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7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善用“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的进路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雪 刘世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65,共4页
培育时代新人要善用“大思政课”,而善用“大思政课”的关键抓手是建设“大课堂”、建强“大师资”、建好“大平台”。建设“大课堂”,即将思政课堂与社会课堂、网络云课堂、专业课堂有机结合,实现不同课堂空间的联动育人;建强“大师资... 培育时代新人要善用“大思政课”,而善用“大思政课”的关键抓手是建设“大课堂”、建强“大师资”、建好“大平台”。建设“大课堂”,即将思政课堂与社会课堂、网络云课堂、专业课堂有机结合,实现不同课堂空间的联动育人;建强“大师资”,即在提升专职教师能力的同时打造校内外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实现不同教育主体的协同育人;建好“大平台”,即通过开发利用特色教学资源,整合理论和实践教学资源、网络和现实教学资源,实现不同教育资源的合力育人。开展好“大思政课”建设能为时代新人培育提供更广阔的育人空间、更多元的育人主体、更丰富的育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时代新人 大师资 大平台
下载PDF
全媒体时代“大思政课”建构的审视与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天民 郑丽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45-151,共7页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型课程教育理念。伴随全媒体技术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大思政课”在教育内容、载体、主体、环境上凸显出“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即“四全”)的崭新时代特征。这不仅给传统思...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型课程教育理念。伴随全媒体技术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大思政课”在教育内容、载体、主体、环境上凸显出“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即“四全”)的崭新时代特征。这不仅给传统思政课教育教学提出了现实挑战,同时也为当前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优化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全媒体语境下,善用“大思政课”,不仅要把握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明确“大思政课”建构的“四全”特征,还要从凝聚价值共识、加快媒体融合、提升媒介素养、拓展传播格局等路径入手,推动全媒体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使“大思政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时代 大思政课” “四全”媒体 教育教学 程优化
下载PDF
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的建设机理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良警宇 罗秋宇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4,共11页
革命文物具有多重价值,是“大思政课”建设的一种重要资源。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的关键在于延伸其社会生命,形成使深层规则得以运作的机制。当前,“大思政课”项目实践基于场所、流动和数字服务的模式,坚持政治引领、传史育人、守... 革命文物具有多重价值,是“大思政课”建设的一种重要资源。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的关键在于延伸其社会生命,形成使深层规则得以运作的机制。当前,“大思政课”项目实践基于场所、流动和数字服务的模式,坚持政治引领、传史育人、守正创新,通过构建馆校合作机制,建设融合育人共同体,探索了依托革命遗址和纪念馆等特色资源创新开展“纪念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以革命文物故事作为“小切口”诠释革命精神“大道理”,开发融媒体平台和数字文化产品以拓展优质资源影响力的建设路径。为更好地发挥革命文物铸魂育人成效,需要进一步突出实践导向,坚持“三全育人”,搭建更广泛的合作平台;加强课内外的互动和应用环节,促进心理-人格结构和惯习的养成;强化实践导向的成效评估机制,促进革命文物的活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物 大思政课” “三全育人”
下载PDF
“大思政课”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雅兴 赖晓群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4-31,52,共9页
“大思政课”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个新兴议题,“大思政课”建设是新时代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重要抓手。学术界对“大思政课”的关注大致经历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办”思政课”根本遵循的把握与坚持、“跟现实结合起来... “大思政课”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个新兴议题,“大思政课”建设是新时代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重要抓手。学术界对“大思政课”的关注大致经历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办”思政课”根本遵循的把握与坚持、“跟现实结合起来“用”好“大思政课”善用之道的思考与探索、“坚持用心“讲”好“大思政课”大道理”本质追寻的挖掘与阐发以及“以全党全社会之力“建”好大思政课”体系”的拓展与升华四个阶段。就“大思政课”的研究论域来看,主要包括必要性、核心要义、范畴关系、基本特征、原则方法与实践理路六个方面。虽然“大思政课”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深化与发展的空间。面向未来,学术界可以从深化核心要义研究、加强实践教学研究、推进体制机制研究与强化技术赋能研究四个维度对该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四个维度分别关乎“大思政课”的基础性、规范性、系统性与前沿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立德树人 治教育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大思政课”的逻辑意蕴、理据审视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艾楚君 刘玉立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体现了本体论与方法论、讲理论与重现实、“小课堂”与“大社会”、历史观与时代性内在统一的逻辑意蕴。“大思政课”契合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 “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体现了本体论与方法论、讲理论与重现实、“小课堂”与“大社会”、历史观与时代性内在统一的逻辑意蕴。“大思政课”契合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践指向,锚定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内在要求,回应了制约提升思政课效果的难点问题。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深刻把握“善用”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体现“大思政课”的大格局、大视野、大平台、大课堂、大师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建设 大思政课” 逻辑意蕴 理据审视 路径优化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向明 杨璐静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26-33,共8页
