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半球大气遥相关型与区域尺度大气扰动 被引量:6
1
作者 钱维宏 梁浩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49-1461,共13页
北极涛动(AO)、北大西洋涛动(NAO)和太平洋—北美型(PNA)等北半球大气遥相关型,可以用大气位势高度的物理分解扰动分量解释.结果发现,AO反映的是北极地区行星尺度纬圈平均扰动分量的变化,PNA与持续性天气尺度扰动分量相联系,NAO是行星... 北极涛动(AO)、北大西洋涛动(NAO)和太平洋—北美型(PNA)等北半球大气遥相关型,可以用大气位势高度的物理分解扰动分量解释.结果发现,AO反映的是北极地区行星尺度纬圈平均扰动分量的变化,PNA与持续性天气尺度扰动分量相联系,NAO是行星尺度纬圈平均扰动与天气尺度扰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对行星尺度纬圈平均扰动分量和天气尺度扰动分量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展开,不但可以证实人们已经命名的区域性大气涛动,还新发现了北极地区的两对偶极涛动、欧亚涛动(EAO)和"大西洋—欧亚型"(AEA)波列.这些涛动连接了相邻地区的异常天气和异常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遥相关 物理分解 北极涛动 北大西洋涛动 太平洋-北美相关
下载PDF
亚洲夏季风活动激发北半球大气遥相关的物理机制探讨 I.正规模及有限时间不稳定奇异矢量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黎伟标 纪立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77-486,共10页
造成大气环流异常的原因可以有两个方面, 一是大气内部的物理过程, 另一方面则可能由大气外强迫引起。在线性框架内, 该文的第 I 部分利用正规模 (norm al mode) 以及有限时间不稳定奇异矢量 (singular ve... 造成大气环流异常的原因可以有两个方面, 一是大气内部的物理过程, 另一方面则可能由大气外强迫引起。在线性框架内, 该文的第 I 部分利用正规模 (norm al mode) 以及有限时间不稳定奇异矢量 (singular vectors) 理论, 对亚洲夏季风( A S M) 活动激发北半球夏季遥相关型的大气内部物理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亚洲季风区的扰动最有效地激发了它下游地区不稳定模态的发展, 从而导致了从亚洲到北美洲一带的大气环流异常。关于从大气外强迫角度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将在本文的第 I I部分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 夏季风 初始扰动 不稳定模态 大气遥相关
下载PDF
北半球大气遥相关型冬夏差异及其与温度场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陈芳丽 黎伟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3-523,共11页
利用55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冬、夏季北半球大气遥相关型的差异及其与温度场的关系。主要结果有:北半球冬、夏季典型的大气遥相关型具有很大的差异,且大气遥相关路径的偏折与温度场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北... 利用55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冬、夏季北半球大气遥相关型的差异及其与温度场的关系。主要结果有:北半球冬、夏季典型的大气遥相关型具有很大的差异,且大气遥相关路径的偏折与温度场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北半球冬季,呈经向型分布特征的大气遥相关路径在温度纬向梯度正负号发生改变处发生偏折;而在北半球夏季,由于温度场分布呈现纬向特征,遥相关路径不易产生南北向的偏折,从而使得异常中心基本上沿纬圈分布,呈明显的纬向特征。此外,由于冬季等温线南北起伏明显的区域往往位于东西方向海陆交界处,因此冬季大气遥相关路径往往在东西向海陆交界处发生偏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半球大气遥相关 相关路径偏折 大气温度场
下载PDF
亚洲夏季风活动激发北半球大气遥相关的物理机制探讨 II.最优强迫模及其响应 被引量:3
4
作者 黎伟标 纪立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71-580,共10页
利用最近发展的完备正规强迫模的动力学方法, 对亚洲夏季风活动激发北半球大气遥相关的外部物理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北半球夏季亚洲季风区是外强迫最敏感区域之一, 最优强迫模与亚洲季风区季内时间尺度对流活动的结构特征相似... 利用最近发展的完备正规强迫模的动力学方法, 对亚洲夏季风活动激发北半球大气遥相关的外部物理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北半球夏季亚洲季风区是外强迫最敏感区域之一, 最优强迫模与亚洲季风区季内时间尺度对流活动的结构特征相似, 而且北半球大气对最优强迫模的响应与滞后于强季风候的环流异常型结构一致, 由此可以认为, 亚洲夏季风活动造成的热状况变化也是导致北半球大气遥相关的重要物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 夏季风活动 最优强迫模 响应 大气遥相关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活动激发的大气遥相关型
5
作者 黎伟标 罗会邦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04-107,共4页
