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夏季西藏4个站点大气向下长波辐射观测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梦琪
郑向东
赵春生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6-608,共13页
对2011—2016年部分夏季时段分别在西藏那曲、拉萨、林芝和阿里观测的大气向下长波辐射(L_↓)进行分析,结果显示:L_↓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最大值出现在北京时间15:00前后,而最低值出现在凌晨至10:00,日平均值林芝最高(368 W·m^(-2))...
对2011—2016年部分夏季时段分别在西藏那曲、拉萨、林芝和阿里观测的大气向下长波辐射(L_↓)进行分析,结果显示:L_↓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最大值出现在北京时间15:00前后,而最低值出现在凌晨至10:00,日平均值林芝最高(368 W·m^(-2)),其次是拉萨(319 W·m^(-2))、阿里(305 W·m^(-2))和那曲(299 W·m^(-2))。晴天L_↓Angstr(o|¨)m(1915)的经验公式最适合林芝,而Konzelmann(1994)的公式则适合那曲、拉萨和阿里;随着人工观测总云量的增加,L_↓增强趋势明显,满云(云量7~10成)情形4个站点云增强效应均从20 W·m^(-2)上升至50 W·m^(-2)以上,低云量对L_↓的增强效应明显高于总云量。云份额数(C_F)上升所对应天顶方向平均云底高度下降,但云增强效应上升。在晴天(C_F为-5%~5%、平均云底高度大于4 km)时,云增强效应仅为5 W·m^(-2)左右(林芝接近20 W·m^(-2)),但当C_F为90%以上(云底高度小于3.5 km)时,云增强效应则上升到60 W·m^(-2)(林芝接近50 W·m^(-2))。固定云底高度,C_F与L_↓云增强效应呈显著相关(r^2为0.91~0.97),远高于云底高度与L_↓云增强效应的相关(r^2为0.32~0.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向下长波辐射
(L_↓)
云份额数(C_F)
云增强效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海湖北岸大气向下长波辐射特征及云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谢婷
马育军
张午朝
《干旱气象》
2021年第2期288-295,共8页
大气向下长波辐射对地表能量平衡、水循环等有重要影响。基于青海湖北岸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不同时间尺度的辐射通量变化特征,对比晴天条件下10个大气比辐射率参数化公式在该地区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估了云对...
大气向下长波辐射对地表能量平衡、水循环等有重要影响。基于青海湖北岸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不同时间尺度的辐射通量变化特征,对比晴天条件下10个大气比辐射率参数化公式在该地区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估了云对大气向下长波辐射的影响。结果显示:青海湖北岸地区各辐射分量均呈现相似的“单峰型”日变化特征,辐射量白天较高、夜间较低;一年中,除向上短波辐射(主要受地表反照率影响)外,其余辐射分量均随气温而变化。晴天条件下大气比辐射率参数化Brutsaert公式在青海湖北岸地区的适用性最高。随着云份额数(C_(f))的增大,青海湖北岸大气向下长波辐射逐渐增强,在C_(f)<10%时,云增强效应低于10 W·m^(-2);当C_(f)>75%时,云增强效应超过60 W·m^(-2)。云天大气向下长波辐射观测值与晴天计算值的比值r随着C_(f)的增大而增大,两者存在极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当C_(f)<10%时,r平均为1.04;当C_(f)>75%时,r>1.25,该统计关系能够较好地揭示青海湖北岸地区云对大气向下长波辐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向下长波辐射
云份额数
大气
比
辐射
率
青海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临安与龙凤山辐射数据质量及初步结果比较
被引量:
10
3
作者
宋建洋
郑向东
+4 位作者
程兴宏
马千里
俞向明
代鑫
于大江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74,共10页
采用国际通用的辐射数据质量评估方法对2005—2011年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两个区域大气本底站辐射观测资料进行质量评估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站辐射数据通过物理可能限制检验与极端罕见限制检验的百分比均超过99.5%,但通过相关要...
