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6篇文章
< 1 2 1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貌似结核性脑膜炎的系统型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1
作者 杨莹雪 王雅杰 +1 位作者 朴月善 林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63-467,共5页
目的报道1例首发症状表现为脑膜炎的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诊治经过,以加深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表现为发热、头痛、颅压升高,曾疑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系统型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系统型ALCL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诊治经... 目的报道1例首发症状表现为脑膜炎的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诊治经过,以加深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表现为发热、头痛、颅压升高,曾疑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系统型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系统型ALCL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诊治经过。结果本例患者38岁男性,以头痛、持续颅内压升高为突出表现,同时伴有发热、体质量下降、淋巴结增大等全身症状、脑脊液白细胞数量和蛋白含量增高、葡萄糖下降,给予抗病毒、抗结核治疗后病情仍反复,最终通过颈部淋巴结活检,诊断为系统型ALK阴性ALCL。结论系统型ALK阴性ALCL以脑部病变为首发症状者误诊率高,对于不符合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病程和转归特点,伴有发热、体质量下降、淋巴结肿大者,应考虑到淋巴瘤可能,积极行病理检查,争取早期诊断,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大细胞淋巴 ALK阴性 脑膜炎 结核
下载PDF
两种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周立娟 陈学敬 +2 位作者 刘子臣 董宇杰 车南颖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08-810,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与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法(Ventana IHC)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LK融合基因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RT-PCR方法和Ventana IHC方法对431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进行ALK融合基因检测,...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与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法(Ventana IHC)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LK融合基因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RT-PCR方法和Ventana IHC方法对431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进行ALK融合基因检测,结果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RT-PCR方法检测ALK融合基因阳性37例、阴性394例,检出率8.58%;Ventana IHC方法ALK蛋白阳性43例、阴性388例,检出率9.98%。两种检测结果有高度一致性(K=0.8898,P<0.001)。431例中有22例手术切除标本和小活检配对标本,两种检测方法对同一患者的配对标本检测结果一致。结论与RT-PCR法比较,Ventana IHC方法检测ALK融合蛋白检出率更高。在临床应用中,Ventana IHC方法和RT-PCR方法具有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变性淋巴激酶 免疫组织化学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及潜在医学应用
3
作者 陈波 阚连娣 +2 位作者 叶发青 孙艳亭 陈立颖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20,共6页
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过程中,随着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抑制剂的使用,不少患者出现了耐药,耐药的主要原因有EGFR位点的突变,旁路激活等原因。在旁路激活... 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过程中,随着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抑制剂的使用,不少患者出现了耐药,耐药的主要原因有EGFR位点的突变,旁路激活等原因。在旁路激活中主要有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等通路的激活。最近有权威研究发现ALK与免疫治疗有密切的关系。该文从ALK的结构和生理功能,ALK的小分子抑制剂,ALK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NSCLC相关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使ALK更好地应用于NSCLC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变性淋巴激酶 免疫治疗 靶向蛋白降解技术(PROTAC)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耐药
下载PDF
夏枯草提取物对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细胞株Karpas 299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李伟明 张凯新 +3 位作者 薛伟丽 付晓瑞 孙振昌 张明智 《中医研究》 2024年第3期73-77,共5页
