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匡山的地名与景观恢复
1
作者 陈翔 孙培智 赵玲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第12期84-88,共5页
以明代《游天仓洞记》中记载的大匡山、石磬山、天仓洞和白汇溪等地理实体为依据,综合比较文献的记叙,判断这些地名实际对应地理实体的类型。《太平寰宇记》《绵州图经》记载了戴天山位置,在对这一区域的地图进行的判读中,发现戴天山、... 以明代《游天仓洞记》中记载的大匡山、石磬山、天仓洞和白汇溪等地理实体为依据,综合比较文献的记叙,判断这些地名实际对应地理实体的类型。《太平寰宇记》《绵州图经》记载了戴天山位置,在对这一区域的地图进行的判读中,发现戴天山、石磬山对应的就是大匡山、小匡山,这一地段是县域八景之一的“匡岫贤踪”。寻隐不遇、读书山林寺院是接受李白的两个不同的角度,这是造成一地多名的原因。建议在恢复使用戴天山之名时对相应的文化景观进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匡山 地名 景观恢复 戴天 李白故里
下载PDF
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林泉 江油:大匡山中读书学剑的少年
2
作者 李思达 《国家人文历史》 2018年第5期14-16,共3页
神龙年间,才5岁的李白和家人一起,在父亲的带领之下,从遥远的西域碎叶迁回剑南道彰明县清廉乡,也就是今天四川省的江油市青莲乡。虽然是侨居,但李白对这片他度过了整个青少年时期的土地,一直深有感情,也时常将其称为故乡。多年之后,成... 神龙年间,才5岁的李白和家人一起,在父亲的带领之下,从遥远的西域碎叶迁回剑南道彰明县清廉乡,也就是今天四川省的江油市青莲乡。虽然是侨居,但李白对这片他度过了整个青少年时期的土地,一直深有感情,也时常将其称为故乡。多年之后,成功以“谪仙人”称号名动天下的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号,叫作“青莲居士”。这固然有他以青莲卓尔不群自傲,更暗中谐音自己少年读书之地:清廉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匡山 青莲居士 彰明县 谪仙人 清廉乡 古道 青莲乡 剑南道 太白祠 西域
下载PDF
李白为什么要隐读于青城山
3
作者 刘友竹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32-36,共5页
蒋志、丁稚鸿二君针对拙文《李白与青城山》(《唐代文学论丛》总第九辑)写了《李白未隐青城辨》一文,发表于《绵阳师专学报》1989年第三期,后又改题目为《【李白与青城山】一文质疑》,发表于《李白学刊》第二辑。文中所论各点,都值得商... 蒋志、丁稚鸿二君针对拙文《李白与青城山》(《唐代文学论丛》总第九辑)写了《李白未隐青城辨》一文,发表于《绵阳师专学报》1989年第三期,后又改题目为《【李白与青城山】一文质疑》,发表于《李白学刊》第二辑。文中所论各点,都值得商榷。一、“岷山之阳”只能是指青城山两位作者说:“岷山和青城山这两个概念不是同一关系,而是从属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文学论丛 大匡山 戴天 《全唐诗》 青莲居士 李太白 章孝标 大荒南经
下载PDF
《冬日归旧山》确为李白所作
4
作者 丁稚鸿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56-59,共4页
《冬日归旧山》一诗,最早被搜录在《文苑英华》(以下简称“英华”)中,《彰明县志》也有记载。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却认为“英华”所录李白“五言《雨后望月》一首,《对雨》一首,《望夫石》一首,《冬日归旧山》一首,皆晚唐之语。”... 《冬日归旧山》一诗,最早被搜录在《文苑英华》(以下简称“英华”)中,《彰明县志》也有记载。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却认为“英华”所录李白“五言《雨后望月》一首,《对雨》一首,《望夫石》一首,《冬日归旧山》一首,皆晚唐之语。”对前三首,笔者不打算涉及,这里仅就《冬日归旧山》为李白一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日归旧 《沧浪诗话》 《文苑英华》 严羽 五言 大匡山 彰明县志 望夫石 沉郁顿挫 《唐诗纪事》
下载PDF
李白蜀中诗试探 被引量:3
