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性与兽性的抗衡——奥齐克《大披巾》的叙事艺术探微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红 成祖堰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1期102-103,111,共3页
美国犹太作家辛西娅.奥齐克的优秀短篇小说《大披巾》以精湛的叙事艺术控诉了法西斯的暴行。文章从叙事模式、描写停顿、叙述频率、叙述视角和叙事声音等方面探讨《大披巾》的叙事艺术。
关键词 奥齐克 大披巾 叙事艺术 美国 叙述频率 叙述视角 叙事声音
下载PDF
从创伤性记忆的角度解读《大披巾》中罗莎的创伤 被引量:2
2
作者 卢俊岚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55-57,共3页
《大披巾》是美国犹太女作家辛西娅·奥芝克的中篇小说,通过探讨主人公罗莎所受到的创伤性记忆,为读者加深理解犹太人大屠杀对幸存者的影响提供另一个视角。
关键词 大披巾 辛西娅·奥芝克 创伤性记忆 大屠杀
下载PDF
奥齐克《大披巾》的叙事策略和文体特色
3
作者 陈红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8-49,共2页
当代美国文坛著名的犹太作家辛西娅·奥齐克的著名短篇小说《大披巾》在叙事视角、叙 述方式、时序艺术处理、叙事语言等方面均表现出独特性,体现出了独特的文体特色。
关键词 美国 犹太作家 辛西娅·奥齐克 大披巾 短篇小说 叙事视角 叙述方式 叙事语言
下载PDF
《大披巾》中罗莎的精神状态解析
4
作者 李小红 赵娜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66-70,共5页
《大披巾》中罗莎的精神状态经历了由疯癫、平静到清醒的变化,这三种精神状态呈现了罗莎精神康复的递进、动态的过程。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着手,对罗莎的动态精神康复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揭示其精神症状消解的原因:以帕斯基为代... 《大披巾》中罗莎的精神状态经历了由疯癫、平静到清醒的变化,这三种精神状态呈现了罗莎精神康复的递进、动态的过程。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着手,对罗莎的动态精神康复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揭示其精神症状消解的原因:以帕斯基为代表的犹太社区的人文关怀和帮助、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西娅·欧芝克 大披巾 罗莎 精神分析
下载PDF
论辛西娅·奥芝克《大披巾》中的创伤书写
5
作者 涂逸茹 李金云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0年第9期31-34,共4页
《大披巾》是美国犹太女作家辛西娅·奥芝克的短篇小说集,描写了犹太人罗莎在集中营的创伤经历以及二战后移民美国后艰难的生活。本文研究了小说中颜色、人物和物品三种意象,分析了犹太女性罗莎和其侄女斯特拉所遭受的创伤,并揭示... 《大披巾》是美国犹太女作家辛西娅·奥芝克的短篇小说集,描写了犹太人罗莎在集中营的创伤经历以及二战后移民美国后艰难的生活。本文研究了小说中颜色、人物和物品三种意象,分析了犹太女性罗莎和其侄女斯特拉所遭受的创伤,并揭示了小说中意象在表征创伤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披巾 辛西娅·奥芝克 创伤书写
下载PDF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阈下的短篇小说《大披巾》
6
作者 龚甜甜 邹惠玲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8年第6期23-25,共3页
在短篇小说《大披巾》中,美国犹太作家辛西娅·奥齐克以简洁有力的文字叙述了发生在母亲罗莎、婴儿玛格达和少女斯特拉这三个身处纳粹集中营的犹太人的故事。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出发,回到二战的历史现场,解读小说中被迫害的犹... 在短篇小说《大披巾》中,美国犹太作家辛西娅·奥齐克以简洁有力的文字叙述了发生在母亲罗莎、婴儿玛格达和少女斯特拉这三个身处纳粹集中营的犹太人的故事。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出发,回到二战的历史现场,解读小说中被迫害的犹太人的伦理选择,以期探究人性在特殊时期的发展走向和奥齐克的写作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披巾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环境 伦理选择 人性
下载PDF
大披巾 被引量:7
7
作者 辛西亚·奥齐克 陶洁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5-57,共3页
斯特拉,冰凉的、冷冰冰的,跟地狱一样冰冷。她们艰难地一起走莅路上,罗莎,还有蟋缩在她酸痛的乳房之间的玛格达,裹征大披巾里的玛格达。有时候,斯特拉抱着玛格达。
关键词 大披巾 铁丝网 奥齐克 欧·亨利短篇小说 犹太民族 日耳曼人 奶头 营房 犹太人 犹太意识
原文传递
犹太女性的大屠杀叙事书写——《大披巾》中的女性话语建构 被引量:3
8
