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气中层顶区域波相互作用的一个观测个例
被引量:
6
1
作者
熊建刚
易帆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8-323,共6页
利用 SOUSY VHF雷达的观测数据分析了极区中层顶 83.4—91.2 km范围内大气风场波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大气风场的谱在不同高度上均有明显的潮汐分量峰值,纬向风分量中 35 h波、半日潮和 8.9 h惯性重力波构成...
利用 SOUSY VHF雷达的观测数据分析了极区中层顶 83.4—91.2 km范围内大气风场波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大气风场的谱在不同高度上均有明显的潮汐分量峰值,纬向风分量中 35 h波、半日潮和 8.9 h惯性重力波构成共振相互作用对,经向风分量中 33 h波、半日潮和 19 h惯性重力波构成共振相互作用对.双谱分析表明,这些共振对在许多高度上都发生耦合.35 h或 33 h波振幅的极小值与半日潮的极大值出现的高度几乎相同,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特征.说明波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在空间上不是局域的,而是存在于中层顶区域的几乎所有高度上,这种相互作用不仅导致半日潮振幅随时间的变化,也使半日潮的振幅随空间变化.35 h和 33 h波动可能是在其他时段或其他位置通过行星波与周日潮相互作用产生的,然后传播到观测点并与半日潮发生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层顶
非线性相互作用
半日潮
MF雷达
大气风场波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气中层顶区域波相互作用的一个观测个例
被引量:
6
1
作者
熊建刚
易帆
机构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武汉大学无线电利学技术系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8-32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674240
49990450)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 SOUSY VHF雷达的观测数据分析了极区中层顶 83.4—91.2 km范围内大气风场波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大气风场的谱在不同高度上均有明显的潮汐分量峰值,纬向风分量中 35 h波、半日潮和 8.9 h惯性重力波构成共振相互作用对,经向风分量中 33 h波、半日潮和 19 h惯性重力波构成共振相互作用对.双谱分析表明,这些共振对在许多高度上都发生耦合.35 h或 33 h波振幅的极小值与半日潮的极大值出现的高度几乎相同,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特征.说明波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在空间上不是局域的,而是存在于中层顶区域的几乎所有高度上,这种相互作用不仅导致半日潮振幅随时间的变化,也使半日潮的振幅随空间变化.35 h和 33 h波动可能是在其他时段或其他位置通过行星波与周日潮相互作用产生的,然后传播到观测点并与半日潮发生相互作用.
关键词
中层顶
非线性相互作用
半日潮
MF雷达
大气风场波动
Keywords
Mesopause, Nonlinear interaction, Semi-diurnal tide
分类号
P35 [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气中层顶区域波相互作用的一个观测个例
熊建刚
易帆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