目的:研究夏枯草提取物对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细胞株Karpas 299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Karpas 299细胞,采用CCK8方法计算各治疗组对Karpas 299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通过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各治疗组对细胞... 目的:研究夏枯草提取物对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细胞株Karpas 299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Karpas 299细胞,采用CCK8方法计算各治疗组对Karpas 299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通过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各治疗组对细胞凋亡的作用。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治疗组作用细胞后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Bcl2关联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表达变化。结果:夏枯草提取物能够抑制Karpas 299细胞增殖,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作用48 h的半抑制浓度IC50最低,为(33.2±1.8)mg/L;夏枯草提取物和长春新碱作用Karpas 299细胞后,会促进细胞凋亡;凋亡蛋白Bcl-2表达有所降低、凋亡蛋白Bax表达有所升高。结论:夏枯草提取物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来抑制Karpas 299细胞的增殖,治疗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提取物 变性大细胞淋巴 Karpas 299细胞 生物学特性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合并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
5
作者 朱影 李建英 +5 位作者 史奎竹 杨杰 周岩 郭丽改 海丽娜 吴维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2267-2271,共5页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 PMF)其特征是造血干/祖细胞来源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是一种弥漫性骨髓纤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症状多样化,常包括体质性症状(发热、乏力、骨痛及盗汗等)、贫血及脾大、髓外造血等。好发于中老年...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 PMF)其特征是造血干/祖细胞来源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是一种弥漫性骨髓纤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症状多样化,常包括体质性症状(发热、乏力、骨痛及盗汗等)、贫血及脾大、髓外造血等。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约为0.3~0.6/10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ALK阴性 变性大细胞淋巴
下载PDF
原发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TOP2A基因及蛋白表达的研究
6
作者 刘然 王晓红 +1 位作者 于冉 宫丽平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21-225,230,共6页
目的研究原发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中TOP2A基因改变与TOP2A蛋白的表达,并阐述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58例ALCL患者蜡块,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免疫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别检测TOP2A蛋白表达及TOP2A基因拷贝数的变化,并... 目的研究原发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中TOP2A基因改变与TOP2A蛋白的表达,并阐述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58例ALCL患者蜡块,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免疫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别检测TOP2A蛋白表达及TOP2A基因拷贝数的变化,并做相关统计。结果TOP2A蛋白阳性表达者约70%(41/58例),TOP2A基因扩增者约50%(26/50例)。TOP2A蛋白表达及TOP2A基因扩增同临床分期Ⅲ~Ⅳ、IPI评分高危组及Ki-67增殖指数较高组成正相关(P<0.05)。结论TOP2A与ALCL的发生、发展及肿瘤的增殖密切相关,TOP2A蛋白阳性表达及TOP2A基因扩增的患者生存时间反而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大细胞淋巴 拓扑异构酶Ⅱα 免疫组化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系统性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
7
作者 程平 许海敏 +2 位作者 张蕾 胡丽娟 李传应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临床病理特点、分子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系统性ALK^(-)ALC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行HE、免疫组化染色、FISH和NGS检测,并复... 目的探讨系统性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临床病理特点、分子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系统性ALK^(-)ALC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行HE、免疫组化染色、FISH和NGS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系统性ALK^(-)ALCL好发于老年男性,常位于进展期,以淋巴结病变为主,结外原发部位包括原发胰腺、原发胸椎;形态学显示17例呈普通型,1例呈“霍奇金样”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中CD30均弥漫强阳性(>75%),CD2(16/17)、CD3(13/18)、CD5(4/18)、CD7(8/18)、CD4(14/18)、TIA-1(16/18)、CD8(2/16)、GATA-3(10/12)、EMA(3/5)、MUM1(12/12)、CD43(6/6)和CD56(2/8)不同程度阳性,Ki67增殖指数30%~90%,PD-L1(22C3)(TPS=0~100%),ALK、CD15、CD79α和CD20均阴性;FISH检测:5例TP63缺失,2例DUSP22缺失。NGS检测:16例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频率0~11个,平均4.2个基因突变;伴TP63重排的ALK^(-)ALCL更易发生于女性,多发于淋巴结,临床分期晚,易伴p53基因异常。结论伴TP63重排的系统性ALK^(-)ALCL与诸多不良因素相关,临床过程多呈侵袭性,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大细胞淋巴 ALK阴性 临床病理 TP63
下载PDF
恩沙替尼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邢源 于文娟 颜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36-40,共5页