采用国际通用的辐射数据质量评估方法对2005—2011年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两个区域大气本底站辐射观测资料进行质量评估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站辐射数据通过物理可能限制检验与极端罕见限制检验的百分比均超过99.5%,但通过相关要素比较限制检验的百分比上,临安与龙凤山站分别降至97.9%与95.9%;双轴定位追踪太阳出现偏差是造成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数据精度降低的主要原因。CM21表的热偏移在-5W·m^(-2)以内,而其进行热偏移订正可以显著提高数据的通过率。对应同一太阳天顶角,临安站晴空总辐射与直接辐射均低于龙凤山站,散射辐射则相反,其原因是临安的大气透明系数较低,大气浑浊度较高。2006—2011年,临安站的大气向下长波辐射呈下降趋势,达到了0.01的显著性水平,且其多年平均值(363.7±59.3W·m^(-2))显著高于龙凤山站(274.9±77.6W·m^(-2));龙凤山站晴空太阳总辐射呈增加趋势,达到了0.1的显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辐射
大气向下长波辐射
质量评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夏季西藏4个站点大气向下长波辐射观测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梦琪
郑向东
赵春生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6-608,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537213
91637107)
+3 种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IIY201106023
GYIIY201406001)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1Z003
2013Z005)
文摘
对2011—2016年部分夏季时段分别在西藏那曲、拉萨、林芝和阿里观测的大气向下长波辐射(L_↓)进行分析,结果显示:L_↓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最大值出现在北京时间15:00前后,而最低值出现在凌晨至10:00,日平均值林芝最高(368 W·m^(-2)),其次是拉萨(319 W·m^(-2))、阿里(305 W·m^(-2))和那曲(299 W·m^(-2))。晴天L_↓Angstr(o|¨)m(1915)的经验公式最适合林芝,而Konzelmann(1994)的公式则适合那曲、拉萨和阿里;随着人工观测总云量的增加,L_↓增强趋势明显,满云(云量7~10成)情形4个站点云增强效应均从20 W·m^(-2)上升至50 W·m^(-2)以上,低云量对L_↓的增强效应明显高于总云量。云份额数(C_F)上升所对应天顶方向平均云底高度下降,但云增强效应上升。在晴天(C_F为-5%~5%、平均云底高度大于4 km)时,云增强效应仅为5 W·m^(-2)左右(林芝接近20 W·m^(-2)),但当C_F为90%以上(云底高度小于3.5 km)时,云增强效应则上升到60 W·m^(-2)(林芝接近50 W·m^(-2))。固定云底高度,C_F与L_↓云增强效应呈显著相关(r^2为0.91~0.97),远高于云底高度与L_↓云增强效应的相关(r^2为0.32~0.58)。
关键词
大气向下长波辐射
(L_↓)
云份额数(C_F)
云增强效应
Keywords
downward longwave radiation
cloud fraction
cloud-induced enhancement effect
分类号
P42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湖北岸大气向下长波辐射特征及云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谢婷
马育军
张午朝
机构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
出处
《干旱气象》
2021年第2期288-29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026、41730854)资助。
文摘
大气向下长波辐射对地表能量平衡、水循环等有重要影响。基于青海湖北岸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不同时间尺度的辐射通量变化特征,对比晴天条件下10个大气比辐射率参数化公式在该地区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估了云对大气向下长波辐射的影响。结果显示:青海湖北岸地区各辐射分量均呈现相似的“单峰型”日变化特征,辐射量白天较高、夜间较低;一年中,除向上短波辐射(主要受地表反照率影响)外,其余辐射分量均随气温而变化。晴天条件下大气比辐射率参数化Brutsaert公式在青海湖北岸地区的适用性最高。随着云份额数(C_(f))的增大,青海湖北岸大气向下长波辐射逐渐增强,在C_(f)<10%时,云增强效应低于10 W·m^(-2);当C_(f)>75%时,云增强效应超过60 W·m^(-2)。云天大气向下长波辐射观测值与晴天计算值的比值r随着C_(f)的增大而增大,两者存在极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当C_(f)<10%时,r平均为1.04;当C_(f)>75%时,r>1.25,该统计关系能够较好地揭示青海湖北岸地区云对大气向下长波辐射的影响。
关键词
大气向下长波辐射
云份额数
大气
比
辐射
率
青海湖
Keywords
atmospheric downward longwave radiation
cloud fraction
atmospheric emissivity
the Qinghai Lake
分类号
P422.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临安与龙凤山辐射数据质量及初步结果比较
被引量:
10
3
作者
宋建洋
郑向东
程兴宏
马千里
俞向明
代鑫
于大江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浙江省气象局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
黑龙江省气象局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7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05071)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0706038
GYHY201206037)
文摘
采用国际通用的辐射数据质量评估方法对2005—2011年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两个区域大气本底站辐射观测资料进行质量评估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站辐射数据通过物理可能限制检验与极端罕见限制检验的百分比均超过99.5%,但通过相关要素比较限制检验的百分比上,临安与龙凤山站分别降至97.9%与95.9%;双轴定位追踪太阳出现偏差是造成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数据精度降低的主要原因。CM21表的热偏移在-5W·m^(-2)以内,而其进行热偏移订正可以显著提高数据的通过率。对应同一太阳天顶角,临安站晴空总辐射与直接辐射均低于龙凤山站,散射辐射则相反,其原因是临安的大气透明系数较低,大气浑浊度较高。2006—2011年,临安站的大气向下长波辐射呈下降趋势,达到了0.01的显著性水平,且其多年平均值(363.7±59.3W·m^(-2))显著高于龙凤山站(274.9±77.6W·m^(-2));龙凤山站晴空太阳总辐射呈增加趋势,达到了0.1的显著性水平。
关键词
太阳
辐射
大气向下长波辐射
质量评估
Keywords
solar radiation
atmospheric downward long-wave radiation
quality test and evaluation
分类号
P422.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夏季西藏4个站点大气向下长波辐射观测分析
刘梦琪
郑向东
赵春生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海湖北岸大气向下长波辐射特征及云的影响
谢婷
马育军
张午朝
《干旱气象》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临安与龙凤山辐射数据质量及初步结果比较
宋建洋
郑向东
程兴宏
马千里
俞向明
代鑫
于大江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