北半球夏季,南海地区是全球大气热状况变化最为激烈的区域之一,而南海夏季风则是该地区最为活跃的天气事件,它的演变必将导致其它地区大气环流的响应.通过相关计算、合成分析等手段,揭示与南海夏季风活动相关联的北半球大气遥相关... 北半球夏季,南海地区是全球大气热状况变化最为激烈的区域之一,而南海夏季风则是该地区最为活跃的天气事件,它的演变必将导致其它地区大气环流的响应.通过相关计算、合成分析等手段,揭示与南海夏季风活动相关联的北半球大气遥相关型的存在.该波列状的遥相关型与东亚地区相连,经北太平洋延伸至北美西岸.最高的相关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区域,因而它可能对我国旱涝天气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风 南海 大气遥相关 大气环流
下载PDF
ENSO知识讲座 第四讲 ENSO与大气遥相关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家喜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1-73,共3页
1 大气遥相关瓦克环流和哈得莱环流都是对热带海洋热源强迫的响应,为热力直接环流,属于准静止斜压运动。南方涛动正是反映了热带地区直接热力环流的年际变化。热带地区直接热力环流的年际变化使热带地区大气环流发生明显的年际变化,... 1 大气遥相关瓦克环流和哈得莱环流都是对热带海洋热源强迫的响应,为热力直接环流,属于准静止斜压运动。南方涛动正是反映了热带地区直接热力环流的年际变化。热带地区直接热力环流的年际变化使热带地区大气环流发生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别是反映在气压场和风场的变化上,从而影响了热带地区的气候变化,主要特征是降水、气温以及风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遥相关 厄尔尼诺 气压场 风场 大气环流
下载PDF
北半球夏季急流遥相关:进展与展望
7
作者 王林 徐霈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7-304,共18页
急流遥相关是沿急流波导传播的准静止行星尺度波列,在大气环流的维持和演变中有重要作用,其异常活动常伴随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研究急流遥相关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异特征和机理不仅可以加深对大气环流变化规律的理解,还可以为相应... 急流遥相关是沿急流波导传播的准静止行星尺度波列,在大气环流的维持和演变中有重要作用,其异常活动常伴随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研究急流遥相关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异特征和机理不仅可以加深对大气环流变化规律的理解,还可以为相应时间尺度上的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乃至气候预估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波导的性质,北半球夏季的急流波导可以分为以正压效应为主要维持机制的副热带急流波导和以斜压效应为维持机制的极锋急流波导。本文聚焦夏季急流遥相关活动最为活跃的欧亚大陆地区,在回顾急流遥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简要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夏季副热带急流遥相关和极锋急流遥相关的形成条件、动力机制、气候影响和未来变化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一些未来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流 大气波导 大气遥相关 行星波 波流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异常大气环流遥相关及其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蔡学湛 温珍治 扬义文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51,共6页
根据夏季东亚季风区内季风环流异常所反映行星尺度扰动的强弱,来定义东亚大气遥相关指数IEA。分析表明,它能较清楚地反映夏季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和西伸脊点位置与东亚季风系统各支季风气流的变化。并揭示当IEA偏强(弱)时,东亚季风系统内... 根据夏季东亚季风区内季风环流异常所反映行星尺度扰动的强弱,来定义东亚大气遥相关指数IEA。分析表明,它能较清楚地反映夏季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和西伸脊点位置与东亚季风系统各支季风气流的变化。并揭示当IEA偏强(弱)时,东亚季风系统内的热带季风环流出现异常加强(减弱),副热带季风环流出现异常减弱(加强),而中高纬度季风环流又出现异常加强(减弱),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还表明,IEA异常前期,具有明显ENSO循环位相特征,冬季热带太平洋SST、OLR异常,以及对流层高层风异常,可以作为前期征兆信号。该指数变化与我国夏季降水异常分布密切相关,并清楚地反映出东亚季风系统内热带季风环流与副热带季风环流及其各支季风气流异常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为该指数在气候监测与预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物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中国夏季降水 大气遥相关
下载PDF
欧亚冬季雪盖对北半球夏季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其与东亚太平洋型遥相关的可能联系 被引量:20
9
作者 谭言科 何金海 祝从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2-160,共9页