5
作者 梁吉充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Z1期82-86,共5页
李白青少年时代在蜀中所作诗歌流传下来的为数甚少。据清人王琦《李太白年谱》考定不到十首,只占李白现今保存下来的全部诗歌的百分之一弱。且最能代表李白诗歌风格的那些名篇巨制,又都是诗人出蜀后之作。因此,李白蜀中诗向来不被重视,... 李白青少年时代在蜀中所作诗歌流传下来的为数甚少。据清人王琦《李太白年谱》考定不到十首,只占李白现今保存下来的全部诗歌的百分之一弱。且最能代表李白诗歌风格的那些名篇巨制,又都是诗人出蜀后之作。因此,李白蜀中诗向来不被重视,系统的研究更谈不上。但江流千里,必有其源。李白蜀中诗一如长江之源头,其深秀清幽,同样令人心向往之。诗人出蜀后的作品,无论在题材,技巧抑或风格上都是一脉相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中 李白诗歌 李太白 心向往之 散花楼 人王 政治抱负 思想性格 白头吟 大匡山
下载PDF
《寻雍尊师隐居》确为李白蜀中之作
6
作者 吴丹雨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86-87,共2页
这首五律虽然早已收入《李太白全集》,历来为注家所争选,但不少选本都把它列入了“不编年部分”,更没有判定它是李白哪一个时期的作品。这不仅仅是因为《寻》诗的写作年代、地点难以稽考,还因为它笔法老到,很象后来面目。然当你反复研... 这首五律虽然早已收入《李太白全集》,历来为注家所争选,但不少选本都把它列入了“不编年部分”,更没有判定它是李白哪一个时期的作品。这不仅仅是因为《寻》诗的写作年代、地点难以稽考,还因为它笔法老到,很象后来面目。然当你反复研读、把玩这首五律之后,就会发现它确属李白在故乡的少作。特别是把它和另一首五律《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加以对照分析,就更令人确信不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中 写作年代 注家 李太白全集 访道士 大匡山 李白诗选 葛景春 杨天惠 戴天
下载PDF
康熙御匾选注
7
作者 琳琳 《五台山研究》 1989年第2期44-44,共1页
斗室(菩萨顶)斗室:室小如斗。《元诗选》卢琦《圭峰集·至正己亥夏予游壶山宿真净岩》:“欣然坐我斗室底,满室岚气生清秋。”心会真如(清凉石)会:古文为“。《唐韵》:“会,合也。”真如:亦谓“性空”、“无为”、“实相”、“法界... 斗室(菩萨顶)斗室:室小如斗。《元诗选》卢琦《圭峰集·至正己亥夏予游壶山宿真净岩》:“欣然坐我斗室底,满室岚气生清秋。”心会真如(清凉石)会:古文为“。《唐韵》:“会,合也。”真如:亦谓“性空”、“无为”、“实相”、“法界”、“法性”、“实际”、“真实”、“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注 圭峰集 元诗选 实相 法界 大匡山 岚气 大诗人李白 杜工部
下载PDF
大诗人李白与剑
8
作者 黄渭铭 《辽宁体育科技》 1989年第4期45-45,共1页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大诗人。他一生写下了大量不朽的诗篇,对丰富我国文化宝库做出了卓著的贡献。李白5岁时,随父亲迁居西蜀绵州昌隆县青莲乡,在那里由父亲指教,刻苦攻读,诵六甲、观百家,览经书.青莲山附近有座大匡山,山上有匡...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大诗人。他一生写下了大量不朽的诗篇,对丰富我国文化宝库做出了卓著的贡献。李白5岁时,随父亲迁居西蜀绵州昌隆县青莲乡,在那里由父亲指教,刻苦攻读,诵六甲、观百家,览经书.青莲山附近有座大匡山,山上有匡山古寺,山明水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诗人李白 大匡山 绵州 青莲乡 青莲 昌隆县 文化宝库 西蜀 结客少年场行 南奔书怀
下载PDF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渝州:仗剑去国,飘然远游
9
作者 李思达 《国家人文历史》 2018年第5期25-28,共4页
