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探究——以“大气热力环流”为例
1
作者 郑云平 《新课程研究》 2024年第5期53-55,共3页
PBL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强化他们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师需认识PBL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并基于其特点设计地理问题与情境,组织学生团队协作与分工合作,为学生提供资源获取渠道,强化对学生... PBL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强化他们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师需认识PBL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并基于其特点设计地理问题与情境,组织学生团队协作与分工合作,为学生提供资源获取渠道,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点拨,以及为学生提供探究成果展示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驱动式学习 PBL 高中地理 大气热力环流
下载PDF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实验探究教学——以“大气热力环流”为例
2
作者 王三军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第18期28-30,69,共4页
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教师需结合地理知识特点,开展多样化的地理实验。本文以“大气热力环流”为例,将实验引入地理课堂辅助教学。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环环相扣的三组实验,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 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教师需结合地理知识特点,开展多样化的地理实验。本文以“大气热力环流”为例,将实验引入地理课堂辅助教学。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环环相扣的三组实验,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并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大气热力环流原理,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地理实践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探究活动 大气热力环流 地理实践力
下载PDF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以“大气热力环流”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海军 《地理教学》 2023年第10期21-24,共4页
本文以“大气热力环流”为例,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内核、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学评一致性为追求、提高教学有效性为宗旨开展教学实践。结合学情,通过设计教学目标、开展有效活动、动态监测评估等教学环节,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 本文以“大气热力环流”为例,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内核、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学评一致性为追求、提高教学有效性为宗旨开展教学实践。结合学情,通过设计教学目标、开展有效活动、动态监测评估等教学环节,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减负提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实践 高中地理 大气热力环流
下载PDF
利用简易实验装置,助力高中地理教学——以“大气热力环流”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巩建强 赵生龙 《地理教学》 2023年第10期49-52,40,共5页
地理实验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利用实验辅助地理课堂教学,是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设计简易实验装置辅助“大气热力环流”章节的教学,以期提升课堂教学效... 地理实验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利用实验辅助地理课堂教学,是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设计简易实验装置辅助“大气热力环流”章节的教学,以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地理实验 大气热力环流
下载PDF
基于主题式情境教学的地理教学设计——以《大气热力环流》为例
5
作者 王仕平 卢远 江洁丽 《广西教育》 2021年第38期73-75,共3页
本文以《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为例,以小美的五一旅行为主线,提出将地理知识与小美旅行的主题情境相融合,并围绕旅行主题设置问题链和活动链,使知识点间的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 本文以《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为例,以小美的五一旅行为主线,提出将地理知识与小美旅行的主题情境相融合,并围绕旅行主题设置问题链和活动链,使知识点间的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式情境教学 教学设计 大气热力环流
下载PDF
“同伴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大气热力环流”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厚付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40-41,61,共3页
对"同伴教学"的概念、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述,提炼出"三环五步"的"同伴教学"实施策略,并结合地理教学案例,呈现了 "同伴教学"的实践过程。
关键词 同伴教学 高中地理 教学实施策略 大气热力环流
下载PDF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变化与教学启示——以“大气热力环流”为例
7
作者 林娟 刘学梅 吴雨萍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55-59,共5页
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投入使用,高中地理教师面临应对新旧教材的过渡、转换的现实问题。文章从教材内容选择、组织、表述方式三个方面,以"大气热力环流"为例,将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 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投入使用,高中地理教师面临应对新旧教材的过渡、转换的现实问题。文章从教材内容选择、组织、表述方式三个方面,以"大气热力环流"为例,将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与旧教材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新教材的变化与特点。通过研究发现:新教材在内容选择方面分工明确,注重学生发展需求;新教材内容的组织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侧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新教材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加多元,充分发挥综合育人价值。因此,建议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明确课标要求,合理处理必修与选修的关系;创设生活情境,让地理知识"着地";利用图像系统,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教版 高中地理新教材 大气热力环流
下载PDF
热力环流、气压和风、大气环流
8
作者 郑长伟 《新高考(文科版)》 2006年第2期50-55,共6页
[原理呈现]一、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如图所示 2.形成过程(1)受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若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2)水平气压差异:A地上空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上空空气... [原理呈现]一、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如图所示 2.形成过程(1)受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若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2)水平气压差异:A地上空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气压差异相反,A地形成低气压,B、C两地形成高气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环流、气压和风、大气环流 高考 地理 2006年 专题复习
下载PDF
Recognition of two dominant modes of EASM and its thermal driving factors based on 25 monsoon indexes
9
作者 YE Mao CHEN Haisha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9年第4期278-285,共8页
Based on three reanalysis datasets—ERA-Interim,NCAR–NCEP and JRA-55—the classification of25 commonly used indexes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was investigated.The physical nature of two categories of mons... Based on three reanalysis datasets—ERA-Interim,NCAR–NCEP and JRA-55—the classification of25 commonly used indexes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was investigated.The physical nature of two categories of monsoon index,together with their circulation pattern,climate anomalies,and driving factors,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elected 25 monsoon index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ical categories(CategoryⅠandⅡ),which are dominated by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bilities of the EASM,respectively.The anomalous circulation patterns and summer rainfall patterns related to the two categories of index also exhibit evident differences.CategoryⅠ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low-latitude circulation system and the anomalous circulation pattern is a typical East Asia–Pacific teleconnection pattern.The summer rainfall anomaly exhibits a typical tripole pattern.However,CategoryⅡmainly reflects the impacts of the middle–high latitude circulation system on the summer monsoon and is closely linked to a typical Eurasian teleconnection pattern,which corresponds to a dipole of summer rainfall anomalies.Furthe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underlying thermal driving factors of the two categories of monsoon are distinct.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of CategoryⅠare the tropic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SSTAs),especially ENSO-related SSTAs in the preceding winter and summer SSTAs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The winter signal of Category II summer monsoon anomalous activity mainly originates from the polar region and the middle and high latitudes of the Eurasian continent.CategoryⅡmonsoon activity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summer SSTAs in the equatorial central Pacif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dominant modes summer rainfall anomaly anomalous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pattern thermal driving factor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