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O_(3)浓度升高和模拟N沉降对黄豆光合、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丽 吴若青 +3 位作者 李金玲 王效科 刘晓 王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7198-7209,共12页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大气臭氧(O)浓度升高和氮(N沉降)对黄豆气体交换、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s)积累及分配的影响,利用开顶式气室(OTC)设置了2个O_(3)浓度(AA,正常大气;AAO60,正常大气+60μg/m^(3)O_(3)和2个施N梯度(对照...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大气臭氧(O)浓度升高和氮(N沉降)对黄豆气体交换、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s)积累及分配的影响,利用开顶式气室(OTC)设置了2个O_(3)浓度(AA,正常大气;AAO60,正常大气+60μg/m^(3)O_(3)和2个施N梯度(对照;施N)并开展了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N沉降处理后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显著提高了96.21%和83.77%,但是对黄豆各部位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没有达到显著水平。N沉降处理后根系溶性糖和非结构性磷水化合物(NSCs)的比例显著下降了42.17%和38.95%,而叶片淀粉分配比增加了41.55%,豆粒和茎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59.41%和95.29%。(2)O_(3)浓度升高处理后叶片Gs增加了94.89%,Pn降低了2.34%。叶片、茎、根和豆粒的生物量在O_(3)处理后分别显著降低了38.14%、56.25%、66.67%和25.49%。豆粒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和总NSCs分别显著下降了21.94%和49.65%和30.55%。O_(3)浓度升高后根系中淀粉总量的比例的增加了56.21%。(3)O_(3)和N沉降处理二者共同处理在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豆粒、茎、根系NSCs组分均具有显著交互作用,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综上,中度N沉降提高了叶片光合作用,增加了对地上部分NSCs的分配而降低了对地下根系的分配;O_(3)浓度升高抑制了黄豆生长和NSCs积累,但是相对增加了根系中淀粉总量的比例;N沉降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O_(3)对光合和NSCs造成的损害,但未见对生物量下降存在类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o_(3) N沉降 黄豆 生物量 气体交换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开顶式同化室O_(3)浓度升高对水稻土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
2
作者 谭云燕 张国友 +4 位作者 邵亚军 施秀珍 冷鹏 王丽燕 王建青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2年第4期9-15,共7页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近地面大气臭氧(O_(3))浓度升高,对中国粮食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大量研究集中在作物地上部分,对O_(3)胁迫下的稻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了解甚少。为此,本试验利用开顶气室(Open Top Chambers,OTC)试验平台,设置对...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近地面大气臭氧(O_(3))浓度升高,对中国粮食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大量研究集中在作物地上部分,对O_(3)胁迫下的稻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了解甚少。为此,本试验利用开顶气室(Open Top Chambers,OTC)试验平台,设置对照和模拟O_(3)浓度升高(+40 nmol·mol^(-1)O_(3))两种处理,研究大气O_(3)浓度升高对两个水稻品种(汕优63 vs武育粳3)土壤微量元素(Fe、Mn、Cu、Zn)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气O_(3)浓度升高造成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普遍下降,其中土壤微量元素Fe有效态含量随着大气O_(3)浓度升高平均降低35.0%,土壤微量元素Cu有效态含量平均降低9.7%。水稻品种改变了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对大气O_(3)浓度增高的响应。与汕优63相比,武育粳3显著降低土壤Mn、Cu有效态含量,但提高土壤Zn有效态含量。在大气O_(3)浓度升高条件下,汕优63土壤微量元素Fe、Cu、Zn有效态含量分别降低35.2%、12.5%、37.2%;武育粳3土壤只有Fe有效态含量显著降低34.7%。通过两个水稻品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的比较,本研究结果显示汕优63土壤微量元素受大气O_(3)浓度增高的影响幅度更大。另外,大气O_(3)浓度升高显著降低两个水稻品种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以及汕优63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通过相关分析表明,土壤DOC、DON含量与土壤微量元素Fe、Cu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大气O_(3)浓度升高主要通过土壤可溶性有机物和微生物量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选育不同水稻品种在缓解大气O_(3)浓度升高对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的不利影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未来选育O_(3)耐受型水稻品种可能是改善土壤微量元素供给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此减缓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安全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大气o_(3)浓度升高 水稻 微量元素 oTC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传感器的大气NO_(2)与O_(3)监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路佳城 凌六一 +4 位作者 董科学 黄友锐 胡仁志 李昂 谢品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633-2639,共7页
利用四电极电化学传感器开展大气NO_(2)和O_(3)监测研究.为解决温度和湿度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温湿度补偿与零点校正功能的大气NO_(2)和O_(3)测量结果校准模型,通过活性炭吸附特性获得干净的背景气体,实现传感器准确... 利用四电极电化学传感器开展大气NO_(2)和O_(3)监测研究.为解决温度和湿度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温湿度补偿与零点校正功能的大气NO_(2)和O_(3)测量结果校准模型,通过活性炭吸附特性获得干净的背景气体,实现传感器准确的零点校正,并利用实验系统实测数据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获得校准模型参数.首先对传感器线性响应特性进行了测试,发现O_(2)和O_(3)的测量灵敏度分别为3.889 ppbv·mV^(-1)和4.107 ppbv·mV^(-1).同时,在合肥西郊科学岛开展了为期2 d的大气NO_(2)和O_(3)连续观测,发现两者的浓度分别为0~30 ppbv和2~100 ppbv.最后将传感器观测结果与NO_(x)/O_(3)分析仪测量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两者测得的NO_(2)线性拟合斜率为0.9701±0.0182,R^(2)为0.8378,测得的O_(3)线性拟合斜率为0.9850±0.0101,R^(2)为0.9431.研究表明,校准后的电化学传感器可用于大气NO_(2)和O_(3)的长期监测,可为推动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大气环境监测 大气No_(2) 大气o_(3) 传感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