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0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泉州市某区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测情况
1
作者 王萍霞 钟煌培 周芳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4期24-27,共4页
目的 分析泉州市某区集贸摊点和超市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携带情况。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从泉州市鲤城区超市以及集贸摊点采集的100份食品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GB 478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致泻性大肠埃希... 目的 分析泉州市某区集贸摊点和超市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携带情况。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从泉州市鲤城区超市以及集贸摊点采集的100份食品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GB 478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验》对所有标本开展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微生物检验以及毒力基因检测,统计最终的检测结果。比较不同食品类型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差异。结果 100份检测样本当中,总共20份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20.00%;其中包含产肠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 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共6株,占比为30.00%;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共5株,占比为25.00%;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 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共5株,占比为25.00%;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ntero 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EIEC)共4株,占比为20.00%。牲畜肉类、生禽肉类、凉拌类、海产类以及蔬菜类食品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依次为38.89%、45.00%、5.00%、10.00%、4.55%,其中牲畜肉类、生禽肉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于其他食品类型(P <0.05)。分离获得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0株内,出现EHEC的O157共5株;血清凝集予以H7鉴定,其中共有5株EHEC的O157:H7鉴定血清凝集,1株O157在羊肉上分离获得,SLT2、hly、eaeA毒力基因均在H7菌中携带,其他O157共4株,4种毒力基因均为阴性。结论 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开展微生物检验能有效检出食品中的大肠埃希菌以及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有关部门应该要加强卫生监督的力度,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微生物检验 产肠毒性大肠埃希菌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下载PDF
酶底物光谱法与酶底物法检测水中大肠菌群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莉莉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87-193,共7页
采用新型酶底物光谱法和酶底物法对不同类型水样中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及粪大肠菌群指标进行同步检测。两种方法各有优势,采用SPSS软件对检测结果处理后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总大肠菌群的数据P=0.057,相关系数r=0.904;两组... 采用新型酶底物光谱法和酶底物法对不同类型水样中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及粪大肠菌群指标进行同步检测。两种方法各有优势,采用SPSS软件对检测结果处理后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总大肠菌群的数据P=0.057,相关系数r=0.904;两组大肠埃希氏菌的数据P=0.593,相关系数r=0.972;两组粪大肠菌群的数据P=0.136,相关系数r=0.986,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具有相关性,且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采用酶底物光谱法检测有证质控样品,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粪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均在质控样真值范围内,证明该方法检测准确度符合要求。酶底物光谱法与酶底物法相比,反应原理类似,操作更加简便,具有仪器自动化和智能化快速检测、判读、存储、联网传输数据等优点,可满足实验室常规检测需求,在应急突发事件现场检测方面有较强的运用前景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底物光谱法 酶底物法 大肠菌群 大肠埃希氏菌 大肠菌群
下载PDF
鸡大肠杆菌病防治
3
