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育人视野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状态与择业行为的积极影响
1
作者 陈美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38-140,共3页
在心理育人的视野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及择业行为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心理育人强调培养个体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旨在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实现自我发展。因此,深入了解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展现的心理特征对... 在心理育人的视野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及择业行为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心理育人强调培养个体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旨在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实现自我发展。因此,深入了解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展现的心理特征对于提高毕业生就业成功率,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将探讨心理育人视角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状态与择业行为的积极影响,以期为教育和职业发展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育人 大学毕业生 就业状态 择业行为
下载PDF
Z世代大学毕业生“慢就业”的成因与纾解之道 被引量:1
2
作者 何珺 方晓田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1-112,共12页
Z世代大学毕业生已经成为就业群体主力军。当前不少Z世代大学毕业生不再遵循“一毕业就工作”的传统观念,而是以继续备考工作岗位、深造学习、旅行、支教或创业考察等形式延缓就业,“慢就业”现象比较突出。Z世代大学毕业生“慢就业”... Z世代大学毕业生已经成为就业群体主力军。当前不少Z世代大学毕业生不再遵循“一毕业就工作”的传统观念,而是以继续备考工作岗位、深造学习、旅行、支教或创业考察等形式延缓就业,“慢就业”现象比较突出。Z世代大学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既有经济社会层面的因素,也有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还有Z世代大学生个体层面的原因。纾解Z世代大学毕业生的“慢就业”难题,需要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及家长各方与高等院校建立起联动机制,形成破解“慢就业”现象的外部合力,更需要Z世代大学毕业生主动转变观念,提升综合素质,强化自我角色认同,从根本上突破“慢就业”阻滞,迈开步伐,实现高质量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世代大学毕业生 慢就业 就业市场形势 就业观念 就业指导
下载PDF
大学毕业生“择业慢”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崔万安 陆晓玲 +1 位作者 刘冬霞 汪前珍 《广西教育》 2024年第3期133-137,共5页
随着庞大的“择业慢”群体出现,高校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高校应研究“择业慢”现象和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实施树立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做好市场需求预测、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重新认识和定位就业管理工作、完善内部管... 随着庞大的“择业慢”群体出现,高校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高校应研究“择业慢”现象和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实施树立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做好市场需求预测、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重新认识和定位就业管理工作、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等对策,以解决大学毕业生“择业慢”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慢就业” “择业慢”
下载PDF
三重场域与大学毕业生再社会化危机的过程分析——基于“蹲啃青年”现象的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瑞燕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15-25,37,共12页
在社会加速转型时期,青年群体再社会化危机凸显。文章基于实地调研和网络民族志观察,探讨了青年蹲啃问题的发生过程。研究发现,大学毕业生从学校到职场的再社会化过程是在三重场域完成的。第一场域发生的职场适应性困境是促使大学毕业... 在社会加速转型时期,青年群体再社会化危机凸显。文章基于实地调研和网络民族志观察,探讨了青年蹲啃问题的发生过程。研究发现,大学毕业生从学校到职场的再社会化过程是在三重场域完成的。第一场域发生的职场适应性困境是促使大学毕业生逃避就业、选择蹲啃的起点,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地方熟人社会等社会化机构构成的第二场域的支持缺位强化了青年的蹲啃危机,网络构成的第三场域的吸纳与聚合使青年将蹲啃行为合理化和去道德化,这三重场域的共同作用使青年再社会化进程中断。文章认为,三重场域是理解“蹲啃青年”产生过程的中观机制,通过三重场域对社会化机构进行类型化,能够深化对青年再社会化问题的认识。青年蹲啃在社会层面引发诸多负面影响,国家和社会需要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蹲啃青年 大学毕业生 再社会化 三重场域 青年就业
下载PDF
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与提升研究
5
作者 施鑫 李太红 +1 位作者 荣传新 蔡海兵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14,共4页
