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商视阈下思政教育与大学武术课程实施路径探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黄东亚 《武术研究》 2021年第4期76-78,81,共4页
在课程思政教育全面实施的背景下,运用动商理论的指导,大学武术课程教学应当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将武术教学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助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武术课程是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项目之一,当中蕴含着一定的思政元素,... 在课程思政教育全面实施的背景下,运用动商理论的指导,大学武术课程教学应当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将武术教学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助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武术课程是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项目之一,当中蕴含着一定的思政元素,因此,大学武术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可行性。本研究将针对大学武术课程思政教育实施路径进行探讨,以期望能够提升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整体水平,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更高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商 大学武术课程 思政教育
下载PDF
重“情”与讲“义”:大学武术课程中涵育职业素养的路径研探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稳 李晓华 《武术研究》 2021年第12期82-85,共4页
重"情"与讲"义"文化所凸显的德性伦理,是中国传统职业道德中最基本元素,耦合职业素养价值。大学武术课程作为承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可有效涵育职业素养中大学生"德"的要求。通过承继重"情"与... 重"情"与讲"义"文化所凸显的德性伦理,是中国传统职业道德中最基本元素,耦合职业素养价值。大学武术课程作为承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可有效涵育职业素养中大学生"德"的要求。通过承继重"情"与讲"义"文化涵育大学武术课程中的职业素养,应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途径着手:在理论上,应以建构大学武术的重"情"与讲"义"文化来强化学生对职业素养价值的共鸣、以传播重"情"与讲"义"文化来促使大学武术课程中职业素养价值的入心;在实践上通过建设与时俱进的课程、创设多样的教学手段、建立有效的考评方式来促进大学武术课程中涵育职业素养价值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情 讲义 大学武术课程 职业素养
下载PDF
承继“情义”文化:涵育大学武术课程中的职业素养
3
作者 王稳 李晓华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67-71,共5页
以儒家仁、义、礼、智、信、勤、廉、忠、耻等道德规范为根本,以仁爱、正义、诚实、节制、宽容为宗旨的“情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独具特色的形象符号,对中国的伦理道德、社会秩序、精神特质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情义”文... 以儒家仁、义、礼、智、信、勤、廉、忠、耻等道德规范为根本,以仁爱、正义、诚实、节制、宽容为宗旨的“情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独具特色的形象符号,对中国的伦理道德、社会秩序、精神特质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情义”文化所凸显的德性伦理是中华武术内涵的重要特征,同时“情义”文化也是中国传统职业道德中最基本元素,耦合职业素养价值。因此,承继“情义”文化对涵育大学武术课程的品质内涵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义文化 大学武术课程 职业素养 涵育
下载PDF
大学武术课程创新教学方法浅析
4
作者 任廷峰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年第32期202-202,共1页
如何提高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水平,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当前大学体育教育中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广泛收集与阅读各种学校的武术教学资料,并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出整体的展示与名胜古迹游览法、攻防练习法、"... 如何提高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水平,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当前大学体育教育中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广泛收集与阅读各种学校的武术教学资料,并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出整体的展示与名胜古迹游览法、攻防练习法、"流水"练习法、互助与个体差异教学法等九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在大学的武术课中进行实验。结论为:武术创新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更加有利于大学生武术技术水平的提高,增强学习武术的兴趣;能进一步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武术课程 创新教学方法 浅析
下载PDF
当代大学公共武术课程之择路——基于大学生眼中“徐、雷约架”事件的调查分析
5
作者 卢伯春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第33期119-120,123,共3页
"徐、雷约架"事件发生以来,大学生对武术课程中的太极拳和散打的关系产生疑问,研究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调查大学生对该事件的认识、态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多数大学生对太极拳、传统武术、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能够独立... "徐、雷约架"事件发生以来,大学生对武术课程中的太极拳和散打的关系产生疑问,研究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调查大学生对该事件的认识、态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多数大学生对太极拳、传统武术、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能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该事件的是非;对传统武术的未来发展有较为合理的见解;但关于太极拳或传统武术的实战性认识还存在疑惑,这对大学公共武术课程的目标设置、内容选择、教学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公共武术课程择路徐 雷约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