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孢粉化石及其时代浅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清华 赵来时 +3 位作者 卢占武 党毅敏 王立群 孔惠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6,共8页
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所产孢粉化石分属于3个孢粉组合。下部孢粉组合以蕨类植物海金沙科孢子为主,重要分子有Cicatricosisporites australiensis,Cyathidites minor,C.gracilis,C.minutaestriatus,Appendicisporites problematicus,A.jo... 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所产孢粉化石分属于3个孢粉组合。下部孢粉组合以蕨类植物海金沙科孢子为主,重要分子有Cicatricosisporites australiensis,Cyathidites minor,C.gracilis,C.minutaestriatus,Appendicisporites problematicus,A.jonso-nii,Pilosisporites verus,Impardecispora apiverrucata,I.purverulenta,Triporoletes reticulates,Aequitriradites echinatus等;中部孢粉组合则以两气囊花粉如Pinuspollenite s,Piceaepollenite s,Abietineaepollenite s,Abiespollenites等占绝大多数,同时见少量被子植物花粉Asteropollissp.,Tricolpitessp.等;上部孢粉组合中裸子植物花粉略有减少,但仍占重要地位,重要分子有Cicatri-cosisporites australiensis,C.minutaestriatus,C.gushanensis,Impardecispora purverulenta,Foraminisporites wonthagiensis,Aequitriradites verrucosus,Triporoletes singularis,T.reticulates,Polyporites?sp.等。上述孢粉组合大体可与松辽盆地登娄库组,黑龙江省东部城子河组、穆棱组,辽西地区沙海组、阜新组等对比,代表了中国北方早白垩世特有的植物群面貌,而其中Aster-opollis,Tricolpites和Polyporites等被子植物花粉化石的发现,可能暗示大磨拐河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的巴列姆(Barre-mian)期-阿普第(Aptian)期,其上部可能上延至早阿尔必(Albian)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大磨拐河 早白垩世 海拉尔盆地 内蒙古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油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占东 李阳 +2 位作者 张海翔 陈志巍 彭政5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0-487,494,共9页
运用地层学、构造地质以及成藏系统等理论和方法,系统阐述乌尔逊—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油气成藏条件。凹陷断裂经历了铜钵庙组—大磨拐河组沉积期的伸展变形、伊敏组沉积期的走滑变形和青元岗组沉积期—古近纪末期的强烈反转变形3个阶段... 运用地层学、构造地质以及成藏系统等理论和方法,系统阐述乌尔逊—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油气成藏条件。凹陷断裂经历了铜钵庙组—大磨拐河组沉积期的伸展变形、伊敏组沉积期的走滑变形和青元岗组沉积期—古近纪末期的强烈反转变形3个阶段。大磨拐河组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和15个砂岩组,各个时期控制着不同沉积演化过程。大磨拐河组原油来源于南屯组,与南一段关系密切,存在2种油气运移方式:1)当断距大于300m时,南屯组生油源岩与大磨拐河组储层对接,从而构成直接侧向运移的旁生侧储型油藏;2)油沿(不整合面)油源断层自南屯组向上垂向运移至大磨拐河组,再短距离侧向运移形成下生上储型油藏,总结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地层及岩性—构造4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盖组合 油气输导 成藏条件 大磨拐河 乌尔逊—贝尔凹陷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南屯组—大磨拐河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春柏 孙效东 +3 位作者 张革 吴根耀 朱德丰 李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4,共9页
为深入研究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南屯组—大磨拐河组沉积环境,基于盆地演化和沉积构造背景等多种资料,利用3种沉积相标志划分南屯组—大磨拐河组的沉积相类型,分析垂向沉积演化序列、沉积相平面展布和物源位置及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南... 为深入研究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南屯组—大磨拐河组沉积环境,基于盆地演化和沉积构造背景等多种资料,利用3种沉积相标志划分南屯组—大磨拐河组的沉积相类型,分析垂向沉积演化序列、沉积相平面展布和物源位置及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南屯组—大磨拐河组发育三角洲、湖泊和水下扇3种沉积相,细分出7种沉积亚相和10种沉积微相;受构造活动的影响,不同构造单元之间沉积相展布具有相对独立性,同一构造单元内垂向沉积序列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基于沉积盆地的伸展作用,南屯组—大磨拐河组平面上发育多种沉积体系类型,沉积充填与演化明显受不同构造幕控制,划分为2~3个物源区,受控于盆地演化和同生断层活动,南屯组—大磨拐河组物源区位置和物源供应量有所变化;平面上南屯组(早期)呈现"窄盆、深水"特点,以水下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大磨拐河组呈现"广盆、浅水"特点,形成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研究成果可完善研究区沉积体系建设并指导下步勘探开发工作,分析方法可为其他区块沉积特征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沉积相带 南屯组 大磨拐河 物源区 塔南凹陷 塔木察格盆地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旧桥凹陷下白垩统伊敏组、大磨拐河组上段沉积相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宇 景建安 +3 位作者 崔建华 王殿学 陈贵海 吴润堂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08年第1期24-29,共6页