随着应届毕业生规模的不断增加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日益凸显。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高低,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检验,也是对地方政府就业政策和当前社会就业环境的反馈。面对严峻的就业难题,提高毕业生就业... 随着应届毕业生规模的不断增加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日益凸显。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高低,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检验,也是对地方政府就业政策和当前社会就业环境的反馈。面对严峻的就业难题,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至关重要。而深入分析并调查大学生就业满意度,明确大学生就业现状,探究切实提升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策略,可以在某种层面上缓解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提升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总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满意度 调查 提升
下载PDF
0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路涵清 《中国就业》 2024年第2期50-51,共2页
当下00后大学毕业生面临后疫情时代,国际环境动荡、全球经济疲软、就业市场需求缩减、各行业就业竞争加剧、“慢就业”思想弥漫等社会现状,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和就业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校就业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从00后大学生... 当下00后大学毕业生面临后疫情时代,国际环境动荡、全球经济疲软、就业市场需求缩减、各行业就业竞争加剧、“慢就业”思想弥漫等社会现状,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和就业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校就业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从00后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环境、就业观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0后 大学毕业生 就业
下载PDF
职业性别隔离与大学毕业生起薪性别差距——基于CCSS数据的实证分析
7
作者 李明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3-45,共13页
基于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2010—2016年调查数据,从职业性别隔离视角对大学毕业生起薪性别差距的产生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以后,女大学毕业生起薪比男生低7.5%左右,女生在校期间的人力资本相对优势有... 基于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2010—2016年调查数据,从职业性别隔离视角对大学毕业生起薪性别差距的产生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以后,女大学毕业生起薪比男生低7.5%左右,女生在校期间的人力资本相对优势有助于缩小起薪性别差距。使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与基于RIF的回归和分解方法分析发现,大学毕业生起薪的性别差距主要源自基于行业分布差异的水平性别隔离,而非基于职业地位高低的垂直性别隔离。控制了行业分布的性别差异以后,专业分布的性别差异对起薪差距的解释能力有限;在起薪分布的所有分位数中,男大学生的起薪均要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并且随着分位数的增长,性别差距逐渐扩大,性别歧视因素也随之增加。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差距存在着明显的“天花板效应”。最后从消除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和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两个方面提出缩小大学毕业生起薪性别差距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起薪性别差距 职业性别隔离 性别歧视
下载PDF
拟剧理论视角下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自我呈现
8
作者 文君茹 《创新教育研究》 2024年第10期508-515,共8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关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在宏观调节措施与就业环境既定的前提下,学生就业结果与其求职表现密不可分。拟剧理论关于社会互动的解释十分切合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自我呈现,首先探讨了毕业生求职过程...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关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在宏观调节措施与就业环境既定的前提下,学生就业结果与其求职表现密不可分。拟剧理论关于社会互动的解释十分切合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自我呈现,首先探讨了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类型;其次划分了求职现场前台、求职网络前台和求职过程后台三个区域,展现了不同区域下求职者个体的自我呈现形式;最后在“求职剧班—招聘剧班”的图景下明确了求职者在群体中的角色定位。关注微观就业方法论能够丰富和创新就业指导的理论和视角,不仅为毕业生职业性表现的实践提供指导,还有助于提高高质量就业的可能性。The employment issue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an important issue about social stability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macro-adjustment measures and the established employment environment,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results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ir job-hunting performance. The explanation of social interaction suits the self-presentation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the process of job hunting. Firstly, it discusses the roles of the graduates and the stage of the stage of the job-seeking network and the stage. Focusing on the micro-employment methodology can enrich and innovate the theory and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guidance, which not only provides guidance for the practice of graduates’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but also helps to improve the possibility of high-quality employ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剧理论 大学毕业生 高质量就业 就业指导 自我呈现