“大思政课”建设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和依托。以“大思政课”理念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格局和思路,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和提质增效的现实要求。在深刻把握“大思政课”的内涵价值和逻辑... “大思政课”建设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和依托。以“大思政课”理念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格局和思路,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和提质增效的现实要求。在深刻把握“大思政课”的内涵价值和逻辑意蕴的基础上,顺应多元文化发展、时代变革要求和社会场域延伸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发展。善用“大思政课”,在目标上体现大局观与针对性、内容上体现先进性与时效性、手段上体现主导性和协同性、空间上体现社会性与生活性,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的具体指向。加强形势教育、培养大局意识,构建协同机制、抓好系统建设,创新教学方式、推动教学改革,丰富教育载体、拓展全域空间,才能在推进和构建“大思政课”体系的过程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高校治教育优化 育人格局
下载PDF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院校“大思政课”教学创新路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祖华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0期173-176,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立足特色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优势,秉承“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立足特色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优势,秉承“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把地方优秀传统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积极探索陶文化特色“大思政课”教学新路径。依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三堂融陶”育人大课堂;发挥工艺大师的育人示范作用,构建“多元主体”育人大师资;以非遗传承创新基地为支撑点,搭建“非遗资源库”育人大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艺术院校 大思政课”教学 陶文化 三堂融陶
下载PDF
“大思政课”建设的理论意涵和实践进路 被引量:1
8
作者 牛利坡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7,14,共6页
“大思政课”建设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大思政课”区别于“大思政”,其本质属性是课程属性,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教学中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达成育人目标;实践教学并非是“大思政课”的唯一实现途径,课堂讲授中... “大思政课”建设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大思政课”区别于“大思政”,其本质属性是课程属性,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教学中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达成育人目标;实践教学并非是“大思政课”的唯一实现途径,课堂讲授中史论结合的头脑思辨、社会资源和力量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场景体验等,也应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因此,应在教学论视域下明确“大思政课”建设的目标、内容、方式、主体及评价内涵,并在把准实践逻辑的基础上明晰其主要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程属性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理论意涵 实践进路
下载PDF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敏 袁艺溶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16期80-83,共4页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启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其中萌芽的新世界观对当前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具有启示性意义。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启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其中萌芽的新世界观对当前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具有启示性意义。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梳理“大思政课”建设的目标、本质和重点;以《提纲》的新世界观提出“大思政课”建设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大思政课”建设的内涵与《提纲》新世界观的融合,探索“大思政课”建设的科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大思政课” 经典著作
下载PDF
农业高职院校建设乡土特色“大思政课”的路径选择
10
作者 朴素艳 赵丽梅 +1 位作者 赵越 陶辰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4-58,共5页
农业高职院校建设乡土特色“大思政课”具有先天的行业背景、教育资源、实践平台优势,有利于在劳动教育中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在传承中华优秀农耕文化中厚植爱农情怀,通过培养红专结合“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面向乡村振兴时... 农业高职院校建设乡土特色“大思政课”具有先天的行业背景、教育资源、实践平台优势,有利于在劳动教育中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在传承中华优秀农耕文化中厚植爱农情怀,通过培养红专结合“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面向乡村振兴时代主题,提出农业高职院校建设乡土特色“大思政课”要从讲好中国乡村故事、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建立乡村实践教学大平台、开展寒暑假农村社会调查与实践等路径多维发力,彰显行业和职业特色,体现思政育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职院校 大思政课” 乡土特色 农耕文化
下载PDF
新时代“大思政课”理念的形成逻辑
11
作者 逄红梅 李晗 王有良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2期49-54,67,共7页