从沉积学、地球物理和古生物等方面对旧桥凹陷沉积盖层下白垩统伊敏组、大磨拐河组上段划分标志进行了论述,利用钻孔资料对两个组沉积相进行了划分,并对其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伊敏组是本区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的有利层位。
关键词 旧桥凹陷 伊敏组 大磨拐河 沉积相特征
下载PDF
乌尔逊—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刚 刘淑芬 +3 位作者 张明学 张冬杰 张天垚 雷江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70-1076,共7页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利用测井、岩芯和录井等资料,对乌尔逊-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将大磨拐河组划分为1个超长期、3个长期、1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3类短期基准面旋回,精细对比研究了...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利用测井、岩芯和录井等资料,对乌尔逊-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将大磨拐河组划分为1个超长期、3个长期、1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3类短期基准面旋回,精细对比研究了短期、中期和长期基准面旋回特点.分析了不同级别旋回的结构、叠加样式特征,总结了他们在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内的分布规律,并探讨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对储层预测的重要意义,指出最有利储集砂体形成于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早期和长期基准面旋回下降半旋回的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基准面旋回 大磨拐河 乌尔逊-贝尔凹陷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隋少强 宋丽红 张金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16,共5页
本文分析了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的岩石矿物、泥岩演化,孔隙演化等特征,得出压实作用导致了早期孔隙度的降低,自生胶结物充填了粒间孔隙,溶解作用产生了次生孔隙,温度是埋藏成岩过程中的主要因素,成岩阶段分成早期、中期和晚期3... 本文分析了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的岩石矿物、泥岩演化,孔隙演化等特征,得出压实作用导致了早期孔隙度的降低,自生胶结物充填了粒间孔隙,溶解作用产生了次生孔隙,温度是埋藏成岩过程中的主要因素,成岩阶段分成早期、中期和晚期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 大磨拐河 油气藏 成岩作用
下载PDF
层序地层学在乌尔逊凹陷北部大磨拐河组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明学 刘淑芬 王丽静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73-578,共6页
隐蔽油气藏勘探要以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为基础,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测井和沉积学综合研究.本文讨论了层序地层学在陆相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的理论基础和工作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大磨拐河组隐蔽油气藏识... 隐蔽油气藏勘探要以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为基础,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测井和沉积学综合研究.本文讨论了层序地层学在陆相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的理论基础和工作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大磨拐河组隐蔽油气藏识别中,指出大磨拐河组为一套完整的二级层序,由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其中低水位体系域发育的湖底扇和斜坡带发育的岩性上倾尖灭砂体为研究区主要的隐蔽油气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凹陷北部 大磨拐河 隐蔽油气藏 层序 体系域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部大磨拐河组油气来源及成藏机制 被引量:29
8
作者 董焕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2-69,共8页
自近年在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发现工业油流以来,其油气来源、成因机制及资源潜力倍受关注。系统油-油对比、油源对比表明,乌尔逊凹陷南部(简称乌南)大磨拐河组和南屯组原油物性特征、正构烷烃分布、母质类型和沉积环境相似,... 自近年在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发现工业油流以来,其油气来源、成因机制及资源潜力倍受关注。系统油-油对比、油源对比表明,乌尔逊凹陷南部(简称乌南)大磨拐河组和南屯组原油物性特征、正构烷烃分布、母质类型和沉积环境相似,南屯组原油的成熟度稍高于大磨拐河组,但均属于成熟原油,并且这两个层位的原油均主要来自南屯组烃源岩。大磨拐河组油藏与南屯组油藏不具伴生性,以及储层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GOI)分布、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原油成熟度变化表明,乌南大磨拐河组油藏形成时期晚于南屯组油藏,为南屯组古油藏调整而形成的次生油藏。乌南原油具有"两期成藏、早聚晚调"的成藏特征,在伊敏组沉积中期,南屯组烃源岩生成的油短距离侧向运移,受断层遮挡聚集在同层的储层中;伊敏组沉积末期—青元岗组沉积时期盆地抬升回返,乌南次凹发生褶皱式反转作用,东翼断层活动强烈,南屯组油藏破坏,原油被调整到大磨拐河组形成次生油藏,故大磨拐河组油主要富集在反转构造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凹陷 大磨拐河 有机包裹体 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 次生油藏 反转构造带
下载PDF
