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协调发展视角下大南昌都市圈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
1
作者 刘珂 蔡海生 张学玲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3,共7页
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UGB)能合理引导城市发展方向,有效抑制无序蔓延。基于协调发展视角,结合多目标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与PLUS模型划定大南昌都市圈刚性UGB及自然增长、政策约束、协调发展3种情景下的弹性UGB。结果表明:①多目标... 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UGB)能合理引导城市发展方向,有效抑制无序蔓延。基于协调发展视角,结合多目标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与PLUS模型划定大南昌都市圈刚性UGB及自然增长、政策约束、协调发展3种情景下的弹性UGB。结果表明:①多目标土地利用适宜性呈现空间差异且存在重叠和交叉,协调发展最适宜区与农业生产最适宜区、生态保护最重要区重叠面积相比城镇建设最适宜区均有所下降;②刚性UGB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6.11%,保障大南昌都市圈城市扩张严格遵循生态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③PLUS模型模拟结果总体呈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减少以及水域和建设用地增加的趋势,其中建设用地扩张最显著,但协调发展情景下城市扩张得到有效约束,且该情景下弹性UGB能有效减缓城市扩张占用农业或生态价值最高区域,更能优化城市景观格局。研究结果有利于引导和实现大南昌都市圈城市可持续发展,也可为其他城市三生空间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发展目标 PLUS模型 城市增长边界 大南昌都市圈
下载PDF
大南昌都市圈战略背景下南昌市道路客运转型升级对策
2
作者 薛运强 涂浩恺 +2 位作者 赖俊杰 汪梦洁 李鸿程 《交通企业管理》 2024年第2期23-26,共4页
2019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优化提升客运服务,提高客票一体化和电子化程度,引导建立多种交通方式结合的城市出行模式,提升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道路客运作为客运服务系统... 2019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优化提升客运服务,提高客票一体化和电子化程度,引导建立多种交通方式结合的城市出行模式,提升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道路客运作为客运服务系统基础性的一部分,对解决交通网络衔接不畅和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近年来高铁、民航、私家车等交通方式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铁开通以来,道路客运受到了巨大冲击。2013年全国完成公路客运量185.35亿人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客运 转型升级 市场秩序 定制客运 客运驿站 交旅融合 大南昌都市圈
下载PDF
不同格网尺度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差异——以大南昌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危小建 辛思怡 +2 位作者 张颖艺 龙英豪 张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585-7597,共13页
在江西省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的探析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促进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大南昌都市圈为例,利用当量因子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1 km×1... 在江西省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的探析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促进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大南昌都市圈为例,利用当量因子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1 km×1 km、3 km×3 km、5 km×5 km及10 km×10 km各个格网尺度下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和空间回归模型,研究不同尺度下ESV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尺度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ESV分布总体呈现西北部高,东南部低的特点,且各种格网尺度下均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效应,但随着格网尺度增大其集聚效应减弱。(2)ESV空间异质性受自然、社会的协同作用,其中,人为影响指数的贡献最大,且任意双因子都比单一因子对ESV空间异质性的解释力高,但随着格网尺度增大,各因子及因子间的耦合协调作用对ESV的解释力都呈下降趋势。(3)随着格网尺度的增大,空间回归模型的拟合度下降,且不同格网尺度下影响ESV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不同,作用方向也有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影响因素 空间回归 地理探测器 大南昌都市圈
下载PDF
大南昌都市圈视角下新余市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4
作者 周来友 《新余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14,共8页
大南昌都市圈是江西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的“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的地区发展战略。作为大南昌都市圈的毗邻地区,新余市是大南昌都市圈产业承接地的首善之区。研究发现,新余市承接大南昌都市圈产业具有交通、产业、人力资源... 大南昌都市圈是江西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的“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的地区发展战略。作为大南昌都市圈的毗邻地区,新余市是大南昌都市圈产业承接地的首善之区。研究发现,新余市承接大南昌都市圈产业具有交通、产业、人力资源、政策等优势,亦存在资源瓶颈、产业集聚度不高、服务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为更好地承接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转移,提出推进产业协作、推动产业升级、推进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力度、创新产业承接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南昌都市圈 承接 产业转移 新余市
