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1篇文章
< 1 2 1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叶苦丁茶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亚婕 许秀松 +5 位作者 王巧贞 杨玲 李仁松 陶站华 刘灵 黄庶识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大叶苦丁茶是我国南方一种药食两用的传统饮品与药材,也是市场上广泛流通、被普遍当作“苦丁茶正品”的别样茶(non-Camellia teas),具有清热解毒、抗氧化、抗炎、止血凉血、抗菌等多种功效,其次生代谢物质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多酚、... 大叶苦丁茶是我国南方一种药食两用的传统饮品与药材,也是市场上广泛流通、被普遍当作“苦丁茶正品”的别样茶(non-Camellia teas),具有清热解毒、抗氧化、抗炎、止血凉血、抗菌等多种功效,其次生代谢物质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多酚、多糖、黄酮、三萜等多种活性成分。大叶苦丁茶活性成分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绿色、无毒、高效等特点,在食用油脂储藏、食品保鲜、化妆品、保健品以及抗氧化药物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大叶苦丁茶化学成分的抗氧化作用为主线,综述大叶苦丁茶中具有代表性的多酚、多糖、黄酮、三萜等化学成分的含量、组成及其抗氧化作用,探讨大叶苦丁茶的应用并对其进行展望,拟为大叶苦丁茶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苦丁茶 大叶冬青 苦丁茶冬青 枸骨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不同光质萎凋处理云南大叶种白茶品质的差异
2
作者 张艳梅 仝佳音 +7 位作者 郝连奇 杨方慧 赵碧 汤海昆 马玉青 夏丽飞 孙云南 浦绍柳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99-104,共6页
通过对云南大叶种鲜叶进行不同光质萎凋处理,以找出最优加工工艺,为进一步研究大叶种白茶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大叶种长叶白毫为试验对象,采用蓝光和黄光2种光质萎凋,对茶样进行感官品质、生化成分以及香气成分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对云南大叶种鲜叶进行不同光质萎凋处理,以找出最优加工工艺,为进一步研究大叶种白茶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大叶种长叶白毫为试验对象,采用蓝光和黄光2种光质萎凋,对茶样进行感官品质、生化成分以及香气成分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经过2种光质处理后,感官审评总分均高于对照(室内自然凋萎),综合分数从高到低分别为黄光、蓝光、对照,得分分别为92.5、91.8、89.2。经过2种光质处理的茶叶感官品质优于对照,其中黄光优于蓝光。经过2种光质处理的云南大叶种白茶品质得到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黄光萎凋显著提高了云南大叶种白茶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的含量(P<0.05),蓝光次之,对照最低;与对照相比,2种光质处理均提高了水浸出物含量,蓝光提高幅度大于黄光;2种光质处理均降低了茶多酚含量,蓝光降低幅度大于黄光。试验茶样共鉴定出93种香气组分,其中对照58种,蓝光萎凋57种,黄光萎凋55种。黄光萎凋、蓝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的茶样芳樟醇相对含量分别为65.43%、62.70%、61.36%。不同光质萎凋有助于云南大叶种白茶品质的提升,其中黄光优于蓝光。处理过的茶样香气、滋味等均比常规加工工艺有较大的改善,是加工云南大叶种优质白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白茶 光质 萎凋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筛选大叶藜抗卵巢癌活性成分
3
作者 杨淑莉 程端端 +4 位作者 司丽慧 贾妍 李佳慧 曾祚萍 林瑞新 《特产研究》 2024年第3期22-29,共8页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HPLC-Q-TOF-MS)及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大叶藜中抗卵巢癌活性成分。获得大叶藜(Chenopodium hybridum L.)醇提...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HPLC-Q-TOF-MS)及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大叶藜中抗卵巢癌活性成分。获得大叶藜(Chenopodium hybridum L.)醇提物和大孔树脂精制物对卵巢癌OVCAR-3细胞抑制的影响,确定大叶藜抗卵巢癌活性部位,并采用HPLC-Q-TOF-MS技术分析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选择5个重要的卵巢癌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8、Caspase-9、BAX和EGFR,分别与大孔树脂精制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发现大叶藜醇提物与大孔树脂精制物对OVCAR-3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随浓度增加而升高,其中大孔树脂精制物具有较强的抗卵巢癌活性;HPLC-Q-TOF-MS鉴定出大孔树脂精制物中13个化学成分,包括槲皮素-7-O-β-D-葡萄糖-3-O-α-L-鼠李糖苷、山柰酚等12个黄酮类成分和1个酚酸类成分绿原酸;分子对接结果说明,13个成分与5个靶点之间具有较高亲和力,其中槲皮素-7-O-β-D-葡萄糖-3-O-α-L-鼠李糖苷与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7-O-β-D-木糖苷与各靶点间结合较好。研究证明,大叶藜抗卵巢癌活性部位为大孔树脂精制物,其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具有较好的抗卵巢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 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分子对接 抗卵巢癌