下载PDF
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当地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9
作者 王云 郭芬 王效广 《就业与保障》 2024年第11期109-111,共3页
基于对331人的调查数据,利用频率分析、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江西某中医药本科院校毕业生留赣就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医药大学生留赣就业意愿占比高达62.84%,且这一选择显著受到父母支持、生源地... 基于对331人的调查数据,利用频率分析、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江西某中医药本科院校毕业生留赣就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医药大学生留赣就业意愿占比高达62.84%,且这一选择显著受到父母支持、生源地、家庭层面、对江西发展满意度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尽管中医药大学生留赣就业意愿较高,但这一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赣籍学生占比较高。因此,地方就业部门可以通过强调家乡情怀和增加对地方发展的满意度来提高毕业生的留赣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大学毕业生 就业意愿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残疾人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某高校为例
10
作者 葛志利 叶诗昀 +2 位作者 顾婷婷 裴素琦 程晨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第14期18-23,共6页
为分析我国残疾人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程度,对南京某高校近3年毕业的残疾人大学毕业生开展问卷调查,筛选出三大类影响因素,分别是自身条件因素、工作环境因素和家庭因素。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数据可视化软件和SPSS软件分... 为分析我国残疾人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程度,对南京某高校近3年毕业的残疾人大学毕业生开展问卷调查,筛选出三大类影响因素,分别是自身条件因素、工作环境因素和家庭因素。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数据可视化软件和SPSS软件分析得出,显著影响残疾人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因素分别是:性别、专业是否对口、薪资待遇、工作所在地、工作强度、工作稳定性、人际关系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根据模型研究结果,从提升个人专业素养、精心选择工作环境、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加大政策支持等四个方面给出提高残疾人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大学毕业生 就业满意度 二元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大学毕业生就业真的那么难吗
11
作者 翟惟清 《上海人大月刊》 2024年第4期39-39,共1页
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已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年年都说“就业难”,到了下一年又称“今年史上最难”。毕业生就业真的有那么难吗?当青年人才直呼“求职难”的同时,不少企业也感慨着“招聘难”,明显错配的供需资源令求职市场充满了迷... 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已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年年都说“就业难”,到了下一年又称“今年史上最难”。毕业生就业真的有那么难吗?当青年人才直呼“求职难”的同时,不少企业也感慨着“招聘难”,明显错配的供需资源令求职市场充满了迷雾。在当前大兴调查研究的风范指引下,我们代表工作小组通过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信息通讯等三大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子行业青年人才的调研分析,明显感受到青年人才对于前沿科技领域的热切向往,而这些科技企业也恰恰对于年富力强的青年人才充满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就业 前沿科技 信息通讯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就业形势 充满期待 毕业生
下载PDF
我国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诊断的可拓评价研究
12
作者 袁辉 吴俊芳 《体育科技》 2024年第1期46-48,53,共4页
基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的测试指标以及权重,提出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可拓评价法并以贵州某大学2021届8名毕业生作为案例对象,通过计算得出8名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诊断指标关于各等级的关联度值为:0.136、-0.058、0.1075... 基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的测试指标以及权重,提出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可拓评价法并以贵州某大学2021届8名毕业生作为案例对象,通过计算得出8名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诊断指标关于各等级的关联度值为:0.136、-0.058、0.1075、-0.070、-0.084、0.165、-0.096、-0.088,分别隶属优秀、优秀、优秀、良好、良好、及格、及格和不及格。其中N3、N5和N7学生评价结果和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不一致。说明运用可拓评价法对大学毕业生体质诊断评价与体质测试成绩有所区别,并可根据学生现有体质状况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促进策略。可拓评价法不会因某一指标的高低而影响总体评价结果,能精准反映大学生体质健康诊断评价中同一指标不同等级的偏向程度,还能反映出同一指标不同等级的隶属程度,体现了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诊断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为就业单位选拔大学毕业生提供较好的选择依据,也有利于体测部门观察学生的体质变化情况并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体质健康 可拓评价
