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2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TO标测指导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舒茂琴 冉擘力 +5 位作者 钟理 宋治远 朱平 周扬 李永华 李华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1-346,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macroreentry atrial tachycardia,MAT)电生理特征和消融效果。方法 2009年8月至2011年9月本科电生理检查确诊的MAT共计38例,年龄(48.4±10.8)岁,男性17例,女性21例,38例中15例为...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macroreentry atrial tachycardia,MAT)电生理特征和消融效果。方法 2009年8月至2011年9月本科电生理检查确诊的MAT共计38例,年龄(48.4±10.8)岁,男性17例,女性21例,38例中15例为持续性或无休止性心动过速。合并右房明显扩大12例。常规电生理检查初步确定房速的起源心腔,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三维电激动和/或电压标测,确定MAT关键峡部及其基质,用冷盐水灌注导管行相应的线性消融或局灶性消融。结果①右房MAT共31例,27例无外科手术及消融术病史,54.8%(17/31)为单个折返环MAT,45.2%(14/31)合并其他类型心动过速。31例MAT均行三尖瓣峡部消融,30例消融峡部房扑终止。16例单纯消融峡部达到消融终点,另14例则同时行其他部位消融。②7例左房MAT均为导管消融术后患者,其中4例在原有的消融线上存在传导裂隙(GAP),3例为二尖瓣峡部依赖性房扑。6例消融成功。③本组消融成功率为94.7%(36/38)。随访时间2~36(18.6±4.5)个月,7例复发[复发率19.4%(7/36)],5例再次消融成功,随访期间89.5%(34/38)的患者无房速发作。结论右房MAT常与三尖瓣峡部和自发性瘢痕有关,而左房MAT多与手术损伤有关,三维标测有助于提高复杂心律失常的消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折返 电生理学技术 心脏 导管消融术
下载PDF
心房扑动和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2
作者 RichardC.Wu RonaldBerger PhD HughCalkins 赵擎 于维雅 《世界医学杂志》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心房扑动(简称房扑)的射频消融治疗已经由一项实验技术发展成为一线治疗方案。房扑以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为特征。房扑的成功消融包括:(1)对折返环路内的传导区带进行标测,确定房扑的类型:峡部依赖性、非峡部依赖性或非典型性房扑;... 心房扑动(简称房扑)的射频消融治疗已经由一项实验技术发展成为一线治疗方案。房扑以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为特征。房扑的成功消融包括:(1)对折返环路内的传导区带进行标测,确定房扑的类型:峡部依赖性、非峡部依赖性或非典型性房扑;(2)对大折返环的缓慢传导区进行点状或线性消融,破坏房扑的折返环路,并使点状或线性消融区域与解剖标志相连;(3)终止心动过速发作,并验征消融后的折返环路发生传导阻滞。本文探讨房扑和大折返性房速的分类方法,并对应用于房扑的传统和新型的射频消融技术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扑动 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治疗
下载PDF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右束支传导阻滞呈交替现象1例
3
作者 张玉荣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1期73-74,83,共3页
本文报道1例2017年6月19日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行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呈现窄、宽交替的规律,食管导联显示逆行P波(P-波)均隐埋在QRS波群中,RP间期≤70ms,且RR间期稳定无改变,反映右... 本文报道1例2017年6月19日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行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呈现窄、宽交替的规律,食管导联显示逆行P波(P-波)均隐埋在QRS波群中,RP间期≤70ms,且RR间期稳定无改变,反映右束支传导阻滞对心动过速无影响,进而表明房室结折返环路中无希氏束及心室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 右束支传导阻滞 交替现象
下载PDF
心外膜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的高密度标测及消融 被引量:1
4
作者 郭琦 赖一炜 +16 位作者 高明阳 郭雪原 戴雯莉 蒋超 李松南 刘念 刘晓霞 黄丽洪 左嵩 李昌义 赵欣 蒋晨曦 汤日波 龙德勇 桑才华 董建增 马长生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13-519,共7页
目的探讨高密度标测在复杂心外膜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MRAT)标测中的作用, 阐明心外膜MRAT的电生理及消融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房颤... 目的探讨高密度标测在复杂心外膜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MRAT)标测中的作用, 阐明心外膜MRAT的电生理及消融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房颤)术后复发心外膜MRAT患者, 应用高密度标测及拖带标测对MRAT进行标测及消融, 总结不同心外膜结构参与的MRAT的电生理及消融特点。结果共纳入心外膜MRAT患者61例, 其中男41例, 年龄(61.0±10.3)岁。45例(73.8%, 45/61)为Marshall韧带(LOM)介导的二尖瓣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PMAT)。PMAT是最常见的心外膜MRAT类型, 其次为双心房折返MRAT 9例, 隔肺束相关顶部依赖MRAT 7例。LOM介导的PMAT的心动过速周长为(260.0±39.7)ms, 心内膜面标测的周长为(207.1±42.5)ms, 标测周长缺失4%~32%, 其中34例患者为逆钟向PMAT, 11例患者为顺钟向PMAT。隔肺束相关顶部依赖MRAT心动过速周长为(257.4±42.5)ms, 心内膜面标测的周长为(172.6±40.0)ms, 标测周长缺失10%~61%, 其中3例患者在右前斜下表现为逆钟向MRAT, 4例患者为顺钟向MRAT。双心房折返MRAT心动过速周长为(254.0±39.6)ms, 心内膜面标测的周长为(228.8±48.8)ms, 标测周长缺失2%~35%, 其中5例患者为LOM及Bachmman束参与的双心房折返, 2例患者为隔肺束、Bachmman束及卵圆窝参与的双心房折返, 2例患者为冠状静脉窦与Bachmman束参与的双心房折返。随访(16.5±4.4)个月, 7例患者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结论心外膜MRAT多见于房颤广泛消融后, 高密度标测有助于发现心外膜传导, 拖带标测可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外膜传导 高密度标测 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相互转变1例
