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牢记殷切嘱托 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油气田
1
作者 沈复孝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5-36,共2页
2023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西气东输第一站干部员工,期望塔里木油田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油气田。3月16日,塔里木油田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3月21日,中国石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在驻... 2023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西气东输第一站干部员工,期望塔里木油田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油气田。3月16日,塔里木油田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3月21日,中国石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在驻疆企业调研时强调,要观大势、谋全局,志存高远、志创一流。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认真学习领悟,并按照中国石油党组的部署要求,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油气田,从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三个方面有了更深的思想认识,更实的行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调研 国家能源安全 塔里木油田 大油气田 西气东输 创一流 专精特新 世界一流
下载PDF
世界一流大油气田建设新图景的路径思考
2
作者 李战明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6-42,共7页
建设世界一流大油气田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构建现代化油气产业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具有重大意义。在分析世界一流大油气田时代要求的基础上,以长庆油田为研究对象,认为建设新时代世界一流大油气田,需要聚焦资... 建设世界一流大油气田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构建现代化油气产业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具有重大意义。在分析世界一流大油气田时代要求的基础上,以长庆油田为研究对象,认为建设新时代世界一流大油气田,需要聚焦资源保障、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绿色低碳、品牌卓著,坚决当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顶梁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 大油气田 能源安全 科技创新 绿色低碳
下载PDF
中国中、低丰度大油气田基本特征及形成条件 被引量:65
3
作者 赵文智 汪泽成 +1 位作者 王红军 王兆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1-650,共10页
近年中国陆上发现的一批中、低丰度大型油气田具有低孔渗、小油(气)柱、低储量丰度和规模大等特点。中、低丰度油气藏大面积成藏的有利条件是:大型敞流湖盆腹地发育大型牵引流成因砂体,与烃源岩呈"三明治"结构大面积间互,为... 近年中国陆上发现的一批中、低丰度大型油气田具有低孔渗、小油(气)柱、低储量丰度和规模大等特点。中、低丰度油气藏大面积成藏的有利条件是:大型敞流湖盆腹地发育大型牵引流成因砂体,与烃源岩呈"三明治"结构大面积间互,为成藏奠定了基础;小油气柱、常压—低压系统降低成藏对盖层质量的要求;储集体内部非均质性强烈,气藏整体连通性差,降低了气体逸散能量,保证油气在包括地质条件相对劣质区的大范围成藏;抬升卸载环境导致气源岩解吸面状排烃,有利于晚期大面积成藏。研究表明,中国陆上大型坳陷盆地向斜区具有发现大型岩性油气藏的良好前景,这一认识已在鄂尔多斯、松辽和四川盆地向斜区油气勘探中发挥了指导作用,推动油气储量大幅度增长,未来仍有良好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油气田 大面积成藏 低丰度 岩性油气 理论新进展 坳陷盆地
下载PDF
全球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特征及油气分布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大鹏 白国平 +3 位作者 徐艳 陈小亮 陶崇智 张明亮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0-92,共13页
