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6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晴天与沙尘暴天气大气边界层对比分析
1
作者 张建涛 王敏仲 +3 位作者 何清 王延慧 潘红林 张志新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1期50-58,共9页
根据2017、2019年7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GPS探空和地面观测数据,利用位温廓线法等方法,对比分析了沙漠腹地夏季晴天和沙尘暴天气大气边界层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晴天和沙尘暴天气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显著不同。晴天大气边界层各气象... 根据2017、2019年7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GPS探空和地面观测数据,利用位温廓线法等方法,对比分析了沙漠腹地夏季晴天和沙尘暴天气大气边界层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晴天和沙尘暴天气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显著不同。晴天大气边界层各气象要素垂直分布较为均一,白天对流边界层深厚,高度接近5 km,夜间稳定边界层一般在500 m左右。沙尘暴天气边界层内位温和比湿垂直变化较小,风速较大,可达24.0 m/s,其白天对流边界层在1.5 km左右,夜间稳定边界层在1 km左右。晴天辐射强烈,地表升温迅速,湍流旺盛,是形成晴天深厚对流边界层的主要因素。大尺度天气系统冷平流的动力条件,以及云和沙尘减弱了到达地表的辐射强度是形成沙尘暴天气独特的大气边界层结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 沙尘暴 陆面过程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下载PDF
基于小波多尺度分析大气边界层高度提取方法研究
2
作者 李猛 李佳欣 +2 位作者 郭心骞 吴德成 刘苏悦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4-172,共9页
大气边界层物理演变特征及复杂边界层结构对大气污染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中,迫切需要边界层精细化结构的探测手段。通常使用梯度法和小波协方差变换法的方式进行边界层高度提取,但由于该方式容易受到噪声和气溶胶层结构的影响,实验误差... 大气边界层物理演变特征及复杂边界层结构对大气污染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中,迫切需要边界层精细化结构的探测手段。通常使用梯度法和小波协方差变换法的方式进行边界层高度提取,但由于该方式容易受到噪声和气溶胶层结构的影响,实验误差较大。提出使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细化边界层特征结构,从而筛选出有效的细节信息,提高对探索边界层高度的准确性。此外,基于GBQ L-01激光雷达设备实测合肥地区全天气溶胶分布情况,使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分析对应的平行分量距离平方矫正信号、垂直分量距离平方矫正信号和退偏振比全天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性高,与梯度法、小波协方差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对特殊时间点进行数据分析,明确主要影响边界层高度的主要因素,并确定各个时间段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大气边界层 小波多尺度分析 精细结构 高时空分辨率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坡大气边界层高度变化观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柳靖 唐晓凡 +1 位作者 夏君集 祝凤荣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4年第2期32-39,共8页
利用2021年2—5月和8—11月青藏高原东坡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arge High Altitude Air Shower Observatory,LHAASO)多通道微波辐射计观测的高时空分辨率温度廓线数据,并结合2021年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大气边界层高度(Atmospheric Bounda... 利用2021年2—5月和8—11月青藏高原东坡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arge High Altitude Air Shower Observatory,LHAASO)多通道微波辐射计观测的高时空分辨率温度廓线数据,并结合2021年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大气边界层高度(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Height,ABLH)的日、月和季平均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晴朗天气的ABLH具有明显的波峰波谷变化,日出后地表温度升高,ABLH也随之持续升高,最大值通常出现在午后,至18时左右迅速降低,日落之后降至最低。(2)一年之中,4月平均ABLH最大,约为1200 m,11月只有600 m。ABLH白天波动大,夜晚稳定,平均降至400 m左右。基于ERA5再分析资料反演的ABLH整体结果偏小,但具有与微波辐射计一致的变化趋势。(3)ABLH最大值出现在春季,夏季和秋季次之,冬季最小,且均在14:00—15:00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高度 微波辐射计 ERA5再分析资料 日变化 月变化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基于地基C波段垂直雷达的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湍流特征研究