5
作者 党林林 李强 褚嫒嫒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96-300,共5页
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是一项用于评估心脏各部分不应期及功能、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无创检查。本文对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的1例多变心动过速进行报道。本例心动过速表现为两种形态、频率及RP′间期;根据其RP′间期及食管导联心电图特征,... 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是一项用于评估心脏各部分不应期及功能、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无创检查。本文对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的1例多变心动过速进行报道。本例心动过速表现为两种形态、频率及RP′间期;根据其RP′间期及食管导联心电图特征,最终诊断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且存在上述两种心动过速的相互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旁路 房室结双径路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 功能束支阻滞
下载PDF
伊伐布雷定敏感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杨漫漫 时向民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9期797-801,共5页
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是常见的心律失常,部分表现为局灶起源无休止房速,易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常规抗心律失常药效果不理想。伊伐布雷定对部分房速敏感,不仅可有效控制心室率,还可促进房速转复及窦性心律的维持,称为伊伐布雷定敏感性房... 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是常见的心律失常,部分表现为局灶起源无休止房速,易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常规抗心律失常药效果不理想。伊伐布雷定对部分房速敏感,不仅可有效控制心室率,还可促进房速转复及窦性心律的维持,称为伊伐布雷定敏感性房速。心房异位节律点存在类窦房结样组织,以及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介导的I_(f)电流导致自律性增高,是伊伐布雷定敏感性房速的发病机制。现对伊伐布雷定敏感性房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伐布雷定 房性心动过速 I_(f)电流 心动过速心肌病
下载PDF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7
作者 王新明 王睦涵 +1 位作者 田万禄 吕涛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21-526,共6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术后的复发率和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0月在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心...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术后的复发率和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0月在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554例AVRT接受RFC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定期随访有无AVRT复发,分为复发组46(8%)例和未复发组508(92%)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将术前基本资料、术中情况与术后复发情况进行比较,探讨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AVRT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相关性;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VRT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上述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回归方程和参数联合,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参数联合预测AVRT患者术后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通过绘制列线图,评估单个参数对AVRT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结果接受RFCA治疗的AVRT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的患者,术后AVRT的复发率为8%。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既往心肌炎病史(P<0.05)、旁道位置(左侧降低、右侧、双侧升高,P<0.05),旁道数量(单旁道降低、多旁道升高,P<0.01)、术中诱发心动过速降低(P<0.05),消融反应时间延长(P<0.05)及射频消融巩固时间(P<0.05),均与研究对象RFCA术后复发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心肌炎病史、右侧和双侧旁道和旁道数量复杂是AVRT患者RFCA治疗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诱发心动过速是AVRT患者RFCA治疗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为Logit(P)=1.746×心肌炎病史+0.741×旁道位置+1.176×旁道数量-0.727×术中心动过速-3.386。ROC曲线评估参数联合预测AVRT患者RFCA治疗术后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7%和54.9%,曲线下面积为0.746(95%CI:0.684~0.807)。基于上述临床参数构建列线图模型的似然比检验和区分度评价C指数分别为32.647和0.743,提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既往心肌炎病史、右侧和双侧旁道和旁道数量复杂是AVRT患者RFCA术后治疗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诱发心动过速是保护因素。基于上述临床参数构建的列线图,对于早期鉴别高发人群显示出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术 复发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平板运动试验诱发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