开元八年底或九年初(公元720或721年),在成都浪荡了差不多一年的李白一事无成,多少有些不得已返回了自己读书的匡山。回来的时候正是冬天,山中风光无殊,依然是“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唯一可能有所不同的,是长时间无人居住的书屋... 开元八年底或九年初(公元720或721年),在成都浪荡了差不多一年的李白一事无成,多少有些不得已返回了自己读书的匡山。回来的时候正是冬天,山中风光无殊,依然是“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唯一可能有所不同的,是长时间无人居住的书屋外面生出了新竹,已经密密麻麻快逼到房子了(“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回到屋里,稍微打扫一下胡床和书箱,就见到老鼠和蠹鱼四处乱窜(“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州 李白诗 大匡山 渡荆门送别 峨眉月歌 明时 蜀中 平羌江 赤甲 胡床
下载PDF
诗仙李白
10
作者 一帆 《初中生辅导》 2016年第Z3期2-2,97,共2页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最杰出的著名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幼时随父李克迁居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岁有诗赋多首,并受到当时的社会名流推崇和奖掖。受道家思...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最杰出的著名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幼时随父李克迁居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岁有诗赋多首,并受到当时的社会名流推崇和奖掖。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喜欢练剑,尚义任侠,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写了很多游侠的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隆县 青莲居士 诗仙李白 大匡山 青莲乡 谪仙人 戴天 绵州 诗赋 尚义
原文传递
成渝古道的诗韵与烟火
11
作者 曾勋 《廉政瞭望》 2022年第9期20-23,共4页
唐先天元年(712年),唐玄宗李隆基登基称帝,即将开启开元盛世。少年李白从四川江油境内的大匡山走出,从成都再到渝州(今重庆),去拜见渝州刺史李邕。当时,从成都到重庆虽有小路相连,但山路上人迹罕至,常有毒蛇猛兽出没,人们一般选择走水... 唐先天元年(712年),唐玄宗李隆基登基称帝,即将开启开元盛世。少年李白从四川江油境内的大匡山走出,从成都再到渝州(今重庆),去拜见渝州刺史李邕。当时,从成都到重庆虽有小路相连,但山路上人迹罕至,常有毒蛇猛兽出没,人们一般选择走水路。成都到重庆的水道,从今九眼桥的合江亭码头或者从蜀州(今崇州)的岷江码头登船,顺江而下到达眉州(今眉山)、嘉州(今乐山),在戎州(今宜宾)汇入长江,最终抵达渝州。等待李白的,除了两岸旖旎的风光,还有未来的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元盛世 大匡山 李邕 诗韵 四川江油 合江亭
下载PDF
诗三首
12
作者 黄志军 《岷峨诗稿》 2012年第3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大匡山 石前 筇杖 天台 导江 夜雨
原文传递
灵感不是风吹来的幻想
13
作者 车延高 《绿风》 2012年第2期102-105,共4页
梦作为潜意识的产物,和灵感有相似之处,不是风吹来的幻想。它一定有自己的本土,有故乡,有一粒粒会发芽的种子。灵感确实存在。灵感是创造者想象空间里的一盏灯;灵感是文学和艺术创作中须臾不可或缺的锦上添花;灵感是生活和大自然赐予采... 梦作为潜意识的产物,和灵感有相似之处,不是风吹来的幻想。它一定有自己的本土,有故乡,有一粒粒会发芽的种子。灵感确实存在。灵感是创造者想象空间里的一盏灯;灵感是文学和艺术创作中须臾不可或缺的锦上添花;灵感是生活和大自然赐予采掘者的特殊宝藏;灵感是艺术构思过程中巧夺天工的神来之笔。灵感是生活中偶然和必然碰撞后形成的意识和思维的原生态极光。灵感承认天分,但不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作 构思过程 下江陵 大匡山 五里云雾 相信自己 汉赋 太白金星 一叶扁舟 弄真成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