4
作者 洪岚 王寅钧 +1 位作者 阮征 鲍艳松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397,共13页
基于2014年7—8月那曲地区不同来源的边界层高度资料(包括C波段调频连续波垂直探测雷达(BLH_(CR))、L波段探空(BLH_(SD))、梯度塔观测及欧洲中心再分析数据集(BLH_(ERA5))),分析了边界层高度(BLH)、不同感热通量(SH)和稳定度(z/L或BLH_(... 基于2014年7—8月那曲地区不同来源的边界层高度资料(包括C波段调频连续波垂直探测雷达(BLH_(CR))、L波段探空(BLH_(SD))、梯度塔观测及欧洲中心再分析数据集(BLH_(ERA5))),分析了边界层高度(BLH)、不同感热通量(SH)和稳定度(z/L或BLH_(CR)/L)条件下近地层和混合层湍流统计特征及湍流谱。主要结果如下:(1)BLH_(CR)、BLH_(SD)与BLH_(ERA5)互相之间有很好的相关,均方根偏差约为0.6 km。那曲地区BLH_(CR)的日变化较为明显,日较差中值为0.7—0.8 km。在北京时16时BLH_(CR)达最大,样本中值约为1.2 km。(2)随着感热通量增大,近地层垂直速度标准差(σ_(w))、温度标准差(σT)、温度与垂直速度相关系数(R_(wT))逐渐增大,σT增大速率呈线性,σ_(w)和R_(wT)的增大速率在感热通量超过一定阈值后逐渐减小。当-z/L<0.3时,σT和R_(wT)随-z/L增大迅速增大;-z/L≥0.3时增速明显趋缓。(3)混合层内湍流垂直速度方差(σ_(w)^(2))最大值出现在(0.25—0.3)×BLH_(CR)高度,平均值为1.2—1.3 m^(2)/s^(2)。强不稳定时混合层内σ_(w)^(2)略小于弱不稳定;σ_(w)^(2)平均值随感热通量增大而增大。归一化湍流垂直速度方差(σ_(w)^(2)/w_*2)随z/BLH_(CR)增大先迅速增大后逐渐减小,极大值出现在0.35×BLH_(CR)附近。(4)随着不稳定层结的增强,近地层和混合层的归一化垂直速度谱均谱峰左移,谱峰对应的归一化功率谱密度变大。强不稳定时湍流尺度变大、能量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高度 青藏高原 频谱分析 湍流特征
下载PDF
大气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在核电厂址扩散参数计算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赵多新 黄莎 +1 位作者 吕明华 陈龙泉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7期76-81,共6页
在核电厂环境污染影响评价、环境质量管理、应急等工作中,需对核电厂排放的放射性污染物在大气中迁移扩散特征进行评价,而扩散参数是核电厂环评、设计、应急相关评价软件中重要的参数。由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计算扩散参数的方法应用较为普... 在核电厂环境污染影响评价、环境质量管理、应急等工作中,需对核电厂排放的放射性污染物在大气中迁移扩散特征进行评价,而扩散参数是核电厂环评、设计、应急相关评价软件中重要的参数。由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计算扩散参数的方法应用较为普遍,文章对两种常用大气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在核电厂址扩散参数计算中的效果进行了讨论。与核电厂址湍流观测数据的比较显示:Mellor-Yamada 2层方案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方差更大;Hanna方案模拟结果相关性相对较弱,但其方差也较小,在应用中可根据两种方案各自的特点选用具体的扩散参数计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址 大气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扩散参数
下载PDF
平衡大气边界层理论在复杂地形风场模拟中的应用
6
作者 马国林 田琳琳 +1 位作者 宋翌蕾 赵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5-325,共11页
针对大气边界层数值模拟时入口湍动能及耗散率在下游持续衰减的问题,基于标准k-ε模型及其改进模型研究不同湍流黏性更新方法对平衡大气边界层自保持性的影响,然后采用平衡大气边界层自保持性方法结合建筑绕流影响区(BIA)问题解决方法对... 针对大气边界层数值模拟时入口湍动能及耗散率在下游持续衰减的问题,基于标准k-ε模型及其改进模型研究不同湍流黏性更新方法对平衡大气边界层自保持性的影响,然后采用平衡大气边界层自保持性方法结合建筑绕流影响区(BIA)问题解决方法对Askervein山绕流问题进行模拟研究,最后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复杂地形绕流对风力机选址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湍流黏性更新方法、粗糙度处理方法、湍动能和耗散率方程源项可使出口处的流动参数与入口处给定初值保持较高的一致性;BIA问题解决方法的引入可进一步提高复杂地形绕流模拟精度;风力机宜安装在山顶,避开湍流度较大的山体背风区,山后风力机的排布应结合山顶风力机尾流和山体影响区域综合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 k-ε湍流模型 复杂地形 数值模拟 微观选址