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对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全球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最新资料为基础,系统统计分析了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地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截至2013年底,全球15个含油气盆地中共发现了89个古生界海... 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对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全球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最新资料为基础,系统统计分析了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地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截至2013年底,全球15个含油气盆地中共发现了89个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油气可采储量达495.9×10^8t油当量,占全球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总储量的20.9%。研究表明,大油气田分布在中东、前苏联、北美和亚太地区,其中,大油田主要分布于前苏联和北美,大气田则主要位于中东和亚太,20世纪70年代是大气田发现的高峰期。大油气田的油气主要来自古生界烃源岩,以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和泥盆系(按重要性排序)为主;烃源岩岩性主要为泥页岩、沥青质泥页岩和沥青质碳酸盐岩。盖层以蒸发岩和碎屑岩为主。层系上,油气主要富集于二叠系、石炭系和奥陶系,白云岩和生物礁储集层占重要地位。埋深上,储量分布相对集中的埋深为2500-3000m、3500-4000m和4000-4500m,分别占总储量的52.6%、15.9%和9.5%。油气藏类型上,以构造圈闭为主,不过近年来发现的大油气田的非构造圈闭比例有所增大。建议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应重视白云岩储集层,更重要的是,应加强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成藏机理和分布主控因素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界 海相碳酸盐岩 大油气田 白云岩 生物礁 油气分布 深层
下载PDF
全球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67
5
作者 张宁宁 何登发 +1 位作者 孙衍鹏 李浩武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6期54-65,共12页
碳酸盐岩大油气田是以碳酸盐岩为主要储层的一类油气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世界上共发现了1021个大型油气田,其中碳酸盐岩大油气田321个。运用统计分析、资源评价、沉积学等方法理论分析了其中226个主要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地... 碳酸盐岩大油气田是以碳酸盐岩为主要储层的一类油气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世界上共发现了1021个大型油气田,其中碳酸盐岩大油气田321个。运用统计分析、资源评价、沉积学等方法理论分析了其中226个主要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地理位置、层系分布、储层规模与埋深及圈闭类型等。分析表明,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分布于波斯湾盆地、墨西哥湾盆地、锡尔特盆地、滨里海盆地、美国阿拉斯加北坡、二叠盆地、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等;其中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上古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类型主要为生物礁类、颗粒滩类、白云岩类和不整合与风化壳类,通常规模较大,埋深一般小于3000m,埋深较大的主要为白云岩和超压石灰岩。通过对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分布特征和成藏研究,发现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现今地理位置与垂向分布受控于碳酸盐岩的平面与地层分布,古气候、古纬度控制了烃源岩的生成和碳酸盐岩的发育,古构造及其演化控制了碳酸盐岩的储层规模及油气富集程度,沉积成岩作用控制了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储集性能,有利的生储盖配置是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形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大油气田 分布特征 古气候 沉积成岩作用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巴西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大油气田形成条件 被引量:33
