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壮人《大宅颂》与《智城碑》看大唐文化之南渐
1
作者 黄桂凤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4年第4期65-67,共3页
武周时期壮族文人留下的《大宅颂》与《智城碑》,是大唐文化与岭南文化之结晶。本文从两碑及六合坚固大宅遗址看武周时期大唐文化对南方文化之渗透与施及,以窥视唐王朝羁縻制度、儒家思想、建筑艺术及文体风格等对于岭南文化的影响,从... 武周时期壮族文人留下的《大宅颂》与《智城碑》,是大唐文化与岭南文化之结晶。本文从两碑及六合坚固大宅遗址看武周时期大唐文化对南方文化之渗透与施及,以窥视唐王朝羁縻制度、儒家思想、建筑艺术及文体风格等对于岭南文化的影响,从而了解唐王朝之盛大及文化发展之规律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宅颂 《智城碑》 干栏文化 骈文 儒家思想
下载PDF
从壮族汉文《大宅颂》与《智城碑》看大唐文化之南渐
2
作者 黄桂凤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64-67,共4页
武周时期壮族文人留下的《大宅颂》与《智城碑》,是大唐文化与岭南文化之伟大结晶。本文从两碑及六合坚固大宅遗址看武周时期大唐文化对南方文化之渗透与施及,以窥视唐王朝羁縻制度、儒家思想、建筑艺术及文体风格等对于岭南文化的影响... 武周时期壮族文人留下的《大宅颂》与《智城碑》,是大唐文化与岭南文化之伟大结晶。本文从两碑及六合坚固大宅遗址看武周时期大唐文化对南方文化之渗透与施及,以窥视唐王朝羁縻制度、儒家思想、建筑艺术及文体风格等对于岭南文化的影响,从而了解唐王朝之盛大及文化发展之规律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宅颂 《智城碑》 干栏文化 骈文 儒家思想
下载PDF
从上林唐碑《大宅颂》和《智城碑》看唐代中原文风对岭南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莫道才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5年第4期5-10,共6页
在广西上林县发现的唐碑《澄州无虞县清泰乡都万里六合坚固大宅颂》和《廖州大首领左玉铃卫金谷府长上左果毅□都尉员外置上骑都尉检校廖州刺史韦敬辨智城碑一首》对研究唐代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中原文化对岭南民族地区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 在广西上林县发现的唐碑《澄州无虞县清泰乡都万里六合坚固大宅颂》和《廖州大首领左玉铃卫金谷府长上左果毅□都尉员外置上骑都尉检校廖州刺史韦敬辨智城碑一首》对研究唐代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中原文化对岭南民族地区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从两碑的骈体文风可以看出中原文体风尚的影响;从用典的内容可以看出中原文化的渗透;两碑体现了岭右地区对中原文化很早就产生了认同感、归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林 唐碑 大宅颂 智城碑 中原文化 岭南 骈文
原文传递
俚僚历史文化的载体与缩影——上林唐碑内涵探幽
4
作者 农冠品 《百色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1-35,共5页
存在于广西上林县的《六合坚固大宅颂》和《智城碑》产生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它是壮族先民俚僚古地留下的两块珍贵石刻,既是文物,也是历史,既属历史,也属文学,是壮族见于文字最早的文学。透过《六合坚固大宅颂》与《智城碑》可窥探... 存在于广西上林县的《六合坚固大宅颂》和《智城碑》产生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它是壮族先民俚僚古地留下的两块珍贵石刻,既是文物,也是历史,既属历史,也属文学,是壮族见于文字最早的文学。透过《六合坚固大宅颂》与《智城碑》可窥探壮族先民俚僚文化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宅颂 《智城碑》 武则天 韦敬一 韦敬办 唐碑 俚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