利用NOAA的欧亚大陆冬季月平均雪盖面积资料和中国气象局的北半球夏季500hPa高度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欧亚大陆冬季雪盖面积异常可以激发北半球夏季积雪强迫型遥相关,它具有显著的准4年周期。在准4年时间尺度上,建立... 利用NOAA的欧亚大陆冬季月平均雪盖面积资料和中国气象局的北半球夏季500hPa高度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欧亚大陆冬季雪盖面积异常可以激发北半球夏季积雪强迫型遥相关,它具有显著的准4年周期。在准4年时间尺度上,建立了积雪强迫型遥相关和东亚太平洋型遥相关的可能联系,推测了准4年循环中的可能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遥相关 准四年循环 大气环流 雪盖 太平洋
下载PDF
春季东大西洋/西俄罗斯遥相关型异常与我国气温异常的联系
10
作者 李忠贤 黄源源 王健治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6-883,共8页
利用1979—2017年逐月中国160站气温资料和美国NCEP-DOE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春季东大西洋/西俄罗斯(East Atlantic/West Russia,EATL/WRUS)遥相关型异常与我国气温异常的联系,并初步探讨了这一联系的可能物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春季EATL/... 利用1979—2017年逐月中国160站气温资料和美国NCEP-DOE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春季东大西洋/西俄罗斯(East Atlantic/West Russia,EATL/WRUS)遥相关型异常与我国气温异常的联系,并初步探讨了这一联系的可能物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春季EATL/WRUS遥相关型正(负)位相表现为北大西洋至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的500 hPa位势高度场“+-+”(“-+-”)纬向波列,该波列的三个主要活动中心分别位于西欧、乌拉尔山附近和贝加尔湖南侧。在垂直方向上,春季EATL/WRUS遥相关型具有明显的相当正压结构。春季EATL/WRUS遥相关型异常与我国西北地区春季气温异常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春季EATL/WRUS遥相关型处于正(负)位相年,乌拉尔山附近地区为负(正)位势高度异常和气旋性(反气旋性)环流异常,贝加尔湖南侧地区出现正(负)位势高度异常和反气旋性(气旋性)环流异常,使得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的冷空气减弱(加强),从而导致我国西北地区春季气温异常升高(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大西洋/西俄罗斯型 大气遥相关 气温异常 环流异常 波活动通量
下载PDF
“丝绸之路”型与东亚—太平洋型遥相关的低频特征及其对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紫薇 王黎娟 刘丹玲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1-1354,共14页
江淮流域夏季洪涝灾害主要归因于大气环流异常的稳定维持。不同大气遥相关的低频振荡及其协同变化对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机理是大气科学领域热点问题之一。利用ERA5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提供的逐日站点降水资料,揭示了“丝绸... 江淮流域夏季洪涝灾害主要归因于大气环流异常的稳定维持。不同大气遥相关的低频振荡及其协同变化对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机理是大气科学领域热点问题之一。利用ERA5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提供的逐日站点降水资料,揭示了“丝绸之路”(SR)型和东亚—太平洋(EAP)型遥相关的低频特征及其对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SR型和EAP型遥相关的10~30 d低频周期与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关系密切,SR型和EAP型遥相关各低频系统都经历了正负位相转换并逐渐达到峰值(谷值)。其主要表现为:①10~30 d低频200 hPa等压面经向风沿西风急流呈偏北风与偏南风的交替分布,当SR型达到负位相峰值时,江淮流域为偏北风控制,中纬度低频气旋加强,加速西风急流;②10~30 d低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东退、南亚高压东移西撤,二者相向而行,在峰值位相重叠于对江淮流域降水有利的位置;③由东亚沿岸向西北移动的向外长波辐射异常波列亦表现出显著的10~30 d低频振荡特征,处于峰值位相时,向外长波辐射在江淮流域为负异常,有利于江淮流域降水;④10~30 d低频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的配置有利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导致上升运动增强,进而触发江淮流域低频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遥相关 夏季降水 低频滤波 “丝绸之路”型 东亚—太平洋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江淮流域
下载PDF
热带-热带外大气环球遥相关的年代际变化再分析
12
作者 王宏 黄菲 杨宇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共8页
