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沉积物再旋回作用研究:以大红沟剖面为例
1
作者 桑胜萍 卢海建 +2 位作者 叶家灿 潘家伟 李海兵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622,共17页
【研究目的】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沉积物再旋回作用在构造事件反演、沉积物源区识别以及风尘沉积溯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为了探究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物再旋回作用,本文对柴北缘大红沟剖面的砂岩进行了薄片鉴定、碎... 【研究目的】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沉积物再旋回作用在构造事件反演、沉积物源区识别以及风尘沉积溯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为了探究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物再旋回作用,本文对柴北缘大红沟剖面的砂岩进行了薄片鉴定、碎屑颗粒统计和重矿物等分析,以及对泥岩进行了主微量与稀土元素、黏土矿物等分析。【研究结果】大红沟剖面泥岩的主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分别表现出相似的大陆上地壳(UCC)和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可能表明沉积物已完全混合或发生再旋回作用;砂岩的主要成分为石英以及少量的长石和岩屑,其中岩屑主要由沉积岩屑组成,表明其源区主要为再旋回造山带;剖面上部稳定重矿物的含量和锆石、电气石和金红石(ZTR)指数突然降低,这表明后期可能主要为近源堆积;相反,黏土矿物中易发生分解的绿泥石的含量在剖面上部突然增加,这也表明此时的物源区更近,有更多的绿泥石保存下来。【结论】综合已有的地层沉积相、砂岩薄片以及碎屑锆石U-Pb年龄等资料,认为柴北缘逆冲褶皱带内广泛分布的侏罗系和白垩系沉积岩曾经历过大规模的沉积物再旋回作用,是盆地新生代地层的重要源区之一;近来的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表明,柴北缘新生代沉积岩在9~7 Ma经历了显著的沉积物再旋回作用;随着逆冲褶皱作用进一步向盆地内部扩展,~3 Ma以后盆地北部的隆起区沉积岩再次经历沉积物再旋回作用,可能成为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湖泊以及中国黄土高原黄土的重要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分析 碎屑颗粒统计 重矿物分析 沉积物再旋回作用 大红沟剖面 沉积盆地 柴达木北缘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柴北缘马海-大红沟凸起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勘探目标 被引量:16
2
作者 汪立群 庞雄奇 +2 位作者 党玉琪 马达德 马立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6-702,共7页
柴北缘马海 -大红沟凸起油气成藏模式可概括为 :深部为早期原生成藏 ,长期充注模式 ,具有多期 (至少两期 )油气运移成藏特征 ;浅部为早期排烃聚集 ,晚期次生成藏模式 ,具有晚期一次成藏的特征。古凸起区的两大构造运动、两套断裂体系所... 柴北缘马海 -大红沟凸起油气成藏模式可概括为 :深部为早期原生成藏 ,长期充注模式 ,具有多期 (至少两期 )油气运移成藏特征 ;浅部为早期排烃聚集 ,晚期次生成藏模式 ,具有晚期一次成藏的特征。古凸起区的两大构造运动、两套断裂体系所对应的圈闭形成期和成藏期是形成两种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关键。绿南山前构造带、马海 -黄泥滩构造带、南八仙 -东陵丘背斜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海-大红沟凸起 油气成藏 成藏模式 勘探目标 柴北缘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新生代地层岩石磁学特征与环境演变 被引量:9
3
作者 柯学 季军良 +4 位作者 宋博文 王朝文 张楗钰 孙作本 张宗言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19,共9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新生代沉积物岩石磁学的研究,探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典型样品的热退磁曲线表明,磁铁矿含量随地层年代的变新而增大。沉积物的磁化率由老至新划分为5个阶段,随时代变新而不断增大,与磁铁...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新生代沉积物岩石磁学的研究,探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典型样品的热退磁曲线表明,磁铁矿含量随地层年代的变新而增大。沉积物的磁化率由老至新划分为5个阶段,随时代变新而不断增大,与磁铁矿含量的增大相吻合。柴达木盆地沉积物磁化率值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①约43Ma,磁化率增大是全球气候变冷变干导致沉积物中磁铁矿含量增加所致;②约33Ma,磁化率增大是全球气候加速变冷的结果;③22Ma左右,青藏高原整体隆升,控制中国大陆环境的气候系统由行星风系转变为季风风系,亚洲内陆开始干旱化,致使更多的磁铁矿得以保存,磁化率值再度增大;④14Ma青藏高原东北缘发生区域构造抬升,西北干旱区进一步扩大,东亚季风明显加强,同时全球冰量扩张,导致柴达木盆地沉积物的磁化率整体增大,而且波动幅度和频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大红沟 沉积物 磁化率 气候演变