8
作者 韩思洁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2期183-185,共3页
平板运动试验常作为冠心病的初筛检查手段,也多用于检查运动相关的心律失常,例如用于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辅助诊断等。平板运动试验中房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多见。本文报道2021年11月12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 平板运动试验常作为冠心病的初筛检查手段,也多用于检查运动相关的心律失常,例如用于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辅助诊断等。平板运动试验中房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多见。本文报道2021年11月12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1例少见的行平板运动试验诱发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该患者后行射频导管消融术证实存在左侧旁道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悸 平板运动试验 房性期前收缩 顺向型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下载PDF
室上性心动过速机制的智能分类模型:基于十二导联穿戴式心电设备
9
作者 王泓森 米利杰 +9 位作者 张越 葛兰 赖杰伟 陈韬 李健 时向民 修建成 唐闵 阳维 郭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1-858,共8页
目的基于十二导联穿戴式心电设备,探索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机制鉴别的智能分类模型。方法选取356份SVT的穿戴式心电图,通过五折交叉验证的方式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建立智能分类模型,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诊断为SVT并行电生理检... 目的基于十二导联穿戴式心电设备,探索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机制鉴别的智能分类模型。方法选取356份SVT的穿戴式心电图,通过五折交叉验证的方式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建立智能分类模型,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诊断为SVT并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共101例作为测试集。对比心动过速诱发前后的心电图参数改变,基于多尺度深度神经网络,并加入窦性心律对比图增强训练,建立SVT机制分类的智能分类模型并验证诊断效能。进一步提取II,III,V1三导联心电信号建立分类模型,并对比其与十二导联智能分类模型的效能。结果101例测试集中68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3例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训练模型在验证集中识别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最高精确率-召回率曲线下面积达到0.9492,F1评分为0.8195。最终II导联,III导联,V1导联,三导联与十二导联智能分类模型于测试集中的总F1评分分别为0.5597,0.6061,0.3419,0.6003与0.6136。对比十二导联,III导联的净重新分类指数与综合判别改善指数分别为-0.029(P=0.714)与-0.005(P=0.817)。结论基于多尺度深度神经网络,初步建立了穿戴式心电图对SVT机制分类的智能分类模型,并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戴式心电图 室上心动过速 十二导联心电图 多尺度深度神经网络 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下载PDF
新的兴趣窗设置识别心外科术后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的舒张传导区作为消融靶点的研究--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深 薛玉梅 +7 位作者 廖洪涛 魏微 张文昶 李琪艳 何川 吴书林 丁春华 詹贤章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7年第5期413-421,共9页
目的心外科术后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MATs)的保护性峡部多数位于舒张期。设置新的兴趣窗(WOI)识别大折返环的舒张传导区(DCZ)指导MATs的消融。方法所有患者均在EnSite三维标测系统下进行高密度激动标测。MATs发作时根据P波顶点的位置计... 目的心外科术后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MATs)的保护性峡部多数位于舒张期。设置新的兴趣窗(WOI)识别大折返环的舒张传导区(DCZ)指导MATs的消融。方法所有患者均在EnSite三维标测系统下进行高密度激动标测。MATs发作时根据P波顶点的位置计算WOI。WOI的起点位于折返环的舒张期,并通过激动图上白/紫相接部位识别DCZ。结果连续纳入心外科术后15例MATs的患者。一共完成了16种MATs[周长(259±56)ms]的标测。通过新的WOI设置识别16种MATs的DCZ[宽度(25.38±12.44)mm]均位于受保护的峡部。DCZ局部的传导速度明显慢于收缩期区域的传导速度[(38.9±13.68)cm/s vs(76.24±15.85)cm/s,P<0.05]。DCZ部位即刻消融成功率为100%。随访(11.5±5)个月,共有2例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结论通过新的WOI设置可以在电解剖标测图上根据白/紫相接的部位识别心外科术后MATs患者传导缓慢的DCZ部位。DCZ部位多数位于受保护的峡部,多数显示有碎裂电位。消融DCZ可以有效的终止心动过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电解剖标测 电生理 导管消融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假性心房颤动合并多类型双径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