基于前人关于热带-热带外大气环球遥相关(CGT)的研究基础上,系统分析了CGT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的方差贡献,发现CGT主要以年际变化为主,但存在较为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发现CGT指数所表征的CGT遥相关波列中心在1979年之后有所加强,且CG... 基于前人关于热带-热带外大气环球遥相关(CGT)的研究基础上,系统分析了CGT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的方差贡献,发现CGT主要以年际变化为主,但存在较为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发现CGT指数所表征的CGT遥相关波列中心在1979年之后有所加强,且CGT主要表现为2种EOF主模态的杂合特征;并且发现这种年代际变化主要是由于ElNio的年代际转型以及相应的季风-ENSO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年代际变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球相关 年代际变化 热带-热带外耦合 北半球 夏季
下载PDF
20世纪70年代末前后北半球冬季对流层遥相关的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杰 李湘瑞 应俊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296,共14页
应用NOAA提供的1950~2008年月平均500hPa高度场再分析资料、海表温度、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指数和大西洋三极模(ATM)指数,研究了20世纪70年代末前后北半球冬季对流层遥相关的时空演变规律。相关分析、Mann-Kendall分析和凝聚小波分... 应用NOAA提供的1950~2008年月平均500hPa高度场再分析资料、海表温度、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指数和大西洋三极模(ATM)指数,研究了20世纪70年代末前后北半球冬季对流层遥相关的时空演变规律。相关分析、Mann-Kendall分析和凝聚小波分析的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太平洋—北美(PNA)型、欧亚(EUP)型、西太平洋(WP)型和西大西洋(WA)型四种遥相关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产生较为显著的变化。空间分布的变化既体现在遥相关正、负异常中心的强度上,也体现在正、负异常的范围上;时间演变方面的变化则体现在PNA和WP遥相关指数具有上升趋势,EUP和WA遥相关指数具有一定下降趋势。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影响北半球冬季5种遥相关型的海温关键区均有所改变。其中,各大洋上影响EUP遥相关型的海温关键区面积显著缩小,影响WA遥相关型的太平洋海温关键区面积显著缩小,影响EA遥相关型海温关键区在北大西洋中南部改变明显;在16年以上时间尺度上,PDO变化是造成北半球冬季PNA、EUP、WP三种遥相关型变化的主要原因;ATM变化是造成北半球冬季WA和EA两种遥相关型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70年代末 北半球大气遥相关 时空演变 海表温度
下载PDF
2020年与1998年梅汛期洪涝的异常大气环流及相关海表温度强迫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钱卓蕾 钱月平 马洁华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6-516,共11页
2020年梅汛期长江流域强降雨范围超越1998年,且雨量中心偏北,这与两年的异常大气环流和海表温度强迫差异有密切联系。与1998年相比,2020年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WNPAC)偏北偏强,中心偏东,东亚双阻形势偏弱,使得副高北抬加强,北侧的西南... 2020年梅汛期长江流域强降雨范围超越1998年,且雨量中心偏北,这与两年的异常大气环流和海表温度强迫差异有密切联系。与1998年相比,2020年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WNPAC)偏北偏强,中心偏东,东亚双阻形势偏弱,使得副高北抬加强,北侧的西南气流亦偏北偏强,中高纬反气旋和气旋对的存在使得30°N以北为异常东北风控制,冷空气偏强,长江流域上空的水汽含量亦偏多,这些环流差异直接导致2020年降水较1998年偏多且中心偏北。这两年在对流层中层都存在大西洋—西太平洋的波列,但2020年波列偏南,有利于东亚反气旋和气旋对的维持以及WNPAC和副高的北抬加强,而1998年波列偏北且偏强,有利于双阻形势的稳定。2019/2020年(1997/1998年)冬季发生中部型(东部型)El Ni?o事件,前者强迫的6—7月WNPAC北界位置较后者偏北;同时2019/2020年印度洋—太平洋中部一致增暖,使得WNPAC加强,中心东移。2020年(1998年)同期处在北大西洋强(弱)负三极子模态,可能是两年中高纬度环流形势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2020年(1998年)南太平洋中部暖海温异常(冷异常)能加强(减弱)越赤道气流,有利于WNPAC偏东偏北(偏西偏南)和水汽输送加强(减弱)。综上,2020年与1998年梅汛期降水差异可能由多洋盆海温强迫协同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 El Ni?o 大气遥相关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冬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及相关物理机制
15
作者 王腾 孙博 +2 位作者 王会军 多典洛珠 卓永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63-1875,共13页
