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能见度与湍流强度同步测量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
作者 黄骄龙 张通晓 +2 位作者 高鹏 庄建军 韩永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9-162,232,共5页
在设计、构建地面同步光学采集系统的基础上,结合上位机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建成能同步检测大气能见度和大气湍流强度的软件系统。该系统能够同步完成大气能见度与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的实时采集、计算、分析、显示和存储。经实测对比,该... 在设计、构建地面同步光学采集系统的基础上,结合上位机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建成能同步检测大气能见度和大气湍流强度的软件系统。该系统能够同步完成大气能见度与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的实时采集、计算、分析、显示和存储。经实测对比,该设计完全满足对大气能见度和大气湍流强度同步监测的要求,测量软件系统可作为大气方向的科学研究和企业应用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能见度 大气湍流强度 折射率结构常数 同步测量
下载PDF
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时期东亚季风区大气湍流特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秦小光 蔡炳贵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40,共10页
深海氧同位素第 3阶段是末次冰期中的一段特殊时期 ,与全新世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为了深入分析深海氧同位素第 3阶段时期的大气环境特征 ,本文利用黄土粒度的多组分特征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 ,指出其动力学原因是粉尘在搬运过程中风力、湍... 深海氧同位素第 3阶段是末次冰期中的一段特殊时期 ,与全新世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为了深入分析深海氧同位素第 3阶段时期的大气环境特征 ,本文利用黄土粒度的多组分特征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 ,指出其动力学原因是粉尘在搬运过程中风力、湍流和颗粒重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分选结果 ;黄土 -古土壤粒度分布中的粗、中粒组分中值粒径近似反映了源区起尘时和沉降区降尘时近地表大气湍流强度的变化。对渭南地区黄土剖面的分析发现 ,末次冰期深海氧同位素第 3阶段以来在中国黄土区存在大致以 4千年为周期交替出现的强湍流期与弱湍流期 ,强湍流期对应于降温事件 ,如Heinrich事件 ,并存在着 3种源区环境控制的不同大气湍流类型 ;在深海氧同位素第 3阶段粉尘源区和沉降区都存在两种不同大气环境类型在时间上的频繁同步交替 ,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波动特点 ,与末次冰盛期的大气环流模式可能相似 ,而与全新世不同 ;同时在该时期的强湍流降温期源区进退较明显、沉降区环境稳定 ,而弱湍流期源区较稳定、沉降区大气环境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 黄土 粒度 大气湍流强度 东亚季风区 大气环流
下载PDF
无线光通信信道的大气湍流测试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胡玮 蒋大钢 +1 位作者 张静 李晓峰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3-226,共4页
通过长期的大气湍流强度测试,总结了所测信道大气湍流强度的日变化规律,即测试日下午7:00~次日上午8:00时段湍流最弱,湍流强度约为10-15m-2/3;下午1:00~2:00时段湍流最强,湍流强度约为10-13m-2/3。另外还分析了仪器测试原理,推导了湍... 通过长期的大气湍流强度测试,总结了所测信道大气湍流强度的日变化规律,即测试日下午7:00~次日上午8:00时段湍流最弱,湍流强度约为10-15m-2/3;下午1:00~2:00时段湍流最强,湍流强度约为10-13m-2/3。另外还分析了仪器测试原理,推导了湍流强度与大气温度结构常数、大气温度测试精度的关系,并对实验测试误差进行了评估,为研究大气湍流对无线光通信系统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信道 大气湍流强度 测试
下载PDF
典型城市不同湍流强度下的能见度变化特征
4
作者 张通晓 庄建军 +1 位作者 黄骄龙 韩永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68,共6页
利用新研制的透射式大气能见度和湍流强度同步光学测量仪记录典型城市(南京)2017年冬夏两季的实验数据,计算并分析了不同污染条件下能见度与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之间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夏季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与湍流强度的变化趋势... 利用新研制的透射式大气能见度和湍流强度同步光学测量仪记录典型城市(南京)2017年冬夏两季的实验数据,计算并分析了不同污染条件下能见度与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之间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夏季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与湍流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即湍流强度越大,相应的能见度越高,冬季亦如此。说明大气湍流对大气中污染的扩散起着重要作用,湍流扩散是污染物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该结论为研究不同季节下湍流强度对能见度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该仪器也为研究边界层湍流与气溶胶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全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能见度 大气湍流强度 折射率结构常数 同步光学测量 湍流扩散
下载PDF
宁波北仑地区大气湍流扩散参数的试验研究
5
作者 余锡刚 《浙江气象》 1995年第4期25-28,共4页
