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1例临床观察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明敏 洪鸣 +1 位作者 杨立 陈晓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老年DLBCL41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本组41例DLBCL中首次就诊有B症状者12例(29.3%),临床分期Ⅲ ̄Ⅳ期者25例(60.9%),年龄调整IP... 目的:探讨老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老年DLBCL41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本组41例DLBCL中首次就诊有B症状者12例(29.3%),临床分期Ⅲ ̄Ⅳ期者25例(60.9%),年龄调整IPI中危 ̄高危者24例(58.5%),Bcl-2蛋白表达阳性者19例(46.3%)。用CHOP为主方案治疗,完全缓解(CR)26例(63%)。Bcl-2蛋白表达、患者EKG异常患者CR率低(P<0.05)。本组老年患者一般均能耐受CHOP方案化疗。41例随访资料均可供评价,长期存活3年或3年以上且现仍存活者9例均为化疗后取得CR患者。结论:化疗后CR与否是老年DLBCL患者长期存活的影响因素,为改善老年患者生存,应积极合理地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细胞 弥漫性 老年患者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特点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潘鑫艳 王丽 +3 位作者 陈玥 黎贵芸 杨丽琳 杨举伦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及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中Ig基因重排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DLBCL中CD10、BCL-6、MUM1表达,采用Hans免疫分型方法将DLBCL分为GCB和non-GCB;同时提取...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及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中Ig基因重排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DLBCL中CD10、BCL-6、MUM1表达,采用Hans免疫分型方法将DLBCL分为GCB和non-GCB;同时提取所有样本基因组DNA,利用BIOMED-2克隆分析系统进行PCR扩增Ig基因,核酸分子异源双链凝胶电泳分析基因重排情况,并以15例反应性增生病变作为阴性对照。结果46例DLBCL样本中GCB 12例、non-GCB 34例,其中45例样本扩增出Ig基因的克隆性重排条带,检测敏感性为97.8%,15例反应性增生病变均未检测到重排条带,检测特异性为100.0%。GCB和non-GCB重链IGH重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链IGκ-A、IGκ-B和IGλ重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B和non-GCB的Ig基因轻链重排条带分布具有显著的特点和规律,可为病理诊断和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细胞 弥漫性 基因重排 免疫表型分型 生发中心B细胞 非生发中心B细胞 BIOMED-2
下载PDF
改良CODOX-M/IVAC方案治疗弥漫性小无裂细胞和大细胞淋巴瘤初探
3
作者 孙晓非 管忠震 +8 位作者 姜文奇 何友兼 黄慧强 周中梅 徐瑞华 夏忠军 李宇红 陈晓勤 李志铭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8-429,共2页
关键词 弥漫性小无裂细胞淋巴 弥漫性大细胞淋巴 化学疗法
下载PDF
睾丸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
4
作者 陈仲涛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4年第8期64-64,66,共2页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因“右阴囊包块渐进性增大2个月”于2013年5月4日收入汉川市人民医院.体检:T 36.5℃,P 80次·min^-1,R 18次·min^-1,心率92次·min^-1,BP 116/70 mmHg(1 mmHg=0.133 kPa).头颅无畸形.全身浅表...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因“右阴囊包块渐进性增大2个月”于2013年5月4日收入汉川市人民医院.体检:T 36.5℃,P 80次·min^-1,R 18次·min^-1,心率92次·min^-1,BP 116/70 mmHg(1 mmHg=0.133 kPa).头颅无畸形.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皮下无结节.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右阴囊内睾丸与附睾界线不清,可扪及一大小为5 cm×6 cm的包块.脊椎、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淋巴 B细胞 淋巴 大细胞 弥漫性 病理表现
下载PDF
脾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4
5
作者 Laurent C Meggetto F +3 位作者 de Paiva G R 解建军(摘译) 王敏(摘译) 张仁亚(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4-624,共1页
关键词 滤泡树突状细胞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细胞 脾脏 弥漫性大细胞淋巴 免疫复合物 FDC cell
下载PDF
BCL-6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相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晓霞 卢振霞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CAS 2004年第12期952-954,960,共4页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发病最多的一型 ,与BCL 6基因高度相关。BCL 6主要分布于生发中心及生发中心起源的淋巴瘤中 ,在DLBCL中易发生易位、突变、缺失从而导致表达失调 ,作用于与细胞活化、分化、周期、凋亡相...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发病最多的一型 ,与BCL 6基因高度相关。BCL 6主要分布于生发中心及生发中心起源的淋巴瘤中 ,在DLBCL中易发生易位、突变、缺失从而导致表达失调 ,作用于与细胞活化、分化、周期、凋亡相关的基因 ,使细胞处于快速增殖、幼稚状态。BCL 6对DLBCL预后的意义尚有争议 ,不同的统计数据得出了不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B细胞 淋巴 大细胞 弥漫性 原癌基因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郭智 何学鹏 +4 位作者 杨凯 刘晓东 王丙然 刘丹 陈惠仁 《中国医药》 2011年第5期574-575,共2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难治性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对此方法治...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难治性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对此方法治疗难治性DLBC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1例难治性DLBCL患者先后予各种方案化疗后未获得缓解,改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造血重建顺利,取得完全缓解,相关并发症控制较好,随访至2010年11月1日一直长期无病生存。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DLBCL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细胞 弥漫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 利妥昔单抗