下载PDF
不同基质配比对大叶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陈姗姗 李日鑫 于新蕊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21-25,38,共6页
选用田园土、松针、椰糠、炉渣按照不同比例配置6种复合基质,以田园土为CK,通过测定基质理化性状、出苗率、幼苗生长指标、成苗的品质与产量,筛选出大叶芹人工栽培的最优基质。结果表明,S3(田园土:松针:炉渣=1:1:1)处理的大叶芹发芽率可... 选用田园土、松针、椰糠、炉渣按照不同比例配置6种复合基质,以田园土为CK,通过测定基质理化性状、出苗率、幼苗生长指标、成苗的品质与产量,筛选出大叶芹人工栽培的最优基质。结果表明,S3(田园土:松针:炉渣=1:1:1)处理的大叶芹发芽率可达100%,总干物质量为0.20 g,壮苗指数为1.20。与CK相比,株高提高了21.8%,茎粗提高了26.1%,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20.5%,纤维素含量降低了33.9%,总黄酮含量提高了79.7%,总酚含量提高了28.5%,产量提高了14.6%。综合产量及品质指标,得出S3为较理想的人工栽培基质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配比 大叶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云南大叶芥(大叶青菜)绿色高效生产栽培技术
5
作者 赵丹丹 李卫芬 《云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58-60,共3页
芥菜是云南省主要冬菜种类之一。文章主要从种植地块选择、品种选择、育苗方法、大田移栽、田间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几个方面介绍了云南大叶芥绿色高效生产栽培技术,为云南省叶用芥菜生产和加工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大叶 绿色高效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大叶芥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6
作者 曹莉 杨建辉 +6 位作者 曹正鹏 任伟 张丽 关永 马芳 潘倩 高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4-136,共3页
栽培技术不够统一、生产管理水平偏低成为制约甘肃省陇南市大叶芥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地通过对大叶芥菜生产的各个技术环节进行不断优化,使大叶芥菜商品率达到95%以上,每667 m^(2)经济效益提高25%以上。大叶芥菜(Brassica juncea va... 栽培技术不够统一、生产管理水平偏低成为制约甘肃省陇南市大叶芥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地通过对大叶芥菜生产的各个技术环节进行不断优化,使大叶芥菜商品率达到95%以上,每667 m^(2)经济效益提高25%以上。大叶芥菜(Brassica juncea var.rugosa Bailey)又名大叶青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包括叶用芥、茎用芥、根用芥、薹用芥等不同类型(刘佩瑛,1996;吕家龙,2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 栽培技术 芸薹属 大叶芥菜 甘肃省陇南市 生产管理水平 技术环节
下载PDF
无柄醉鱼草与大叶醉鱼草的遗传多样性解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诺 陈高 +1 位作者 申仕康 葛佳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8,共13页
无柄醉鱼草(Buddleja sessilifolia)是狭域分布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PSESP),大叶醉鱼草(B.davidii)则是广布种,二者亲缘关系较近,且同为四倍体。通过比较濒危物种与近缘广布种的遗传多样... 无柄醉鱼草(Buddleja sessilifolia)是狭域分布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PSESP),大叶醉鱼草(B.davidii)则是广布种,二者亲缘关系较近,且同为四倍体。通过比较濒危物种与近缘广布种的遗传多样性,可以了解濒危物种的演化历史,为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分子标记对无柄醉鱼草5个居群(126个个体)和大叶醉鱼草14个居群(206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解析,并提出对无柄醉鱼草的保护建议。结果表明,无柄醉鱼草和大叶醉鱼草各居群的期望杂合度(He)平均值分别为0.606、0.775,Shannon′s多样性指数(I)平均值分别为1.162、1.729,两个物种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广布种大叶醉鱼草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狭域种无柄醉鱼草;无柄醉鱼草和大叶醉鱼草遗传分化系数(F ST)分别为0.043和0.024,两个物种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均较低。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无柄醉鱼草5个居群可划分为2个集群,居群间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不存在相关性;大叶醉鱼草14个居群可划分为3个集群,居群间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相关。结合野外居群现状,建议对无柄醉鱼草划分保护单元,重点对丹珠居群和独龙江隧道口居群开展就地保护,同时采取种质资源收集、人工繁育等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濒危物种 无柄醉鱼草 大叶醉鱼草 保护建议