6
作者 温志新 童晓光 +2 位作者 张光亚 王兆明 梁英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共9页
基于板块构造演化与岩相古地理特征,确定了巴西东海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经历了早白垩世巴雷姆期陆内裂谷、阿普特期陆间裂谷、阿尔比期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3个原型阶段,分别充填了湖相及河流三角洲、过渡相碳酸盐岩与蒸发岩、海相碎屑... 基于板块构造演化与岩相古地理特征,确定了巴西东海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经历了早白垩世巴雷姆期陆内裂谷、阿普特期陆间裂谷、阿尔比期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3个原型阶段,分别充填了湖相及河流三角洲、过渡相碳酸盐岩与蒸发岩、海相碎屑岩为主的沉积体系。其中,陆内裂谷阶段湖相烃源岩为大油气田形成奠定了丰富的资源基础;陆间裂谷期碳酸盐岩及被动陆缘阶段海相浊积砂体形成两类优质储集层;陆间裂谷期蒸发岩及被动陆缘阶段海相页岩分别为碳酸盐岩及浊积砂体形成高效区域盖层。裂谷期湖相烃源岩始新世—中新世开始生排烃,油气首先沿裂谷期断层及砂砾岩体进入盐下储集层中,如果不发育盐窗,油气直接被盐岩高效封盖在下伏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中,形成盐下碳酸盐岩成藏组合;否则油气则会沿盐运动形成的断层运移至盐上被海相页岩"包裹"的浊积砂体之中富集,形成了"双保险"型大油气田成藏模式。搞清该盆地群大油气田的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不但深化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富集规律,而且能为中国石油公司制定南美油气发展战略奠定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东海岸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原型盆地 大油气田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大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以巴西桑托斯盆地为例 被引量:47
7
作者 何娟 何登发 +1 位作者 李顺利 张光亚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3期57-67,8,共11页
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主要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过渡期、漂移期4个演化阶段,发育了4套相应的沉积层序,并形成了巴西(坎普斯、桑托斯及埃斯皮里图桑托盆地等)和西非(尼日尔三角洲、下刚果、加蓬及宽扎盆地等)沿岸一系列被动大陆边缘... 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主要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过渡期、漂移期4个演化阶段,发育了4套相应的沉积层序,并形成了巴西(坎普斯、桑托斯及埃斯皮里图桑托盆地等)和西非(尼日尔三角洲、下刚果、加蓬及宽扎盆地等)沿岸一系列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近年来,桑托斯盆地深水区发现了Tupi和Jupiter等多个巨型油气田,作为典型的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其具有代表性的油气地质条件与分布规律可为其他盆地对比和借鉴。桑托斯盆地主力烃源岩为盐下巴雷姆阶—下阿普特阶湖相页岩和盐上赛诺曼阶—马斯特里赫特阶深海相页岩,储层包括盐下裂谷期的湖相碳酸盐岩与盐上浊积砂岩,南大西洋广泛发育的阿普特阶蒸发岩为区域盖层,同时这套蒸发岩对整个盆地的圈闭形成及油气运聚起着控制作用。结合该盆地发育的Guaratiba—Guaratiba/Guaruja/Ilhabela和Itajai-Acu-Ilhabela/Marambaia两个含油气系统与Guaratiba、Guaruja及Ilhabela等5个成藏组合特征,总结了桑托斯盆地大油气田的分布特点与控制因素,对比巴西与西非其他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南大西洋深水区盐下裂谷期沉积地层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可作为今后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 大油气田 油气系统 分布规律 桑托斯盆地 南大西洋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成藏条件与大油气田勘探前景 被引量:53
8
