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春秋战国时期的和同思想 被引量:2
1
作者 程有为 《中原文化研究》 2020年第2期15-23,1,共10页
中国古代的和同思想形成于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论述了和与同的区别,从总体上倡导和、同,并将它运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和同思想体系。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以及杂家对和、同思想多有阐述,唯法家... 中国古代的和同思想形成于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论述了和与同的区别,从总体上倡导和、同,并将它运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和同思想体系。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以及杂家对和、同思想多有阐述,唯法家罕有论及,出现了玄同、太和、和合、和同、大同等思想观念。这些思想观念表现于人们的宇宙观,成为士人自身修养和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也成为一种政治思想和社会理想。这些思想经过秦汉以降思想家、政治家的传承与发挥,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同思想的弘扬对于提高民众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同之辨 和合思想 大同之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康有为庄子学述论 被引量:1
2
作者 朱雷 《原道》 CSSCI 2016年第2期137-151,共15页
康有为的庄子学是与他对时代问题的回应、对天下与中国关系的思考等牵涉在一起的。康有为认为庄子为孔门后学,庄子传孔子的大同学说,并知晓孔子的三世说。反过来,庄子哲学的特征也对康有为的大同理论与三世说有所影响,使之染上了与古典... 康有为的庄子学是与他对时代问题的回应、对天下与中国关系的思考等牵涉在一起的。康有为认为庄子为孔门后学,庄子传孔子的大同学说,并知晓孔子的三世说。反过来,庄子哲学的特征也对康有为的大同理论与三世说有所影响,使之染上了与古典儒学不同的特色。庄子哲学对康有为的隐性影响表现在南海哲学中就是在中国/天下、地球/诸天这些范畴中划出鸿沟,使两者间构成彼此否定的关系。在古典传统中,大同视域的开启本身并不会'有害无益',如果它带来了这种可能,那只会是因为在对大同的设想中出现了新的因素——大同本身构成了对国家的否定,或者说,我们无法设想由国家进入天下的可能,而只能设想破国界而后进入天下的可能。如果在儒学的自身中,已经划出了'中国'与'天下'的鸿沟,那么儒学很快将冲破传统,去寻找更加普遍主义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康有为 大同之道 三世说 天下/中国
原文传递
熊十力为什么批判孔子?
3
作者 刘清平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31,共8页
20世纪现代新儒学的领军人物熊十力之所以依据《礼记·礼运》里的两段"子曰"名言,凭借"天下为公"的"大同之道",从学术研究的视角抨击文武周公、早年孔子以及主流儒家倡导的"天下为家"的&qu... 20世纪现代新儒学的领军人物熊十力之所以依据《礼记·礼运》里的两段"子曰"名言,凭借"天下为公"的"大同之道",从学术研究的视角抨击文武周公、早年孔子以及主流儒家倡导的"天下为家"的"小康礼教",主要就是试图揭示后者在深度悖论中包含的"自私之流毒"与"移孝而作忠"两大严重弊端。他的这些"衰年定论"构成了两千五百年来儒家思想史上最富于原创性的自我批判,对于我们今天克服传统儒家的负面糟粕、弘扬儒家传统的优秀精华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孔子 大同之道 小康礼教 《礼记·礼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