作者 马麟 黄菲娥 黄仟色 《四川畜牧兽医》 2024年第5期64-64,共1页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感染引起的。大肠杆菌是鸡肠道和环境常在菌,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约占15%,抗原类型主要有O、K、H、F四种,目前确定的O抗原血清型有173种,K抗原血清型有103种,H抗原血清型有60种,这一特征也导致了大...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感染引起的。大肠杆菌是鸡肠道和环境常在菌,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约占15%,抗原类型主要有O、K、H、F四种,目前确定的O抗原血清型有173种,K抗原血清型有103种,H抗原血清型有60种,这一特征也导致了大肠杆菌病难以清除且不同年龄阶段的鸡均有发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杆菌 大肠杆菌病 致病性大肠杆菌 血清型 常在菌 鸡肠道 H抗原 K抗原
下载PDF
乌梅丸及加减方治疗大肠疾病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洁 杨清瑞 +4 位作者 雷玉玉 陈欢 李彩玲 李翠 杜晓泉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91-198,共8页
[目的]评价乌梅丸及加减方治疗大肠疾病的相关系统评价(SRs),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 [目的]评价乌梅丸及加减方治疗大肠疾病的相关系统评价(SRs),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集乌梅丸及加减方治疗大肠疾病的SRs,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分别采用AMSTAR 2、PRISMA 2020和GRADE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及证据质量,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SRs,涉及4种疾病,有溃疡性结肠炎(UC)、肠易激综合征(IBS)、泄泻和大肠腺瘤性息肉术后。AMSTAR 2评价结果显示,10篇SRs为低质量,2篇SRs为极低质量;PRISMA 2020评分为19.5~30分,其中6篇SRs为中质量,6篇SRs为低质量。纳入SRs共报告了51个结局指标,GRADE评价结果为30个中质量,19个低质量,2个极低质量。现有证据显示,与常规治疗、空白对照/安慰剂相比,乌梅丸及加减方或联合常规治疗治疗UC、IBS、泄泻和大肠腺瘤性息肉术后的疗效更佳。[结论]乌梅丸及加减方治疗大肠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鉴于所纳入研究的样本量及疾病种类较少,其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和证据质量相对较低,应慎重对待该结论,期待今后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大肠疾病 系统评价再评价 AMSTAR 2 PRISMA 2020 GRADE
下载PDF
金属抗菌肽SIF_(4)对大肠杆菌拓扑异构酶活性及胞内核酸合成的影响
5
作者 李玉珍 肖怀秋 +4 位作者 周慧恒 李篮 匡燕 刘淼 赵谋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为系统阐明金属抗菌肽SIF_(4)基于DNA拓扑异构酶靶点的非细胞质膜抑菌机理,以大肠杆菌为模式菌株,研究了金属抗菌肽SIF_(4)与基因组DNA的结合方式、对DNA拓扑异构酶I/II活性以及胞内核酸生物合成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金属抗菌肽SIF_(4... 为系统阐明金属抗菌肽SIF_(4)基于DNA拓扑异构酶靶点的非细胞质膜抑菌机理,以大肠杆菌为模式菌株,研究了金属抗菌肽SIF_(4)与基因组DNA的结合方式、对DNA拓扑异构酶I/II活性以及胞内核酸生物合成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金属抗菌肽SIF_(4)可能以类似溴化乙锭嵌插方式与基因组DNA结合,对拓扑异构酶I有较强抑制活性,但对拓扑异构酶II影响较小,可通过影响DNA负超螺旋解链和RNA聚合酶结合催化RNA转录过程发挥抑菌活性。研究还发现,经金属抗菌肽SIF_(4)处理12 h后,大肠杆菌胞内总DNA和总RNA生物合成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1/2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组与对照组(0 MIC)相比,胞内DNA和RNA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MIC和2 MIC组与对照组相比,胞内DNA和RNA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实验结果可为金抗肽SIF_(4)在食源性大肠杆菌生物防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抗菌肽 大肠杆菌 拓扑异构酶 核酸 抗菌剂
下载PDF
某医院近10年大肠埃希菌分离率和耐药率的变迁情况
6
作者 郭丽洁 李富顺 +2 位作者 陈静静 王齐晖 褚云卓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总结近10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和耐药率,为临床抗感染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自2013年至2022年间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患者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使用VITEK 2和VITEK MS进行菌种鉴定,使用VIT... 目的总结近10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和耐药率,为临床抗感染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自2013年至2022年间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患者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使用VITEK 2和VITEK MS进行菌种鉴定,使用VITEK2和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至2022年共分离6845株菌株,其中80.5%来自住院患者,19.5%来自门诊和急诊患者。常见标本类型为尿液(57.8%)、血液(15.0%)、分泌物(9.2%)、引流液(8.1%)。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分离率为57.2%(54.3%~61.5%)。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仅为1.2%(0.2%~2.6%)。结论大肠埃希菌仍是临床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且耐药率有上升趋势,临床医师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监测 药物敏感性 大肠埃希菌
