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东西哲学有无之辩比较研究应有新的维度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高新民
江雨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心灵与认知研究中心
-
出处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0-16,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2&ZD120)
-
文摘
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哲学里,有无之辩或非存在问题都是形而上学的一个主要问题。从比较哲学的角度看,目前学界有这样几种共识,一是认为西方哲学关注"有"本身,东方哲学关注"无"。二是中国哲学对"无"的认识尽管历史悠久成果丰硕,但并没有研究纯粹本体论意义上的"无",只是在做价值论和人生哲学的探讨。三是对中西有无之辩的比较研究持两种对立的态度,即"大同"观,强调其可公度性,"大异"观,强调两者有水火不容的差异性,不能做比较研究。而然,通过梳理西方哲学史发现,有无之辩问题贯穿西哲史始终,西方哲学关注"有"本身,但并未忽略对"无"的研究,二者共同向前发展。而通过整理中国哲学原典,不难看出中国古代哲人智者不仅从价值哲学和生存哲学的角度对作为境界之无和功夫之无的非存在作了独到的探究,而且对本体之无、认识论之无也不偏废,从而使我国的非存在研究保持着既全面又深入的特色。针对学界泾渭分明的的大异大同问题,做出了更为详尽的考释和补充,不臧否某一家,承认其有差异之处,但趋于大同。
-
关键词
比较研究
有无之辩
本体之无
大异大同
-
Keywords
the comparative study
debate upon Being and Non - being
Non - being of noumenon
identity anddifference
-
分类号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张之洞与《时务报》维新派的文化关系
被引量:3
- 2
-
-
作者
阳美燕
-
机构
湖南大学新闻学院
-
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68-71,共4页
-
文摘
从维新运动兴起到戊戌政变之间,张之洞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时务报》维新派都倡导社会变革。深入考察张之洞的代表作《劝学篇》发现,在“救时”的大局下,在《时务报》时期,“求大同存大异”是张之洞处理与后者关系的准则,这使他与后者之间保持着既合作、认同,又矛盾、冲突的独特文化关系。
-
关键词
通经致用
思想启蒙
求大同存大异
-
Keywords
emphasis on practical use
thought enlightenment
searching for more agreement with the existence of more disagreement
-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