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季亚洲两种大气环流型对云南低温事件的影响
1
作者 晏红明 尹俊智 +2 位作者 金燕 马思源 段丽华 《暴雨灾害》 2024年第5期560-571,共12页
利用1961—2022年云南125个国家气象站冬季逐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NCAR/NCEP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亚洲环流变化的主要类型及其对云南低温事件的影响,发现冬季亚洲500hPa大气环流存在纬向型和经向型两种环流类型,并对云南低温... 利用1961—2022年云南125个国家气象站冬季逐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NCAR/NCEP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亚洲环流变化的主要类型及其对云南低温事件的影响,发现冬季亚洲500hPa大气环流存在纬向型和经向型两种环流类型,并对云南低温事件产生明显不同的影响。纬向型环流时,冷空气从贝加尔湖直接南下,主要影响东亚东部,云南低温事件也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此时的低温过程与乌拉尔山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加强、欧亚中高纬度波列的活动密切联系;而经向型时,冷空气伴随贝加尔湖地区的异常反气旋东侧偏北气流沿着东亚大陆东部沿岸南下,并在中低纬度地区以回流的形式向东南推进,活动位置偏南偏西,使得云南全省、青藏高原和东南亚低纬度地区气温偏低,此时的低温过程主要与副热带波列的活动和青藏高原海平面气压(Surface level Pressure,SLP)的正距平加强有关,与乌拉尔山和西伯利亚地区的高压加强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大气环流型 云南低温事件 乌拉尔山高压 西伯利亚高压 大气异常
下载PDF
江淮流域伏后延伸期降水异常的环流特征
2
作者 张琬琳 时晓曚 孙即霖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本文利用1990—2021年高分辨率的CPC和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伏后(8—9月)11~25 d和29~59 d江淮流域的大气低频特征,用奇异值分解(SVD)研究影响江淮伏后降水的大气低频信号,并选取2017和2021年两次降水个例进行机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11~... 本文利用1990—2021年高分辨率的CPC和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伏后(8—9月)11~25 d和29~59 d江淮流域的大气低频特征,用奇异值分解(SVD)研究影响江淮伏后降水的大气低频信号,并选取2017和2021年两次降水个例进行机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11~25 d低频位势高度占原始场的方差贡献百分比大于29~59 d尺度,对流层中高层的方差贡献大于对流层低层。SVD结果指出,环球遥相关模(CGT)导致江淮流域的局地辐合上升,有利于11~25 d的低频降水;11~25 d的低频降水与日降水的峰值匹配,意味着该时间尺度的系统对江淮伏后降水具有重要贡献。欧洲至中国的大气Rossby波列使江淮流域的对流层高层辐散,产生垂直上升运动,伏后西北太平洋对流层低层反气旋环流将暖湿水汽传输至江淮流域,动力和水汽条件均有利于降水。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江淮流域伏后降水的延伸期预报机制,可为延伸期预报业务提供有价值的分析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延伸期降水 11~25 d低频振荡 大气Rossby
下载PDF
影响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前期海温关键区 被引量:6
3
作者 滕莺 朱乾根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55-62,共8页
使用 1 95 1~ 1 994年的全球海温和中国降水资料 ,利用反复求相关的方法 ,确定了前期 3月北太平洋海区 ( 42 .5~ 5 2 .5°N,1 70°E~ 1 70°W)为影响后期中国夏季降水的海温关键区 ,给出了前期 3月海温关键区海温通过影... 使用 1 95 1~ 1 994年的全球海温和中国降水资料 ,利用反复求相关的方法 ,确定了前期 3月北太平洋海区 ( 42 .5~ 5 2 .5°N,1 70°E~ 1 70°W)为影响后期中国夏季降水的海温关键区 ,给出了前期 3月海温关键区海温通过影响前期大气环流遥相关波列影响中国夏季降水的可能途径。前期北太平洋海温关键区海温与中国夏季降水的相关性很高且比较稳定 ,不受 1 978年发生的海温年代际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海温关键区 大气波列 中国 夏季 降水
下载PDF
The Rossby wave train patterns forced by shallower and deeper Tibetan Plateau atmospheric heat-source in summer in a linear baroclinic model
4
作者 ZHU Chuandong REN Rongca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9年第1期35-40,共6页
By using a linear baroclinic model(LBM),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ifferent Rossby wave train(RWT)patterns associated with the Tibetan Plateau(TP)upper-atmospheric heat source(TPUHS)that is anomalously shallower and... By using a linear baroclinic model(LBM),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ifferent Rossby wave train(RWT)patterns associated with the Tibetan Plateau(TP)upper-atmospheric heat source(TPUHS)that is anomalously shallower and deeper in boreal summer.Observational results indicate the different RWT patterns between the developing and decaying periods of synoptic TPUHS events,when the anomalous TPUHS develops from a relatively shallower to a deeper TP heat source.Based on the different vertical heating profiles between these two periods in observation,this study forces the LBM with prescribed TPUHS profiles to mimic a shallower and deeper summer TP heat sourc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tmospheric responses to a shallower and deeper TPUHS do exhibit different RWT patterns that largely resemble those in observation.Namely,corresponding RWT pattern to a shallower TPUHS stretches from the TP to the west coast of America,while that to a deeper TPUHS extends from the TP region to Alas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upper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shallower and deeper heat source Rossby wave train patter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