下载PDF
新余市以锂电产业融入大南昌都市圈研究
5
作者 王佳 金效益 蔡赟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第10期33-36,共4页
都市圈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地区可通过产业发展及合作融入都市圈建设。新余市近年来大力发展锂电产业,不断营造积极的营商环境,在企业及政府的努力下,锂电产业在产业规模、产业链条、人才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一定... 都市圈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地区可通过产业发展及合作融入都市圈建设。新余市近年来大力发展锂电产业,不断营造积极的营商环境,在企业及政府的努力下,锂电产业在产业规模、产业链条、人才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成为融入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优势。同时,在壮大锂电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面临产业下游竞争性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因此,新余市可通过补链延链强链、突破关键领域技术、引进和培养人才等方面提升锂电产业竞争力,成为承接南昌产业转移的重要支柱产业,以此扩大融入大南昌都市圈的广度及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产业 大南昌都市圈 产业链 技术创新
下载PDF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都市圈交通网络布局策略研究——以大南昌都市圈为例
6
作者 席阳峰 李玉清 李敏 《交通与运输》 2023年第S01期188-194,共7页
为提出与都市圈空间结构相匹配的交通网络结构,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相对成熟的都市圈空间结构与交通发展经验,并通过手机信令数据分析大南昌都市圈城际出行特征,结合南昌都市圈经济联系情况,分析大南昌都市圈空间结构发展模式,通过对多种... 为提出与都市圈空间结构相匹配的交通网络结构,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相对成熟的都市圈空间结构与交通发展经验,并通过手机信令数据分析大南昌都市圈城际出行特征,结合南昌都市圈经济联系情况,分析大南昌都市圈空间结构发展模式,通过对多种发展场景进行研判,将都市圈划分为中央活力区、中心城区及外围组团、市域郊区、都市圈近郊区和都市圈外围组团等5个圈层,提出“多中心圈层递进”的区域空间结构,最后结合空间结构、交通需求,提出都市圈综合交通网络布局策略,以促进都市圈各城市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南昌都市圈 交通规划 交通网络 都市空间结构
下载PDF
大南昌都市圈法治服务营商环境建设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程小白 曹云清 +1 位作者 彭永昌 罗斌飞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5-9,共5页
大南昌都市圈法治营商环境建设在产权保护、诚信环境、政府服务、企业经营发展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都市圈定位的共识未完全形成,法治化保障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市场化理念还需强化。为此,应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竞... 大南昌都市圈法治营商环境建设在产权保护、诚信环境、政府服务、企业经营发展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都市圈定位的共识未完全形成,法治化保障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市场化理念还需强化。为此,应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建立市场监管更有效、服务更精细、权责界定更清晰的政务环境;深入打造“亲清”的政商关系;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提质增效;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社会信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南昌都市圈 法治 营商环境
下载PDF
服务双“一号工程” 优化大南昌都市圈营商环境
8
作者 徐伟民 肖坚 康红叶 《老区建设》 2022年第5期45-49,共5页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重要生产力、核心竞争力,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提升区域发展竞争优势具有推动作用。围绕“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营商环境建设目标,全省密集打出一套“组合拳”,营商环境建设迈上...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重要生产力、核心竞争力,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提升区域发展竞争优势具有推动作用。围绕“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营商环境建设目标,全省密集打出一套“组合拳”,营商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基于优化大南昌都市圈营商环境,提出真抓实干,稳步提升政务服务质量;集中治理,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多维互动,高效完善人才梯队建设;重点落实,提升营商环境服务一体化水平;加强保障,构建营商环境的长效优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号工程” 大南昌都市圈 营商环境 市场活力
下载PDF
大南昌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9
作者 杨晓帆 蔡海生 +2 位作者 张学玲 左腾云 陈理庭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75-2284,共10页