恩沙替尼是一种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用于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或经第一代ALK-TKI克唑替尼治疗后病情恶化及不能耐受治疗的NSCLC。本文回顾了Pub Med、中国知网中将恩沙替尼应用于ALK阳性NSCLC患... 恩沙替尼是一种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用于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或经第一代ALK-TKI克唑替尼治疗后病情恶化及不能耐受治疗的NSCLC。本文回顾了Pub Med、中国知网中将恩沙替尼应用于ALK阳性NSCLC患者的研究,发现恩沙替尼可有效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在系统性和颅内疾病中均表现出优于克唑替尼的疗效,且副作用更小,患者耐受性高。对于中国晚期ALK阳性NSCLC患者,恩沙替尼与其他ALK-TKI比较可能更加经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沙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变性淋巴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临床研究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和辅助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朱展立 石荟 +1 位作者 董宇超 白冲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822-825,共4页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中分别应用癌基因驱动的靶向治疗和非癌基因驱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已经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其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驱动的晚期NSCLC患者在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后,可以显著延长生存...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中分别应用癌基因驱动的靶向治疗和非癌基因驱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已经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其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驱动的晚期NSCLC患者在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后,可以显著延长生存结局和改善生活质量。然而,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尚未统一,由于相关临床研究较少,且ALK阳性在NSCLC患者中的发生率较低,导致患者招募困难。因此,对于早期ALK阳性NSCLC患者是否能继续从ALK⁃TKIs中获益,目前尚无法得出确切结论。本文主要对ALK的分子结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进行回顾,同时综述早期ALK阳性NSCLC患者接受靶向药物在新辅助和辅助治疗中的主要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变性淋巴激酶 新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原发皮肤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10
作者 武迪 祁晓莉 +2 位作者 王春艳 王哲哲 卢晓红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8期790-792,813,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反复发作的原发皮肤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54岁,5年间不同部位多次出现皮肤肿物,镜下真...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反复发作的原发皮肤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54岁,5年间不同部位多次出现皮肤肿物,镜下真皮内见密集的肿瘤细胞弥漫浸润,并侵犯表皮,细胞有明显的多形性。免疫组化表达CD30、CD2、CD3、CD43。T细胞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阳性,存在DUSP22缺失及DUSP22-POMZP3(intergenic)融合。结论原发皮肤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少见,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资料、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病理特征 原发皮肤 变性大细胞淋巴 基因重排
下载PDF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儿EEF1G/ALK 融合基因的鉴定与检测
11
作者 何竞 刘丰 +3 位作者 张彩艳 郭丽改 刘英 郑勤龙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360-365,377,共7页
目的明确1例伴少见ALK融合基因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儿的分子诊断,建立该融合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基于锚定多重PCR的二代测序技术,鉴定患儿腹股沟肿大淋巴结组织中ALK基因的伙伴基因。建立EEF1G/ALK融合基因实时... 目的明确1例伴少见ALK融合基因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儿的分子诊断,建立该融合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基于锚定多重PCR的二代测序技术,鉴定患儿腹股沟肿大淋巴结组织中ALK基因的伙伴基因。建立EEF1G/ALK融合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方法的重复性、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性能评价。在此基础上检测此患儿肿瘤组织、骨髓、外周血和脑脊液EEF1G/ALK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经二代测序鉴定该患儿肿瘤细胞EEF1G/ALK融合基因阳性,Sanger测序验证为EEF1G Exon 6和ALK Exon 20的融合。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最低定量限为40拷贝/体系;弱阳性标本和强阳性标本的批内精密度CV分别为0.52%和0.17%;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1.32%和1.14%,重复性好;检测其他ALK融合阳性标本结果为阴性,特异性好。复发时送检的淋巴结穿刺组织和外周血的融合基因定量检测结果为138.92%和0.0039%,其余检测为阴性。结论明确此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为少见EEF1G/ALK融合基因阳性。建立的EEF1G/ALK融合基因定量检测方法特异性、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完全满足融合基因MRD监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大细胞淋巴 EEF1G/ALK融合基因 二代测序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阿来替尼治疗幼儿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12