作者 雷德文 张健 +1 位作者 陈能贵 向宝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2,112,共7页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油气资源丰富的叠合含油气盆地,该盆地南缘下部成藏组合贴近准南主要烃源层———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宽缓大中型构造圈闭多,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深部规模有效储集层发育,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厚层湖相泥岩及三叠系、中下侏...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油气资源丰富的叠合含油气盆地,该盆地南缘下部成藏组合贴近准南主要烃源层———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宽缓大中型构造圈闭多,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深部规模有效储集层发育,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厚层湖相泥岩及三叠系、中下侏罗统各层组内部湖湘泥岩盖层条件好。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圈闭与规模有效储集层空间发育匹配;圈闭形成时间与主生排烃期时间匹配;白垩系吐谷鲁群区域盖层与中上侏罗统储盖组合匹配,油气资源量大、发现程度低。结论认为:该区具备大油气田成藏条件,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下部成藏组合 有利成藏条件 大构造发育 规模储集层 大油气田 勘探前景
下载PDF
南大西洋两岸被动陆缘盆地结构差异与大油气田分布 被引量:12
9
作者 温志新 吴亚东 +3 位作者 边海光 王兆明 贺正军 宋成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2-141,共10页
以板块构造演化为基础,利用地震、地质等资料,再现南大西洋两岸共轭型被动陆缘盆地原型盆地形成演化过程。首次依据盆地结构差异及沉积充填特征,将研究区被动陆缘盆地进一步划分为"三段""四类";结合对已发现大油气... 以板块构造演化为基础,利用地震、地质等资料,再现南大西洋两岸共轭型被动陆缘盆地原型盆地形成演化过程。首次依据盆地结构差异及沉积充填特征,将研究区被动陆缘盆地进一步划分为"三段""四类";结合对已发现大油气田的解剖,搞清了每类盆地大油气田成藏规律,并分别建立了其大油气田成藏模式。认为两岸"三段""四类"盆地都经过了早期陆内裂谷、过渡期陆间裂谷及漂移期被动陆缘三个原型阶段。南段为下伏裂谷层系比较发育的"断陷型"盆地,上覆坳陷沉积厚度较薄,仅作为区域盖层,形成"裂谷层系构造-地层型"大油气田。中段为裂谷、坳陷层系都比较发育且过渡阶段有盐的"含盐断坳型"盆地,以过渡期陆间裂谷盐岩充填为特征,其上、下的漂移期海相及裂谷期湖相页岩均可形成有效烃源岩,海相页岩及盐岩分别作为优质盖层,形成了"盐下碳酸盐岩-盐上重力流扇体型"大油气田。北段为裂谷层系分布范围小、坳陷沉积范围广且厚度大的"坳陷型"盆地,受"窄"陆棚、"陡"陆坡控制,坳陷层系重力流扇体自始至终比较发育,源于坳陷层系下部海相页岩中的油气直接充注于本身内部裙边状分布的重力流复合扇体之中,形成"漂移期重力流扇体群型"大油气田。另外,研究区还发育尼日尔、福斯杜亚马逊、佩罗塔斯三个具有独特构造-沉积特征的"三角洲型"被动陆缘盆地,其特殊性体现在三角洲层系由于沉积速率极高,从陆向海形成生长断裂带—泥岩底辟带—逆冲断裂褶皱带—平缓斜坡带四大环状构造带。除了前三角洲层系可以作为有效烃源岩之外,本身也可以形成自生自储自盖型组合,形成独特的"四大环状构造带型"大油气田,即在由陆向海生长断裂带—泥岩底辟带—逆冲断裂褶皱带—平缓斜坡带四大环状构造带上都可以形成大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西洋 被动陆缘盆地 原型盆地 盆地结构 大油气田
下载PDF
全球大油气田分布特征 被引量:55
10
作者 贾小乐 何登发 +1 位作者 童晓光 王兆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3期1-7,6,共7页
通过对全球1021个大油气田的逐个解剖和统计分析,对大油气田的发现年代、油气属性及地理位置、储层地质时代、岩性、埋深、圈闭类型、储量规模、盆地类型等参数进行分析,探讨大油气田分布的主要特征,并应用含油气域的概念,阐述大油气田... 通过对全球1021个大油气田的逐个解剖和统计分析,对大油气田的发现年代、油气属性及地理位置、储层地质时代、岩性、埋深、圈闭类型、储量规模、盆地类型等参数进行分析,探讨大油气田分布的主要特征,并应用含油气域的概念,阐述大油气田在全球8个含油气域中的分布特征。研究认为,全球大油田609个,主要分布于中东地区,全球大气田412个,主要分布于东欧、中亚及俄罗斯地区,大油田和大气田最富集的地区为亚洲和大洋洲及中东地区,其次为欧洲地区;全球大油气田发现高峰在1960—1990年,近20年来也陆续有重要的大油气田被发现;大油气田主要富集于中生界,其次为新生界;大油气田的储集岩性主要为砂岩,其次是碳酸盐岩,但在碳酸盐岩储层中油气储量丰度更大;大油气田主要集中在3km埋深以内;圈闭类型主要是构造圈闭。对最终可采储量分析得出,中东地区油气资源储量巨大,同时发现委内瑞拉的奥里诺科重油带的油气资源也极其丰富。大油气田所在的盆地类型主要是Bally分类模式下的Ⅱ类和Ⅰ类盆地,Klemme分类模式下的Ⅱ类盆地,Mann分类模式下的Ⅱ类和Ⅰ类盆地。在8个含油气域中,特提斯含油气域油气资源最为富集。根据大油气田的分布特征,在未来的大油气田勘探中应加强对北极含油气域、重油带、深水区及岩性圈闭的勘探,在这些领域将可能会有重大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油气田 分布特征 油气 构造域 全球