本文主要利用1961/1962~2017/2018年CN05.1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三江源地区(以下简称三江源)冬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相关物理机制。结果表明:三江源冬季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经历了一次由少到多的年代际增多。三江源冬... 本文主要利用1961/1962~2017/2018年CN05.1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三江源地区(以下简称三江源)冬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相关物理机制。结果表明:三江源冬季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经历了一次由少到多的年代际增多。三江源冬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受乌拉尔山上空异常低压和贝加尔湖—中国东北部上空异常高压影响,与中高纬北大西洋海气相互作用有关。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中高纬北大西洋海温增暖可以导致海表面上空上升运动异常,对流活动增强,激发向东传播的大气环流波列,引起乌拉尔山上空的异常低压和贝加尔湖—中国东北部上空的异常高压。在异常低压与异常高压的影响下,极锋急流南移加强,引起三江源高空辐散,对流活动增强,导致三江源冬季降水增多;另一方面,贝加尔湖—中国东北部上空异常高压还可以通过引起三江源上空异常东风,引起三江源水汽通量辐合异常,导致冬季降水增多。此外,印度洋海温异常可能通过影响南支槽强度变化,进一步调制三江源冬季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冬季降水 年代际变化 大气遥相关 海温异常
下载PDF
山东夏季暴雨对青藏高原东南部及邻近区域春季大气热源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焦洋 张永婧 +1 位作者 尹承美 褚颖佳 《干旱气象》 2022年第3期406-414,共9页
利用1979—2018年山东省120个国家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数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逐月再分析资料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大气研究中心逐6 h再分析资料,分析春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强度变化对山东夏季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1979—2018年山东省120个国家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数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逐月再分析资料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大气研究中心逐6 h再分析资料,分析春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强度变化对山东夏季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0 a山东大部地区暴雨日数呈增加趋势,鲁西南、鲁西北中东部增加趋势显著。春季、夏季高原均为东亚大气热源较强区域,春季高原大气热源强中心区的强度与山东夏季暴雨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当春季高原大气热源增强时,夏季南亚高压加强、东扩,200 hPa南亚高压易呈中部型,500 hPa中国东北地区易有冷涡生成南下,日本东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北抬,山东处于冷暖气流交汇区,同时明显有自南向北的水汽输送至山东地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环流配置促使该地区上升气流增强,有利于降水产生。春季高原大气热源强度与夏季南亚高压强度、丝绸之路遥相关分别呈显著正、负相关,大气热源增强下的环流形势有利于山东地区出现强降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春季大气热源强度 夏季暴雨 大气遥相关 大气环流 山东省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影响环流
17
作者 玉奴斯·唐阿塔尔 赵勇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6期96-101,共6页
基于1961-2020年夏季塔里木盆地33站逐日降水数据和NCEP/NCAR大气环流再分析数据,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影响环流。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夏季降水在1986/1987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年代际突变,降水显著增加的区域集中... 基于1961-2020年夏季塔里木盆地33站逐日降水数据和NCEP/NCAR大气环流再分析数据,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影响环流。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夏季降水在1986/1987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年代际突变,降水显著增加的区域集中在盆地的西部和北部,主要由降水日数的增加贡献。不同年代际背景下,塔里木盆地夏季降水的影响环流配置存在差异。1961-1986年,影响盆地夏季降水的中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显著南移,中亚上空的异常气旋位于40°N附近,水汽主要源于阿拉伯海;1987-2020年,中亚上空的异常气旋位置移至40°N以南,水汽主要源于孟加拉湾和西北太平洋。东大西洋-西俄罗斯大气遥相关型在塔里木盆地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年代际变化 塔里木盆地 东大西洋—西俄罗斯大气遥相关 水汽输送
下载PDF
Precursory atmospheric teleconnection patterns for strong Siberian High events
18
