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北阆中-南部地区大安寨段油气藏储层酸压改造技术及实践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志彬 何祖荣 +3 位作者 杨先利 刘善华 胡永章 李勇 《中外能源》 CAS 2010年第5期50-52,共3页
川北阆中-南部地区大安寨段油气藏成藏模式以"自生自储"为主,总体上属于常温(74~80℃)、高压(原始地层压力系数>1.3)、构造-岩性复合圈闭、薄层状、低丰度、无边(底)水碳酸盐岩裂缝性未饱和油藏或凝析气藏。由于大部分油... 川北阆中-南部地区大安寨段油气藏成藏模式以"自生自储"为主,总体上属于常温(74~80℃)、高压(原始地层压力系数>1.3)、构造-岩性复合圈闭、薄层状、低丰度、无边(底)水碳酸盐岩裂缝性未饱和油藏或凝析气藏。由于大部分油气井地层压力下降快,地层压力梯度低,产量递减率高,限制了常规酸化压裂等增产措施的推广应用。本文针对大安寨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并结合油气藏开采效果评价,提出了采用胶凝压裂酸化(酸压)技术改造储层的增产措施。通过室内试验得到了凝胶酸TC4-1的配方:20%(HCl)+3.5%(CT1-9)+1.0%(CT1-3)+1.0%(CT1-7)+1.0%(CT5-9)+1.0%(IV-93)。针对不同类型的储层,对酸压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实施了加液氮酸化、压前预处理等配套措施。现场实施效果表明,研制的酸化配方及配套技术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显著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安寨油气藏 酸压 储层改造
下载PDF
四川盆地柏垭——石龙场地区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油气成藏地质条件 被引量:25
2
作者 邓康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13,共5页
从大安寨段油气组分和物性分布所反映的烃类运移 ,结合中、上侏罗统的展布 ,提出川 30井和川 43井区存在一个燕山期隆起和油气富集带。在其后的漫长岁月中 ,该带储集层因深埋而致密化 ,油气被“冰冻”于储集层中。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 ,... 从大安寨段油气组分和物性分布所反映的烃类运移 ,结合中、上侏罗统的展布 ,提出川 30井和川 43井区存在一个燕山期隆起和油气富集带。在其后的漫长岁月中 ,该带储集层因深埋而致密化 ,油气被“冰冻”于储集层中。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 ,改造、支解了古隆起 ,形成了若干背斜与鼻状构造 ,这些正向构造上裂缝发育 ,改造了其储集层的储渗条件 ,停滞的油气具有了工业产能。因此 ,大安寨段的油气是燕山构造运动期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隆起 大安油气藏 侏罗系 沉积相 喜马拉雅期 燕山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