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大屠杀电影的好莱坞化及其记忆危机
1
作者 沈康康 《东南传播》 2023年第10期54-58,共5页
在记忆研究中,犹太大屠杀幸存者的创伤记忆可以分为“核心记忆”与“叙事记忆”两个层面。欧洲的大屠杀电影给出了“核心记忆”的两条视听化进路,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激发出记忆深处潜在的真实力量。而伴随着大屠杀跨洋后的好莱坞化,大屠... 在记忆研究中,犹太大屠杀幸存者的创伤记忆可以分为“核心记忆”与“叙事记忆”两个层面。欧洲的大屠杀电影给出了“核心记忆”的两条视听化进路,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激发出记忆深处潜在的真实力量。而伴随着大屠杀跨洋后的好莱坞化,大屠杀电影也出现了偏向“叙述记忆”的嬗变。新千年以来过剩的大屠杀话语削弱了大屠杀的独特性并带来了“大屠杀疲乏”,大屠杀电影也应时出现了叙事危机与表征危机为代表的记忆危机。当前西方大屠杀话语传播的困境能够为国内南京大屠杀的记忆治理提供借鉴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屠杀电影 “核心记忆” “叙事记忆” 好莱坞化 大屠杀疲乏”
下载PDF
媒介地理学视域下“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重构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方梦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6-121,129,共7页
八十五年前发生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成为全国人民刻骨铭心的创伤记忆,各种媒介通过不同方式来祭奠这段沉痛的历史。文章借助媒介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重构方式:包括地理空间、历史空间、精神空间在内的三个空间叙... 八十五年前发生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成为全国人民刻骨铭心的创伤记忆,各种媒介通过不同方式来祭奠这段沉痛的历史。文章借助媒介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重构方式:包括地理空间、历史空间、精神空间在内的三个空间叙述维度;贯穿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种时间叙述模式;以本土导演、国外导演的内外视角形成双重聚焦;人物、文化、商业三种景观的表现是历史真实与部分虚构相融合;处理好中国与日本、艺术性与商业性、虚构与真实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从而更好地将本土影像推向全民族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 五层重构 历史真实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52-55,共4页
国内学界对“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实与电影呈现的关系问题、叙事伦理问题、人性反思、叙事学与美学研究、集体记忆与国家形象的建构、比较研究、创伤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现有的... 国内学界对“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实与电影呈现的关系问题、叙事伦理问题、人性反思、叙事学与美学研究、集体记忆与国家形象的建构、比较研究、创伤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现有的研究缺乏对“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生成与发展的政治、历史与电影史语境的梳理、总结,对这些电影所蕴含的记忆与创伤、大屠杀与生命美学建构等问题的探究也较少。“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有进一步深入拓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 历史真实 人性 创伤 综述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创伤呈现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44,共6页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以影像的方式呈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表现了无辜百姓与战俘的创伤、女性的创伤、孩童的创伤。"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使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所经历的巨大浩劫与历史的真实细节,建构起一个令...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以影像的方式呈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表现了无辜百姓与战俘的创伤、女性的创伤、孩童的创伤。"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使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所经历的巨大浩劫与历史的真实细节,建构起一个令人震撼的创伤世界。南京大屠杀不仅是亲历者的个体记忆,也是战后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成为一种民族集体记忆。这种创伤记忆的表达对于我们思考和建构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与命运共同体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 影像 创伤 历史记忆
下载PDF
视觉文化时代“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呈现研究
5
作者 王霞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6期149-153,共5页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图像呈现方式,需要加强电影技术与电影叙事的联系。“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在高扬主旋律的同时,努力探索思想、艺术、商业之间的平衡点,把现实主义风格、民族意识、人性反思联系起来,在主题的深化、...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图像呈现方式,需要加强电影技术与电影叙事的联系。“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在高扬主旋律的同时,努力探索思想、艺术、商业之间的平衡点,把现实主义风格、民族意识、人性反思联系起来,在主题的深化、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都有发展、开拓。“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消费民族灾难,消费创伤,而是应该借助奇观化的影像,带给观众真实的历史体验与深层思考;根据电影主题表达的需要而采取多样的叙事风格,超越单纯情绪,走向理性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时代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 呈现
下载PDF
历史语境与电影生产:“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记忆变迁
6