小型断陷湖盆下生上储式油成藏规律研究——以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大磨拐河组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付广 韩娜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5期5-8,110,共5页
通过油藏解剖及油藏与油成藏条件之间的空间匹配关系得到,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大磨拐河组油藏主要为断层油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反转构造上和长期发育断裂附近。大磨拐河组油成藏与分布主要受4种因素的控制:①南一段源岩区控制着大... 通过油藏解剖及油藏与油成藏条件之间的空间匹配关系得到,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大磨拐河组油藏主要为断层油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反转构造上和长期发育断裂附近。大磨拐河组油成藏与分布主要受4种因素的控制:①南一段源岩区控制着大磨拐河组油成藏与分布的范围;②反转构造及其附近是大磨拐河组油聚集的有利部位;③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为大磨拐河组油聚集成藏提供了储集空间;④长期发育断裂不仅为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大磨拐河组运移提供了输导通道,而且为大磨拐河组油聚集提供了圈闭。大磨拐河组油成藏模式为: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在浮力作用下通过长期发育断裂向上覆大磨拐河组运移,在反转构造及其附近的断块或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主要断陷带 大磨拐河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反转构造 长期发育断裂 海-塔盆地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演化规律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玉双 张媛 冯玉良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24期5851-5855,5867,共6页
在野外剖面观察、岩心分析、测井、测试资料分析基础上,综合多方研究成果,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沉积体系的类型、特征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深入讨论了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沉积体系垂向上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区域发... 在野外剖面观察、岩心分析、测井、测试资料分析基础上,综合多方研究成果,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沉积体系的类型、特征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深入讨论了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沉积体系垂向上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区域发育的沉积体系主要有曲流河三角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网状河三角洲和湖泊。其演化过程共经历低水位、水进、高水位早期、高水位中期和高水位晚期5个体系域时期。研究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沉积体系,对预测大磨拐河组油藏分布,加快勘探步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凹陷 大磨拐河 沉积体系 演化规律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油气成藏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国昕 陈均亮 张明学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6-700,共5页
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油气藏的分布和油气成因机制在凹陷南部和北部表现出差异性,乌南油藏主要分布在大二段上部,乌北油藏分布在大一段底部,乌南大磨拐河组油藏与南屯组油藏具有消长关系。以探索乌南、乌北大磨拐河组油气成藏机制为目的... 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油气藏的分布和油气成因机制在凹陷南部和北部表现出差异性,乌南油藏主要分布在大二段上部,乌北油藏分布在大一段底部,乌南大磨拐河组油藏与南屯组油藏具有消长关系。以探索乌南、乌北大磨拐河组油气成藏机制为目的,在研究乌尔逊凹陷晚期构造演化的基础上,结合大磨拐河组GOI指标、成藏时期及原油成熟度变化等分析认为,晚期构造变形控制着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的油气运移与聚集,乌北大磨拐河组油藏形成于伊敏组末期的张扭变形,乌南大磨拐河组油藏则为南屯组原生油藏在青元岗组沉积末期反转变形中遭受破坏而形成的次生油藏,同时晚期构造变形过程中所形成的断块、断鼻、断背斜、背斜等多种构造圈闭为大磨拐河组油藏提供了聚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油藏 次生油藏 大磨拐河 乌尔逊凹陷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大磨拐河组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继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58,共8页
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大磨拐河组自下而上划分为2个孢粉组合。云杉粉Piceaepollenitessp.--单束松粉Abietineaepollenitessp.--三角粒面孢Granulatisporitessp.组合,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一段;罗汉松粉Podocarpiditessp.--双束松粉P... 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大磨拐河组自下而上划分为2个孢粉组合。云杉粉Piceaepollenitessp.--单束松粉Abietineaepollenitessp.--三角粒面孢Granulatisporitessp.组合,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一段;罗汉松粉Podocarpiditessp.--双束松粉Pinuspollenitessp.--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sp.组合,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二段。