11
作者 王冲冲 曾伟杰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70-376,共7页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在临床很普遍,且发作机制比较明确。但临床中存在一些特殊的AVNRT类型及现象,其潜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介绍1例类似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作并包含多种类型的A...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在临床很普遍,且发作机制比较明确。但临床中存在一些特殊的AVNRT类型及现象,其潜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介绍1例类似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作并包含多种类型的AVNRT。52岁女性患者,心悸一年。发作时体表心电图提示窄QRS波长RP型心动过速,心率约168次/min。电生理检查术中行心室刺激可见明显跳跃现象,并诱发出多种窄QRS波形态心动过速,有两种长RP型心动过速和一种短RP型心动过速。部分心动过速发作期间VA、AH、HA间期变化不固定,V波脱落,类似“假性房颤”。根据上述多种现象,考虑为多种类型的AVNRT合并共同通路阻滞的可能。通过房室结改良术消融慢径路的方法,经两次慢径区消融后手术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 共同通路 短RP型心动过速 长RP型心动过速
下载PDF
心房不同部位拖带法鉴别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劲林 苏晞 +5 位作者 李振 韩宏伟 唐成 蒋萍 程光辉 邓成刚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报道一种鉴别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起源点邻近Kock三角的房性心动过速(AT)的新方法。方法 2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心房不同部位(右房心耳部、冠状静脉窦近端、远端)起搏拖带心动过速,测定起搏后VA间期(最后一个... 目的报道一种鉴别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起源点邻近Kock三角的房性心动过速(AT)的新方法。方法 2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心房不同部位(右房心耳部、冠状静脉窦近端、远端)起搏拖带心动过速,测定起搏后VA间期(最后一个起搏脉冲前传夺获的心室电图到起搏终止后第一心搏的最早心房电图的距离)。计算各部位起搏后VA间期的差别并取差别绝对数的最大值定义为ΔVA间期。结果 13例AVNRT起搏后ΔVA间期5.8±3.6(0~14)ms,9例AT起搏后ΔVA间期62.8±24.2(21~98)ms。ΔVA间期在所有AVNRT均<15 ms,在所有AT均>15 ms,因此起搏后ΔVA间期>15 ms用于诊断A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心房不同部位起搏拖带法可用于准确鉴别不典型AVNRT和起源点邻近Kock三角的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 拖带 鉴别
下载PDF
左侧隐匿性慢旁道折返性心动过速酷似左心房房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继武 林佳选 +2 位作者 黄晓芳 殷日鹏 林加锋 《心电与循环》 2012年第3期200-203,共4页
患者男性,42岁.反复心悸、胸闷5年,加剧1月余,持续发作2d入院.症状发作时多次检查心电图示房性心动过速.体检:神志清,R14次 / min,BP 126 / 80mmHg.两肺呼吸音清,心浊音界不大,心率162次 / min,律齐,各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 患者男性,42岁.反复心悸、胸闷5年,加剧1月余,持续发作2d入院.症状发作时多次检查心电图示房性心动过速.体检:神志清,R14次 / min,BP 126 / 80mmHg.两肺呼吸音清,心浊音界不大,心率162次 / min,律齐,各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肝脾未及.血清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正常.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描记术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心动过速 折返心动过速 隐匿慢旁道 左心房 超声心动描记术 病理杂音 血清电解质 反复心悸
下载PDF
切口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 1999年第4期246-247,共2页
关键词 切口折返 房性 心动过速 心电图
下载PDF
疑难性的房室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性心动过速快速简捷的鉴别方法
15
作者 张树龙 赵桂华 +5 位作者 夏云龙 李世军 王莹琦 杨东辉 杨延宗 林治湖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探讨简便、快捷鉴别疑难的房室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性心动过速的方法。方法 分别对 2 0例间隔旁路 (包括 4例慢旁路 ) ,2 0例房室结双径路 (包括不典型房室结双经路 1例 )以及 11例房速 (6例房速 ,5例房室结双径路慢径路... 目的 探讨简便、快捷鉴别疑难的房室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性心动过速的方法。方法 分别对 2 0例间隔旁路 (包括 4例慢旁路 ) ,2 0例房室结双径路 (包括不典型房室结双经路 1例 )以及 11例房速 (6例房速 ,5例房室结双径路慢径路消融术后 S1 S1 心房刺激模拟房速 )患者 ,在心动过速过程中行心室 RS2 刺激 ,所有患者心室 RS2 刺激均能夺获心室并且逆传心房 ,而且不终止心动过速 ,观察心室刺激时心房的反应 ,反应方式分别为 V′- A′- V- A (V′:S2 刺激后心室波 ,A′:V′波逆传心房波 ,V :心动过速时室波 ,A:心动过速时房波 )或 V′- A′- A - V。结果  2 0例间隔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 ,心室 RS2 刺激的反应方式均为 V′- A′- V- A,其中 16例 V′A′间期 <A′- V间期 ,4例慢旁道 V′A′间期 >A′V间期 ,V- A均较远 (>6 0 ms) ,V′A′间期与 VA间期相近。2 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病人行心室 RS2 刺激的反应方式呈 V′- A′- V - A14例 ,呈 V′- A′- A- V 6例 ,1例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 VA间期130 ms,余 13例呈 V′- A′- V - A反应的患者 VA均较近 (VA<6 0 m s) ,6例呈 V′- A′- A - V的患者 AV较近或者融合 (AV<6 0 m s)。 6例房速以及 5例模拟房速患者心室 RS2 刺激均呈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
