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两汉析舞”到“甲骨寻舞”——彭松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取向述评
1
作者 于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73,共17页
彭松(1916—2016)是我国著名古代舞蹈史研究家。在新中国首部《中国古代舞蹈史》编著中,彭松执笔“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部。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舞蹈的通史研究中,“两汉舞蹈”是他的研究主场。为此,他在汉赋、乐府诗与汉画像的... 彭松(1916—2016)是我国著名古代舞蹈史研究家。在新中国首部《中国古代舞蹈史》编著中,彭松执笔“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部。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舞蹈的通史研究中,“两汉舞蹈”是他的研究主场。为此,他在汉赋、乐府诗与汉画像的融通研究中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接着,他借“敦煌舞”之题拓展出“隋唐舞蹈”研究的新想象——不仅揭示出《西凉伎》与“敦煌舞”的文脉关联,而且从日本“唐舞图”和朝鲜“李朝宴乐”探寻唐、宋舞蹈在流变中的内质。再接着,他聚焦周代《大武》舞去探讨中国古代史诗性歌舞剧的叙事策略和诗、乐、舞结构。最后,他以“古稀”之龄倾力“甲骨寻舞”,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和有启迪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松 中国古代蹈史 敦煌 大武 甲骨卜辞
下载PDF
两河之间:《诗经》在楚地的流传发展及其认识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笑笑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80-88,175,共10页
《诗经》通过多种方式传入楚地,并在楚人学习、传承中原之学的传统下广泛应用。楚地祭祖青铜器铭文在用韵、语词和句法等方面受《雅》《颂》影响颇深。这是《诗经》在楚地传播的重要结果。楚地青铜器《大武戚》的出土,既佐证了楚人以《... 《诗经》通过多种方式传入楚地,并在楚人学习、传承中原之学的传统下广泛应用。楚地祭祖青铜器铭文在用韵、语词和句法等方面受《雅》《颂》影响颇深。这是《诗经》在楚地传播的重要结果。楚地青铜器《大武戚》的出土,既佐证了楚人以《大武舞》歆神祭祖的历史,又体现了楚人对《大武舞》表演的转化和创新,巫祭色彩十分浓郁。通过《诗经》在楚地传播发展的考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先秦时期中国两河文化的不同特点及其交流融合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深远影响,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楚青铜铭文 大武舞 楚地 传播
下载PDF
中国戏剧美学史前史初探
3
作者 王政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71-82,共12页
中国戏剧在唐代有了雏型。中国戏剧美学史前史,主要是研究唐之前戏剧艺术产生过程中的审美要求,研究戏剧艺术独特审美属性的产生过程与具体内容,研究戏剧艺术生成中的支配性与限制性因素,以及伴随戏剧艺术萌生而萌生的审美批评情况。这... 中国戏剧在唐代有了雏型。中国戏剧美学史前史,主要是研究唐之前戏剧艺术产生过程中的审美要求,研究戏剧艺术独特审美属性的产生过程与具体内容,研究戏剧艺术生成中的支配性与限制性因素,以及伴随戏剧艺术萌生而萌生的审美批评情况。这里限于篇幅,仅涉及前三个方面的内容;后一方面内容,将在另一篇专文中加以探讨。一、中国戏剧产生的不利因素与有利因素公元前五世纪,希腊酒神祭典的歌舞活动中,演化、蜕变出了一个崭新的艺术种类:戏剧。当时或稍后,中国也有一些类似酒神祭典的歌舞活动(如《九歌》中迎神乐舞、周天子的《大武舞》),但是为什么迟迟地不发生演化与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艺术 戏剧美学 《九歌》 中国戏剧 审美批评 史前史 大武舞 专文 弄假妇人 踏摇娘
下载PDF
中华武术根脉直溯太昊伏羲
4
作者 戚大江 《少林与太极》 2017年第7期53-53,共1页
中华武术拳种纷呈,流派众多,浩若烟海。少林、武当、太极、峨眉等林林总总,当今武林以少林、太极、武当影响较大,众流派各有起源,公认的说法少林拳系源于登封少林寺,太极拳系源于温县陈家沟,但无论是少林、太极还是其他大小拳派,都有公... 中华武术拳种纷呈,流派众多,浩若烟海。少林、武当、太极、峨眉等林林总总,当今武林以少林、太极、武当影响较大,众流派各有起源,公认的说法少林拳系源于登封少林寺,太极拳系源于温县陈家沟,但无论是少林、太极还是其他大小拳派,都有公认的或有争议的发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理论 拳系 浩若烟海 拳种 峨眉 太昊 武当 陈家沟 大武舞 武术文化
下载PDF
《大武》舞“三成而南”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孙莹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1-77,共7页
《大武》舞是创作于西周初年的一部史诗性舞蹈。《礼记·乐记》记载这个舞蹈共分为六"成",其中的第三成"三成而南"对应的歌词为今本《诗经·周颂》的《赉》诗。"三成而南"寓意丰富,不仅蕴含"... 《大武》舞是创作于西周初年的一部史诗性舞蹈。《礼记·乐记》记载这个舞蹈共分为六"成",其中的第三成"三成而南"对应的歌词为今本《诗经·周颂》的《赉》诗。"三成而南"寓意丰富,不仅蕴含"文王之德"的思想,还反映了武王在南返途中,在管地封赏有功之臣、部署对南国诸侯的军事行动的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大武 《周颂·赉》 管邑
原文传递
文庙祭孔乐与周代文武二舞
6
作者 陈彤 《舞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23,共2页
祭孔乐是封建王朝按照“定制”在曲阜孔庙和各地文庙举行祀孔大典时配备的乐舞,是封建国家最高祭祀礼仪之一。由于祀孔大典多定在每年农历二、八月的第一个丁日举行,故祀典又称“丁祀”,乐舞也称为“丁祀乐”。
关键词 文庙 祭孔乐 周代 祭祀礼仪 《六乐》 《大韶》 大武 礼乐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