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差异,有利于明确生态保护的着力点。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当量因子、空间自相关以及地理探测方法,分析大南昌都市圈ESV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一2020年,大... 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差异,有利于明确生态保护的着力点。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当量因子、空间自相关以及地理探测方法,分析大南昌都市圈ESV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一2020年,大南昌都市圈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为建设用地(+141.43%)和水域(+12.68%)面积增加,草地(-12.25%)和耕地(-6.31%)面积减少,变化类型以林地转为草地、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研究区ESV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总体增加164.38×10^(8)元,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水域和湿地面积的增加;从空间分布看,鄱阳湖地区ESV呈现最高值,由此向周边地区递减,西部地区ESV较南部地区高;从ESV的空间自相关来看,局部相关性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趋势,高-高集聚区分布在鄱阳湖区域,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2000一2020年研究区ESV的空间集聚效应逐渐递减;植被覆盖变化是影响研究区域产生空间分异的关键因子,同时,自然与社会因子对ESV空间分异具有交互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时空分异 地理探测器 大南昌都市圈
原文传递
基于数量和质量视角的大南昌都市圈生态用地时空演变综合评估研究
10
作者 危小建 赵莉 +2 位作者 程朋根 谢名睿 王慧敏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从数量和质量双重角度分析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化特征,探讨生态用地数量与质量变化的耦合关系,可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方法】引入景观连通性指数,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数量和质量视角(QBQ,Quality-based quanti... 【目的】从数量和质量双重角度分析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化特征,探讨生态用地数量与质量变化的耦合关系,可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方法】引入景观连通性指数,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数量和质量视角(QBQ,Quality-based quantity)的生态用地时空演变综合评估方法,对研究区生态用地的净变化和改进前、后基于数量和质量的生态用地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大南昌都市圈生态用地不断向非生态用地转变,生态用地净面积共减少1345.86 km^(2);不少县市生态用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碎片化现象,耕地和水域稳定性下降,二者QBQ值均有所减少;1 km阈值距离下,各县市不同类型生态用地的景观连通性存在较大差异,改进后除水域的QBQ值增加外,其余生态用地QBQ值均呈减少趋势。【结论】研究期内大南昌都市圈生态用地数量与质量的变化均呈下降趋势,通过引入景观连通性指数,能够深入了解生态用地数量与质量结构的变化,从而更真实地反映生态用地实际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时空变化 QBQ 景观连通性 大南昌都市圈
原文传递
大南昌都市圈耕地利用的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演变
11
作者 杨晓帆 刘瑛 +1 位作者 蔡海生 张学玲 《水土保持通报》 2024年第3期241-251,262,共12页
[目的]分析耕地利用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演变特征并提出分区优化的对策建议,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区域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持。[方法]运用偏相关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耕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系统聚类方... [目的]分析耕地利用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演变特征并提出分区优化的对策建议,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区域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持。[方法]运用偏相关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耕地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耕地功能分区。[结果](1)研究时段内,大南昌都市圈耕地生产功能有所上升,社会保障功能整体有所下降,生态功能呈波动上升趋势,景观美学功能变化不大。(2)耕地生产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的协同关系随时间变化而减弱,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和南部,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呈权衡关系,权衡强度也随时间变化而减弱,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3)将研究区耕地划分为4个功能区,其中生产主导区应推动主导产业产地集中化规模经营;景观主导区应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农旅融合发展;生态主导区应以绿色生态农业为抓手,打造标准化生产基地;均衡发展区无明显优势功能,可作为潜在的耕地功能补充区。[结论]耕地各功能之间存在显著的权衡或协同关系,各区域可根据耕地主导功能的不同和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利用耕地,从而促进大南昌都市圈耕地多功能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 权衡 协同 功能分区 大南昌都市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