下载PDF
锰矿区大叶胡枝子灌丛土壤的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
8
作者 王雯颖 徐宝珠 +2 位作者 胡佳瑶 潘高 刘文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69-5279,共11页
大叶胡枝子(Lespedeza davidii)为一种豆科灌木,具有较强耐受重金属胁迫及固氮能力,也是矿区一种重要修复植物。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是一类植物共生真菌,它在矿区与植物共生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抗逆... 大叶胡枝子(Lespedeza davidii)为一种豆科灌木,具有较强耐受重金属胁迫及固氮能力,也是矿区一种重要修复植物。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是一类植物共生真菌,它在矿区与植物共生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但其种类、分布及其影响机制尚不够清楚。以大叶胡枝子灌丛土壤AMF群落为研究对象,采集矿区与非矿区大叶胡枝子冠下及其相邻空旷地土壤进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测序,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揭示不同样地土壤AMF群落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样本共得到2961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其中属于AMF的OTU为66个;Silva数据库比对发现AMF有7目10科16属24种。AMF总体物种丰度为矿区相邻空旷地土壤>矿区冠下土壤>非矿区冠下土壤>非矿区相邻空旷地土壤,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与该趋势保持一致。(2)矿区土壤AMF群落以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等为优势属,非矿区冠下以斗管囊霉属(Funneliformis)等为优势属。稀有内养囊霉(Entrophospora infrequens)是4个样地共有的优势种,该种为广谱生态型种;Archaeospora sp.和Paraglomerales sp.为矿区冠下的优势种,它们对锰胁迫有较强的耐受性;Funneliformis sp.为非矿区冠下的优势种。(3)冗余分析(RDA)表明,AMF的种类和数量受到锰含量、土壤pH值以及全磷含量的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说明AMF种类及多样性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矿区一些耐性AMF的存在提高了AMF多样性,它们有利于逆境条件下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大叶胡枝子 丛枝菌根真菌 多样性 灌丛
下载PDF
大叶蔷薇乙醇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及其物质基础
9
作者 李雯轩 高欣雨 +4 位作者 黄鑫 李惠玲 毛文慧 刘立亚 龙春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6,共10页
对大叶蔷薇(Rosa macrophylla Lindl.)不同部位(花、枝、叶、果)乙醇提取物的总酚和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体外的抗氧化能力、抗肿瘤活性和抗炎活性进行评价;利用UPLC-MS/MS技术分析大叶蔷薇叶和果的次生代谢产物组成差异,并对次生... 对大叶蔷薇(Rosa macrophylla Lindl.)不同部位(花、枝、叶、果)乙醇提取物的总酚和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体外的抗氧化能力、抗肿瘤活性和抗炎活性进行评价;利用UPLC-MS/MS技术分析大叶蔷薇叶和果的次生代谢产物组成差异,并对次生代谢产物与生物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叶蔷薇各部位乙醇提取物的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均较高,分别为123.96~277.93和80.20~714.73 mg·g^(-1)。叶乙醇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最高,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最强,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胃癌MGC-803细胞和人肺癌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率均最小;在0~60μg·mL^(-1)范围内,果乙醇提取物对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表现出较小的细胞毒性,且随着乙醇提取物质量浓度增加,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的NO释放量逐渐下降,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比较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叶和果的次生代谢产物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共得到175种差异代谢产物。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和果乙醇提取物的生物活性与差异代谢产物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综上所述,大叶蔷薇叶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最强,抗肿瘤活性最好;而果乙醇提取物具有最佳的抗炎活性;松萝酸和金合欢素等可能是叶抗肿瘤活性的物质基础,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吲哚-3-甲醛、葫芦巴碱和根皮苷等可能是果抗炎活性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蔷薇 乙醇提取物 生物活性 UPLC-MS/MS技术 比较代谢组学