下载PDF
北海盆地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政 何登发 +2 位作者 童晓光 杜鹏 李涤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3期31-43,7,共13页
北海盆地为典型的中生代裂谷盆地,其油气的形成与分布具有较明显的特征,了解它们的形成与分布可以指导其他裂谷型盆地的勘探。根据IHS及C&C提供的相关数据,结合生油层、储层、盖层及圈闭特征方面的研究,对北海盆地及邻区已发现的57... 北海盆地为典型的中生代裂谷盆地,其油气的形成与分布具有较明显的特征,了解它们的形成与分布可以指导其他裂谷型盆地的勘探。根据IHS及C&C提供的相关数据,结合生油层、储层、盖层及圈闭特征方面的研究,对北海盆地及邻区已发现的57个大油气田进行分析,得出南北海盆地气源岩为上石炭统威斯特伐利亚阶煤系地层,北北海盆地主要油源岩为上侏罗统到下白垩统沉积的KimmeridgeClay组(英国)、Mandal组、Draupne组(挪威)和Farsund组(丹麦)泥页岩;主力储层分别为南北海盆地的赤底统砂岩,北北海盆地维京地堑内中侏罗统Brent群砂岩及中央地堑内的上白垩统白垩;南部区域盖层为上二叠统盐岩,北部区域盖层以泥灰岩为主。北海大油气田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受控因素为:有效烃源岩分布及其成熟度;优质储集体的发育及其分布;盐运动及同裂谷期断裂作用产生的相关盐构造和断块背斜、掀斜断块圈闭的发育;区域性盐岩及泥灰岩盖层的有效封盖。这些有利条件共同作用下,北海大油气田在整个区域上具南部产气、北部以油为主的特点;局部上,受有利储层Brent群分布位置和中央地堑区域盐构造运动影响,大油田集中富集于维京地堑西北部与中央地堑中部挪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油气田 形成条件 分布特征 北海盆地 盐岩
下载PDF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分段对比 被引量:9
12
作者 温志新 万仑坤 +2 位作者 吴亚东 贺正军 汪永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7-613,496,共7页
以板块学说为理论基础,利用多渠道资料来源,研究了西非沿海原型盆地形成演化过程,分段对比了古沉积环境变化及其对大油气田形成条件的控制作用,建立了"三段""四类"盆地大油气田成藏模式。研究认为,"三段"... 以板块学说为理论基础,利用多渠道资料来源,研究了西非沿海原型盆地形成演化过程,分段对比了古沉积环境变化及其对大油气田形成条件的控制作用,建立了"三段""四类"盆地大油气田成藏模式。研究认为,"三段"盆地都经过了陆内裂谷、过渡期陆间裂谷及漂移期被动大陆边缘3个原型阶段,南段"裂谷层系发育型"盆地由于被动陆缘层系不发育,形成"裂谷层系构造-地层型"大油气田成藏模式;中段含盐型盆地以过渡期陆间裂谷盐岩充填为特征,其上、下的漂移期海相及裂谷期湖相沉积均可形成优质烃源岩,盐岩及海相页岩作为优质盖层,形成了"双源-双盖型"成藏模式;北段转换型盆地漂移期海相沉积厚度大,"窄"陆棚、"陡"陆坡型盆地边缘形成了"漂移期浊积砂体群型"成藏模式。尼日尔高建设三角洲盆地形成了独特的"三角洲基浊积砂体型"成藏模式,内环滚动背斜带油气最富集,中环泥运动背斜带、外环逆冲挤压背斜带的浊积砂体中都有大油气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原型盆地 大油气田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北极含油气域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金尉 何登发 +6 位作者 童晓光 王兆明 文竹 杜鹏 李涤 刘政 马德龙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1期75-90,共16页
北极含油气域包括了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具有非常丰富油气资源。根据北极地区的构造演化,结合区内地层特征、盆地分布及其发育特征,研究区内油气地质条件,通过剖析研究区大油气田的成藏要素和作用,并结合含油气系统的思想,探讨大油气... 北极含油气域包括了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具有非常丰富油气资源。根据北极地区的构造演化,结合区内地层特征、盆地分布及其发育特征,研究区内油气地质条件,通过剖析研究区大油气田的成藏要素和作用,并结合含油气系统的思想,探讨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北极地区的构造演化控制了北极含油气域的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其中巨型裂谷的发育、联合古陆的形成与裂解以及北大西洋的形成使北极含油气域具备了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因此,中生界是区内含油气盆地烃源岩、储层和盖层发育的主要层位,其次是新生界。区内主要以大气田为主,大油气田的圈闭类型以构造圈闭为主,油气生成大多开始于侏罗纪,运移高峰则大多发生在白垩纪以后。在大油气田数量和可采储量上,区内白垩系是大油气田分布最多的地层,其次为侏罗系。研究区勘探程度很低,仍有大量的油气资源待开发或未开发,但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多,区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风险大,因此对大油气田的分布规律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含油气 大油气田 构造演化 白垩系 侏罗系 形成条件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北美含油气域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高金尉 何登发 王兆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3期44-56,7-8,共13页