集政治属性、育人属性和社会属性为一体的“大思政课”作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最新成果,其形成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从理论逻辑看,“大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观、人学观和社会观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具体... 集政治属性、育人属性和社会属性为一体的“大思政课”作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最新成果,其形成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从理论逻辑看,“大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观、人学观和社会观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从历史逻辑看,“大思政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政课建设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的深刻总结;从现实逻辑看,“大思政课”是时代新人培养的现实需要。深刻领悟这三重逻辑及其内在辩证统一关系是全面把握“大思政课”的内涵价值、功能实现和科学善用的根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思政课” 主流意识形态 立德树人
下载PDF
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理路探赜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杰 郎帅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20期8-12,共5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的重要支柱,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乎人类文明演化。高等教育事关国家重大基础战略的实施与人才储备。高校“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在推动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低碳理念融入高校“大...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的重要支柱,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乎人类文明演化。高等教育事关国家重大基础战略的实施与人才储备。高校“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在推动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低碳理念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具有政治、理论、历史、实践的必然性,应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社会实践、管理服务等方面加以融通。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大思政课”,应坚持学科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技术创新工具理性与生态人文价值理性、绿色低碳通识教育与能源行业校本特色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碳达峰 碳中和 治教育
下载PDF
新媒体在“大思政课”建设中的有效整合与应用研究——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为例
13
作者 李敏 刘洋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8期45-47,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新形势下,跨越思政课小课堂,迈向“大思政课”大课堂,应当扎实探索课程建设中的改革创新,聚焦00后学生群体。数字化促进思政课创新改革,扩大了新媒体工具的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新形势下,跨越思政课小课堂,迈向“大思政课”大课堂,应当扎实探索课程建设中的改革创新,聚焦00后学生群体。数字化促进思政课创新改革,扩大了新媒体工具的使用范围,不仅将教学信息和教学内容转化到线上,组成数字信息,而且结合实践教学需求,跨越时空界限,增强学生参与感。文章认为,建设“大思政课”可以通过以下路径:搭建数字化思政课教学平台,积极采用新媒体工具配合基础教学,将优质资源推送到更广泛的课堂当中;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将课本中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调整教学评价和反馈体系。新媒体工具可以凭借大数据算法及动态追踪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教学情况进行描述,使教师能够更加精准、快速、客观地掌握教学和学生情况,推进新媒体与“大思政课”的有效整合。新媒体在“大思政课”理论与实践课堂中的价值体现,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学习新技术,开拓新思路,优化课程思政的学科建设结构,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丰富育人资源,真正做到将“大思政课”从课堂扩展到社会生活,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新媒体 整合 应用 实践教学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格局构建的路径探析
14
作者 王文姮 汤培哲 +2 位作者 周小兰 张一帆 刘杰 《传播与版权》 2024年第1期84-89,共6页
近年来,随着“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不断涌现,学界对高校“大思政课”的研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文章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所刊载的与高校“大思政课”相关的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该领域相关发文量增长迅速,研究机构和... 近年来,随着“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不断涌现,学界对高校“大思政课”的研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文章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所刊载的与高校“大思政课”相关的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该领域相关发文量增长迅速,研究机构和基金资助力度增加明显;高校“大思政课”的研究热点主题可简要概括为教育对象类、教育目的类和实践路径类三类;根据研究发展趋势又可将高校“大思政课”研究分为研究领域集中阶段、研究层次转变阶段和研究方法创新阶段。由此,笔者发现新媒体与思政教育融合是实现新时代高校育人目标的必由之路,认为要从体制机制保障、协同联动、规范意识、文化熏染和实践创新五个方面构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大思政课” 新媒体 CITESPACE 发展趋势 格局构建
下载PDF
全学段贯通式“大思政课”实践教育路径研究
15
作者 李敏 曹宇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实践教育是推动“大思政课”走实走深的关键着力点。全学段“大思政课”教育目标要求突出“实”的价值追求、紧扣“大”的发展趋势以及彰显“课”的本质特征。但目前,不同学段“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存在不均衡、低整合度和断点化等问题... 实践教育是推动“大思政课”走实走深的关键着力点。全学段“大思政课”教育目标要求突出“实”的价值追求、紧扣“大”的发展趋势以及彰显“课”的本质特征。但目前,不同学段“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存在不均衡、低整合度和断点化等问题。教育主体应坚持全学段的统筹规划、一体部署和交流合作,确保“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均衡发展、有效整合且合理接续,实现“大思政课”实践教育的贯通式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实践教育 全学段 贯通式培养