作者 王思佳 虞燕萍 +2 位作者 吴怡玲 张志群 吴际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34期134-137,共4页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罕见的组织细胞增生症,目前国内外文献多为个案报道,对其治疗方案尚无明确指南。本研究报道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12月龄ALK阳性组...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罕见的组织细胞增生症,目前国内外文献多为个案报道,对其治疗方案尚无明确指南。本研究报道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12月龄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入院后予二代ALK抑制剂阿来替尼靶向治疗,出院后随访期间患儿无不良反应。目前用药9个月,患儿全身多处病变基本消退,无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变性淋巴激酶抑制剂 阿来替尼 幼儿
下载PDF
酷似“恶组”、原发于骨髓的间变性大细胞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
13
作者 陈为民 廖丽升 +1 位作者 谢颖 王仪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77-178,共2页
现代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显示,人们以往诊断的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简称恶组),绝大多数实际上是一组异质性的淋巴增生性疾病,而真性恶组极为罕见。我院近期收治一例酷似“恶组”的T细胞间变性大细胞恶性淋巴瘤,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变性大细胞 恶性淋巴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淋巴增生性疾病 骨髓 原发 分子生物学 免疫组化 异质性
下载PDF
EZH2抑制剂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放疗抵抗、Th细胞分化及PD1/PD-L1表达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王钧 王轶楠 +1 位作者 肖建波 李海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8-892,共5页
目的探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EZH)2抑制剂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放疗抵抗、Th细胞分化及程序性死亡(PD)1/PD1配体(PD-L1)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恶性淋巴瘤放疗抵抗细胞株将其分为恶性淋巴瘤(A)组、多柔比星(B)组、EZH2抑制剂(C)... 目的探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EZH)2抑制剂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放疗抵抗、Th细胞分化及程序性死亡(PD)1/PD1配体(PD-L1)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恶性淋巴瘤放疗抵抗细胞株将其分为恶性淋巴瘤(A)组、多柔比星(B)组、EZH2抑制剂(C)组、EZH2抑制剂联合PD1/PD-L1抑制剂(D)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流式细胞仪检测Th细胞分化相关因子,Western印迹检测PD1/PD-L1蛋白表达,Hoechst33258染色法、噻唑蓝(MTT)法及小室法检测恶性淋巴瘤细胞活性。结果与A组相比,B、C、D组细胞凋亡率、干扰素(INF)-γ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增殖率、侵袭数量、白细胞介素(IL)-4水平、PD1、PD-L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C组比B组变化更明显,D组比C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EZH2抑制剂可显著抑制恶性淋巴瘤细胞放疗抵抗,有效调控Th细胞分化,并抑制PD1/PD-L1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EZH)2抑制剂 恶性淋巴细胞 放疗抵抗 TH细胞分化 程序性死亡(PD)1/PD1配体(PD-L1)
下载PDF
ALK-1蛋白阳性的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薇 冉玉平 +6 位作者 李甘地 刘卫平 郭立新 张文燕 王琳 熊琳 郭在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74-576,共3页
报告1例ALK-1蛋白阳性的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儿女,6岁。因左下眼睑包块5个月就诊。入院检查见左下眼睑一2.5cm×3.0cm×0.5cm红色包块,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内大片大细胞浸润,细胞核呈间变性;免疫组化染色示U... 报告1例ALK-1蛋白阳性的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儿女,6岁。因左下眼睑包块5个月就诊。入院检查见左下眼睑一2.5cm×3.0cm×0.5cm红色包块,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内大片大细胞浸润,细胞核呈间变性;免疫组化染色示UCHL-1(+)、CD30(+)、ALK-1(+),EBER原位杂交为阴性。ALK蛋白表达模式为细胞质与细胞核。回顾相关文献,该例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检测到ALK蛋白阳性表达系国内首例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细胞 皮肤变性 CD30^+ ALK-1蛋白 EPSTEIN-BARR病毒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附1例报告)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陆化 李建勇 +3 位作者 汪承亚 朱光荣 徐卫 葛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BM-MSC)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共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NHL)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1例确诊为NHLⅡ期A组的患者,采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750 mg/m2、阿霉素40 mg/m2、...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BM-MSC)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共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NHL)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1例确诊为NHLⅡ期A组的患者,采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750 mg/m2、阿霉素40 mg/m2、长春新碱1.4 mg/m2,第1天静滴;强的松60mg/m2,第1~5天口服)化疗4次.自体PBSC动员前取自体骨髓培养BM-MSC,扩增后计数1×107,冻存.动员方案为美罗华、环磷酰胺加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采集结果单个核细胞(MNC)2.61 ×10s/kg,CD细胞4.27×106/kg,予-80℃低温冻存.CHOP方案预处理后24h先回输自体PBSC,次日回输自体BM-MSC.结果:移植后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计数(BPC)低谷时间为移植后第6(+6)天和+9天,恢复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和BPC>20×109/L的时间分别为5天和1天.除口腔溃疡和皮肤感染外,无其他严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结论:自体BM-MSC和自体PBSC共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安全可行,移植后造血重建快,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淋巴 NHL 安全性 疗效
