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信任倾向对社会适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芬 王杨丽 马凤玲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2年第2期120-128,138,共10页
本研究通过对129名大学生的信任倾向和社会适应的研究,考察了大学生的信任倾向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信任倾向与社会适应的各个指标之间显著相关,即信任倾向越高,个体的人际适应、自我适应与情绪适应就越好。而且信任倾向能... 本研究通过对129名大学生的信任倾向和社会适应的研究,考察了大学生的信任倾向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信任倾向与社会适应的各个指标之间显著相关,即信任倾向越高,个体的人际适应、自我适应与情绪适应就越好。而且信任倾向能够直接预测自我适应,并通过自我适应的中介间接影响人际适应和情绪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信任倾向社会适应
下载PDF
网络媒介接触对大学生信任的影响——基于在杭高校的实证研究
2
作者 杜庆华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5年第2期88-92,共5页
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中国社会转型和"网络化生存"的双重语境下,网络媒介的总体性使用,对人际信任、消费信任、组织信任和专家、符号信任有消极影响,其中,对组织信任的影响力低于对其他类型信任的影响... 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中国社会转型和"网络化生存"的双重语境下,网络媒介的总体性使用,对人际信任、消费信任、组织信任和专家、符号信任有消极影响,其中,对组织信任的影响力低于对其他类型信任的影响力。调查同时发现:受调查者对诚信的认知和对自我的满意度对信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信任 大学生诚信 诚信认知 网络媒介
原文传递
传统茶文化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双向信任关系构建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晨 《福建茶叶》 2018年第11期347-347,共1页
在中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茶文化不断融汇各种优秀思想向前发展,迸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如今我国正在大力弘扬茶文化,将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除此,茶文化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仍有着指导意义。对于高校来说,传统茶... 在中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茶文化不断融汇各种优秀思想向前发展,迸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如今我国正在大力弘扬茶文化,将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除此,茶文化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仍有着指导意义。对于高校来说,传统茶文化思想为大学生的培育提供了教育方向和教育素材,也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构建提供了借鉴。本文将针对双向信任关系,探究传统茶文化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关系构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茶文化思想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双向信任关系 影响
下载PDF
自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社会信任表征 被引量:3
4
作者 郗艺鹏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6年第6期109-115,共7页
自媒体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认识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然而,自媒体充斥着情绪化、偏激化的语言信息,这既扭曲了自媒体对现实社会的重现,更成为阻碍大学生信任心理建立的外因。本文借助媒体与信任关系的多学科研究成果,研究发现自媒体环境... 自媒体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认识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然而,自媒体充斥着情绪化、偏激化的语言信息,这既扭曲了自媒体对现实社会的重现,更成为阻碍大学生信任心理建立的外因。本文借助媒体与信任关系的多学科研究成果,研究发现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信任危机呈现出人际关系紧张、交往心理戒备、社会信任差序化三个面向,这些危机主要源于自媒体信任环境的恶化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欠缺,而应对的途径也正是基于以上两点危机产生的原因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发展 大学生社会信任 传播研究
下载PDF
当前大学生政治信任现状与路径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砚忠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3-20,共8页
大学生政治信任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为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将政治信任分为整体政治认同、对政府的信任、对公共政策的信任、政治参与和政治效能感等五个方面。分别从以上角度调查大学生政治信任的现状与特征... 大学生政治信任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为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将政治信任分为整体政治认同、对政府的信任、对公共政策的信任、政治参与和政治效能感等五个方面。分别从以上角度调查大学生政治信任的现状与特征,发现总体呈现出一种宏观抽象信任高但微观具体信任低、对政党信任高但对政府信任保守、政治参与热情高但效能感低等特点。对此进行原因分析,重点是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但不只局限于大学生的增强民众政治信任的多种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政治信任 路径探究
下载PDF
Conducting the Task-based Approach With Context Aware Mobile Situated Learning on Learning English for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
6
作者 Ju-yin Ya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10期1337-1346,共10页
Learning English with specific purpose (ESP) initiatives domain knowledge and language ability with English learning to meet future job demands (Leroux & Lafleur, 1995; Khan & Khan, 2015). In the information age... Learning English with specific purpose (ESP) initiatives domain knowledge and language ability with English learning to meet future job demands (Leroux & Lafleur, 1995; Khan & Khan, 2015).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of mobile devices make the dramatical changes in way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tkinson, 2011; Bierstaker, Janvrin & Lowe, 2014, Pittaway, 2012; Yang & Che, 2015).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ESP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performance by using Context Aware Mobile Situated Learning (CAMSL) in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field and other majors. The mixed research method is conducted for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The quantitative data are collected by examining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 the qualitative data are allowed to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perspective toward their role in using the CAMSL with Tourism related content. Eight-three students a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2 students are assign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 (CAMSL), and 41 students are assigned in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of students receive pretest and posttest to examine their English performance. Besides, twenty students from group A and B are selected for online survey. The survey is mailed directly to students' email account. Results represented by using CAMSL show 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n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addition, the survey data indicate the benefits of using the CAMSL help students enhance their academic discourse, develop their learned knowledge to represent their profession, use English properly to speak themselves up, and provide the effectiveness of obtain domain knowledge in future workpl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ext aware mobile situated learning mobil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ollege student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