本文根据宁波北仑地区的大气扩散试验研究,分别提出了适合本地区高架源扩散模式和低矮源或地面源扩散模式使用的大气湍流扩散参数。为该地区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及大气环境质量总量控制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实用参数。
关键词 大气扩散参数 大气湍流强度 平衡气球 宁波北仑 风速分量 大气层结 大气稳定度 扩散模式 扩散能力 湍流运动
下载PDF
湍流廓线激光雷达控制软件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小强 吴毅 +2 位作者 候再红 张守川 白水成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对采用光波波段测量大气湍流强度廓线的湍流廓线激光雷达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湍流廓线激光雷达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运用Visual C++语言编写软件,通过单片机实现了对像增强器、发射望远镜和接收望远镜焦距的有效调节,实现了基于NT平台... 对采用光波波段测量大气湍流强度廓线的湍流廓线激光雷达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湍流廓线激光雷达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运用Visual C++语言编写软件,通过单片机实现了对像增强器、发射望远镜和接收望远镜焦距的有效调节,实现了基于NT平台下的端口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大气湍流强度探测 像增强器 接口控制
下载PDF
地基高精度大气能见度与湍流强度同步测量装置
7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8年第2期14-14,共1页
大气能见度和大气湍流强度的监测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两个重要大气参数。大气能见度的大小对航空航海、路上交通安全等产生重要影响,而大气湍流强度则直接反映了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程度,对空气质量的好坏以及飞机起降均产生影响。
关键词 大气湍流强度 大气能见度 测量装置 高精度 同步 地基 大气参数 交通安全
原文传递
激光雷达探测系统图像采集软件设计
8
作者 刘洁群 张守川 +4 位作者 吴毅 侯再红 刘小勤 潘刚 王小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3期210-213,共4页
对用聚焦激光束的后向散射测量大气湍流强度廓线的研究中,图像采集软件系统是湍流廓线激光雷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该系统图像采集软件时有,选择彩虹编码实现伪彩色显示,以提高对光斑图像的认知度,并有利于降噪处理。软件在Visual... 对用聚焦激光束的后向散射测量大气湍流强度廓线的研究中,图像采集软件系统是湍流廓线激光雷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该系统图像采集软件时有,选择彩虹编码实现伪彩色显示,以提高对光斑图像的认知度,并有利于降噪处理。软件在VisualC++环境下编制完成,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此图像采集软件已应用于湍流廓线激光雷达的控制系统中,实验证明了其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采集 大气湍流强度探测 伪彩色 彩虹编码
下载PDF
后向散射回波与信标光到达角起伏对比实验
9
作者 张守川 吴毅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3-666,672,共5页
介绍了后向散射回波与信标光到达角起伏的原理性比对实验。该实验通过对比的方法验证后向散射的到达角起伏是否可以反映大气湍流强度。实验结果验证了后向散射的到达角起伏可以反映大气湍流强度。并且分析了对比参数。
关键词 大气光学 大气湍流强度 后向散射回波 到达角起伏
下载PDF
自适应光学
10
《中国光学》 EI CAS 2000年第4期109-110,共2页
O43 2000042996低阶模式校正自适应光学系统的补偿效果分析=Analysis of compensation effectiveness for adaptive optical systems used as low-ordermodes correction[刊,中]/饶长辉,姜文汉,凌宁(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四川,成都(6... O43 2000042996低阶模式校正自适应光学系统的补偿效果分析=Analysis of compensation effectiveness for adaptive optical systems used as low-ordermodes correction[刊,中]/饶长辉,姜文汉,凌宁(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四川,成都(610209))//光学学报.-1999,19(12).-1615-1623引入规格化的相位谱,推导了大气湍流相位结构函数、低阶模式校正后的残余相位结构函数以及长曝光光学传递函数。分别给出了在各种不同大气湍流强度ρ<sub>0</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模式 相位结构函数 长曝光光学传递函数 大气湍流强度 自适应光学系统 效果分析 相位谱 部分校正 技术研究所 优化设计
下载PDF
超声风速温度仪
11
《环境保护》 CAS 1977年第3期36-36,共1页
在生产过程中,很多有害气体,从烟囱、天窗排到大气中,这些废气在大气中有时很快散去,有时却散得很慢。影响这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自然风的瞬间变化程度,即一般所说的大气湍流强度,测量大气中风的快变化的仪器,目前国内尚无正式产品... 在生产过程中,很多有害气体,从烟囱、天窗排到大气中,这些废气在大气中有时很快散去,有时却散得很慢。影响这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自然风的瞬间变化程度,即一般所说的大气湍流强度,测量大气中风的快变化的仪器,目前国内尚无正式产品。科学院大气所四室为完成首都大气污染规律的研究任务,贯彻科学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深入生产实际,与北京市西城区电子仪器厂共同协作,试制成功了超声风速温度仪。试制成功的超声风速仪既可用于大气湍流的观测,也可用于一般风速的测量;既能测量大气中的瞬时风速、风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风速温度仪 大气湍流强度 研究任务 风速仪 有害气体 瞬时风速 污染规律 测量 生产劳动相结合 生产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