下载PDF
大叶茜草素对肝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10
作者 姜宇朗 余永鑫 +2 位作者 王子元 潘子扬 孙明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24-130,共7页
目的 基于铁死亡通路探究大叶茜草素抑制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肝癌HepG2细胞,根据IC50分为对照组、大叶茜草素低剂量组(10μmol/L)、大叶茜草素中剂量组(20μmol/L)和大叶茜草素高剂量组(40μmol/L),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 目的 基于铁死亡通路探究大叶茜草素抑制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肝癌HepG2细胞,根据IC50分为对照组、大叶茜草素低剂量组(10μmol/L)、大叶茜草素中剂量组(20μmol/L)和大叶茜草素高剂量组(40μmol/L),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细胞毒性,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克隆能力,检测细胞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氧化物、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MMP),Western blot检测细胞铁死亡抑制蛋白1(FSP1)、GTP环化水解酶1(GCH1)、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4蛋白表达,RT-qPCR检测FSP1、DHODH、GCH1、GPX4 mRNA表达。在过表达和沉默GPX4条件下观察大叶茜草素对HepG2细胞活力和GSH、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中、高剂量大叶茜草素可减少HepG2细胞克隆形成数目,降低细胞GSH含量和SOD活性,升高MDA、超氧化物、脂质过氧化物和ROS含量,降低MMP(P<0.001)。大叶茜草素干预对HepG2细胞FSP1、GCH1、DHODH蛋白和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可降低GPX4蛋白和m RNA表达(P<0.001),过表达和沉默实验验证GPX4是大叶茜草素调控铁死亡的核心靶点。结论 大叶茜草素主要通过调节GPX4介导的铁死亡发挥抗肝细胞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茜草素 肝细胞癌 铁死亡 HEPG2细胞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下载PDF
大叶榉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颜凤霞 姜运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目的】探明珍贵用材树种大叶榉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及其偏性形成的主要因素,为利用大叶榉树叶绿体基因工程中优良基因及提高基因表达效率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CodonW1.4.2和CUSP等分析大叶榉树叶绿体基因组的54条CD... 【目的】探明珍贵用材树种大叶榉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及其偏性形成的主要因素,为利用大叶榉树叶绿体基因工程中优良基因及提高基因表达效率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CodonW1.4.2和CUSP等分析大叶榉树叶绿体基因组的54条CDS。【结果】大叶榉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第3位碱基的GC含量为26.70%,显著低于第1位的46.39%和第2位的38.94%;ENC值为35.94~61.00,且ENC值大于45的CDS有45个,占总参试基因的83.33%,说明大叶榉树叶绿体基因组CDS区的密码子偏性较弱;中性绘图分析和ENC-plot绘图分析表明,自然选择是大叶榉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的主要影响因素;PR2-plot分析表明,大部分基因位于第三象限,基因第3位的碱基对T、C的偏好性强;叶绿体基因组RSCU值大于1的有26个密码子,偏好以A或U碱基结尾,其中,以U结尾的有11个密码子,以A结尾的有12个密码子,以G结尾的有3个密码子。【结论】大叶榉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自然选择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叶绿体密码子第3位的GC含量对其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影响显著,UUG、AUU、UCU、CCU、UGA和AGG为大叶榉树的最优密码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榉树 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选择 最优密码子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滨海新围垦区大叶女贞细根形态特征和生物量的影响
