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韦曲韩家湾村唐大德和尚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岗 袁明 +6 位作者 李举纲 韩民兴 李艾娟 郑旭东 张蕊侠 张明惠 赵占锐 《文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共5页
2009年10月,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办韩家湾村以西,发掘了唐大和四年(830)僧人大德和尚墓(编号为2009HDM57)。该墓纪年明确,形制保存基本完整,出土了石经幢、陶俑、瓷器和玉器等,为西安地区中晚唐时期墓葬的研究提供了... 2009年10月,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办韩家湾村以西,发掘了唐大和四年(830)僧人大德和尚墓(编号为2009HDM57)。该墓纪年明确,形制保存基本完整,出土了石经幢、陶俑、瓷器和玉器等,为西安地区中晚唐时期墓葬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家湾村 大德和尚 唐墓 石经幢
下载PDF
僧侣、跨境移动与国家外交——圆仁《行记》所见渤海僧《哭灵仙诗》的历史学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晓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7-175,共9页
记载于日本僧圆仁《行记》中的渤海僧贞素《哭灵仙诗》,是窥析9世纪东亚交流面貌的重要材料。首先,诗文所见的贞素、应公、灵仙三位僧侣,在身份上都不属于唐人,他们因为佛教的信仰而来到唐朝,反映出当时中国所特有的国际交流中心的地位... 记载于日本僧圆仁《行记》中的渤海僧贞素《哭灵仙诗》,是窥析9世纪东亚交流面貌的重要材料。首先,诗文所见的贞素、应公、灵仙三位僧侣,在身份上都不属于唐人,他们因为佛教的信仰而来到唐朝,反映出当时中国所特有的国际交流中心的地位。其次,诗文提示了生动的、关于东亚跨境交流中物资移动、使节往来、行程路线等方面的细节。最后且最重要的是,诗文记述的送金事件,不仅标志着渤日外交进入了“年期限制”的时代,而且象征着唐日交流中以渤海为中介的沟通渠道从此终结。通过考察诗文透露出的人际关系网、交通关系网和历史关系网,可以解析东亚海上交流的变迁,同时可以重新审视东亚区域史的历史意义。在新史料相对匮乏的古代交流史领域,积极挖掘现有材料的历史学价值,无疑将是把研究推向深入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侣 圆仁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哭日本国内供奉大德灵仙和尚诗并序》 渤海 日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