSS评分和mRS评分高于正常T3组(P<0.01)。90天mRS评分与TT3和FT3水平负相关(r=-0.400,P<0.01和r=-0.379,P<0.01);而90天mRS评分与年龄和入院NIHSS评分正相关(r=0.217,P<0.01和r=0.765,P<0.01)。结论低水平T3可能与LAA脑梗死短期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甲状腺激素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下载PDF
武汉地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韩瑞玲 万自成 +3 位作者 孙思 毛晓露 汪明 李艳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10期492-494,533,共4页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9例和健康对照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探针技术...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9例和健康对照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探针技术检测卒中组和对照组外周血样本,统计并分析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分别比较2组不同等位基因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结果:2组均以ε3/ε3基因型频率最多。对照组ε3/ε3基因频率高于卒中组(P<0.05),卒中组ε3/ε4和ε4/ε4分布高于对照组(P<0.05);卒中组ε4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ε3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性别对于ApoE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ε4型TC、TG、LDL水平均高于ε2型和ε3型(P<0.05或P<0.01);卒中组ε4型TC水平显著高于ε2型和ε3型,LDL水平显著高于ε2型(均P<0.01)。结论:武汉地区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poE的基因多态性分布与性别无关但影响血脂水平,ε4可能为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感因子和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 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 血脂异常
下载PDF
非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1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菲 马博雅 +2 位作者 王钊 安静 王振海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非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法连续收集非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30例,按照TOAST分型标准进行病因分型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组患者TOAST分型的结果是:不明原因型53例(40.8... 目的探讨非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法连续收集非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30例,按照TOAST分型标准进行病因分型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组患者TOAST分型的结果是:不明原因型53例(40.8%),小动脉闭塞型39例(30.0%),心源性栓塞型28例(21.5%)、其他明确病因型10例(7.7%)。心源性栓塞型平均年龄最大,其他明确病因型最小(χ~2=16.211,P<0.05)。小动脉闭塞型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最轻,其他明确病因型病情最重(χ~2=4.347,P<0.05)。结论非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因复杂,各亚型的临床特点存在较大差异,临床上需要根据不同病因予以个体化医疗支持及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TOAST分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情进展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惠 马先军 +2 位作者 卞光荣 朱孟慧 宁倩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型脑梗死病情进展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173例。采用斯堪地那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评估患者病情是否发生进展,收集患者的...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型脑梗死病情进展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173例。采用斯堪地那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评估患者病情是否发生进展,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对LAA型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LAA型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为23.1%;入院时血压、H型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颅内外动脉狭窄与LAA型脑梗死病情进展相关;入院时收缩压、H型高血压、HHcy、颅内动脉狭窄对LAA型脑梗死病情进展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H型高血压、颅内动脉狭窄、入院时收缩压及HHcy是LAA型脑梗死病情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进展性卒中 预测因素
下载PDF
血浆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华 陈枫 王玉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1期3222-3224,共3页
目的研究血浆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LA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86例LAA患者为LAA组,8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分析2组中血浆Hcy和Cys-C水平。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 目的研究血浆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LA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86例LAA患者为LAA组,8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分析2组中血浆Hcy和Cys-C水平。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LAA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采用Spearmen分析Hcy、Cys-C水平与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LAA组血浆Cys-C水平(0.94±0.55)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82±0.2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88,P<0.05);LAA组Hcy为(17.06±2.20)μmol/L,对照组为(16.56±3.08)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32,P>0.05);LAA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与NIHSS评分无相关性(r=-0.101,P>0.05),Cys-C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37,P<0.05),且与中度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系数略高(r=0.309)。结论 LAA中血浆Cys-C水平与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脑梗死的病情判断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胱抑素C 半胱氨酸 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陆强彬 朱祖福 +1 位作者 张慧萍 陆梦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701-70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诊断明确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62例。依据Lp-PLA2水平分为低水平组(n=32例)和高水平组(n=3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时、1 m时、6 m时的...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诊断明确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62例。依据Lp-PLA2水平分为低水平组(n=32例)和高水平组(n=3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时、1 m时、6 m时的临床疗效及侧支循环开放程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两组入院时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mR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 0. 05)。第1月时低水平组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低于高水平组(P <0. 05),BI评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5);第6月时低水平组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低于高水平组(P <0. 01),BI评分高于高水平组(P <0. 05);低水平组第1月时(P <0. 05)及6 m时(P <0. 01)侧支循环开放率均高于高水平组。低水平组6 m内脑梗死复发率显著低于高水平组(P <0. 05)。结论 Lp-PLA2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