下载PDF
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大思政课”改革探索
16
作者 董慧 段政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58-60,共3页
科学家精神全面融合了教育、科技、人才的育人元素,是“大思政课”铸魂育人的直接资源。当前,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国家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大思政课”改革中弘扬科学家精神既是厚植青年科技报国情怀的关键一步,也是凝聚科技强国青年... 科学家精神全面融合了教育、科技、人才的育人元素,是“大思政课”铸魂育人的直接资源。当前,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国家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大思政课”改革中弘扬科学家精神既是厚植青年科技报国情怀的关键一步,也是凝聚科技强国青年力量的创新手段,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有力举措。实践层面上,构建“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政协同机制、完善“点线面”的思政育人体系、形成“国家+地方+校本”的思政资源库是在“大思政课”改革中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有力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精神 大思政课”改革 立德树人
下载PDF
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实践理路探寻
17
作者 杨洋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24期29-34,共6页
“大思政课”是新时期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向。办好“大思政课”,主要着力点在教育理念、体制机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师队伍上。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伴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中... “大思政课”是新时期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向。办好“大思政课”,主要着力点在教育理念、体制机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师队伍上。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伴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先进文化样态,具有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思政教育价值。红色文化与“大思政课”具有以文塑课、以课彰文的内在逻辑关系,有着共同的精神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精神追求的一致性和价值理念的统一性。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要加强思想引领,用好红色文化沃土;建强内容体系,讲好红色文化故事;创新载体平台,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构建体系保障,夯实红色文化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大思政课” 实践理路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思政课情景教学探析
18
作者 操菊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116,共6页
“大思政课”建设有助于思政课情景教学样态的丰富与拓展,使思政课情景教学彰显出更为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更加亲和的育人氛围。在理论逻辑上,思政课情景教学是将思政课之理融入生动情景中,再以情景精准作用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 “大思政课”建设有助于思政课情景教学样态的丰富与拓展,使思政课情景教学彰显出更为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更加亲和的育人氛围。在理论逻辑上,思政课情景教学是将思政课之理融入生动情景中,再以情景精准作用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驱动学生思想认识与精神境界不断提升,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路径上,思政课情景教学以增强学生体验感为着力点,以系统观念整合利用多方资源,推动构建“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现实+虚拟”“显性+隐性”的“大思政课”情景教学样态,为思政课提质增效提供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情景教学
下载PDF
以“大思政课”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路研究
19
作者 刘学伟 王志敏 +2 位作者 鞠然 邓群 胡冠楠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7期0089-0092,共4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大思政课”,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大思政课”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载体、教学平台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应以“大思政课”为突破口,结合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大思政课”,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大思政课”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载体、教学平台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应以“大思政课”为突破口,结合课程特点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在实践教学方面做出创新和尝试,让实践教学真正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高校 理论 实践教学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教师社会实践能力提升研究
20
作者 石群 刘倬言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0-106,共7页
“大思政课”打破了思政课的时空限制,体现了本源性、辩证性、开放性和整体性的统一。它强调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赋予其鲜明的社会实践性。“大思政课”视域下,教师把握大趋势、整合大资源、争取大多数、转化大成果等社会实... “大思政课”打破了思政课的时空限制,体现了本源性、辩证性、开放性和整体性的统一。它强调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赋予其鲜明的社会实践性。“大思政课”视域下,教师把握大趋势、整合大资源、争取大多数、转化大成果等社会实践能力,成为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关键问题。在此背景下提升教师社会实践能力,既要加强社会协同机制建设,也要加快自我养成机制培育。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故“大思政课”视域下探讨思政课教师实践能力结构及其养成也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教师 社会实践能力 协同机制 自我养成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