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丁苯酞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形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7月在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其中52例丁苯酞组采取丁苯酞25 mg,bid,...目的:观察丁苯酞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形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7月在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其中52例丁苯酞组采取丁苯酞25 mg,bid,静脉滴注14 d,50例对照组未使用丁苯酞治疗,两组其他药物治疗方案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进行。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ranscranial color doppler,TCD)评估患者入院时及入院14 d脑血管的血流情况,观察两组侧支循环与血流改善的差别以及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的差别。再根据mRS评分将丁苯酞组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观察两组侧支循环与血流改善的差别以及两组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差别。统计侧支循环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丁苯酞组侧支循环形成及血流改善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丁苯酞组90 d 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组侧支循环形成的比例及血流改善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有侧支循环形成的患者比无侧支循环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低(P<0.05)。结论:丁苯酞能促进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形成,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梗死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入院治疗,且入院后、治疗前均行多模态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AIS患者99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46例,心源性...目的探究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梗死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入院治疗,且入院后、治疗前均行多模态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AIS患者99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46例,心源性栓塞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及二者差值以及后循环血管闭塞率、颅内大动脉闭塞率。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组AIS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低于心源性栓塞组[9.5(2.0,16.0)分vs 15.0(6.0,24.0)分,Z=2.31,P<0.001],GCS评分高于心源性栓塞组[(13.52±2.69)分vs(11.60±3.31)分,t=1.04,P=0.002]。心源性栓塞组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分别为1(0,22)m L和64(30,126)m L,均大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分别为0(0,1)m L和10(0,70)m L;Z=3.85、3.43,P均<0.001];但心源性栓塞组和大动脉粥样硬化组缺血半暗带与梗死核心区体积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4,103)m L vs 10(0,64)m L,Z=1.92,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组颅内大动脉闭塞率和后循环血管闭塞率分别为30.43%(14/46)和36.96%(17/46),与心源性栓塞组[分别为50.94%(27/53)和9.43%(5/5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82、6.77,P均<0.001)。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AIS患者的临床症状、脑组织改变及颅内大动脉改变不同,基于临床及多模态CT检查的病因学评估有助于精确评估AIS患者缺血状态。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丁苯酞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形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7月在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其中52例丁苯酞组采取丁苯酞25 mg,bid,静脉滴注14 d,50例对照组未使用丁苯酞治疗,两组其他药物治疗方案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进行。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ranscranial color doppler,TCD)评估患者入院时及入院14 d脑血管的血流情况,观察两组侧支循环与血流改善的差别以及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的差别。再根据mRS评分将丁苯酞组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观察两组侧支循环与血流改善的差别以及两组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差别。统计侧支循环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丁苯酞组侧支循环形成及血流改善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丁苯酞组90 d 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组侧支循环形成的比例及血流改善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有侧支循环形成的患者比无侧支循环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低(P<0.05)。结论:丁苯酞能促进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形成,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文摘目的探究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梗死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入院治疗,且入院后、治疗前均行多模态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AIS患者99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46例,心源性栓塞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及二者差值以及后循环血管闭塞率、颅内大动脉闭塞率。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组AIS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低于心源性栓塞组[9.5(2.0,16.0)分vs 15.0(6.0,24.0)分,Z=2.31,P<0.001],GCS评分高于心源性栓塞组[(13.52±2.69)分vs(11.60±3.31)分,t=1.04,P=0.002]。心源性栓塞组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分别为1(0,22)m L和64(30,126)m L,均大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分别为0(0,1)m L和10(0,70)m L;Z=3.85、3.43,P均<0.001];但心源性栓塞组和大动脉粥样硬化组缺血半暗带与梗死核心区体积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4,103)m L vs 10(0,64)m L,Z=1.92,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组颅内大动脉闭塞率和后循环血管闭塞率分别为30.43%(14/46)和36.96%(17/46),与心源性栓塞组[分别为50.94%(27/53)和9.43%(5/5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82、6.77,P均<0.001)。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AIS患者的临床症状、脑组织改变及颅内大动脉改变不同,基于临床及多模态CT检查的病因学评估有助于精确评估AIS患者缺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