下载PDF
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现象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玉强 温春兰 +3 位作者 杨丽丽 杨立 邹雪 刘渔凯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现象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57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患者的电生理资料,其中896例诊断为AVNRT(当中的874例有明确心动... 目的探讨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现象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57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患者的电生理资料,其中896例诊断为AVNRT(当中的874例有明确心动过速史)并行慢径改良。分析所有患者的电生理特征,特别是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与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的临床特征及其对心动过速发作和术后复发的预测作用。结果全部AVNRT患者中,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的检出率分别为92.9%和79.8%(在明确心动过速患者中检出率分别为95.3%和79.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在AVNRT的诊断中,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的阳性预测值96.9%,阴性预测值84.5%,特异性97.8%,敏感性79.3%,阳性似然比36.400,阴性似然比0.211;而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的上述指标分别为100.0%、96.0%、100.0%、95.3%、941.600、0.047。AVNRT消融后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仍存在的比例为10.9%(95/874),显著高于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1.3%,11/874,P=0.017);9例复发患者均存在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但只有6例(66.7%)存在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结论在AVNRT患者中,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对心动过速发作、术后复发的预测作用显著强于传统的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是实用价值更大的电生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 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 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 阵发室上心动过速
下载PDF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合并房性心动过速10例
17
作者 韩智红 任学军 +1 位作者 汪烨 王云龙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合并有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电生理表现。方法对2009~2011年采用射频消融治疗的典型AVNRT患者290例,分析慢径路消融成功后,仍然能反复诱发出房速的病例特征。结果 10例AVNR... 目的探讨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合并有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电生理表现。方法对2009~2011年采用射频消融治疗的典型AVNRT患者290例,分析慢径路消融成功后,仍然能反复诱发出房速的病例特征。结果 10例AVNRT患者(3.4%)合并存在房速,年龄40.2±14.9岁,9例为女性。在成功慢径消融后,仍可诱发出房速,均行射频消融治疗成功。其中右房后壁(界嵴)房速6例,无冠窦房速1例,三尖瓣环房速3例。结论 AVNRT患者可合并房速,常见部位为右房,以右房后壁为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吞咽反复诱发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一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英 《华夏医学》 2004年第2期156-156,共1页
关键词 心动过速 阵发、房室折返 吞咽
下载PDF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文克白周期及折返
19
作者 张昀昀 王肖龙 陈万春 《临床心电学杂志》 1996年第3期130-130,共1页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PAT)伴房室文克白周期常见于洋地黄中毒患者。但PAT伴房室不典型文克白周期,同时出现折返引起心房回波与心室回波却少见。我们最近遇到一例。 患者,女,80岁,因胸闷、气急、不能平卧一周于1996年3月13日入院。诊断为...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PAT)伴房室文克白周期常见于洋地黄中毒患者。但PAT伴房室不典型文克白周期,同时出现折返引起心房回波与心室回波却少见。我们最近遇到一例。 患者,女,80岁,因胸闷、气急、不能平卧一周于1996年3月13日入院。诊断为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 房性 心动过速 房室 文克白
下载PDF
房性早搏诱发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
20
作者 田路 刘小青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4年第5期324-324,共1页
关键词 房性早搏 房室结内折返心动过速 诊断 心电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