下载PDF
不同稳定度下大气边界层模拟及实测数据验证研究
7
作者 张子良 郭乃志 +2 位作者 易侃 文仁强 石可重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17,共6页
大气边界层的模拟是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的核心环节。然而,现有大气边界层模拟研究中广泛存在对实际气象因素考虑欠缺,从而导致模拟准确性不足的问题。为此,该文结合实际测风数据与开源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开发了一套风电场大气边界层模拟... 大气边界层的模拟是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的核心环节。然而,现有大气边界层模拟研究中广泛存在对实际气象因素考虑欠缺,从而导致模拟准确性不足的问题。为此,该文结合实际测风数据与开源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开发了一套风电场大气边界层模拟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测风数据的分析处理,将地表粗糙度以及大气稳定度这两种关键因素纳入大气边界层的模拟之中,使其能更加贴近实际地模拟边界层内的流场状态。使用该方法在一个真实案例下进行模拟,并与测风塔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开发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开发方法在不同的大气稳定度下的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程度较高,相比于现有商业软件WT的计算精度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大气边界层 数值模拟 测风塔 地表粗糙度 大气稳定度
下载PDF
利用尺度自适应大气边界层湍流参数化方案对一次陆地浓雾的数值模拟
8
作者 乔崛 彭新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9-460,共12页
为提高大气数值模式的模拟能力,改进大气边界层水汽、热量湍流输送计算和大雾天气的模拟效果,选用WRF三维非静力模式,采用具有局地和非局地垂直湍流尺度自适应计算能力的MYNN_SA参数化方案,对2017年12月28—29日我国华北—江淮地区的大... 为提高大气数值模式的模拟能力,改进大气边界层水汽、热量湍流输送计算和大雾天气的模拟效果,选用WRF三维非静力模式,采用具有局地和非局地垂直湍流尺度自适应计算能力的MYNN_SA参数化方案,对2017年12月28—29日我国华北—江淮地区的大范围浓雾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从中尺度到灰区尺度分辨率范围,模式的尺度自适应大气边界层湍流参数化方案对稳定大气边界层发展、湍流输送和大雾天气模拟的影响。利用中国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数据,在接近灰区尺度的网格分辨率上,利用尺度自适应大气边界层湍流MYNN_SA参数化方案较之中尺度参数化MYNN方案,可明显改善次网格湍流输送计算,以及陆地浓雾的强度、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可更精确地模拟云水混合比、逆温层和雾区的垂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通量 陆地浓雾 大气边界层参数化 尺度自适应
下载PDF
基于κsgs与θsgs2输运的中性大气边界层大涡模拟
9
作者 黄雨欣 鲁昊 《流体动力学》 2024年第3期23-34,共12页
大气边界层(ABL)中标量的仿真对于掌握大气中温度、湿度等的分布,污染物的扩散规律及预测雨水的生成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大涡模拟(LES)是当前ABL湍流仿真的主要方法,其关键是如何利用解析尺度的速度场和标量场信息构建亚网格(SGS)应力模... 大气边界层(ABL)中标量的仿真对于掌握大气中温度、湿度等的分布,污染物的扩散规律及预测雨水的生成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大涡模拟(LES)是当前ABL湍流仿真的主要方法,其关键是如何利用解析尺度的速度场和标量场信息构建亚网格(SGS)应力模型和通量模型。对于ABL湍流这一典型的高雷诺数条件下的非各向同性湍流,以Boussinesq假设为出发点构建的粘性SGS模型存在先验误差较大、后验耗散过强等许多问题。本研究引入一种新的非线性SGS通量模型,该模拟不预先假设能量的传输方向,基于速度和标量的梯度计算SGS通量的结构(矢量分量的相对大小),且摈弃局部平衡假设,采用动力学方程考虑能量反传,预测SGS通量强度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采用一个中性ABL基准工况,通过与已有的理论预测和各种流动统计的对比进行系统的考察来对模型进行评估,同时也与传统粘性SGS模型的表现进行比较。具体地,当LES达到统计稳定后,我们重点关注了在不同网格条件下模型对无量纲速度梯度、无量纲标量梯度、能谱及流场结构等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除了可以获取可靠的流场结构,相比传统粘性SGS模型,新模型对无量纲梯度预测的准确度有明显提升,且对湍流能谱的预测有显著改善。此外,我们讨论了新模型预测效果提升的原因,相较于传统粘性SGS模型存在耗散较强的问题,新模型采用动态非线性的建模方法,可以预测ABL湍流中能量的逆向输运,并更好地捕捉小尺度的涡旋。