下载PDF
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困难与择业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
13
作者 但林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2期0110-0113,共4页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困难与择业自我效能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首先,定义了职业决策困难和择业自我效能的概念,并详细分析了它们的特征。接着,通过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和择业自我效能进行关联分析,揭...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困难与择业自我效能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首先,定义了职业决策困难和择业自我效能的概念,并详细分析了它们的特征。接着,通过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和择业自我效能进行关联分析,揭示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在教育建议部分,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认清形势、理性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前规划、强化就业准备、增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培养双语能力、追求综合素养、降低职业选择焦虑,优化专业结构、重点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深化创业教育、提高就业竞争力,以及建构就业创业平台、完善全方位的就业服务系统。通过这些建议,旨在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使他们更好地应对职业决策中的困难,提高就业竞争力,培养创业精神,进入职场更为从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职业决策困难 择业自我效能
下载PDF
大学毕业生目标自主性与无望感:社会支持与性别的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孙铃 宁彩芳 +3 位作者 黄四林 窦东徽 张红川 张梅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1-458,共8页
大学毕业生面临重要的生活转折,其个人目标自主性对未来的无望感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以192名大四毕业生为被试,采用特殊目标测量法考察个人目标自主性,用问卷评价社会支持与无望感,探讨目标自主性与无望感的关系,并分析社会支持和性别的... 大学毕业生面临重要的生活转折,其个人目标自主性对未来的无望感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以192名大四毕业生为被试,采用特殊目标测量法考察个人目标自主性,用问卷评价社会支持与无望感,探讨目标自主性与无望感的关系,并分析社会支持和性别的作用。结果发现:(1)毕业前夕去向已经确定的大学生,无望感更低;(2)大四毕业生目标自主性越高,对未来的无望感越低;(3)目标自主性对无望感的预测受到性别因素调节。对于男生,高目标自主性能够显著降低无望感;对于女生,目标自主性对无望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4)社会支持对于目标自主性与无望感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是社会支持越高,其无望感越低。由此可见,大学毕业生建立自主的个人目标和改善社会支持对降低无望感具有重要意义,目标自主性的效应对男生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自主性 无望感 社会支持 性别差异 大学毕业生
下载PDF
基于“公私合作”模式的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价格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建坤 王效容 +1 位作者 刘科伟 李俊杰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8-152,共5页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虽然处在人生最初的、暂时的困难时期,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发展的源动力,同时也是社会安定的重要成分。但目前沉重的住房负担不仅透支他们的收入,还会透支他们再教育、创业的机会,并给社会...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虽然处在人生最初的、暂时的困难时期,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发展的源动力,同时也是社会安定的重要成分。但目前沉重的住房负担不仅透支他们的收入,还会透支他们再教育、创业的机会,并给社会带来许多问题和隐患。而当前解决该群体住房的措施只治标不治本,缓解了眼前状况,没能从根本上、制度上加以解决,不具备可持续性。本文运用PPP(公私合作)模式,通过引进民间资本,以"公私合作"的方式,建设、运营旨在解决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过渡性住房的"青年公寓",并将其纳入到住房保障体系之中,从制度上加以合理解决。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青年公寓"经济特性、租金形成过程的分析,提出了基于"三方满意"的"青年公寓"定价、补贴、调价的价格体系及其实施过程,并就完善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低收入群体 保障性住房 价格 PPP模式
下载PDF
高校扩招对大学毕业生工资的干预效应 被引量:21
16
作者 姚先国 方昕 钱雪亚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79,共13页
基于'控制-干预'的思想,文章使用1998~2009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通过双差分模型和三次差分模型,分析了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工资的干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学毕业生群体中,受到扩招影响的新毕业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 基于'控制-干预'的思想,文章使用1998~2009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通过双差分模型和三次差分模型,分析了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工资的干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学毕业生群体中,受到扩招影响的新毕业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工资损失;考虑高中毕业生的相对变化后,高校扩招对大学新毕业生年工资的负效应显著减弱。在扩招干预效应的变化上,本文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扩招对新毕业生工资的负效应逐渐减弱,受扩招影响的较年长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损失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扩招 大学毕业生 干预效应 三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基于求职者视角的组织人才吸引力实证分析——以十所名牌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倾向为例 被引量:24
