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孝有三,无後为大”之“後”当释为尊者 被引量:7
1
作者 刘霖映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6-160,共5页
孟子名言“不孝有三,无後为大”带有事例式定义,“不告而娶为无後也”,即,不禀告家长而娶妻是“无後”的做法。东汉以来学者们释“後”为“子”或“後人”,并对舜例的“无後”增加否定词“惧”,反向式改变原文以读通句意。这破坏了原文... 孟子名言“不孝有三,无後为大”带有事例式定义,“不告而娶为无後也”,即,不禀告家长而娶妻是“无後”的做法。东汉以来学者们释“後”为“子”或“後人”,并对舜例的“无後”增加否定词“惧”,反向式改变原文以读通句意。这破坏了原文和孟子的解释,颠覆了儒家三孝观的取向,曾子和孟子都视三级孝序的首位为对家长的尊敬问题。其实,周代“後”“后”可通假,周朝礼制里“後子”在诸子里地位独尊,一般是嫡长子;夏商国王称后,而周朝礼制称王为天子,尊称其妃为后,这会导致避讳。古“后”字是司之反写,基本语义是主、君,扩指尊者,它和君字都象形着发号施令,《尔雅》训曰“后者君也”,《说文解字》释曰“君者尊也”。孟子之“无”有时指目无,如“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因此,“无後”应该通假于“无后”,指无主(无君、无尊),即目无尊长,在家事语境中是目无家主(家君、家尊)。这种训义可联系三孝观而圆通地解释舜例及“为大”,并旁通《诗经》和《孟子》它处所谈的相关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不有三 无後为大” 後子 序观 大孝尊亲
原文传递
从叙述思路看《水浒传》的题旨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以兴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18年第1期12-24,共13页
以儒家执经达权的辩证思维对处于忠君与生命冲突中的孝子义士们如何自处进行审思和考察,是《水浒传》的基本叙述思路。好汉们凭借'义',在'官逼民反'和'乱自上作'的政治环境中聚义保命,是灵活之'权';而... 以儒家执经达权的辩证思维对处于忠君与生命冲突中的孝子义士们如何自处进行审思和考察,是《水浒传》的基本叙述思路。好汉们凭借'义',在'官逼民反'和'乱自上作'的政治环境中聚义保命,是灵活之'权';而作为孝子,在'大孝尊亲'的伦理感召下接受招安尽忠报国,是一贯之'经';最后的以死全忠,则是好汉们执经守常的极端化表现。'义'的最大价值体现为全身保命,生命虽可贵但须依附于'忠'才体现其价值,故'忠义两全'的侧重点在于'忠'。同时,《水浒传》托于宋事的题材选择和忠君主题的表达,与元末农民起义反元思宋的时代情绪亦应存在着内在的相通和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叙述思路 执经达权 大孝尊亲 忠君 反元思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