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水仙花《春香夫人及其他作品》中的“大同”社会理想建构 被引量:3
1
作者 黎会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5-70,共6页
水仙花是评论界公认的北美亚裔文学的先驱。作为欧亚混血作家,水仙花不仅洞察到了其时代的种族问题,而且在其文本创作中致力于消除种族偏见和歧视,倡导建立一个种族平等与和谐的"大同"理想社会。本文结合水仙花所处时代的社... 水仙花是评论界公认的北美亚裔文学的先驱。作为欧亚混血作家,水仙花不仅洞察到了其时代的种族问题,而且在其文本创作中致力于消除种族偏见和歧视,倡导建立一个种族平等与和谐的"大同"理想社会。本文结合水仙花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从排他性区别的思维模式的解构和包容性区别的思维模式的建构两个方面,探讨水仙花在其作品中构建的"人性归一"的大同社会理想及其在当下的意义,指出水仙花构想的"大同"理想社会是以"人性归一"的理念为核心、以"世界一家人"为形式的乌托邦"理想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归一 平等与和谐 大同理想社会
下载PDF
毛泽东与中国传统“大同”社会理想 被引量:1
2
作者 毕国明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5期24-26,共3页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基本原理,又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大同"社会理想的精华,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创立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社...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基本原理,又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大同"社会理想的精华,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创立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中国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传统"大同"社会理想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也使他经历了严重的曲折,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大同社会理想 批评继承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 中国化
下载PDF
中国“大同”社会理想的历史嬗变
3
作者 刘开法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第10期235-238,共4页
"大同"社会理想是中国人民追求未来理想社会的核心与主题,它贯穿于中国历代对于理想社会追求的全过程。从"大同"社会理想的思想渊源";大同"社会理想的整体预设与直接阐述";大同"社会理想的发... "大同"社会理想是中国人民追求未来理想社会的核心与主题,它贯穿于中国历代对于理想社会追求的全过程。从"大同"社会理想的思想渊源";大同"社会理想的整体预设与直接阐述";大同"社会理想的发展与嬗变";大同"社会理想的升华与系统总结及建构;"大同"社会理想的尘埃落地等四个历史层次勾画了中国"大同"社会理想的历史嬗变,展示了中华民族追求未来理想社会的整体风貌与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同社会理想 历史嬗变
下载PDF
中国传统的社会理想与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怡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27,共4页
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分配观和大同理想社会观与马克思主义的相通之处 ,它们是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分析了上述传统文化兴趣易产生的偏颇倾向 ,以求准确的掌握。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 社会理想 分配观 大同理想社会
下载PDF
儒家社会理想及其在全球化时代的现实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黄钊 《中州学刊》 CSSCI 2003年第6期156-160,共5页
社会理想是社会特定群体追求未来社会发展目标所作的观念性预设。儒家提出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 ,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对美好社会制度的向往和追求。它不仅具有超前性 ,而且具有高尚性 ,给人以真、善、美的感受 ,成... 社会理想是社会特定群体追求未来社会发展目标所作的观念性预设。儒家提出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 ,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对美好社会制度的向往和追求。它不仅具有超前性 ,而且具有高尚性 ,给人以真、善、美的感受 ,成为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精神寄托 ,即使到了“全球化”的今天 ,也仍然具有它不可磨灭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大同社会理想 全球化时代 现实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同”社会基础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关志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1-53,共3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必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必然经历一个民族化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社会理想从我国古代社会到我国近代社会的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最终奋斗目标——共产主义社会,与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必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必然经历一个民族化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社会理想从我国古代社会到我国近代社会的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最终奋斗目标——共产主义社会,与中国的这种"大同"社会理想有着不谋而合的契合性,这种契合性最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大同社会理想
下载PDF
论康有为大同社会的性质问题
7