17
作者 胡蓓 翁清雄 杨辉 《预测》 CSSCI 2008年第1期53-59,共7页
本文从求职者的视角对组织人才吸引力进行了研究,并以全国十所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为对象,采用ANOVA差异分析和AHP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研究显示:(1)组织的人才吸引力主要表现在六个维度,按重要性排序先后为组织特性、职业发展、报... 本文从求职者的视角对组织人才吸引力进行了研究,并以全国十所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为对象,采用ANOVA差异分析和AHP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研究显示:(1)组织的人才吸引力主要表现在六个维度,按重要性排序先后为组织特性、职业发展、报酬制度、组织表现、学习培训制度、工作特性;(2)组织对不同性别的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吸引,在组织特性这个维度上差异较为显著;(3)构建了组织人才吸引力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 人才吸引力 求职倾向 大学毕业生
下载PDF
大学毕业生公租房消费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重庆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曾珍 邱道持 +1 位作者 李凤 李小广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4-130,共7页
大学毕业生作为公租房的主要保障对象之一,对公租房的消费意愿势必影响公租房的可持续发展.对300名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1~5年)进行调查,发现有41.67%的大学毕业生表示会申请使用公租房,有58.33%的大学毕业生对公租房的态度截然相反.基... 大学毕业生作为公租房的主要保障对象之一,对公租房的消费意愿势必影响公租房的可持续发展.对300名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1~5年)进行调查,发现有41.67%的大学毕业生表示会申请使用公租房,有58.33%的大学毕业生对公租房的态度截然相反.基于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影响大学毕业生对公租房消费意愿的因素,结果发现:①打算未来定居主城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对公租房消费意愿的最主要因素,大学毕业生对通过购房实现在主城定居的愿望极为强烈,但购房能力相对较弱;②公租房附近的就业条件对大学毕业生公租房消费意愿具有极强的正向影响,说明大学毕业生当前的住房选择会考虑就业因素;③当前职业和工作地点对大学毕业生公租房消费意愿同样具有显著影响,表明大学毕业生偏好选择就业条件较好或距离工作地点较近的居住区位.因此,公租房的发展应充分考量保障对象的诉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公租房政策,努力实现公租房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公租房 大学毕业生 消费意愿
下载PDF
高职大学毕业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被引量:93
19
作者 陈启山 温忠麟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2-97,共6页
以187名高职大学毕业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高职大学毕业生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逃避、合理化及自责。在解决问题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求助和合理化... 以187名高职大学毕业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高职大学毕业生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逃避、合理化及自责。在解决问题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求助和合理化因子存在显著专业差异。(2)高职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在抑郁和恐怖上存在性别差异。偏执因子的专业效应显著。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和精神病性的交互作用显著。(3)幻想、自责的应对方式与健康不良症状存在普遍关联。求助则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 高职 解决问题 性别差异 问卷调查法 使用程度 专业差异 总体状况 强迫症状 交互作用 精神病性 合理化 求助 幻想 自责 因子 恐怖 抑郁
下载PDF
现阶段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6
20
作者 张建坤 姚燕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38,共4页
随着我国近几年房价的上涨,大学毕业生们在刚毕业几年间的住房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住房问题不仅影响他们毕业初期的几年,甚至影响其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同时他们住房问题解决的好坏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团结。本文通过对大学毕业生的... 随着我国近几年房价的上涨,大学毕业生们在刚毕业几年间的住房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住房问题不仅影响他们毕业初期的几年,甚至影响其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同时他们住房问题解决的好坏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团结。本文通过对大学毕业生的现状调查、分类,并且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原因,找出住房最困难的人群,并提出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住房问题 分类 博弈论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