The simulation of scalars in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BL)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other factors in the atmosphere, as well as the diffusion patterns of pollutants and the prediction of rain generation. Large-Eddy Simulation (LES) is currently the main method for ABL turbulence simulation, and the key is how to construct sub-grid-scale (SGS) stress model and flux model by using the velocity and scalar field information of analytic scale. For ABL turbulence, a typical non-isotropic turbulence under high Reynolds number conditions, the viscous SGS model based on the Boussinesq hypothesis has many problems, such as large prior errors and strong posterior dissipation. This study introduces a new nonlinear SGS flux model, which simulates the structure of SGS flux (relative magnitude of vector components) based on velocity and scalar gradients without assuming the direction of energy transfer. In addition, the local equilibrium hypothesis is discarded, and kinetic equations are adopted to consider the reverse energy transfer and predict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SGS flux intensity. The study used a neutral ABL benchmark operating condition and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the model by comparing it with existing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and various flow statistics, as well as comparing its performance with traditional viscous SGS models. Specifically, when LES reaches statistical stability, we focus on 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the model for dimensionless velocity gradient, dimensionless scalar gradient, energy spectrum, and flow field structure under different grid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addition to obtaining reliable flow field structur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viscous SGS model, the new model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dimensionless gradient prediction and turbulence energy spectrum prediction. In addition, we discussed the reasons for the improved predi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new model.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viscous SGS model, which has a strong dissipation problem, the new model adopts a dynamic nonlinear modeling method, which can predict the reverse energy transport in ABL turbulence and better capture small-scale vort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 亚网格通量 非线性 局部平衡 大气边界层
下载PDF
边界层高度的不同诊断方法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适用性分析
10