北美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全球有近1/5的大油气田分布其中。研究区限于落基山褶皱冲断带、马拉松—沃希托褶皱冲断带、阿巴拉契亚褶皱冲断带和因努伊特褶皱带所围限的北美克拉通以及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地区北美部分,称之为北美含油气域... 北美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全球有近1/5的大油气田分布其中。研究区限于落基山褶皱冲断带、马拉松—沃希托褶皱冲断带、阿巴拉契亚褶皱冲断带和因努伊特褶皱带所围限的北美克拉通以及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地区北美部分,称之为北美含油气域。根据北美地区构造沉积特征,结合盆地分布及其地质结构特征,将北美含油气域划分为5个构造区带。通过深入剖析研究区大油气田的成藏要素和作用,结合含油气系统的思想,探讨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研究区的构造沉积演化有泥盆纪、二叠纪和白垩纪3个重要时期,对区内大油气田的分布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大油气田分布在落基山前陆地区、马拉松—沃希托前陆地区和中陆地区、内克拉通地区以及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地区,其中,在前陆地区最为集中。区内大油气田的烃源岩、储层和盖层主要位于泥盆系、二叠系和白垩系,圈闭类型主要是背斜圈闭、岩性圈闭和礁型圈闭以及构造和地层的复合圈闭。大油气田的产层深度主要在3km以上,其中泥盆系以大油田为主,二叠系大油田和大气田都较多,白垩系则以大气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含油气 大油气田 构造沉积演化 泥盆系 二叠系 白垩系 形成条件 分布规律
下载PDF
乌拉尔前陆盆地带大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7
15
作者 贺鸿冰 何登发 +1 位作者 温志新 王兆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6-261,共6页
乌拉尔前陆盆地带包括蒂曼—伯朝拉盆地和伏尔加—乌拉尔盆地。该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共发现大油气田28个,为俄罗斯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应用含油气系统评价的方法,通过对乌拉尔前陆盆地的形成演化和石油地质特征的分析,并对典型油... 乌拉尔前陆盆地带包括蒂曼—伯朝拉盆地和伏尔加—乌拉尔盆地。该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共发现大油气田28个,为俄罗斯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应用含油气系统评价的方法,通过对乌拉尔前陆盆地的形成演化和石油地质特征的分析,并对典型油气田进行剖析,探讨了主要油气田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研究认为,在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法门期被动大陆边缘阶段,快速沉降时发育良好的多马尼克组烃源岩,岩性主要为泥岩、泥灰岩,为整个盆地带最主要的烃源岩;储集层主要为泥盆—二叠系浅水陆架相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受海西期乌拉尔造山运动的影响,盆地不断抬升,二叠系空谷阶发育良好的区域性膏岩盖层;该盆地带主要发育构造圈闭,其次为构造-地层复合圈闭;受盆地差异沉降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不同,最早的油气生成期为早石炭世;油气主要沿断裂和不整合面运移;油气主要分布在古隆起及其周围斜坡带。研究区的油气勘探处于勘探中期,但蒂曼—伯朝拉盆地的海域部分,伏尔加—乌拉尔盆地的中部、北部和南部勘探程度较低,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前陆盆地带 盆地演化 大油气田 油气系统 分布规律
下载PDF
扎格罗斯前陆盆地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31
16
作者 贾小乐 何登发 童晓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5期54-67,共14页