作者 Jian Song Ning Shi Qilei Hua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3年第5期17-21,共5页
本文利用日本55年逐日再分析资料,发现在SH异常增强前,有三种不同的大气遥相关型前兆信号,即斯堪的纳维亚(SCA)型,西太平洋(WP)型,极地-欧亚(POL)型据此,本文将异常增强的SH分为对应的三类事件.合成结果表明,三类事件在典型环流特征和... 本文利用日本55年逐日再分析资料,发现在SH异常增强前,有三种不同的大气遥相关型前兆信号,即斯堪的纳维亚(SCA)型,西太平洋(WP)型,极地-欧亚(POL)型据此,本文将异常增强的SH分为对应的三类事件.合成结果表明,三类事件在典型环流特征和对东亚气温的影响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具体而言,SCA类事件主要表现为在欧亚中高纬度上自西向东的波列异常,WP类事件表现为环流异常自下游太平洋/俄罗斯远东地区向西发展的特征,POL型事件的显著信号则来源于自极区向南移动的反气旋式环流异常.在对东亚地表气温的影响上,SCA类与POL类事件类似,它们均可造成大范围的低温异常.而WP类仅在我国北方和东部地区造成强度较弱的地表气温异常,但该异常的持续性特征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高压 大气遥相关 气温异常
下载PDF
不同类型ENSO对东亚季风的影响和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9
作者 陈文 丁硕毅 +3 位作者 冯娟 陈尚锋 薛旭 周群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0-655,共16页
近十几年来有关热带太平洋存在不同类型的增暖型的研究成为热点课题,其中主要依据海温的空间形态将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NSO)分为两类:一类为传统的东太平洋型ENSO,另一类为中太平洋型ENSO。该两类ENSO的形成机制、演变过程均有不同,产... 近十几年来有关热带太平洋存在不同类型的增暖型的研究成为热点课题,其中主要依据海温的空间形态将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NSO)分为两类:一类为传统的东太平洋型ENSO,另一类为中太平洋型ENSO。该两类ENSO的形成机制、演变过程均有不同,产生的气候影响也有差异。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有关不同类型ENSO及其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特别综述了近年来关于两类ENSO事件对东亚夏季风、东亚冬季风以及东亚冬夏季风关联的影响和机理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文中侧重讨论了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ENSO事件对东亚季风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在该领域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类ENSO 东亚夏季风 东亚冬季风 大气遥相关 海气相互作用
下载PDF
冬季和春季印度洋海温异常年际变率模态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过程 被引量:31
20
作者 徐志清 范可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79-888,共10页
印度洋热力状况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和亚洲季风变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以往研究更多关注热带印度洋海温的变化,对南印度洋中高纬地区海温变化关注不够,由此限制了我们对印度洋的全面认识。本文研究了年际尺度上整个印度洋海温异常主导... 印度洋热力状况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和亚洲季风变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以往研究更多关注热带印度洋海温的变化,对南印度洋中高纬地区海温变化关注不够,由此限制了我们对印度洋的全面认识。本文研究了年际尺度上整个印度洋海温异常主导模态的特征及其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过程,以期望为气候变异研究及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全印度洋海温异常年际变率的主导模态特征是在南印度洋副热带地区海温异常呈现西南—东北反向变化的偶极子模态,西极子位于马达加斯加以东南洋面,东极子位于澳大利亚以西洋面;同时,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与东极子一致。当西极子为正的海温异常,东极子、热带印度洋为负异常时定义为正的印度洋海温异常年际变率模态;反之,则为负的印度洋海温异常年际变率模态。从冬至春,印度洋海温异常年际变率模态具有较好的季节持续性;与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夏季降水显著负相关,而与我国华南地区夏季降水显著正相关。其可能的影响过程为:对于正的冬、春季印度洋海温异常年际变率模态事件,印度洋地区异常纬向风的经向大气遥相关使得热带印度洋盛行西风异常,导致春、夏季海洋性大陆对流减弱,使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位置偏东偏北,造成华南地区夏季降水增多,长江中游地区降水减少;反之亦然。同时,印度洋海温异常年际变率模态可通过改变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向长江中游地区的水汽输送而影响其夏季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海温异常年际变率模态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 经向大气遥相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