孢粉组合研究证明,大磨拐河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Valanginian)--欧特里夫期(Hauterivian),尽管没有出现最原始的被子植物花粉,但也不排除部分进入巴列姆期(Barremian)的可能。大磨拐河组一段下部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林,属于半湿润的暖温带气候;大磨拐河组一段上部沉积时期植被类型以针叶林为主,属于半湿润的中一南亚热带气候;大磨拐河组二段下部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林,属于半湿润的中亚热带气候;大磨拐河组二段上部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林、灌草丛,以近湿润的中亚热带气候为主,末期转变为热带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查干诺尔凹陷 大磨拐河 孢粉组合 早白垩世 古气候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南部大磨拐河组地震相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明学 刘淑芬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8-641,共4页
乌尔逊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的主要油气勘探区带,以层序地层学理论文指导,对钻井分布集中而地震反射特征明显的乌尔逊凹陷南部地区地震相特征进行了综合解释,通过时间剖面上反射波的内部反射结构、连续性、振幅和其他地震相参数,共识别出7... 乌尔逊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的主要油气勘探区带,以层序地层学理论文指导,对钻井分布集中而地震反射特征明显的乌尔逊凹陷南部地区地震相特征进行了综合解释,通过时间剖面上反射波的内部反射结构、连续性、振幅和其他地震相参数,共识别出7种地震相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钻井资料和前人工作成果,分析了该地区大磨拐河组地层沉积体系特征,并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南地区 乌尔逊凹陷 大磨拐河 地震相 沉积体系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三角洲储层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金亮 沈凤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75-83,共9页
乌尔逊凹陷面积2350km^2,是在前中生代褶皱基底上形成的断陷盆地。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在大磨拐河组中上部,可分为河控三角洲和浪控三角洲两种类型。通过砂体形态、沉积层序、成分与结构及粒度分布,对三角洲储集层的沉积学特点进行了研... 乌尔逊凹陷面积2350km^2,是在前中生代褶皱基底上形成的断陷盆地。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在大磨拐河组中上部,可分为河控三角洲和浪控三角洲两种类型。通过砂体形态、沉积层序、成分与结构及粒度分布,对三角洲储集层的沉积学特点进行了研究。三角洲储集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历史,压实作用导致了早期孔隙度的降低,自生胶结物充填了粒间孔隙,溶解作用产生次生孔隙。储层性质是成岩强度的函数。据影响储层性质的主要成岩事件或成岩相,可将三角洲砂体划为3类储层类型:①碳酸盐胶结型;②压实—充填型;③不稳定碎屑溶蚀型。三角洲砂体的储集特征受砂体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双重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磨拐河 三角洲 油气储层
下载PDF
内蒙古昌德敖包一带大磨拐河组层序特征及其化石组合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宴文 邵永旭 许燕 《西部资源》 2015年第3期167-169,共3页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在进行1∶5万巴润布拉格等五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在昌德敖包一带重新填绘了大磨拐河组并测制了剖面,层序特征显示该组在盆地边缘为一套山间河流相粗碎屑岩沉积建造,向盆地内(钻孔中)逐渐过渡为深——半深湖相泥岩...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在进行1∶5万巴润布拉格等五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在昌德敖包一带重新填绘了大磨拐河组并测制了剖面,层序特征显示该组在盆地边缘为一套山间河流相粗碎屑岩沉积建造,向盆地内(钻孔中)逐渐过渡为深——半深湖相泥岩夹细碎屑岩沉积建造;在本地区该套地层中采集到了大量具有鉴定意义的植物、鱼、叶肢介、介形虫等化石,为其层位归属及时代确立提供了充足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昌德敖包 早白垩世 大磨拐河 地层特征 化石组合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南部白垩系大磨拐河组层序地层特征与油气勘探远景
16
作者 刘淑芬 张明学 +2 位作者 文瑞霞 刘伟伟 张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9期2151-2154,共4页
通过综合分析地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对乌尔逊凹陷南部地区大磨拐河组进行了层序分析,识别出二级层序界面,首次湖泛面,最大湖泛面,分析了层序内三个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特征。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 通过综合分析地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对乌尔逊凹陷南部地区大磨拐河组进行了层序分析,识别出二级层序界面,首次湖泛面,最大湖泛面,分析了层序内三个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特征。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不同体系域的沉积体系分析,建立了该区的层序地层学模式,研究了油气分布特点,在有利的构造配合下,指出了工区发育的四种油气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 乌尔逊凹陷南部 大磨拐河 油气藏
下载PDF
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沉积特征及成岩作用
17
作者 张金亮 沈凤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3-116,共14页