下载PDF
原发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异常与其融合蛋白表达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时云飞 刘翠苓 +5 位作者 周春菊 宫丽平 董丽娜 李敏 黄欣 高子芬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0-386,共7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原发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rimary systemic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S-ALCL)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蛋白表达及ALK基因异常情况,探讨两者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收集... 目的:回顾性研究原发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rimary systemic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S-ALCL)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蛋白表达及ALK基因异常情况,探讨两者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淋巴瘤研究室及北京儿童医院28例确诊S-ALCL的病例,重新进行常规形态观察,复习及补充必要免疫组化标记以核实诊断。采用EnVision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ing,IHC)。应用ALK-1单克隆抗体检测ALK融合蛋白表达,应用位点特异性间期荧光原位杂交(locus specific 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LSI-FISH)方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肿瘤细胞ALK基因断裂及其他异常情况。收集临床资料,随访。结果:28例S-ALCL病例IHC检测ALK-1蛋白阳性19例,阴性9例。用LSI-FISH法检测到ALK基因断裂14例,其余14例无ALK基因断裂的病例中,5例呈2个拷贝,9例呈多个拷贝。全部病例中有完整随访的共22例,随访截止时16例生存,6例死亡,生存期0.5 -36.0个月,平均生存期12.8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73.9%。ALK基因多个完整拷贝者1年累计生存率仅47.6%,预后相对较差。结论:S-ALCL病例肿瘤细胞有ALK-1融合蛋白表达,在S-ALCL诊断中高度特异。S-ALCL病例ALK基因的异常改变很复杂,ALK-1融合蛋白表达与ALK基因断裂不完全吻合。S-ALCL中ALK基因异常的不同类型间预后可能有差异。ALK基因呈多个完整拷贝病例的预后可能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细胞 变性淋巴激酶 基因 原位杂交 荧光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姜锦贵 朱伦 +5 位作者 石群立 周晓军 安晓静 杨杰 马恒辉 吴波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及预后特点。方法对13例原发性皮肤ALCL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随访,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3例原发性皮肤ALCL中,男女之比为1.6∶1,平均年龄4...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及预后特点。方法对13例原发性皮肤ALCL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随访,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3例原发性皮肤ALCL中,男女之比为1.6∶1,平均年龄47岁。临床表现为皮肤斑块、结节、肿块;组织学形态多样;免疫组化示CD30均(+),大多数CD3和/或CD43(+),部分EMA、GranB和perforin(+),ALK、CKpan、CD20、CD79a、HMB45、CD68、CD15和CD117(-)。13例均经外科手术切除局部病变,再辅助以化疗和∕或放疗;9例随访时间5~55个月,1例死亡。结论原发性皮肤ALCL是低度恶性淋巴瘤,预后相对较好。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本病应与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黑色素瘤、低分化腺癌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变性大细胞淋巴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预后
下载PDF
胃肠道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朱晓静 安晓静 +2 位作者 马恒辉 吴波 石群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临床预后。方法对5例胃肠道原发ALCL进行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随访,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ALCL男女之比为1.5... 目的探讨胃肠道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临床预后。方法对5例胃肠道原发ALCL进行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随访,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ALCL男女之比为1.5∶1,平均年龄40.6岁。发生部位包括胃2例,胰、十二指肠1例,回盲部1例,结肠1例。所有病例均经外科手术切除,2例术后进行化疗。5例中有4例随访3至12个月,其中1例死亡,3例健在。ALCL形态表现多样,细胞呈多形性,大小不等,胞质丰富,细胞核大而不规则,呈扭曲、肾形、马蹄形及花环状,甚至见多核及巨核瘤细胞。免疫表型:5例ALCL均阳性表达CD30,部分表达EMA、CD3和CD45RO,而不表达CKpan、CD20、HMB45、CD68、CD15和CD117。结论 ALCL是一种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在胃肠道罕见,有必要与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低分化腺癌、胃肠道上皮样间质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 变性大细胞淋巴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18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德亮 勇威本 +3 位作者 朱军 郑文 张运涛 王小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41-742,共2页
关键词 变性大细胞淋巴 临床特征 诊断标准 细胞免疫表型标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