扎格罗斯前陆盆地油气资源极为丰富,开展该盆地大油气田的研究将丰富前陆盆地石油地质学理论,也可为前陆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参考依据。以扎格罗斯前陆盆地已发现的60个大油气田数据为基础,应用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对大油气田逐... 扎格罗斯前陆盆地油气资源极为丰富,开展该盆地大油气田的研究将丰富前陆盆地石油地质学理论,也可为前陆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参考依据。以扎格罗斯前陆盆地已发现的60个大油气田数据为基础,应用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对大油气田逐个进行解剖,探讨了扎格罗斯前陆盆地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别规律。研究表明,扎格罗斯前陆盆地大油气田的油气源主要为下志留统Gahkum组、下白垩统Garau组和中白垩统Kazhdumi组及古新统—始新统Pabdeh组,主要储集于渐新统—下中新统Asmari组石灰岩、中白垩统阿尔布阶—土伦阶Bangestan群石灰岩、三叠系Dashtak组和Kangan组石灰岩及二叠系Dalan组石灰岩中,受中新统Gachsaran组蒸发岩系及上白垩统Gurpi组泥岩等封盖,在褶皱背斜圈闭中聚集成藏。大油气田主要集中在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三国,在1960—1979年间有较大发现,主要富集于中生界和新生界,以碳酸盐岩储层为主,多数埋深小于3km,储量小于1×1010bbl。影响大油气田分布的控制因素包括: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及其成盆前的演化历史,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热演化和展布,储层有利的储集条件,优质的区域和直接盖层,以及新近纪的造山运动和褶皱作用形成的有利油气聚集的褶皱背斜圈闭和有利油气垂向运移的裂缝通道。这些因素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区域和聚集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格罗斯前陆盆地 大油气田 油气系统 形成条件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北海盆地形成演化对大油气田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政 何登发 +1 位作者 温志新 李涤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2-386,共5页
分析了北海盆地的形成演化对大油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北海盆地经历了8个构造演化期,加里东运动期形成了主要变质岩基底;海西运动导致古特提斯洋关闭,形成联合古陆,同时沉积了盆地南部重要的煤系烃源岩;陆内克拉通期盆地南、... 分析了北海盆地的形成演化对大油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北海盆地经历了8个构造演化期,加里东运动期形成了主要变质岩基底;海西运动导致古特提斯洋关闭,形成联合古陆,同时沉积了盆地南部重要的煤系烃源岩;陆内克拉通期盆地南、北部持续沉降,前期干旱,后期大范围海侵,形成了盆地南部有利的储、盖配置;裂谷期区域拉张环境,产生了以维京、中央和默里湾为典型的地堑系与海槽;热隆起期中部区域隆起,伴随大量火山活动,为盆地北部储集层的发育提供大量物源;主要裂谷期中部穹窿沉降并被海水淹没,盆地北部发育优质烃源岩;晚裂谷期沉积环境相对稳定,盆地中部发育大量白垩,北部沉积泥灰岩,形成了盆地北部区域性的盖层;后裂谷期挪威—格林兰海陆壳分离,在之前的构造格架下持续稳定地接受沉积,为油气保存提供有利环境。最终形成南部为大气田、北部以大油田为主的分布格局,同时在维京和中央地堑内分别形成了"上生下储"与"下生上储"2种不同的成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海盆地 构造演化 油气作用 大油气田 前陆盆地 裂谷盆地
下载PDF
西非海岸盆地带大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探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郑应钊 何等发 +1 位作者 马彩琴 万德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8-1024,共7页
目的探究西非海岸盆地带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的规律,为发现更多的大油气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西非海岸盆地带沉积盆地分布和已发现的大油气田分布情况入手,分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总结出西非最主要的两大含油气盆地——尼日尔三角... 目的探究西非海岸盆地带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的规律,为发现更多的大油气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西非海岸盆地带沉积盆地分布和已发现的大油气田分布情况入手,分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总结出西非最主要的两大含油气盆地——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和下刚果盆地的含油气系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归纳出西非大油气田形成及分布的规律。