12
作者 王志保 路兴慧 +6 位作者 张演义 王宏骄 谢宪 江洪 韩婧雅 王艺合 梁晶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8-1447,共10页
为探究氮(N)磷(P)养分梯度分别对滨海新围垦区植物表层(0~10 cm)细根(≤2 mm)形态特征和生物量的影响,该实验以大叶女贞为试材,采用内生长土芯(体积196.25 cm 3)施肥法对大叶女贞土壤表层(0~10 cm)的土芯分别进行氮、磷添加实验,分别设... 为探究氮(N)磷(P)养分梯度分别对滨海新围垦区植物表层(0~10 cm)细根(≤2 mm)形态特征和生物量的影响,该实验以大叶女贞为试材,采用内生长土芯(体积196.25 cm 3)施肥法对大叶女贞土壤表层(0~10 cm)的土芯分别进行氮、磷添加实验,分别设每穴0、1、3、5、7、9、11、13、15、17、20 g的施肥梯度,研究N、P养分分别对土壤表层细根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施入3 g N时,细根的长度、表面积、体积、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生物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62.39%、120.87%、169.97%、59.19%、106.99%和102.75%;施入5~11 g N时,以上各指标逐渐降低,当N施入量大于11 g时,无根系生长。(2)施入3 g P时,根系的总长度、表面积、体积、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生物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77.37%、111.15%、147.50%、73.87%、97.88%和98.05%。当P施入量大于5 g时,细根的以上指标逐渐降低,但未出现无根系的状况。施肥促使细根的形态指标和生物量发生了显著变化,植物通过改变细根构型来提高土壤养分的获取能力。综上认为,在距离树干1 m位置的表层土壤中分别施加3 g N或P可显著促进大叶女贞细根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添加 细根形态 生物量 大叶女贞 新围垦区 上海
下载PDF
琼凹大叶蝉精子发生及精子超微结构
13
作者 陈实锐 陈哲晶 +2 位作者 郑欣然 李佳灵 张贝贝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10,共12页
昆虫精子超微结构在不同类群间变异较大,在昆虫分类、种群进化研究及系统发育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叶蝉科昆虫精子发生及精子超微结构,可为叶蝉科及头喙亚目系统发育分析提供更多特征依据。本研究采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 昆虫精子超微结构在不同类群间变异较大,在昆虫分类、种群进化研究及系统发育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叶蝉科昆虫精子发生及精子超微结构,可为叶蝉科及头喙亚目系统发育分析提供更多特征依据。本研究采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琼凹大叶蝉Bothrogonia qiongana Yang et Li的精子发生和精子超微结构。精子形成时期,精子细胞内高尔基复合体形成精子顶体;线粒体融合衍变为线粒体衍生物;中心粒产生轴丝。单层微管结构围绕精子各组成部分,在精子成熟后消失,对精子细胞伸长起关键作用。成熟精子细长、线状,头部顶端由绳状物质连接形成梳状精子束。顶体圆锥状,具有顶体腔,末端延伸出2条突起插入细胞核顶端。细胞核近柱状,末端平截,侧缘凹陷,通过片层状中心粒侧体与鞭毛线粒体衍生物连接。尾部鞭毛由1条9+9+2型轴丝,2条对称线粒体衍生物,2条较短副体,2条细小附结构及鞭毛中心物质组成。琼凹大叶蝉副体横切椭圆形、长度较短仅出现在鞭毛起始区,与角顶叶蝉亚科昆虫差异较大。结合已报道头喙亚目类昆虫,我们推断副体结构可为叶蝉科及头喙亚目系统发育分析提供有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喙亚目 大叶蝉亚科 生殖细胞 精子形成 超微结构 副体
下载PDF
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揭示大叶黄精皂苷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
14
作者 崔泓实 梁思琪 +2 位作者 石广地 崔令军 肖强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了丰富大叶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var.grandifolium)根茎发育的转录组数据,发掘参与皂苷生物合成的功能基因,基于Illumina深度测序平台,对大叶黄精根茎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次生代谢途径中皂苷的生物合成通路进行深入解析。结果... 为了丰富大叶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var.grandifolium)根茎发育的转录组数据,发掘参与皂苷生物合成的功能基因,基于Illumina深度测序平台,对大叶黄精根茎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次生代谢途径中皂苷的生物合成通路进行深入解析。结果显示,大叶黄精根茎的转录组数据经拼接后获得198296条转录本、92858条基因序列。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平台和自建数据库共检测到238种差异显著代谢物。根据大叶黄精皂苷合成途径中酶基因注释和差异基因的表达及代谢途径富集的分析,一共找到3条合成皂苷途径的相关通路以及33个酶基因,推测这些酶基因在皂苷合成途径中起关键作用。该研究为大叶黄精的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数据,对于大叶黄精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黄精 转录组学 代谢组学 Illumina深度测序平台 超高效液相色谱 皂苷生物合成途径
