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及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丁跃有 张维忠 +1 位作者 蔡凯愉 邱慧丽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36-639,共4页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脉压(PP)≥60 mm Hg(1 mm Hg=0.133 kPa)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功能、反射波及PP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65.2±8.5)岁(51~83岁),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脉压(PP)≥60 mm Hg(1 mm Hg=0.133 kPa)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功能、反射波及PP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65.2±8.5)岁(51~83岁),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厄贝沙坦(150 mg/d)和安慰剂治疗3个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中心和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PP轻度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的降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0.05和0.01)。治疗后,治疗组的反射波增强压(AP)和增强指数(A1)明显下降(P<0.01),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显著变慢(P<0.01),降幅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小动脉弹性功能指数(Cl、C_2)值均显著增加(P值分别<0.05和0.01),增幅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以C_1和CF-PWV变化为应变量,收缩压、舒张压降幅为自变量行多元线形回归分析,决定系数(R2)为0.486及0.384(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明显改善PP≥60mm Hg高血压患者的大、小动脉弹性,减弱外周波反射,缩小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脉压 脉搏波传导速度 反射波 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
下载PDF
健康人与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比较 被引量:26
2
作者 丁跃有 张维忠 +1 位作者 邱慧丽 白煜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血压水平的健康人和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和高血压患者共551人 ,其中男性 30 3人 ,女性 2 4 8人 ,平均年龄为 56 9± 1 3 4岁。分别根据年龄和血压水平分组 ,使用DO 2 0 2 0动脉功能...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血压水平的健康人和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和高血压患者共551人 ,其中男性 30 3人 ,女性 2 4 8人 ,平均年龄为 56 9± 1 3 4岁。分别根据年龄和血压水平分组 ,使用DO 2 0 2 0动脉功能测定仪检测桡动脉脉搏波形和动脉弹性指数C1 和C2 ,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随着年龄不断增高 ,健康人和高血压病人的C1 和C2 值逐渐下降。健康组和高血压组男性的C1 和C2 均高于女性 ,P <0 0 1。校正年龄因素影响后 ,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 ,大小动脉弹性指数下降。高血压病人大动脉弹性明显比正常血压者低。处于正常高限者小动脉弹性指数C2 显著低于理想和正常血压者 ,与 1级高血压组无明显差别。简单相关分析表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心率与动脉弹性指数C1 和C2 存在明显负相关 ,其中脉压与C1 相关性 (r =- 0 60 2 ,P <0 0 1 )最为显著 ,而C2 与年龄相关性 (r=- 0 457,P <0 0 1 )最为明显。结论  (1 )年龄增大、血压升高与血管弹性下降密切相关 ,血管弹性检测可能比测量血压更为有效反映血管功能状态。 (2 )小动脉弹性指数 (C2 )为一敏感反映动脉损害的指标 ,有助于筛选出处于亚临床状态的心血管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弹性 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左君丽 常桂丽 +1 位作者 葛茜 初少莉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47-1052,共6页
目的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入选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7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60.0±10.0)岁。采用... 目的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入选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7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60.0±10.0)岁。采用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脉搏波分析(PWA)测定中心增强压(CAP)及中心动脉增强指数(AIx),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C2)评估血管功能,靶器官损害指标包括UACR及颈动脉异常(IMT增高或有斑块)。结果在调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后,只有cfPWV与lg UACR(r=0.114,P=0.008)和颈动脉IMT(r=0.099,P=0.020)呈正相关。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发现,cfPWV是UACR的独立危险因素(β=0.095,P=0.044),并且独立于年龄和肱动脉脉压。在调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后,尿UACR增高组cfPWV较高(P<0.05),颈动脉异常组cfPWV较高(P<0.05)。cfPWV每增加1个标准差(3m/s),UACR和颈动脉异常的危险增加至约1.2倍。结论 cfPWV是UACR、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独立于年龄和肱动脉脉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脉搏波分析 大小动脉弹性指数 内膜中层厚度 动脉斑块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原文传递
动脉功能无创性检测的常用指标 被引量:8
4
作者 郭志平 林金秀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9-573,共5页
动脉功能改变是早期血管病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指标,对心血管事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无创测量动脉功能的方法目前应用较多的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踝臂指数(ABI)和反射波增强指数(AI)。本文总结了以上几... 动脉功能改变是早期血管病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指标,对心血管事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无创测量动脉功能的方法目前应用较多的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踝臂指数(ABI)和反射波增强指数(AI)。本文总结了以上几种无创性动脉功能检测指标的优缺点、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性检测 动脉功能 常用指标 大小动脉弹性指数 脉搏波传导速度 反射波增强指数 心血管事件 血管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