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塔里木河下游典型胡杨群落大气凝结水的形成规律与数量评估
1
作者
郝兴明
美尔汗.黑扎特
朱成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5-792,共8页
在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区,凝结水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水源。然而,目前对该地区凝结水的形成、数量等特征所知甚少。借助于涡动协方差观测系统于2013年6-12月对沙漠边缘胡杨林群落的水汽通量、气象要素等进行观测,目的是揭示凝...
在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区,凝结水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水源。然而,目前对该地区凝结水的形成、数量等特征所知甚少。借助于涡动协方差观测系统于2013年6-12月对沙漠边缘胡杨林群落的水汽通量、气象要素等进行观测,目的是揭示凝结水的形成特征及其在区域水量平衡中的作用,初步探讨凝结水定量评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胡杨林群落具有明显水汽凝结现象,在整个182 d的观测期内,凝结水出现的天数达到了148 d,占整个观测期总日数的81%,累积凝结水量为19.78 mm;凝结水出现时,夜间平均持续时间为3-4 h左右,平均日凝结水量为0.13 mm。单一冠层凝结出现天数为47 d,凝结总量8.5 mm,明显大于单一的地面凝结(44 d,6.65 mm),生长季冠层凝结是主要的。基于观测数据,构建了凝结水出现天数、日持续时间与凝结速率的评估方程,模拟结果在长时间尺度上(月、季)可较好的反映实测结果(R2〉0.9)。观测结果显示,凝结水总量超过同期降水量0.48 mm,并达到当年年降水量的84%,凝结水对水分收支的作用与年降水相当,在区域水量平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凝结水
冠层
凝结
涡动协方差
定量评估
水量平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荒漠优势种体内的水分来源
被引量:
23
2
作者
马辉英
杨晓东
+4 位作者
吕光辉
何学敏
张雪妮
汪溪远
李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29-840,共12页
植物体内各水分来源的比例反映植物的适应特征,在水分作为限制因子的荒漠区,其更是物种间生态位分化、荒漠多样性维持的重要机理之一。通过检测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4个生境(荒漠、河岸林、盐沼地和沙丘)的8科14种优势种的木质部,以...
植物体内各水分来源的比例反映植物的适应特征,在水分作为限制因子的荒漠区,其更是物种间生态位分化、荒漠多样性维持的重要机理之一。通过检测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4个生境(荒漠、河岸林、盐沼地和沙丘)的8科14种优势种的木质部,以及当地河水、地下水、4层不同深度(0—40,40—70,70—100 cm和100—150 cm)土壤水的稳定氧同位素值(δ^(18)O),估算各物种和各科植物体内各种水分来源的比例,随后依据根系的空间位置再将14种植物分成13个中深根系和1个浅根系物种,进一步利用δ^(18)O值分析深浅根系植物间的水分差别,以及各水源间的补给关系。结果表明:(1)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物种体内水分来源存在差别。将所有优势物种按科属归类后,类似物种水平,不同科属植物体内的水分来源也存在差别;(2)地下水是大部分植物的主要补给水源,多数植物很少利用0—40 cm表层土壤水;(3)深浅根系植物的水分来源不同,深根系植物主要利用地下水和河水,而浅根系植物主要利用土壤水;(4)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地下水补给河水,随后两者共同从土壤深层至浅层依次补给土壤水。综上可知:干旱荒漠内,水源可利用性的多样化,导致不同区域植物体内各水分来源的比例存在差别。在离河岸距离、地下水位高低、土壤表层盐渍化程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多年生和盐渍环境生长的植物,趋向于吸收地下水、河水和深层土壤水,相反,一年生或短命植物趋向于利用其能触及到的各种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来源
Δ18O
深根系植物
浅根系植物
荒漠
大气凝结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杏苗木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
6
3
作者
谢东锋
王华田
+1 位作者
张光灿
张才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129,共8页
为了对山杏在矿区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用盆栽和自然耗水的方法,通过设立正常水分对照组和干旱处理试验组,研究1年生山杏苗木适应干旱胁迫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连续7个观测日对照组土壤水势(Ψs)、山杏叶水势(Ψl)...