下载PDF
云南大叶种茶树嫁接换种技术研究成果初报
15
作者 陶仕科 郑新强 张慧萍 《茶叶》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嫁接换种是老茶园改造的一种方式,可以快速成园,提早开采,在云南被普遍应用。本文介绍了作者所在嫁接试验小组15年来在云南大叶种茶树嫁接换种技术取得的试验成果。研究表明,嫁接效果与嫁接方式、接穗、砧木和后期管理措施等有关。试验... 嫁接换种是老茶园改造的一种方式,可以快速成园,提早开采,在云南被普遍应用。本文介绍了作者所在嫁接试验小组15年来在云南大叶种茶树嫁接换种技术取得的试验成果。研究表明,嫁接效果与嫁接方式、接穗、砧木和后期管理措施等有关。试验小组创新或改良的四种新式嫁接换种方法均可以把云南大叶种茶树嫁接成活,且效果均较好。云南大叶种群体既适合做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砧木,也可以在福云6号(中叶种)茶树上嫁接换种,其亲和力强,嫁接树长势好。嫁接后适当遮阴可以提高茶树嫁接成活率,其遮光率以75%~85%为宜。四种嫁接换种方式均可以普遍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叶 嫁接换种 接穗 砧木 遮阴 嫁接方法
下载PDF
大叶绣球艾薇塔组培快繁技术
16
作者 陈双双 秦紫艺 +5 位作者 邱帅 冯景 高凯 齐香玉 陈慧杰 邓衍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627-1633,共7页
为建立大叶绣球艾薇塔规模化繁殖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以艾薇塔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消毒方式、基本培养基类型、激素类型与浓度、移栽基质等因素对不定芽诱导、生根和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艾薇塔利用有效氯浓度为2%的NaClO... 为建立大叶绣球艾薇塔规模化繁殖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以艾薇塔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消毒方式、基本培养基类型、激素类型与浓度、移栽基质等因素对不定芽诱导、生根和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艾薇塔利用有效氯浓度为2%的NaClO消毒10 min,污染率较低;腋芽启动最适培养基为1/2 B5+2.0 mg·L^(-1)6-苄基腺嘌呤(6-BA);最适增殖培养基为B5+2.0 mg·L^(-1)6-B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B5+0.5 mg·L^(-1)IBA;无菌苗最适移栽基质为珍珠岩∶泥炭土=1∶1(V∶V)。研究初步建立了大叶绣球艾薇塔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可为其工厂化育苗和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绣球 艾薇塔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下载PDF
大叶冬青栽培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紫菡 程功 +2 位作者 薛逸琳 闫道良 余有祥 《河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63-67,共5页
大叶冬青是一种具有观赏、工业及重要药用价值的焦点植物。但在生产中常因自身生物学特性及环境条件制约、栽培技术不成熟、开发利用程度有限等因素,导致发展前景不太明朗。目前围绕大叶冬青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本... 大叶冬青是一种具有观赏、工业及重要药用价值的焦点植物。但在生产中常因自身生物学特性及环境条件制约、栽培技术不成熟、开发利用程度有限等因素,导致发展前景不太明朗。目前围绕大叶冬青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系统回顾了大叶冬青栽培管理技术相关研究进展并对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前景,以期扩大大叶冬青引种栽培、发挥其利用价值,为后续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冬青 研究进展 发展前景 栽培管理技术
下载PDF
大叶梅属地衣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抗菌活性研究
18
作者 郭堂丽 武玉岩 +1 位作者 崔璨 赵欣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0-89,共10页
运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江西井冈山及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大叶梅属(Parmotrema)地衣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及纯化。利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用乙酸乙酯萃取菌株液体发酵物,旋蒸获得粗提物,并通过打孔法检测地... 运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江西井冈山及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大叶梅属(Parmotrema)地衣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及纯化。利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用乙酸乙酯萃取菌株液体发酵物,旋蒸获得粗提物,并通过打孔法检测地衣内生真菌提取物对以下菌株——变形杆菌Proteus sp.MC110、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TC149、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ATCC25922、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S136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TC152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从4种大叶梅属地衣中分离获得75株内生真菌,ITS测序确定了29个种级分类单元,隶属于2门,4纲,7目,10科,14属。其中,橘色黒孢霉Nigrosporaaurantiaca抑菌效果良好,可作为药物研发的良好生物资源,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内生真菌 物种多样性 抗菌活性 大叶梅属