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湖泊沉积序列厚达2000m,主要沉积类型为水下扇和各类滩坝砂体。水下扇主要发育在大磨拐河组下部,据其内部结构、岩性、岩相特征,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相7个微相;滩坝沉积主要发育在大磨拐河组中上部,据其沉积环境... 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湖泊沉积序列厚达2000m,主要沉积类型为水下扇和各类滩坝砂体。水下扇主要发育在大磨拐河组下部,据其内部结构、岩性、岩相特征,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相7个微相;滩坝沉积主要发育在大磨拐河组中上部,据其沉积环境和砂体特征进一步划分为远岸砂坝、近岸滩坝和湖滩等沉积类型。大磨拐河组沉积物来源于岩浆弧物源区,抗压实能力弱,原生孔隙被快速压缩。砂岩的次生孔隙主要发生在浅埋成岩阶段,在空间上早于液态烃的生成。以与地温有关的成岩变化为依据,将大磨拐河组划分为3个成岩带,即浅带、中带和深带,进而提出了对潜在油气储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磨拐河 沉积 成岩作用
下载PDF
塔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18
作者 沈忠山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37,共7页
以岩心、测井、地震、岩石薄片、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研究区内的岩性特征、测井曲线形态及沉积微相特征分析,对塔贝尔凹陷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塔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沉积体系,其中三角... 以岩心、测井、地震、岩石薄片、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研究区内的岩性特征、测井曲线形态及沉积微相特征分析,对塔贝尔凹陷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塔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沉积体系,其中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是研究区内最为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综合利用地震属性分析、砂岩百分含量、重矿物等资料,对塔贝尔凹陷的沉积体系平面展布进行了初步的预测。这有助于在更深层次上研究大磨拐河组的储层特征与展布、油气富集规律、圈闭的成藏机理,并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贝尔凹陷 大磨拐河 沉积体系 砂体分布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牙克石煤田五九矿区大磨拐河组层序-古地理及聚煤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建安 邵龙义 +4 位作者 孙斌 王帅 樊金云 李佳旭 言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610-619,共10页
海拉尔盆地牙克石煤田五九矿区煤炭资源丰富且煤层气赋存条件良好,已经成为海拉尔盆地煤及煤层气勘探的地区之一。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是其主要含煤地层,为了寻找优势聚煤区,利用岩芯、钻孔资料对其岩相类型、沉积相、层序地层及聚煤作... 海拉尔盆地牙克石煤田五九矿区煤炭资源丰富且煤层气赋存条件良好,已经成为海拉尔盆地煤及煤层气勘探的地区之一。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是其主要含煤地层,为了寻找优势聚煤区,利用岩芯、钻孔资料对其岩相类型、沉积相、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特征进行研究。大磨拐河组主要由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组成,沉积体系有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5种类型。大磨拐河组可根据不整合面和河流下切谷冲刷面等层序界面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层序Ⅰ从大磨拐河组底部到厚层砂砾岩底部,以砾岩、粉砂岩和泥岩为主,煤层总厚度可达13 m,沉积体系主要有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层序Ⅱ从厚层砂砾岩底部到大磨拐河组顶部,岩性以粉砂岩和泥岩为主,煤层总厚度可达20 m,沉积体系主要有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从层序Ⅰ到层序Ⅱ,沉积环境变化有总体变深的趋势,煤层厚度逐渐增大,聚煤作用逐渐增强。依据所获得的沉积模式,运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以三级层序为作图单元,恢复了古地理格局。区内古地理单元东部以冲积扇-扇三角洲为主,西部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为主,中部以湖泊为主,物源主要来源于研究区东部方向。研究区主要成煤环境为滨浅湖,煤层主要形成于高位体系域。聚煤作用受到基底差异性沉降的影响,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相平衡,在研究区中东部煤层厚度最大,向西北部和东南部方向逐渐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克石煤田 煤层气 大磨拐河 层序地层 聚煤规律
下载PDF
内蒙古海拉尔五九煤盆地早白垩世大磨拐河组植物化石 被引量:7
20
作者 任守勤 陈芬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634-641,705-707,共8页
一、前言大磨拐河组自在大兴安岭地区建立以来(宁奇生等,1959),至今尚无植物化石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1984年,笔者赴海拉尔地区的几个含煤盆地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在五九煤盆地的含煤岩系中采集到一批植物化石。本文描述的标本均采自五九... 一、前言大磨拐河组自在大兴安岭地区建立以来(宁奇生等,1959),至今尚无植物化石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1984年,笔者赴海拉尔地区的几个含煤盆地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在五九煤盆地的含煤岩系中采集到一批植物化石。本文描述的标本均采自五九煤盆地五九煤矿大磨拐河组,该组顶底不全,厚度不明,岩性主要为暗灰色粉砂岩、泥岩和煤。化石计有10种,它们是:Foliosites formosus Ren(gen.et sp.nov),Equisetites hulunensis Ren(sp.nov),Coniopteris vachrameevii Vassilevskaja, sphenopteris sp.,Nilssonia grossinervis Pryna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大磨拐河 植物化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