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大学想象力的失落与重构
1
作者 于正阳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2,56,I0003,共13页
作为一种重要的“智性品质”,大学想象力具备认知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特征。从古典大学到理性大学、再到创业型大学的转型过程中,大学想象力发挥了先导性作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重构想象力以推进大学转型,但由于传... 作为一种重要的“智性品质”,大学想象力具备认知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特征。从古典大学到理性大学、再到创业型大学的转型过程中,大学想象力发挥了先导性作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重构想象力以推进大学转型,但由于传统办学模式对大学理念想象力的规训,社会嵌入型大学治理体系对大学实践想象力的限制以及乌卡时代复杂外部环境对大学变革想象力的制约,导致了现代大学想象力的失落。重构大学想象力,不仅需要超越传统理念建构“可行的乌托邦”,创新治理体系以拓展大学想象力空间,还要基于多变情境建构大学想象力的多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想象 大学转型 大学治理 乌卡时代
下载PDF
作家身份与大学想象——论1990年代以来大学叙事小说中的大学书写
2
作者 马建珠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4-121,共8页
1990年代以来,大学叙事小说创作之所以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除了跟社会转型的文化语境相关外,还跟作者身份的差异性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作家基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身份,选择不同的叙事姿态,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大学想象。内透视型作家... 1990年代以来,大学叙事小说创作之所以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除了跟社会转型的文化语境相关外,还跟作者身份的差异性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作家基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身份,选择不同的叙事姿态,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大学想象。内透视型作家凭借自己丰富的大学工作经历与生命体验,对大学表现出在场性的审美想象;外透视型作家由于缺乏大学的工作经验与生命体验,对大学表现出想象性的审美建构;混合型作家的多重文化身份使得他们具有一种混合性的文化视野,让他们对大学表现出超越性的精神审视。作者身份的差异性,决定了对大学不同的审美想象,也决定了1990年代以来大学叙事小说创作多元化的叙事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叙事 大学想象 作家身份 学院派
下载PDF
革命救亡语境中的大学想象:论抗战时期的大学叙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洪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1-139,195,共10页
抗战时期大学叙事在动荡不安的特殊历史语境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大学成为现代作家笔下重要的审美对象和独特的叙事空间。在革命救亡语境中,不同身份背景、人生阅历和个性气质的创作主体,以不同叙事立场和心态,展开了不同视域中的大学想象... 抗战时期大学叙事在动荡不安的特殊历史语境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大学成为现代作家笔下重要的审美对象和独特的叙事空间。在革命救亡语境中,不同身份背景、人生阅历和个性气质的创作主体,以不同叙事立场和心态,展开了不同视域中的大学想象。茅盾、阳翰笙、巴金、齐同、司马文森等革命进步作家,主要从政治视域反映革命救亡年代校园内外的各种学生运动、大学人物的政治倾向和人生抉择,表现出浓郁的政治化色彩。沈从文、王西彦、张爱玲、老舍、郁达夫、钱锺书、鹿桥、万迪鹤等自由主义作家,则主要从生命与人性或大学本体视域描写民族乱离时期的大学生态与知识分子日常生活、人格心理和精神风貌,呈现出人性化或本体化特征。抗战时期革命救亡语境中的大学叙事,通过对大学日常生活、知识活动和校园风物的文学想象,在革命救亡的宏大主题之外,生动呈现了风格不同的大学形象,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救亡 大学想象 叙事视域 大学形象 大学本体
下载PDF
参差对立的“象牙塔”--20世纪80年代中国小说的大学想象
4
作者 戴海光 李娟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36-41,100,共7页
自现代大学产生以后,大学就成为了作家们想象的对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环境的日益宽松、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文艺界掀起了一股十分强劲的“大学想象”热潮,产生了一些较为经典的大学小说。从20世纪80年代大学小说的内容看,关于大... 自现代大学产生以后,大学就成为了作家们想象的对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环境的日益宽松、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文艺界掀起了一股十分强劲的“大学想象”热潮,产生了一些较为经典的大学小说。从20世纪80年代大学小说的内容看,关于大学的想象主要存在两种类型,即诗意的大学想象与异化的大学想象。80年代后期的大学想象更多的是展示大学在现代性语境下所面临的多重困境,因而重新建构现代大学精神成为作家们思考克服现代性大学危机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大学小说 大学想象
下载PDF
解读大学隐喻:一个本体论的哲学视角 被引量:2
5
作者 于正阳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31,共10页
大学在持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多样的隐喻,不同的隐喻基于相应文化语境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不同的大学理念,成为对大学认知方式和价值判断的重要表征。基于本体论的哲学视角,对有关大学性质、结构、功能的隐喻进行举隅与分析发现,从... 大学在持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多样的隐喻,不同的隐喻基于相应文化语境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不同的大学理念,成为对大学认知方式和价值判断的重要表征。基于本体论的哲学视角,对有关大学性质、结构、功能的隐喻进行举隅与分析发现,从“象牙塔”隐喻到“复合体”隐喻的演化中,大学性质理念渐趋整合化,大学本体系统进一步制度化;从“学人共同体”隐喻到“开放社区”隐喻的流变中,大学本体结构经历了从建构到解构的过程,渐趋多元化和开放化;从“镜子”隐喻到“灯塔”隐喻的纷争中,大学功能理念始终面临“适应论”和“超越论”的博弈。大学隐喻呈现出明显的客观流变性、理念遗存性和对立统一性特征,其背后蕴藏了多维度的大学理念纷争和大学本体演化规律。新时代高等教育转型既需要重构大学想象力,也对通过隐喻创新赋能大学本体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隐喻 大学本体 理念纷争 大学想象
下载PDF
大学生道德想象力培育的接受规律与教育遵循 被引量:1
6
作者 于娜 时万青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4-46,83,共4页
把握大学生道德想象力培育的接受规律是提升教育实践科学性的前提。文章主要从注意生发、信息加工、行为外化三个方面探究了大学生道德想象力培育的接受规律,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合大学生道德想象力培育接受规律的教育遵循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道德想象力培育 接受规律 教育遵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