作者 孙鲁瑶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83,共8页
奥斯维辛之后,犹太大屠杀书写不仅面临着表征困境,还存在着性别话语失衡的问题,犹太男性往往处于大屠杀话语的中心,女性则居于边缘。对此,美国犹太女作家辛西娅·欧芝克的小说集《大披巾》一方面聚焦犹太母亲的大屠杀生存主题,另一... 奥斯维辛之后,犹太大屠杀书写不仅面临着表征困境,还存在着性别话语失衡的问题,犹太男性往往处于大屠杀话语的中心,女性则居于边缘。对此,美国犹太女作家辛西娅·欧芝克的小说集《大披巾》一方面聚焦犹太母亲的大屠杀生存主题,另一方面融合"历史元小说"及"女性书写"的叙事艺术,在回应"大屠杀书写困境"及"男性中心叙事"的同时,建构并强化了犹太女性的性别及历史话语,表达了两性平等对话、共享历史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西娅·欧芝克 大披巾 犹太女性的大屠杀书写 女性话语
原文传递
辛西娅·奥兹克的“米德拉什”历史记忆观——以《大披巾》为例
9
作者 郝慧敏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1年第1期92-98,共7页
作为历史事实的犹太大屠杀的残酷性与对之记忆的有效性之间似乎无法实现对等。辛西娅·奥兹克借用犹太教律法的“米德拉什”阐释思维对该历史与记忆的罅隙进行了有效弥合,认为历史与记忆之间并非本体与摹仿的对立关系,而是本源与阐... 作为历史事实的犹太大屠杀的残酷性与对之记忆的有效性之间似乎无法实现对等。辛西娅·奥兹克借用犹太教律法的“米德拉什”阐释思维对该历史与记忆的罅隙进行了有效弥合,认为历史与记忆之间并非本体与摹仿的对立关系,而是本源与阐释的互动联结。本文以《大披巾》为例,通过对“哈拉哈”与“阿加达”两种米德拉什阐释模式的参照,探讨奥兹克的历史记忆观:记忆的历史性、记忆的想象性、记忆的现时性。这3种记忆方式赋予大屠杀记忆以存在的“合律法性”,实现了失语与言说的统一,从而规避了大屠杀记忆所面临的叙述伦理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披巾 米德拉什 记忆 历史性 想象性 现时性
原文传递
神秘的女老师
10
作者 杨红樱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03年第3期10-13,共4页
放飞了彩色的纸鸟,孩子们的心,也飞向高远的蓝天。下面是一节有声、有色、有味的“美丽晚课”,孩子们第一次赤脚走上了田埂,去观赏晚霞、炊烟、圆月……
关键词 校长 孩子们 水牛 学校 晚课 中秋节 公鸡打鸣 接二连三地 竹笛 大披巾
下载PDF
神秘的女老师 一个特别的葬礼
11
作者 杨红樱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03年第1期24-26,共3页
嗨,亲爱的同学们,你们都坐过火车吧,或是探亲,或是旅行。可你坐过“小说列车”吗?坐“小说列车”,那可是不一样的旅行,不一样的感觉噢!坐上“小说列车”,你会惊奇地发现,你正在与你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家约会,欣赏他们绘出的多彩的校园生活... 嗨,亲爱的同学们,你们都坐过火车吧,或是探亲,或是旅行。可你坐过“小说列车”吗?坐“小说列车”,那可是不一样的旅行,不一样的感觉噢!坐上“小说列车”,你会惊奇地发现,你正在与你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家约会,欣赏他们绘出的多彩的校园生活,奇妙的科幻故事……喜欢吗?那就快点,“小说列车”就要出发了。让我们一起踏上美妙的小说之旅! 本次列车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神秘的女老师》专列。蜜儿老师是一个能知道孩子们的心事,帮助他们实现所有愿望的幻想人物。你将会看到蜜儿和红宫学校六年级班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披巾 校长办公室 儿童文学作家 葬礼 列车 小说 小乔 六年级 荒草地 幻想人物
下载PDF
神秘的女老师 “我是奇迹”的纸鸟
12
作者 杨红樱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03年第2期9-11,共3页
蜜儿老师在葬礼上说,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快乐,每一个学生的每一天都快乐!被没完没了的功课和考试折磨得有些麻木的孩子们,急切地盼望着蜜儿的又一堂课……
关键词 游泳课 飞行成绩 毛笔书法 学校 大披巾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小乔 语文课 篮球中锋 莎士比亚
下载PDF
秋冬针织集锦
13
作者 顾勤 《饭店现代化》 1999年第6期50-50,共1页
天凉好个秋。呼应自然规律,服装时尚也渐渐由轻盈亮丽转向对优雅温暖的诉求。而一提起优雅与煦暖,自然不可忽略针织家族。柔韧舒爽的针织衣,凭借其无与伦比的高弹性能、高度吻合肌肤的细腻触感和清馨暖意,自然而然地再度成为此季焦点。... 天凉好个秋。呼应自然规律,服装时尚也渐渐由轻盈亮丽转向对优雅温暖的诉求。而一提起优雅与煦暖,自然不可忽略针织家族。柔韧舒爽的针织衣,凭借其无与伦比的高弹性能、高度吻合肌肤的细腻触感和清馨暖意,自然而然地再度成为此季焦点。并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 套头衫 绒线帽 弹性能 缠腰带 掌握要点 松弛化 大披巾 透视效果 服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