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大禹神话园群雕叙事伦理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孙正国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7,共7页
从历史实践来看,古代神话雕塑是早期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历史媒介的原初表达来呈现景观想象。现代神话雕塑的信仰意味淡化,其价值在于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的伦理表达。武汉大禹神话园群雕以大禹的生命史与治水功业为线索,融入汉阳江滩... 从历史实践来看,古代神话雕塑是早期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历史媒介的原初表达来呈现景观想象。现代神话雕塑的信仰意味淡化,其价值在于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的伦理表达。武汉大禹神话园群雕以大禹的生命史与治水功业为线索,融入汉阳江滩的空间系统,以洪水灾难与治理洪水为题材,其叙事伦理在于:一方面,雕塑大禹的国家意志嵌入叙事逻辑之中,彰显大禹神话影响现代社会的治水智慧;另一方面则以民间英雄情怀来构思公共空间,塑造武汉城市精神的英雄符号。由此,大禹神话雕塑的当代转化是激活地方记忆,以时间、空间、艺术等维度所建构的叙事伦理,创新发掘神话资源在空间规划中国家意志与民间英雄同构的公共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资源 大禹神话园群塑 叙事伦理 地方记忆 公共表达能力
下载PDF
神话非遗资源向城市文化品牌的创造性转化——以武汉市大禹神话园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邓清源 《非遗传承研究》 2021年第3期16-20,15,共6页
神话非遗资源是本民族和国家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引导促进神话非遗资源向文化品牌的创造性转化,一方面为神话非遗资源的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神话非遗资源赋予城市文化新的内涵,助力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武汉市民曾寄希望于大... 神话非遗资源是本民族和国家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引导促进神话非遗资源向文化品牌的创造性转化,一方面为神话非遗资源的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神话非遗资源赋予城市文化新的内涵,助力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武汉市民曾寄希望于大禹神话园成为武汉的"城市文化符号",但大禹神话园的文化影响力逐年式微。本文从大禹神话的传承现状、发展过程的转危为机以及大禹神话与城市文化整合创新三个方面,来探讨神话非遗资源向城市文化品牌创造性转化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资源 文化品牌 创造性转化 大禹神话园
下载PDF
基于地域文化的滨水绿地设计——大禹神话园解读
3
作者 王忠宝 熊运华 叶眉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229-231,16,共3页
武汉是一个内陆滨江城市,长江与汉江的交汇造就了独特的"两江四岸三镇"格局,城市的形成与"水"有着不解之缘。以依托城市"水"文化设计建造的大禹神话园为例,从构思来源、布局结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解... 武汉是一个内陆滨江城市,长江与汉江的交汇造就了独特的"两江四岸三镇"格局,城市的形成与"水"有着不解之缘。以依托城市"水"文化设计建造的大禹神话园为例,从构思来源、布局结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解读,进而分析了地域文化对于滨水绿地设计乃至城市形象展示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滨水绿地 汉阳江滩 大禹神话园
下载PDF
场所精神在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中的体现——以武汉江滩“大禹神话园”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殷子 张炼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3-126,共4页
公共艺术是城市阶段性发展的标志,是一种当代文化的社会形态。场所又与我们日常的城市生活、居住空间,记忆中的人、物、事之间密切关联。换言之,公共艺术的场所精神不仅是艺术家个人创作的体现,亦是公众意识的表露,更是时间与空间的缔... 公共艺术是城市阶段性发展的标志,是一种当代文化的社会形态。场所又与我们日常的城市生活、居住空间,记忆中的人、物、事之间密切关联。换言之,公共艺术的场所精神不仅是艺术家个人创作的体现,亦是公众意识的表露,更是时间与空间的缔造。因此,本文从"场所精神"的角度出发,以武汉"大禹神话园"为例,探讨公共艺术创作的路径。在此过程中,厘清艺术与场所,与公众的关系,旨在诠释如何用公共艺术讲好场所故事并彰显场所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场所精神 大禹神话园 情感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