作者 程楠 黄鹤 +1 位作者 张文煜 张昕宇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利用2016~2021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7个站的探空数据,分析了传统的位温梯度法、改进的位温梯度法、相对湿度梯度法、比湿梯度法和理查森数法5种大气边界层高度的诊断方法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计算的适用性。结果表明:5种方法... 利用2016~2021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7个站的探空数据,分析了传统的位温梯度法、改进的位温梯度法、相对湿度梯度法、比湿梯度法和理查森数法5种大气边界层高度的诊断方法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计算的适用性。结果表明:5种方法计算的边界层高度差距在40~1000 m,传统的位温梯度法、相对湿度梯度法、比湿梯度法诊断的边界层高度普遍偏高,且存在较大的结构不确定性,理查森数法和改进的位温梯度法诊断的边界层高度偏低,前者的不确定性最小;5种方法在乐亭、北京、太原3个代表站得到的边界层高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季节内差异,两种湿度法在乐亭呈现夏秋高、春冬低的特点,在北京和太原呈现春夏高、秋冬低的特点,其他3种方法在3个站均是春夏高、秋冬低的特点;相对湿度梯度法和比湿梯度法参数不确定性较大,传统的位温梯度法和改进的位温梯度法次之,理查森数法最小;在边界层高度计算结果月均值的时间一致性上,晚上各方法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白天,两种湿度法之间的相关系数始终最高,但与另外3种方法间的相关性均较差,理查森数法和改进的位温梯度法相关性较高,传统的位温梯度法因站点不同,与其他方法间的相关性波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大气边界层高度 诊断方法 适用性
下载PDF
中国夏季边界层高度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的分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雯璐 陈海山 +2 位作者 郭建平 许智棋 张潇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1216,共16页
中国区域下垫面复杂且边界层热力和动力影响因子众多,目前缺乏对全国范围内边界层高度及其影响因子的综合分析。本文基于2012~2016年L波段高分辨率探空资料,采用K-prototypes算法结合12个可能影响因子将中国夏季边界层高度进行了聚类分... 中国区域下垫面复杂且边界层热力和动力影响因子众多,目前缺乏对全国范围内边界层高度及其影响因子的综合分析。本文基于2012~2016年L波段高分辨率探空资料,采用K-prototypes算法结合12个可能影响因子将中国夏季边界层高度进行了聚类分析,以探讨中国夏季边界层高度的区域性特征和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100个站点08、14、20时(北京时,下同)的边界层高度均可划分为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4个区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三个不同时次不同区域边界层高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并探究这些因子影响不同热力状态下边界层发展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稳定边界层早(08时)、晚(20时)的发展主要受风速湍流动力作用的影响,而中午14时的发展与间歇性湍流作用密切相关。中性和对流边界层的发展在早上也主要受风速的驱动,而在中午则主要受较高地表温度和较大地表净辐射通量所引起的湍流热力作用驱动。此外,东北地区的云量和比湿、东南地区的潜热通量、西北地区的感热通量和比湿、西南地区的感热通量和土壤湿度也会通过对热力湍流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从而影响该区域中性和对流边界层的发展。晚上,由于东西时差的影响,在东部地区,风速开始成为中性和对流边界层高度的主要影响因子,而西部地区边界层高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仍为热力因子。值得注意的是,北部地区的叶面积指数可以通过植被蒸腾作用改变比湿,从而影响边界层的发展;东北地区地表气压的变化可以通过影响气流的上升和下沉运动从而影响边界层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高度 影响因子 聚类 不同稳定度类型
下载PDF
地基遥感联合反演大气边界层高度与ERA5再分析资料比对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世昆 杨玲 +5 位作者 张雪芬 陶法 何平 茆佳佳 焦志敏 徐文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8-187,共10页
利用北京国家综合气象探测试验基地超大城市观测试验建设的地基垂直遥感设备(激光气溶胶雷达、微波辐射计及风廓线雷达),使用2021年5—8月的观测资料,根据不同设备的探测优势以及边界层的日变化规律,利用激光气溶胶雷达、微波辐射计、... 利用北京国家综合气象探测试验基地超大城市观测试验建设的地基垂直遥感设备(激光气溶胶雷达、微波辐射计及风廓线雷达),使用2021年5—8月的观测资料,根据不同设备的探测优势以及边界层的日变化规律,利用激光气溶胶雷达、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进行联合反演,得到全天候大气边界层高度。并将联合反演所得的边界层高度与探空资料计算及ERA5再分析资料提供的全天候大气边界层高度进行比较,发现:联合反演边界层高度与ERA5数据提供的大气边界层高度有较好的一致性;激光气溶胶雷达适用于白天对流边界层的观测,微波辐射计适用于夜间稳定边界层的观测,使用微波辐射计与风廓线雷达联合反演大气边界层高度可以改善弱降雨时单设备的反演结果;联合反演的大气边界层高度结果与单设备反演大气边界层高度均符合大气边界层的日变化规律;得到的联合反演边界层高度与探空数据计算得到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差值的标准偏差为62 m,相较于ERA5数据提供的一定范围内大气边界层高度均值,联合反演边界层高度能更精准地反映更小范围内的大气边界层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垂直遥感 激光气溶胶雷达 微波辐射计 风廓线雷达 联合反演 大气边界层高度
