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拟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亚高山冷杉(Abies faxoniana)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1
作者 冯瑞芳 杨万勤 +3 位作者 张健 邓仁菊 简毅 林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019-4026,共8页
采用控制环境生长室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中与C、N、P循环有关的土壤转化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月动态及其对模拟大气CO2浓度增加、温度升高以及交互作用的动态响应。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 采用控制环境生长室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中与C、N、P循环有关的土壤转化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月动态及其对模拟大气CO2浓度增加、温度升高以及交互作用的动态响应。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的转化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高峰均出现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其中,土壤有机层的转化酶活性高峰出现在6月份,但土壤矿质层的转化酶活性高峰出现在7月份,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的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高峰均出现在7月份,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高峰均出现在8月份。升高大气CO2浓度处理(EC)对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的转化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升高温度处理(ET)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的酶活性,并且土壤有机层的转化酶、硝酸还原酶和脲酶活性增加更显著。大气CO2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之间的交互作用(ECT)对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酶活性的影响主要是温度升高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森林 土壤有机层 大气co2浓度增加 温度升高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木本植物BVOCs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赖金美 潘若琪 +4 位作者 刘燕飞 黄幸然 方熊 靳少非 易志刚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65-871,共7页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在近地表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中有重要作用,而大气CO2浓度上升对植物BVOCs释放有显著影响。利用Meta-analysis方法对已发表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发现:(1)总体而言,...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在近地表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中有重要作用,而大气CO2浓度上升对植物BVOCs释放有显著影响。利用Meta-analysis方法对已发表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发现:(1)总体而言,大气CO2浓度增加会导致不同木本植物(常绿与落叶)BVOCs释放降低;(2)就不同木本植物BVOCs释放而言,大气CO2浓度增加主要导致落叶植物BVOCs释放速率降低,而常绿植物则以增加为主;(3)就植物释放BVOCs种类而言,大气CO2浓度增加显著降低异戊二烯的释放速率,对单萜烯释放速率则无显著影响。结果可为阐明陆地生态系统BVOCs释放对全球CO2浓度增加的响应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浓度增加 木本植物 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 异戊二烯 单萜烯
原文传递
两种山黄麻属植物在近一世纪里气孔密度和潜在水分利用率的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郑凤英 彭少麟 赵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5-409,共5页
统计了狭叶山黄麻 (Trema angustifolia BL .)和光叶山黄麻 (Trema cannabina L our)腊叶标本在近一世纪里的气孔密度 ,并利用叶中 δ1 3 C值推算了它们在这段时期的潜在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 ,从 2 0世纪 2 0年代到 90年代 ,狭叶山黄... 统计了狭叶山黄麻 (Trema angustifolia BL .)和光叶山黄麻 (Trema cannabina L our)腊叶标本在近一世纪里的气孔密度 ,并利用叶中 δ1 3 C值推算了它们在这段时期的潜在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 ,从 2 0世纪 2 0年代到 90年代 ,狭叶山黄麻和光叶山黄麻的气孔密度分别降低 2 8.1%和 40 .0 % ;潜在水分利用率分别增加 19.5 %和42 .2 %。相关分析表明 ,在这 70年里 ,两种植物的气孔密度与大气 CO2 浓度成显著负相关 ,而它们的潜在水分利用率与大气 CO2 浓度成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浓度增加 气孔密度 潜在水分利用率 植物 地球环境 山黄麻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