下载PDF
BCL-6、MYC和p53基因异常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学亚型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孙冠星 曹祥山 +1 位作者 李青 王志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6-581,共6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患者BCL-6、MYC和p53基因的异常情况,用并分析它们与免疫学亚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46例DLBCL患者BCL-6、Myc和p53基因的异常情况,用...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患者BCL-6、MYC和p53基因的异常情况,用并分析它们与免疫学亚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46例DLBCL患者BCL-6、Myc和p53基因的异常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法)对DLBCL进行CD3、CD10、CD20、BCL-6、MUM-1、BCL-2和Ki-67标记,根据Hans的分类方法将其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erminalcenterBcell,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erminalcenterBcell,non-GCB型)。结果46例患者中,BCL-6基因重排10例,BCL-6重排与BCL-6蛋白的表达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BCL-6基因重排与DLBCL患者的总生存时间(P=0.138)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0.095)无统计学相关性。MYC重排4例,全部见于GCB型。p53基因缺失14例,p53基因缺失组与p53基因正常组相比,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生存时间:P=0.046;无进展生存时间:P=0.043)。结论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BCL-6、MYC和p53基因的异常。BCL-6基因重排与BCL-6蛋白的表达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MYC重排多见于GCB亚型组,p53基因缺失的患者预后较差。p53基因可以作为判断DLBCL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细胞弥漫性淋巴瘤 免疫表型分型 BCL-6基因 MYC基因 P53基因 预后
原文传递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t(14;18)易位及bcl-2基因扩增的检测 被引量:28
9
作者 蒋会勇 李慧灵 +2 位作者 胡海 何滢 赵彤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4-89,共6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t(14;18)染色体异位及 bcl-2基因扩增在其分类及临床分期、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先对60例 DLBCL 的标本进行显微切割,获取相对比较纯的肿瘤组织,再使用细胞核芯片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标本进行 t...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t(14;18)染色体异位及 bcl-2基因扩增在其分类及临床分期、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先对60例 DLBCL 的标本进行显微切割,获取相对比较纯的肿瘤组织,再使用细胞核芯片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标本进行 t(14;18)易位及 bcl-2基因扩增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在组织微阵列上同步观测 CD20、CD10、bcl-6、MUM1的表达,进行生发中心样(GCB)和非生发中心样(non-GCB)分类;通过病例分析得出治疗效果及临床分期的信息,并统计分析以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在60例 DLBCL 中,10例 bcl-2/IgH 阳性,18例 bcl-2基因扩增;GCB 29例(48.3%),non-GCB 31例(51.7%)。经 FISH 检测 t(14;18)阳性10例中,GCB 8例,non-GCB 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t(14;18)阳性及 bcl-2基因扩增的病例 bcl-2表达均增高。在36例正规 CHOP 治疗的病例中,bcl-2扩增13例,无扩增23例,bcl-2扩增的13例之治疗结果显效、部分有效、无效率分别为3例(23.1%)、4例(30.8%)和6例(46.2%);临床分期情况为Ⅰ~Ⅱ期1例(7.7%),Ⅲ~Ⅳ期12例(92.3%),这两项指标与 bcl-2不扩增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0.046)。结论 t(14;18)易位及 bcl-2基因扩增均是引起 DLBCL 之 bcl-2蛋白表达的原因,bcl-2阳性者与预后有关的原因难以确定,可能是由于引起其阳性表达的原因不同所致;bcl-2基因扩增与治疗效果较差及临床分期较晚有关;FISH 检测 t(14;18)染色体易位可用于 DLBCL 的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细胞 弥漫性 基因 BCL-2 基因扩增 易位 遗传 微阵列分析 显微切割
原文传递