为了对山杏在矿区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用盆栽和自然耗水的方法,通过设立正常水分对照组和干旱处理试验组,研究1年生山杏苗木适应干旱胁迫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连续7个观测日对照组土壤水势(Ψs)、山杏叶水势(Ψl)变化幅度较小;而试验组Ψs和Ψl随干旱持续而下降,但Ψl的降低幅度明显小于Ψs。2)连续4个观测日对照组山杏蒸腾速率(T r)、净光合速率(P n)和胞间CO 2浓度(C i)日均值变化很小;而随干旱持续试验组T r和P n日均值显著下降、C i显著上升(P<0.05),光合作用从气孔限制转为非气孔限制时Ψs阈值为-0.27 MPa。3)试验组山杏Ψs高于永久萎蔫点(-1.5 MPa)时,Ψl日变化滞后于Ψs日变化;Ψs低于该值时,Ψl和Ψs的日变化同步。该研究结论为:山杏能通过吸收大气凝结水、气孔调节、增强水吸力和水容调节的方式抵抗干旱,可作为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优良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杏
干旱胁迫
大气凝结水
水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里木河下游典型胡杨群落大气凝结水的形成规律与数量评估
1
作者
郝兴明
美尔汗.黑扎特
朱成刚
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5-792,共8页
基金
新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211A049)
文摘
在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区,凝结水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水源。然而,目前对该地区凝结水的形成、数量等特征所知甚少。借助于涡动协方差观测系统于2013年6-12月对沙漠边缘胡杨林群落的水汽通量、气象要素等进行观测,目的是揭示凝结水的形成特征及其在区域水量平衡中的作用,初步探讨凝结水定量评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胡杨林群落具有明显水汽凝结现象,在整个182 d的观测期内,凝结水出现的天数达到了148 d,占整个观测期总日数的81%,累积凝结水量为19.78 mm;凝结水出现时,夜间平均持续时间为3-4 h左右,平均日凝结水量为0.13 mm。单一冠层凝结出现天数为47 d,凝结总量8.5 mm,明显大于单一的地面凝结(44 d,6.65 mm),生长季冠层凝结是主要的。基于观测数据,构建了凝结水出现天数、日持续时间与凝结速率的评估方程,模拟结果在长时间尺度上(月、季)可较好的反映实测结果(R2〉0.9)。观测结果显示,凝结水总量超过同期降水量0.48 mm,并达到当年年降水量的84%,凝结水对水分收支的作用与年降水相当,在区域水量平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
大气凝结水
冠层
凝结
涡动协方差
定量评估
水量平衡
Keywords
dewfall
canopy condensation
eddy covarianc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water balance
分类号
P426.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荒漠优势种体内的水分来源
被引量:
23
2
作者
马辉英
杨晓东
吕光辉
何学敏
张雪妮
汪溪远
李岩
机构
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智慧城市与环境建模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29-840,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1500343
31560131
41571034)
文摘
植物体内各水分来源的比例反映植物的适应特征,在水分作为限制因子的荒漠区,其更是物种间生态位分化、荒漠多样性维持的重要机理之一。通过检测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4个生境(荒漠、河岸林、盐沼地和沙丘)的8科14种优势种的木质部,以及当地河水、地下水、4层不同深度(0—40,40—70,70—100 cm和100—150 cm)土壤水的稳定氧同位素值(δ^(18)O),估算各物种和各科植物体内各种水分来源的比例,随后依据根系的空间位置再将14种植物分成13个中深根系和1个浅根系物种,进一步利用δ^(18)O值分析深浅根系植物间的水分差别,以及各水源间的补给关系。结果表明:(1)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物种体内水分来源存在差别。将所有优势物种按科属归类后,类似物种水平,不同科属植物体内的水分来源也存在差别;(2)地下水是大部分植物的主要补给水源,多数植物很少利用0—40 cm表层土壤水;(3)深浅根系植物的水分来源不同,深根系植物主要利用地下水和河水,而浅根系植物主要利用土壤水;(4)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地下水补给河水,随后两者共同从土壤深层至浅层依次补给土壤水。综上可知:干旱荒漠内,水源可利用性的多样化,导致不同区域植物体内各水分来源的比例存在差别。在离河岸距离、地下水位高低、土壤表层盐渍化程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多年生和盐渍环境生长的植物,趋向于吸收地下水、河水和深层土壤水,相反,一年生或短命植物趋向于利用其能触及到的各种水源。
关键词
水分来源
Δ18O
深根系植物
浅根系植物
荒漠
大气凝结水
Keywords
water sources
δ18O
deep-rooted plants
shallow-rooted plants
desert
atmospheric condensed waters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杏苗木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
6
3
作者
谢东锋
王华田
张光灿
张才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临沂大学农林科学学院
山东省乳山市干果站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129,共8页
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鲁东山丘区露采石矿植被恢复与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04406-02)
文摘
为了对山杏在矿区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用盆栽和自然耗水的方法,通过设立正常水分对照组和干旱处理试验组,研究1年生山杏苗木适应干旱胁迫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连续7个观测日对照组土壤水势(Ψs)、山杏叶水势(Ψl)变化幅度较小;而试验组Ψs和Ψl随干旱持续而下降,但Ψl的降低幅度明显小于Ψs。2)连续4个观测日对照组山杏蒸腾速率(T r)、净光合速率(P n)和胞间CO 2浓度(C i)日均值变化很小;而随干旱持续试验组T r和P n日均值显著下降、C i显著上升(P<0.05),光合作用从气孔限制转为非气孔限制时Ψs阈值为-0.27 MPa。3)试验组山杏Ψs高于永久萎蔫点(-1.5 MPa)时,Ψl日变化滞后于Ψs日变化;Ψs低于该值时,Ψl和Ψs的日变化同步。该研究结论为:山杏能通过吸收大气凝结水、气孔调节、增强水吸力和水容调节的方式抵抗干旱,可作为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优良树种。
关键词
山杏
干旱胁迫
大气凝结水
水容
Keywords
Prunus sibirica
drought stress
atmospheric condensation
water capacitance
分类号
S157.5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塔里木河下游典型胡杨群落大气凝结水的形成规律与数量评估
郝兴明
美尔汗.黑扎特
朱成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荒漠优势种体内的水分来源
马辉英
杨晓东
吕光辉
何学敏
张雪妮
汪溪远
李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山杏苗木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谢东锋
王华田
张光灿
张才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