作者 王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9-105,共7页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与历史阐释经过了一个被不断地重新建构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特殊的历史、政治、文化语境,影响并构筑了“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内容与形式特征,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生成土壤。因此...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与历史阐释经过了一个被不断地重新建构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特殊的历史、政治、文化语境,影响并构筑了“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内容与形式特征,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生成土壤。因此,有必要将“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放在战后国际政治语境、中日关系、中国电影尤其是抗战题材电影的发展及电影美学的变迁中去考察。“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经历了“失语”、浮出历史地表、发展壮大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 历史语境 电影生产 记忆变迁
下载PDF
战争悲歌与人性沉浮——论安杰伊·瓦依达的二战电影创作
7
作者 王文斌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00-105,共6页
作为享誉世界的波兰电影大师,安杰伊·瓦依达的作品以深刻的反思性、严肃的批判性与鲜明的民族性著称,尤其是以"战争三部曲"为代表的二战题材电影,通过悲剧性的英雄人物、反思性的主题诉求与浪漫主义的美学风格,冲破了&qu... 作为享誉世界的波兰电影大师,安杰伊·瓦依达的作品以深刻的反思性、严肃的批判性与鲜明的民族性著称,尤其是以"战争三部曲"为代表的二战题材电影,通过悲剧性的英雄人物、反思性的主题诉求与浪漫主义的美学风格,冲破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陈旧模式,开创了举世瞩目的"波兰电影学派",对冷战时期的东欧国家产生了积极的"解冻"效应,并造成世界性的影响。其中,前期的"抗战电影"谱写了一曲曲低沉阴郁的战争悲歌;后期的"大屠杀电影"则书写了集中营里的人性沉浮,它们至今依然为世界战争电影的创作实践提供着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杰伊·瓦依达 二战题材电影 抗战电影 大屠杀电影
下载PDF
历史创伤记忆的影像表述——“中国梦”视阈下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 被引量:1
8
作者 余琼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9-191,共3页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富强之梦。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作为当代中国电影的重要类型,成为还原历史事件和承载"强国梦"的影像媒介。它有力地展现出民族国家在回顾近代历史创伤面前的反...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富强之梦。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作为当代中国电影的重要类型,成为还原历史事件和承载"强国梦"的影像媒介。它有力地展现出民族国家在回顾近代历史创伤面前的反思之痛和对壮我中华"强盛梦"的强烈诉求。基于这个缘由,本论文将主要探讨如下问题: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与当代"中国梦"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的具体体现形式,以及为实现这种相关性当代电影的叙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创伤记忆 “中国梦” 南京大屠杀电影
原文传递
中国电影中的南京大屠杀话语与创伤焦虑 被引量:1
9
作者 黎风 丰云鹏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4-40,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中的南京大屠杀话语不断在表意实践与民众的记忆情感之间、创伤记忆的"国族"叙事与"人性"叙事之间起伏。同时,这些张力也对电影中受难者与幸存者的发声空间存在重要影响。这种状况既表明...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中的南京大屠杀话语不断在表意实践与民众的记忆情感之间、创伤记忆的"国族"叙事与"人性"叙事之间起伏。同时,这些张力也对电影中受难者与幸存者的发声空间存在重要影响。这种状况既表明电影创作者们试图突破创伤叙事的定型化、模式化路径,为创伤记忆提供不同层面的理解与阐述,但也意味着这一沉重的历史记忆在通过电影文化实践进入公共领域时所面临的困境与创伤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电影 创伤焦虑 创伤叙事 记忆的伦理
原文传递
民族创伤与历史记忆:“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中的人性叙事
10
作者 王霞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5-206,212,共13页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对于日本官兵的形象塑造有所不同,既有脸谱化的"恶魔"形象,也有人性化的具有反思能力的"普通人"形象。在塑造日本官兵形象时,要考虑到其是否具有历史真实性与普遍性,并由此反思南京...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对于日本官兵的形象塑造有所不同,既有脸谱化的"恶魔"形象,也有人性化的具有反思能力的"普通人"形象。在塑造日本官兵形象时,要考虑到其是否具有历史真实性与普遍性,并由此反思南京大屠杀中人性之恶的深层机理。"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还表现了中国人的抗争精神与国民性反思。"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人性叙事的边界在于不能违背史实,要考虑到中国人的情感认同,坚守民族立场;也要处理好人性叙事与创伤记忆的关系,表现创伤历史中的中国人个体的生命体验与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 人性之恶 民族认同 历史记忆
原文传递
匈牙利电影十年回顾(2010-2019) 被引量:2
11
作者 符晓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0-98,共9页
本文从“小国电影”和“电影节”研究框架出发,讨论了21世纪10年代匈牙利电影的扶持政策及其市场价值和世界电影节对匈牙利电影业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十年间匈牙利电影导演、主题、形式进行了分析,认为“莫斯科广场一代”是目前... 本文从“小国电影”和“电影节”研究框架出发,讨论了21世纪10年代匈牙利电影的扶持政策及其市场价值和世界电影节对匈牙利电影业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十年间匈牙利电影导演、主题、形式进行了分析,认为“莫斯科广场一代”是目前匈牙利电影导演的中坚力量,以“大屠杀”为中心的历史题材和以日常生活为中心的现实题材构成了匈牙利21世纪10年代电影的主要题材,长镜头电影手法的运用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综合其他因素形成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牙利电影 扶持政策 长镜头 大屠杀电影 索尔之子
原文传递
电影学关键词 恐怖片 被引量:11
12
作者 苏珊.海瓦德 侯克明 钟静宁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6-127,共2页
关键词 电影 吸血鬼电影 心理恐怖片 大屠杀电影 性别审美暗示 类型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