下载PDF
云南大气边界层高度演变及其与PM2.5变化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平伟 段绍玲 +5 位作者 史建武 罗成鲜 张婧 钟珉菡 李四兰 陈静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8-292,共15页
基于ERA5 PBLH数据集、PM2.5观测数据和气温、相对湿度等多种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对1980—2020年云南省大气边界层高度(PBLH)变化特征、变化趋势,PM2.5浓度变化与PBLH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受太阳直接辐射在一天中的变... 基于ERA5 PBLH数据集、PM2.5观测数据和气温、相对湿度等多种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对1980—2020年云南省大气边界层高度(PBLH)变化特征、变化趋势,PM2.5浓度变化与PBLH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受太阳直接辐射在一天中的变化影响,云南PBLH夜间变化平稳,白天波动较强;地气温差年代际变化与PBLH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000年代至2010年代云南PBLH呈稳步升高趋势。降雨年内分布、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天气系统等影响差异使得云南高海拔区域年内PBLH变化差异较小,干季PBLH较中、低海拔区仍明显偏低。云南四季PBLH大值中心多出现在昆明至楚雄,变化百分率多表现为增大趋势,春季整体增大趋势最明显,冬季变化百分率空间分布差异性最强。近地面层低温、高湿、弱风造成傍晚至夜间(18:00—01:00)PBLH快速下降,致PM2.5堆积到近地面层,PBLH对PM2.5浓度影响随之增强。各州/市PBLH与PM2.5的相关性和相关程度随季节和时次不同存在一定差异,02:00和08:00 PBLH与PM2.5基本表现为负相关,相关程度整体高于14:00和20:00;人类活动较多的昆明和曲靖夏、秋、冬季表现出更高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高度(pblH) PM2.5 变化特征 相关性 云南省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雷达的天津海-岸-陆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敬乐 史静 +5 位作者 李培彦 姜明 蔡子颖 韩素芹 崔晔 姚青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170-5177,共8页
利用2018年8月~2019年7月的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数据对天津城市、渤海沿岸和渤海地区的大气边界层高度进行了反演,并利用无人机探空观测对激光雷达反演结果进行验证,同时结合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站、塘沽站和渤海A平台站的不同气象特征分... 利用2018年8月~2019年7月的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数据对天津城市、渤海沿岸和渤海地区的大气边界层高度进行了反演,并利用无人机探空观测对激光雷达反演结果进行验证,同时结合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站、塘沽站和渤海A平台站的不同气象特征分析了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激光雷达和无人机观测获得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具有较高一致性,在稳定、中性和不稳定层结条件下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8,0.565和0.687.天津城区和塘沽地区各季节的大气边界层高度日变化规律较为一致,与各季节湍流动能和感热通量日变化规律接近,均呈单峰型分布,A平台大气边界层高度具有明显的海洋大气特征,表现为冬季高于城区和塘沽,夏季则与之相反.夏季由于海陆环流造成的热力内边界层的形成,是市区与塘沽大气边界层高度差异产生的原因之一,2019年夏季塘沽出现热力内边界层的情况下,其午后边界层高度下降约30~160m,与城区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差升高约150~3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高度 气溶胶激光雷达 海-岸-陆 无人机 天津
下载PDF
银川市大气边界层逆温影响因素及其与冬季PM_(2.5)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荣 王建英 +3 位作者 杨文军 陈敏 王谦 李琨 《干旱气象》 2023年第1期123-131,共9页