下载PDF
基于自噬抑制剂3-MA介导的大叶蛇葡萄总黄酮提取物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19
作者 许诗怡 廖思雨 +3 位作者 张天旭 邹雪 桂春 张秀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5-1123,共9页
目的探讨抑制自噬时,大叶蛇葡萄总黄酮提取物(total flavonoid extract,TFE)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针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及人正常肝... 目的探讨抑制自噬时,大叶蛇葡萄总黄酮提取物(total flavonoid extract,TFE)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针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及人正常肝细胞L-02,采用MTT法优选敏感细胞株;通过TFE与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联合运用,采用MTT法检测其对敏感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Hoechst 33258单染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和通路蛋白(死亡受体途径、线粒体途径、内质网应激途径)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线粒体途径关键蛋白Cyt-c表达,并选择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进行反向验证。结果TFE可浓度依赖性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MCF-7细胞为敏感细胞株,与TFE组相比,TFE+3-MA组在24、48、72 h对MCF-7细胞的抑制率均明显增加(P<0.01),细胞数量减少、间隙增大,凋亡小体增多,凋亡率升高(P<0.01),Bax/Bcl-2(P<0.01)、cleaved caspase-3(P<0.01)、Cyt-c(P<0.05)、FADD、cleaved caspase-12的表达量均升高,核内凋亡蛋白Cyt-c表达增加;TFE+RA组荧光减弱,逆转了TFE诱导的线粒体途径凋亡。结论TFE能明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自噬时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促进MCF-7细胞凋亡,激活自噬可逆转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蛇葡萄总黄酮提取物 抑制自噬 乳腺癌细胞 MCF-7细胞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大叶千斤拔和蔓性千斤拔对大鼠重复给药的毒性研究
20
作者 杨鹏飞 吴梦瑶 +11 位作者 邓友田 卢素云 白璐 赵毅 王志远 蒋飞荣 陈磊 龚云 左之文 魏云 黄魏 刘翔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3期673-678,共6页
目的观察SD大鼠连续3个月经口灌服不同剂量大叶千斤拔干膏粉和蔓性千斤拔干膏粉的毒性反应与差异,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检疫合格的SD大鼠150只,雌雄各半,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大叶千斤拔低、高剂量组(7.6、61.0 g生... 目的观察SD大鼠连续3个月经口灌服不同剂量大叶千斤拔干膏粉和蔓性千斤拔干膏粉的毒性反应与差异,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检疫合格的SD大鼠150只,雌雄各半,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大叶千斤拔低、高剂量组(7.6、61.0 g生药·kg^(-1)),蔓性千斤拔低、高剂量组(6.9、60.6 g生药·kg^(-1)),共5组,每组30只动物,各给药组按10 mL·kg^(-1)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90 d(3个月)。给药期末及恢复期末分别观测各组动物的体重、摄食量、血液学、血液生化、凝血、尿液及组织病变情况。结果与同期空白对照组比较,大叶千斤拔和蔓性千斤拔各剂量组动物体重、摄食量、血常规、血液生化、凝血、尿液指标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与药物相关的毒理学异常。SD大鼠经口灌服千斤拔3个月,大叶千斤拔和蔓性千斤拔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剂量(NOAEL)分别为61.0 g生药·kg^(-1)(相当于成人临床拟用剂量的22.6~67.8倍)、60.6 g生药·kg^(-1)(相当于成人临床拟用剂量的22.4~67.3倍)。结论大叶千斤拔和蔓性千斤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千斤拔 蔓性千斤拔 重复给药毒性 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剂量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