下载PDF
大肠杆菌多酚氧化酶的分子克隆及异源高效表达
7
作者 邓卉 余丹 +6 位作者 邹成义 范景胜 李斌 屈东 倪青松 郑钰嘉 陈瑾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1,共6页
菜籽粕、棉籽粕等非粮饲料资源存在的酚类化合物芥子碱、棉酚等抗营养因子,严重影响了其饲喂价值。本课题组筛选出的一株大肠杆菌属芥子碱降解菌SDB2已被证实能通过分泌多酚氧化酶来降解芥子碱和棉酚,本试验旨在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SDB... 菜籽粕、棉籽粕等非粮饲料资源存在的酚类化合物芥子碱、棉酚等抗营养因子,严重影响了其饲喂价值。本课题组筛选出的一株大肠杆菌属芥子碱降解菌SDB2已被证实能通过分泌多酚氧化酶来降解芥子碱和棉酚,本试验旨在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SDB2多酚氧化酶基因,实现其高效表达,为SDB2多酚氧化酶在饲料工业上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从大肠杆菌SDB2中克隆出多酚氧化酶基因,将其与质粒pET28a连接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培养,通过PCR鉴定及质粒酶切验证方法构建重组菌株,同时对重组克隆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以温度和诱导剂IPTG浓度两个影响因素诱导SDB2多酚氧化酶基因在重组菌株中高效表达,经SDS-PAGE和WB双重验证后,确立最佳诱导条件,最终纯化出目标酶蛋白。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SDB2多酚氧化酶基因,构建出异源表达重组菌株。(2)克隆出的SDB2重组多酚氧化酶基因含目标核苷酸741个,总编码氨基酸263个(含标签氨基酸2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8499.0,理论等电点为6.94,据此预测出SDB2重组多酚氧化酶三维结构模型。(3)确立SDB2多酚氧化酶异源高效表达的最佳诱导条件为温度37℃,IPTG浓度1 mmol,该条件下表达出大量可溶性酶蛋白,有利于工业化生产。本试验条件下,大肠杆菌SDB2多酚氧化酶成功实现了分子克隆及异源高效表达,为我国非粮饲料资源实现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多酚氧化酶 克隆 高效表达
下载PDF
尿感方对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特征的影响
8
作者 贺敏 蒋健 +3 位作者 乔昀 陈君灏 元唯安 张雯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50-2354,共5页
目的探讨尿感方对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特征的影响。方法以CFT073作为实验菌株,通过细菌生长培养,观察尿感方含药尿液对CFT073生长的影响。分别采用体外持留模型、微孔板法、平板法、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尿感方含药尿液对CFT073持... 目的探讨尿感方对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特征的影响。方法以CFT073作为实验菌株,通过细菌生长培养,观察尿感方含药尿液对CFT073生长的影响。分别采用体外持留模型、微孔板法、平板法、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尿感方含药尿液对CFT073持留能力、生物膜形成、泳动能力、内毒素释放水平、侵袭力和毒力相关基因(fur、chuA、iha、fyuA、gltS、gltP、fimH和LexA)的影响。结果与未经干预的CFT073比较,经空白尿液干预后的CFT073生长能力、持留能力、生物膜形成、泳动能力、侵袭力、内毒素释放水平和毒力相关基因mRNA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经90%空白尿液干预后的CFT073比较,经90%尿感方含药尿液干预后的CFT073生长受到抑制(P<0.05);与经60%空白尿液干预后的CFT073比较,经60%尿感方含药尿液干预后的CFT073持留能力、生物膜形成、泳动能力、侵袭力和内毒素释放水平降低(P<0.05,P<0.01),毒力相关基因fur、chuA、iha、fyuA、gltS、gltP、fimH、LexAmRNA表达下调(P<0.05,P<0.01)。结论尿感方可降低CFT073的持留能力、泳动能力和侵袭力,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和内毒素的释放,下调毒力相关基因fur、chuA、iha、fyuA、gltS、gltP、fimH、LexAmRNA表达,影响CFT073的毒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感方 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 毒力特征 毒力相关基因
下载PDF
湖南省部分地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生物特性分析
9
作者 刘伯承 燕海峰 +4 位作者 罗阳 王慧 杨俊 陈一峰 周望平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3期28-37,共10页
为探究湖南省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物特性,从部分地区规模肉鸡场采集122份病死鸡临床肝脏样品,采用传统细菌培养方法进行分离培养和初步鉴定,利用大肠杆菌持家基因phoA进行PCR扩增,对纯化鉴定后的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种系发育群检测... 为探究湖南省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物特性,从部分地区规模肉鸡场采集122份病死鸡临床肝脏样品,采用传统细菌培养方法进行分离培养和初步鉴定,利用大肠杆菌持家基因phoA进行PCR扩增,对纯化鉴定后的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种系发育群检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毒力基因检测、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出83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鉴定出15种血清型,其中O2、O1、O78、O14为优势血清型,种系发育群分为B2、B1、A和D群,高致病性株主要来自B2、B1群;MLST分析共得到12种ST型,其中ST95、ST481、ST350为主要ST型;分离株irp2、fyuA、iutA、fimC毒力基因携带率为100%,其中38.55%菌株同时携带irp2、afa、fyuA、iutA、hlyF、iss、papC、fimC毒力基因;雏鸡致病性试验检出高致病性菌株46株(55.42%)、中等致病性菌株31株(37.35%)、低等致病性菌株6株(7.23%);分离株对10种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其中对四环素和新生霉素耐药最严重,耐药率分别为96.38%和92.77%。结果表明,湖南省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遗传关系整体复杂多态,且致病性较高,耐药广泛,提示该地区应加强对禽大肠杆菌病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MLST 耐药性