结果在西非海岸盆地带,盐岩层的发育对各盆地油气的成藏和分布有重大影响。盐岩发育的大西洋带中段,盆地油气富集程度明显高于盐岩不发育的南段、北段盆地。西非海岸盆地带的含油气系统可分为盐下、盐上两套大的含油气系统,盐下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是湖相页岩,储层为河流相、三角洲相、滨海相砂岩,阿普第期蒸发岩层为盖层;盐上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是海相页岩,储层主要为浊积岩,盖层为泥页岩。结论在西非海岸盆地带,大油气田多分布于近海或沿岸,受构造位置和沉积相带控制,形成多个油气富集带,具有垂直三角洲的沉积走向,呈带状富集的规律。由油气产出的岩性来看,其主要产出于碎屑岩储层,碳酸岩储层次之。产油层系以第三系为主,其次为白垩系。在南段盆地,形成了大气田;在中段的下刚果盆地和加蓬海岸盆地,只形成了大油田;在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形成了大油田、大气田共存的局面;西非北段盆地尚未发现大油气田。未来在西非海岸带中段盆地的深水浊积岩区有望发现更多的大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 海岸盆地 大油气田 油气系统
下载PDF
大油气田统计特征 被引量:18
19
作者 宋芊 金之钧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11-14,共4页
对世界 373个大油气田、中国 39个大油气田以及世界 5个典型含油气盆地中 2 2 2 7个油气田的基础地质特征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并建立了数据库。通过概率统计、单因素回归及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 ,分别统计了油气最终可采储量与源岩、储... 对世界 373个大油气田、中国 39个大油气田以及世界 5个典型含油气盆地中 2 2 2 7个油气田的基础地质特征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并建立了数据库。通过概率统计、单因素回归及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 ,分别统计了油气最终可采储量与源岩、储层、盖层及圈闭等多项地质特征参数的关系 ,总结了大油气田的地质特征 ,探讨了大油气田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认为 ,丰度高、分布面积大、生烃转化率高的有效烃源岩是控制大油气田形成与分布的最关键因素 ;圈闭容积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与储量相关性非常好 ,大油气田应具有相当规模的圈闭。影响大油气田的决定因素是储集空间的大小 ,而储层厚度、孔隙度等与储量并无线性相关性。此外 ,由于不同类型盆地的演化规律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油气田 统计特征 油气藏分布 油气田形成
下载PDF
世界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分布特征 被引量:95
20
作者 白国平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41-250,共10页
到2002年底,全球共发现877个大油气田,其中碳酸盐岩大油田188个,碳酸盐岩大气田95个,这些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油气可采储量达1330×108t油当量,占大油气田可采总储量的47.09%。研究表明大油气田集中分布于波斯湾盆地、扎格罗斯盆地... 到2002年底,全球共发现877个大油气田,其中碳酸盐岩大油田188个,碳酸盐岩大气田95个,这些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油气可采储量达1330×108t油当量,占大油气田可采总储量的47.09%。研究表明大油气田集中分布于波斯湾盆地、扎格罗斯盆地、南墨西哥湾盆地、二叠盆地和苏尔特盆地等。碳酸盐岩大油田和大气田的主要储集层层位不一致,石油大部分储于侏罗系和白垩系,而天然气大部分储于三叠系和二叠系。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展布受控于多个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包括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地层时代、有效烃源岩的分布、有利的储盖组合、运移通道和圈闭等。中国的碳酸盐岩油气田勘探既要借鉴国外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勘探经验,更要结合中国碳酸盐岩层系自身的特征,建立适合我国碳酸盐岩的油气地质理论并研发相关勘探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大油气田 统计研究 全球分布 勘探启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