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调控异常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育青 马旭东 +2 位作者 黄轶群 邹宗楷 沈洪武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9年第10期599-602,共4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H3(H3K9、H3K14)、H4(H4K5、H4K8、H4K12、H4K16)乙酰化、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水平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的表达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DLBCL,16例增生性淋巴结炎组织细... 目的研究组蛋白H3(H3K9、H3K14)、H4(H4K5、H4K8、H4K12、H4K16)乙酰化、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水平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的表达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DLBCL,16例增生性淋巴结炎组织细胞中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水平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DLBCL组中,乙酰化组蛋白H3、H4和甲基化组蛋白H3K4阳性高表达显著低于增生性淋巴结炎组;而甲基化组蛋白H3K9的阳性高表达则显著高于增生性淋巴结炎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DLBCL组,乙酰化组蛋白H3与乙酰化组蛋白H4、乙酰化组蛋白H3与甲基化组蛋白H3K4、乙酰化组蛋白H4与甲基化组蛋白H3K4的表达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DLBCL存在组蛋白乙酰化及甲基化调控异常,可能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细胞 弥漫性 组蛋白类 甲基化 乙酰化
原文传递
韦氏环和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与预后 被引量:3
11
作者 亓姝楠 李晔雄 +9 位作者 刘清峰 房辉 汪华 金晶 王维虎 宋永文 王淑莲 刘跃平 刘新帆 余子豪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韦氏环与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分析病理确诊的韦氏环和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81例资料,其中韦氏环80例,结内101例。Ann Arbor分期Ⅰ期57例,Ⅱ期83期,Ⅲ期26例,Ⅳ期15例。Ⅰ-Ⅱ期接受化... 目的回顾性分析韦氏环与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分析病理确诊的韦氏环和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81例资料,其中韦氏环80例,结内101例。Ann Arbor分期Ⅰ期57例,Ⅱ期83期,Ⅲ期26例,Ⅳ期15例。Ⅰ-Ⅱ期接受化疗加受累野照射,Ⅲ~Ⅳ期以化疗为主。结果与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相比,韦氏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表现为临床Ⅱ期和邻近器官受侵,少见全身症状、脾受侵、乳酸脱氢酶和B2微球蛋白升高。韦氏环和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和56%(X^2=2.43,P=0.119),Ⅰ~Ⅱ期韦氏环和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8%和58%(X^2=2.76,P=0.097)。单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升高、国际预后指数评分≥1、B2微球蛋白升高是韦氏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而β2微球蛋白升高、大肿块和国际预后指数评分≥1与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差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乳酸脱氢酶升高、β2微球蛋白值升高与全组患者预后差有关。结论与结内病变相比,韦氏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某些不同的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B细胞 淋巴 大细胞 弥漫性 淋巴 结内 淋巴 结外
原文传递
中国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新分类模型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敏 刘翠苓 +4 位作者 尹文娟 何耀鑫 薛学敏 段泽君 高子芬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分析Hans及Chan分类模型对DLBCL患者的预后意义,寻找能够提示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最适合国人DLBCL的... 目的探讨中国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分析Hans及Chan分类模型对DLBCL患者的预后意义,寻找能够提示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最适合国人DLBCL的分类模型。方法对181例DLBCL患者病理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Ki-67、CD3、CD20、CD79a、Bcl-6、CD10、Mum.1、GCETl、FOXPl的表达。并根据蛋白水平检测结果使用Hans模型及Chan模型进行分组并结合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8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6:1。平均年龄53.5岁,中位年龄57(2~85)岁。181例患者中61例(33.7%)累及淋巴结,120例结外患者中以胃肠道最为多见(43例,35.8%)。随访时间1~120个月,3年生存率为49.7%,18个月内为患者死亡高发时间。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化疗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76.9%,明显优于单纯使用CHOP方案的患者(61.9%)(P=0.017)。Ki-67、CD3、CD20、CD79a的阳性率分别为96.4%、0、98.3%和80.5%。GCETl、CD10、Bcl-6、Mum-1、FOXPl在DLBCL患者中均有一定的表达,但与预后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Hans模型分组,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组78例,Non—GCB组103例,生存分析显示两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an模型分组,GCB组68例,Non.GCB组113例,生存分析显示GCB组患者预后明显好于Non—GCB组(P〈0.05)。结论中国人DLBCL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病理学特点与西方人群基本一致。Chan模型可用于国人DLBCL的预后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细胞 弥漫性 Hans模型 Chan模型 预后
原文传递
