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立大政治观展政治课新貌——新课改下中学政治课改革初探
1
作者 阚成利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第7期80-80,共1页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中学政治课教学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远不相称,政治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偏差,导致政治思想课严重滞后于社...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中学政治课教学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远不相称,政治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偏差,导致政治思想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与学生实际,政治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开展自主学习,确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论述了新课改下政治课堂的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改 政治 大政治观
下载PDF
贾平凹长篇乡土小说的“卑小化”叙事及其伦理意义——以《秦腔》《古炉》为中心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雅娟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1-148,共8页
贾平凹讲述中国农村历史、现状与发展的长篇乡土小说,其叙事者经历了从知识分子到平民、从积极介入到彻底旁观的变化过程;至《秦腔》《古炉》,作品形成了"卑小化"叙事形态。"卑小化"叙事者承载着作家"大政治&q... 贾平凹讲述中国农村历史、现状与发展的长篇乡土小说,其叙事者经历了从知识分子到平民、从积极介入到彻底旁观的变化过程;至《秦腔》《古炉》,作品形成了"卑小化"叙事形态。"卑小化"叙事者承载着作家"大政治"观的写作抱负。通过其叙事功能,政治事件被织入农村整体生活图景;同时,作家以情感与伦理作为历史救赎的主观愿望得以表达。在将"志""道"合一塑造现代伦理与审美主体的意义上,贾平凹的"卑小化"叙事与现代"言志派"文学有相近之处。但"卑小化"审美主体并非现代"个人"神话的继续,而成为个人在理智与情感、思想与行动之间分裂的一个表征。现实焦虑被转移为文化焦虑,"言志派"文学面临"志"与"道"的新的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卑小化”叙事者 大政治 “言志派”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