下载PDF
中中新世南祁连山的构造抬升——来自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的沉积证据 被引量:2
4
作者 卢海建 王二七 孟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5-103,共9页
山间盆地中的碎屑沉积是周围山脉隆升信息的记录载体。本文对柴达木盆地中北部大红沟剖面砂岩中的碎屑含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在34~8.5Ma大红沟剖面的物源区性质没有发生改变,均为前陆隆升物源(forelandupliftprovenance)... 山间盆地中的碎屑沉积是周围山脉隆升信息的记录载体。本文对柴达木盆地中北部大红沟剖面砂岩中的碎屑含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在34~8.5Ma大红沟剖面的物源区性质没有发生改变,均为前陆隆升物源(forelandupliftprovenance)。但是,砂岩中的石英、长石、岩屑含量均呈现了两阶段的演化特征,在12Ma发生了快速的大幅变化。这些现象与以前通过沉积学、沉积速率、磁化率等分析获得的结果是一致的。成因上,这可能与12Ma大红沟剖面北部的柴北缘褶皱逆冲带的构造复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物源分析 构造抬升 大红沟剖面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马海-大红沟凸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丰 翟肖峰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4期11-14,153,共4页
马海-大红沟凸起位于柴北缘中段,被多个生烃凹陷所包围,其侏罗系烃源岩的成熟演化和排聚作用控制了区内油气的分布。断裂促使形成了研究区"两凹夹一隆"的基本构造形态,同时断裂控制圈闭发育及油气运移。研究区3套不同储、盖... 马海-大红沟凸起位于柴北缘中段,被多个生烃凹陷所包围,其侏罗系烃源岩的成熟演化和排聚作用控制了区内油气的分布。断裂促使形成了研究区"两凹夹一隆"的基本构造形态,同时断裂控制圈闭发育及油气运移。研究区3套不同储、盖组合对油气保存起到很大作用,构造运动对油气进行调整和改造。初步认为马海-大红沟地区成藏主要受4种因素的控制:烃源岩,包括烃源岩的生烃能力和位置;断裂展布及输导体系;圈闭的形成时间和有效性;油气藏的保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海-大红沟凸起 主控因素 烃源岩 断裂 圈闭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马海—大红沟地区基岩储层测井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佘刚 叶高鹏 卓红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年第3期30-35,44,共7页
柴达木盆地西南昆北地区和西北东平—牛东地区在基岩及其风化壳中都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气流,但对于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大红沟地区基岩储层的地质特征认识程度还较低,也缺乏相应的测井评价手段。为此,以该区内D1井为例,结合岩心观察及其... 柴达木盆地西南昆北地区和西北东平—牛东地区在基岩及其风化壳中都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气流,但对于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大红沟地区基岩储层的地质特征认识程度还较低,也缺乏相应的测井评价手段。为此,以该区内D1井为例,结合岩心观察及其实验分析结果,利用常规测井、元素俘获测井、电成像测井及M-N交会图技术对基岩岩性进行了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马海—大红沟地区基岩岩性存在硅质板岩、石英岩、闪长岩与石英片岩4种类型;2基岩储层段原生孔隙较少,次生孔隙发育,基岩储层属于孔隙型和裂缝-孔隙型储层,储层纵向上的分布不受岩性影响,具有上下"好"中间"差"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马海—大红沟地区 基岩 储层 岩性识别 孔隙度谱 测井评价
下载PDF
煤价改革成绩显著 企业亏损逐年减少
7
作者 王国明 《新疆金融》 1995年第10期19-19,共1页
乌鲁木齐矿务局是自治区三个统配矿务局中最大的一个.所辖六道湾、苇湖梁、碱沟、大红沟、小红沟、铁厂沟六个煤矿,现有职工 11984人.年设计生产煤炭能力为225万吨.近十年来,乌矿局煤炭生产经营及价格呈现如下特点:
关键词 成绩显著 企业亏损 煤炭价格改革 乌鲁木齐 煤炭生产企业 亏损额 大红沟 矿务局 煤炭销售 发生事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