下载PDF
一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全基因组测序及其耐药性分析
10
作者 李海利 徐引弟 +3 位作者 王治方 朱文豪 张立宪 马春江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21,共9页
为了解大肠杆菌携带的粘菌素耐药基因并筛选敏感药物,解决多重耐药和动物临床无药可选的困局,采用16S rRNA菌种全基因组测序,PCR筛查mcr-4、mcr-5、blaTEM和AmpC酶耐药基因,应用BLAST和MEGA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并对该... 为了解大肠杆菌携带的粘菌素耐药基因并筛选敏感药物,解决多重耐药和动物临床无药可选的困局,采用16S rRNA菌种全基因组测序,PCR筛查mcr-4、mcr-5、blaTEM和AmpC酶耐药基因,应用BLAST和MEGA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并对该菌株进行了78种抗生素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及4种天然植物提取物(黄藤素、黄连素、黄芩苷和博落回)的抑菌、杀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从2021年(1—12月)和2022年(1—6月)猪临床腹泻病例肠道中分离鉴定的145株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中,鉴定出1株同时携带粘菌素耐药基因(mcr-4,mcr-5)和β内酰胺酶blaTEM、AmpC基因的猪源大肠埃希氏菌临床菌株HN2149。78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HN2149菌株对头孢吡肟、头孢地嗪、磷霉素、头孢克肟、头孢唑林、头孢哌酮、美洛培南、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克拉维酸、头孢唑肟、头孢美唑、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和头孢他美敏感,对其余57种抗菌药物表现为耐药。4种植物提取物的药敏结果显示,博落回对菌株HN2149的抑菌、杀菌效果较好,其余3种提取物均对该菌株无抑菌和杀菌效果。以上研究结果为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酶 Β-内酰胺酶 mcr-4 mcr-5 blaTEM AMPC 大肠埃希氏菌 细菌耐药
下载PDF
尿路感染细胞实验中庆大霉素对尿路致病大肠杆菌的杀伤作用及细胞毒性研究
11
作者 张婷 王家兴 +2 位作者 陈婉冰 韩锦 李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0-326,共7页
目的在尿路感染体外细胞实验中,比较不同浓度庆大霉素(0、10、20、50、100、200μg/mL)对尿路致病大肠杆菌(UPEC)的杀伤作用,对尿路上皮细胞及炎性细胞如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比较不同浓度庆大霉素对不同量UPEC J96菌株(10^(8)、10^... 目的在尿路感染体外细胞实验中,比较不同浓度庆大霉素(0、10、20、50、100、200μg/mL)对尿路致病大肠杆菌(UPEC)的杀伤作用,对尿路上皮细胞及炎性细胞如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比较不同浓度庆大霉素对不同量UPEC J96菌株(10^(8)、10^(7)、10^(6))的杀伤情况;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庆大霉素在不同时间内(2 h或24 h)对原代培养的C57BL/6雄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腹腔巨噬细胞、人膀胱上皮细胞系J82的毒性作用;根据实验选择合适的庆大霉素浓度和作用时间,检测J96对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黏附、入侵以及小鼠巨噬细胞对J96的吞噬、清除作用。结果庆大霉素(≥10μg/mL)对J96的杀伤作用均强于1%的青霉素/链霉素双抗(P<0.0001),高浓度庆大霉素(≥100μg/mL)可在30 min内完全杀伤高达10^(8)的J96。50μg/mL庆大霉素作用2 h可对人膀胱上皮细胞系J82产生毒性作用(P<0.05)。结论本文明确了不同细胞体外实验时适宜的庆大霉素处理浓度及时间,人膀胱上皮细胞系J82对庆大霉素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庆大霉素 尿路致病大肠杆菌(UPEC) 细胞毒性
下载PDF
地下水源热泵回灌中大肠杆菌阻塞试验研究
12
作者 赵军 田嘉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65,共6页
以地下水源热泵回灌过程中大肠杆菌堵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研发的砂层颗粒迁移-沉积试验系统观察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孔隙孔道内的运移、沉积。分别以石英石、玻璃珠作为多孔介质做对比性试验,通过试验得出:石英石颗粒不均匀,级配不良... 以地下水源热泵回灌过程中大肠杆菌堵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研发的砂层颗粒迁移-沉积试验系统观察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孔隙孔道内的运移、沉积。分别以石英石、玻璃珠作为多孔介质做对比性试验,通过试验得出:石英石颗粒不均匀,级配不良,颗粒间的咬合力为大肠杆菌的沉积提供了“温床”,进而孔隙水压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稳定的状态;但玻璃珠颗粒粒径均匀,同时颗粒之间光滑,咬合力小,不利于大肠杆菌的沉积,孔隙水压力呈现陡减的现象。建立大肠杆菌渗透率衰减数学模型,将理论值和室内试验值进行数据拟合,从验证的结果看,所提渗透率衰减模型对预见微生物的迁移和沉积所引起的孔隙率减小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热泵 大肠杆菌 堵塞 回灌系统 绿色节能
下载PDF
2021年北京市哨点医院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病例特征分析