作者 费路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144-149,共6页
本文作者费路教授,现任柏林洪堡大学亚洲学院中国历史教研室主任,正在中国进行专题研究,撰写《中国的乌托邦》一书,并参加在中国召开的“戊戌变法国际学术讨论会”。本文用中文写成,流利畅达,从宏观的角度上评论了中国、苏联和欧美各国... 本文作者费路教授,现任柏林洪堡大学亚洲学院中国历史教研室主任,正在中国进行专题研究,撰写《中国的乌托邦》一书,并参加在中国召开的“戊戌变法国际学术讨论会”。本文用中文写成,流利畅达,从宏观的角度上评论了中国、苏联和欧美各国学者对康有为大同社会性质的不同见解,提出了自己的卓越论断,很值得一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空想社会主义者 资本主义 大同 大同社会理想 乌托邦主义 社会性质 进步意义 理想社会 中国历史
下载PDF
论理想主义
8
作者 赵俪生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1998年第4期56-58,共3页
在两年前我虚龄80岁时,我妻写了一篇关于我们二人60年来共同走过的道路的文章;蒙《新华文摘》不弃摘登,致使海外亲友也很快读到,且有反馈回来。在那篇文章的尾部,她对我这个人做了三条定性,一说我是个自由主义者,二说我是个... 在两年前我虚龄80岁时,我妻写了一篇关于我们二人60年来共同走过的道路的文章;蒙《新华文摘》不弃摘登,致使海外亲友也很快读到,且有反馈回来。在那篇文章的尾部,她对我这个人做了三条定性,一说我是个自由主义者,二说我是个人文主义者,三说我是个理想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主义者 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 农村公社 贫富不均 孙中山 仁者人也 先生们 车尔尼雪夫斯基 大同社会理想
下载PDF
崇高的理想不懈的追求——论从“大同”社会理想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伟光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2,155,共9页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具天赋的民族,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提出了“大同”社会的理想,几千年一路传承下来,直至今天习近平同志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大同”社会理想表现出中华民族崇高的理想追求和聪慧的中国精神,但...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具天赋的民族,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提出了“大同”社会的理想,几千年一路传承下来,直至今天习近平同志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大同”社会理想表现出中华民族崇高的理想追求和聪慧的中国精神,但以往不同历史时期“大同”社会理想的提出和论述永远无法超出那个时代和历史条件的局限。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真诚信仰“大同”理想,并能把“大同”理想付诸实践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工人阶级政党,其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最终实现无阶级的“天下为公”的共产主义“大同”理想而砥砺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社会理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论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深层文化机制
10
作者 王萍 《河南社会科学》 1996年第3期18-21,共4页
作为域外文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进入中国并在此传播和发展,是因为它和中国的民族文化有许多天然的契合点,如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与中国传统中的理想社会──“大同”社会,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与中国传统“大一统”的理想社会秩序以及... 作为域外文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进入中国并在此传播和发展,是因为它和中国的民族文化有许多天然的契合点,如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与中国传统中的理想社会──“大同”社会,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与中国传统“大一统”的理想社会秩序以及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品德与中国礼让互助、克己奉公的传统道德观念都有相契合之处。以上正是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深层文化心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深层文化 大同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 理想社会 中国传统 “大一统” 无产阶级政党 民主集中制原则 道德修养
下载PDF
儒家终极关怀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晓毅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82-87,共6页
关键词 终极关怀 大同社会理想 大同理想 儒家 理想社会 中华民族精神 大同 士大夫 历史命运 道德理想
原文传递
西汉·孝敬篇
12
作者 黎柳 《中华魂》 1999年第5期42-43,共2页
孝敬老人,爱护幼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历来为我们民族高度重视。在早期儒家所倡导的大同社会理想中,就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为重要的内容。孟... 孝敬老人,爱护幼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历来为我们民族高度重视。在早期儒家所倡导的大同社会理想中,就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为重要的内容。孟子则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作仁政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这里包含着一个重要的合理思想,就是敬老爱幼这一社会公德的实施,关系到一个社会总的道德状况和社会秩序的和谐安定。传统道德讲尊老爱幼,更多说的是父慈子孝。父慈即亲代对子代的关怀爱护,子孝即子代对亲代的敬顺,要求不只是养亲,更是孝亲、敬亲、爱亲、尊亲。在封建宗法社会,传统孝道提倡子辈对亲长的绝对服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淳于意 基本内容 传统道德 大同社会理想 高度重视 孝敬 西汉 封建宗法社会 传统美德 社会公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