68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文菁菁 刘志彬 +1 位作者 徐娟 徐才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04-1009,共6页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681例DLBCL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免疫分型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42:1,中位年龄56岁,Ⅲ一...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681例DLBCL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免疫分型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42:1,中位年龄56岁,Ⅲ一Ⅳ期者占51.4%,有B症状者占37.6%,IPI评分中高危(3~5分)者占30.2%,结外起病者占49.8%,胃肠道受累占结外器官受累者的29.0%。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降低38.3%,LDH升高56.1%,β2微球蛋白(B2-MG)升高83.0%。有B症状组患者骨髓受累比例是无B症状组的5.2倍(OR=5.212,95%CI:2.821~9.632,P=0.000)。268例可进行免疫分型的患者中,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76例(28.4%)、non—GCB型192例(71.6%);non-GCB型患者组有乙型肝炎(乙肝)病史者、LDH升高者、Bcl-2阳性表达率均多于GCB型患者组(P〈0.05),两型在各年龄组、不同Ki-67、不同IPI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I〉60%时,结外起病者比例明显增多(51.8%对38.7%,P=0.008);IPI3—5分组患者中ALC降低者多于IPl0~2分组(P=0.000)。多因素分析发现IPI3~5分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P=0.000)。结论DLBCL患者中年男性起病多见,结内、结外比例相当,易有胃肠道受累;non—GCB型患者多于GCB型(前者有乙肝病史者居多、Bcl-2阳性表达率更高),ALC降低多见于IPI评分中高危组,IPI评分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细胞 弥漫性 临床研究 免疫表型分型 生发中心 预后
原文传递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免疫状态与国际预后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11
14
作者 许昕 李庆山 +2 位作者 许艳丽 朱志刚 钟伟杰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2年第5期285-287,共3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细胞免疫状态与国际预后指数(IPI)的关系。方法初治DLBCL患者52例,按照IPI积分分为4组(低危组17例、低中危组16例、中高危组12例、高危组7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DLBCL组与健康对照组(4...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细胞免疫状态与国际预后指数(IPI)的关系。方法初治DLBCL患者52例,按照IPI积分分为4组(低危组17例、低中危组16例、中高危组12例、高危组7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DLBCL组与健康对照组(43例)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3C4、CD3CD8)、NK细胞的绝对计数值及CD;/CD],各组间比较并分析IPI的5个指标与各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的相关陆。结果DLBCL高危组的CD3细胞(1570.9±370.5)个/μl,较其他IPI组高;DLBCL4组的CD4细胞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的(751.3±367.4)个/μl;DLBCL高危组的cD;细胞(1055.9±523.8)个/μl,较健康对照组及其他IPl分组明显升高;中高危组与高危组的CD]/CD;LL值(1.0±0.2、0.7±1.0)降低明显,与健康对照组、低危组、低中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危组与高危组NK细胞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199.5±68.4)/m、(171.9±126.9)/μl]。淋巴瘤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全身状态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细胞数、CD8细胞数以及CD4/CD8 比值有相关性。结论初治的DLBCL患者细胞免疫状态与1PI有关;随着IPI积分的增加,DLBCL患者免疫抑制与紊乱加重,NK细胞功能越差,预后也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细胞 弥漫性 免疫 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杀伤细胞 天然 国际预后指数
原文传递
微小RNA-2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亚男 王京琼 +4 位作者 孟丹 郭俊明 钟国平 俞文英 高志斌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2年第5期269-272,共4页
目的研究微小RNA-21(miR-2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探讨miR-21表达与DLBCL发生、发展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0例DLBCL存档蜡块和12例正常淋巴结中... 目的研究微小RNA-21(miR-2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探讨miR-21表达与DLBCL发生、发展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0例DLBCL存档蜡块和12例正常淋巴结中miR-21的表达,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bcl-2、p53在DLBCL中的表达。结果miR-21在DLBCL中高表达,且在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亚型中高于GCB亚型,50例DLBCL中有18例(36.0%)表达bcl-2,21例(42.0%)表达p53。DLBCL中miR-21表达水平与bcl-2呈负相关(P=0.020),与p53表达、DLBCL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22;P=0.005),miR-21高表达的DLBCL患者3年生存率较miR-21低表达者低。结论miR-21高表达可能是DLBCL恶性度高的标志,是促进DLBCL肿瘤细胞增殖的重要因素,可能对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bcl-2、p53可能是miR-21在DLBcL中发挥作用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细胞 弥漫性 微RNA21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胸腺近期输出功能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尹青松 魏旭东 +6 位作者 汪小娇 米瑞华 吕晓东 王倩 赵慧芳 李玉富 宋永平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观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不同治疗阶段胸腺近期输出naiveT细胞的动态变化,评估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以及化疗对免疫重建潜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TaqMan)方法分别检测30例DLBCL患者不同治疗阶段外周血单个核细... 