为了探究银川市大气边界层逆温特征和影响因素及其与冬季PM_(2.5)污染的关系,利用2015—2020年银川气象站探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银川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在分析银川市大气边界层逆温及地面气象要素特征基础上,以冬季为研究时段,探讨... 为了探究银川市大气边界层逆温特征和影响因素及其与冬季PM_(2.5)污染的关系,利用2015—2020年银川气象站探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银川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在分析银川市大气边界层逆温及地面气象要素特征基础上,以冬季为研究时段,探讨逆温与地面气象要素对PM_(2.5)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1)银川市清晨大气边界层较傍晚更易出现逆温,且逆温多为贴地逆温,贴地逆温较悬浮逆温强度大、厚度小;逆温频率和厚度冬季最大、夏季最小,逆温强度秋季最强、夏季最弱。(2)冬季晴天,地面平均风速1.0~1.5 m·s^(-1)、相对湿度30%~60%的气象条件下易出现逆温。(3)贴地逆温是影响冬季PM_(2.5)污染天气的主要气象因素之一,当逆温厚度超过596 m、强度超过1.4℃·(100 m)^(-1)时,易出现PM_(2.5)污染天气,且随着逆温厚度增大、强度增强,污染加重。(4)冬季PM_(2.5)污染天气下,清晨天空状况多为晴天,通常地面平均风速小于1.3 m·s^(-1)、相对湿度大于54%,且随着湿度增大污染加重。(5)边界层高度与PM_(2.5)质量浓度存在显著负相关,边界层高度越低,PM_(2.5)污染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 逆温 气象要素 PM_(2.5)污染 银川市
下载PDF
基于边界层精细化预报的乌鲁木齐2020年1月大气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花丛 刘超 李霞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5期9-17,共9页
基于CMA-GFS全球天气业务模式,采取拉格朗日空间插值算法,构建边界层要素精细化预报场,并结合PM_(2.5)监测数据、地面及探空气象观测数据,对乌鲁木齐2020年1月重污染期间的边界层气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重度及以上污染时... 基于CMA-GFS全球天气业务模式,采取拉格朗日空间插值算法,构建边界层要素精细化预报场,并结合PM_(2.5)监测数据、地面及探空气象观测数据,对乌鲁木齐2020年1月重污染期间的边界层气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重度及以上污染时次占分析时段的52.30%,污染时段大气水平和垂直扩散能力较清洁时段偏差约50%左右,PM_(2.5)粒子造成的消光作用增强是中度及以上污染等级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分析时段内大气边界层长时间维持逆温状态,接地逆温时次占逆温总时次的87.77%。当日逆温持续时间超过12 h时,日均PM_(2.5)质量浓度较其他时段偏高25.02%~30.76%。PM_(2.5)质量浓度为重度及严重污染等级时,首层逆温强度可达5.53℃/(100hPa)。混合层内外垂直风切变的增大可以改善大气垂直扩散条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PM_(2.5)质量浓度。与中度污染等级相比,重度及以上污染等级的气温日较差偏小0.5℃,逆温层顶底的温差偏大,表明高浓度的PM_(2.5)粒子在白天削弱太阳辐射带来的地面升温效应,对稳定的大气层结形成正向反馈,从而导致了乌鲁木齐持续多日的重污染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边界层 拉格朗日插值算法 逆温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南海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气候特征研究
17
作者 董议文 李响 +3 位作者 张蕴斐 王剑 易侃 姚佳伟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90,共12页
利用1979—2020年逐时的ERA5再分析数据,研究了南海区域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南海区域平均大气边界层高度为500~800 m,空间上呈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南海大气边界层高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总体... 利用1979—2020年逐时的ERA5再分析数据,研究了南海区域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南海区域平均大气边界层高度为500~800 m,空间上呈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南海大气边界层高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总体按照冬季、秋季、夏季、春季依次递减,日变化较小,大部分区域边界层高度的日变化幅度小于300 m,日循环比较平缓。南海大气边界层高度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主要受海气温差、海表面风、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稳定度的共同影响。较大的海气温差和强风速使海表热通量增加,下垫面不稳定性增加,海气相互作用加强,湍流活动增强,导致秋冬季边界层高度较高。过去42 a南海区域年平均大气边界层高度显著增高,年平均增高率约为0.8 m/a,且边界层高度变化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海表面温度升高、潜热通量增加以及稳定度减小有利于边界层的发展,可能是导致南海边界层高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大气边界层高度 季节变化 日变化 趋势