目的观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不同治疗阶段胸腺近期输出naiveT细胞的动态变化,评估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以及化疗对免疫重建潜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TaqMan)方法分别检测30例DLBCL患者不同治疗阶段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DNA环(TREC)的水平(以每1000个PBMNC中的含量表示),并根据外周血中CD3细胞阳性率计算CD3+T细胞中TREC水平。以12名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与正常人外周血中的TREC水平相比,不同基因亚型DLBCL患者外周血中的TREC水平均明显低下,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型患者组的TREC水平高于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型患者组。化疗前GCB型患者组PBMNC和CD3+T细胞中的TREC水平分别为0.91±0.15和1.22±0.69,而non-GCB型患者组分别为0.43±O.29和0.64±0.44。治疗前的TREC水平与患者的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明显相关(r=-0.441,P=0.015)。化疗后的TREC水平进一步降低,治疗6个周期后最低,GCB型患者组PBMNC和CD3+T细胞中的TREC水平分别为0.63±0.34和0.89±0.65,而non—GCB型患者组分别为0.19±0.11和0.27±0.25。大多数患者化疗结束后3个月TREC水平上升较为明显。5例患者化疗后6个月的TREC水平已接近正常。结论DLBCL患者的胸腺近期输出功能严重受损,化疗前的胸腺近期输出功能与疾病的预后有重要关系,化疗影响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重建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细胞 弥漫性 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DNA环 胸腺近期输出功能 细胞
原文传递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CR Vα亚家族T细胞分布和克隆性增生特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静梅 谭获 +4 位作者 陈少华 岑东芝 陈思 吴秀丽 李扬秋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8年第1期-,共3页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L)患者外周血TCR Vα基因谱系及其克隆性增生情况.方法 用RT-PCR法扩增6例DLB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29个TCRα基因的互补决定区3(CDR3),经荧光标记和基因扫描分析CDR3长度,确定T细胞的克隆性.结果 6例D...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L)患者外周血TCR Vα基因谱系及其克隆性增生情况.方法 用RT-PCR法扩增6例DLB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29个TCRα基因的互补决定区3(CDR3),经荧光标记和基因扫描分析CDR3长度,确定T细胞的克隆性.结果 6例DLBL患者分别表达20~23个TCRVα亚家族.均存在1个或多个Vα亚家族的克隆增生T细胞,增生形式包括寡克隆、寡克隆增生趋势及双克隆.Vα6和Vα23、亚家族出现克隆增生性T细胞的频率较高(66.7%).结论TCRVα亚家族T细胞出现限制性选用和克隆性增生,可能是机体对淋巴瘤相关抗原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细胞 弥漫性 受体 抗原 T细胞 T细胞克隆性
原文传递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异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关勇(综述) 卢振霞(审校)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05-308,共4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根据细胞来源可将其分为类GC型、类ABC型和“其他”型;利用广泛聚类方法将其分为氧化磷酸型、B细胞受体(BCR)-增生型和宿主应答型;通过基因与染色体改变也可以建立判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异...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根据细胞来源可将其分为类GC型、类ABC型和“其他”型;利用广泛聚类方法将其分为氧化磷酸型、B细胞受体(BCR)-增生型和宿主应答型;通过基因与染色体改变也可以建立判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异质性的模型。对异质性的研究可深化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进一步判断预后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细胞 弥漫性 基因表达谱 预后
原文传递
Analysis of hypermutation of the 5' noncoding region in the BCL-6 gene
19
作者 王林 刘建湘 +9 位作者 黄薇 王辉东 王建民 顾柏炜 陈竺 陈赛娟 许良中 杨文涛 金晓龙 柳红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3期62-66,107,共6页
目的 研究BCL 6基因突变在B细胞非Hodgkin’s淋巴瘤 (B NH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联合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PCR DGGE)和DNA测序等技术 ,对 4 0例B NHL的两个特殊亚型 :弥漫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DLCL)和滤泡性淋巴瘤 (FL... 目的 研究BCL 6基因突变在B细胞非Hodgkin’s淋巴瘤 (B NH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联合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PCR DGGE)和DNA测序等技术 ,对 4 0例B NHL的两个特殊亚型 :弥漫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DLCL)和滤泡性淋巴瘤 (FL)患者BCL 6基因 5’非编码区的突变进行检测。结果 在DLCL中BCL 6基因突变率为 2 5 7% ,9例阳性病例的突变类型均为碱基替换 ,其单碱基改变率为 (0 56- 1 10 )× 10 2 /bp。结论 BCL 6基因 5’调控区的改变为高频率、多位点的体细胞突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6基因 5’非编码区 超高频突变(超突变) 弥漫性大细胞淋巴滤泡性淋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