下载PDF
中国东部及西北太平洋地区边界层高度变化特征
18
作者 李玉鹏 李吉 +3 位作者 杨旭 于杰 申燕玲 高梦竹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利用19792019年ERA5逐月大气边界层高度(ABLH,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height)资料,采用气候态分析、距平分析、极值分析、经验正交(EOF)分析及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国东部及西北太平洋区域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利用19792019年ERA5逐月大气边界层高度(ABLH,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height)资料,采用气候态分析、距平分析、极值分析、经验正交(EOF)分析及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国东部及西北太平洋区域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太阳辐射对边界层高度有重要影响,边界层高度的季节变化存在显著的海陆差异,大陆(海洋)上,夏季时边界层高度最高(低),而在冬季时最低(高)。(2)边界层高度的海陆差异随季节改变,春秋季海陆差异较小,冬夏季时最明显。(3)大陆上边界层高度极大值出现在夏半年的月份,极小值出现在冬半年的月份;海洋上的相反。(4)41年边界层高度场的EOF分析得到两个模态,第一模态表现为南北经向和海陆差异,第二模态为自西北至东南的“+-+-”相位分布,第一模态的时间系数以3~7 a的周期最显著,第二模态同时存在4~7 a和9~11 a的振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高度 季节变化 周期性 EOF
下载PDF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在次中尺度运动对稳定边界层相似性关系影响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19
作者 张海亮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5期34-34,共1页
次中尺度运动是一类大气现象,空间尺度通常介于几百米到几千米之间,时间尺度介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常见的大气密度流、孤立波、重力波、低空急流、微冷锋、水平蜿蜒流等都可归为次中尺度运动。稳定大气边界层(SBL)的湍流统计特征... 次中尺度运动是一类大气现象,空间尺度通常介于几百米到几千米之间,时间尺度介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常见的大气密度流、孤立波、重力波、低空急流、微冷锋、水平蜿蜒流等都可归为次中尺度运动。稳定大气边界层(SBL)的湍流统计特征会受到非平稳的次中尺度运动的影响,这限制了湍流相似理论在稳定边界层中的应用,导致在强稳定条件下近地层温度、风速等气象要素场的预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王敏仲研究员和张海亮副研究员提出了一种利用离散正交小波对稳定边界层次中尺度运动进行识别和滤波的方法,利用2021年6月29日—7月31日塔克拉玛干沙漠夜间高频三维风速和空气虚温的观测数据,分析了滤除次中尺度运动前后湍流相似性关系的变化特征,旨在深入认识次中尺度运动对稳定边界层相似性关系的影响特征和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 相似性关系 稳定边界层 大气现象 大气密度 塔克拉玛干沙漠 重力波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探究——以“大气热力环流”为例
20
作者 郑云平 《新课程研究》 2024年第5期53-55,共3页
PBL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强化他们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师需认识PBL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并基于其特点设计地理问题与情境,组织学生团队协作与分工合作,为学生提供资源获取渠道,强化对学生... PBL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强化他们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师需认识PBL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并基于其特点设计地理问题与情境,组织学生团队协作与分工合作,为学生提供资源获取渠道,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点拨,以及为学生提供探究成果展示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驱动式学习 pbl 高中地理 大气热力环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