13
作者 王超 牛彦麟 +3 位作者 王同瑜 吴阳博 姜金茹 马晓晨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 通过分析2021年北京市哨点医院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感染病例的流行趋势和临床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与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北京市36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医院腹泻病例的粪便... 目的 通过分析2021年北京市哨点医院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感染病例的流行趋势和临床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与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北京市36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医院腹泻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及其性别、年龄、住址、发病时间、饮食史、临床特征等信息,对采集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中的DEC进行分离培养鉴定。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比较DEC不同分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2021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共采集腹泻病例粪便或肛拭子标本5697份,DEC阳性检出率为7.65%(436/5697),其中20~39岁年龄组阳性检出率最高(χ^(2)=18.804,P<0.001)。从年龄分布来看,20~39岁年龄组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阳性病例数高于其他年龄组(χ^(2)=36.769,P<0.001),从地区分布来看,感染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的病例多来自远郊(χ^(2)=50.679,χ^(2)=19.659,P均<0.001),感染ETEC的病例主要分布在城区(χ^(2)=13.420,P=0.001)。从季节分布来看,EAEC、ETEC和EPEC夏季感染均高于其他季节(χ^(2)=32.096,χ^(2)=89.339,χ^(2)=16.876,P均<0.001),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感染主要发生在春季(χ^(2)=10.976,P<0.001)。自述可疑饮食史信息方面,感染ETEC的病例多食用过酒类及冷冻食品(χ^(2)=41.837,P<0.001),EAEC感染者多食用过婴儿食品(χ^(2)=24.229,P=0.007)。临床特征方面,出现腹痛的病例ETEC检出率更高(χ^(2)=8.017,P=0.005),出现恶心或呕吐的病例中EAEC的检出率更高(χ^(2)=5.701,P=0.017;χ^(2)=4.160,P=0.041)。结论 北京市哨点医院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病例具有季节性及人群流行特征,可结合不同分型DEC感染病例的可疑食品暴露信息及临床特征,为食品安全健康宣教和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哨点医院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病例特征 北京市
下载PDF
基于RNA-seq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型乳房炎的关键应答基因
14
作者 师志海 王文佳 +1 位作者 刘洁 王亚州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58,共9页
该研究旨在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发掘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型奶牛乳房炎相关的关键应答基因,为发掘乳房炎防治有关的生物标志物奠定基础。于体外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MAC-T建立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细胞模型,并进行了转录组测序... 该研究旨在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发掘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型奶牛乳房炎相关的关键应答基因,为发掘乳房炎防治有关的生物标志物奠定基础。于体外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MAC-T建立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细胞模型,并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同时从公共数据库中收集了9份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处理的乳腺上皮细胞转录组测序样本,结合生物信息分析技术进行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型乳房炎关键应答基因的发掘。结果发现,乳腺上皮细胞中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显著关联的差异表达基因有449个,其中上调差异基因有223个,下调差异基因有226个;另有347个差异表达基因与大肠杆菌处理显著关联,其中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116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有231个。功能富集分析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型乳腺上皮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到IL-17信号通路。蛋白质互作分析发现,383个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乳房炎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形成了21个调控网络,其中最大的调控网络包含了67个差异表达基因。另外,281个大肠杆菌乳房炎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形成了16个调控网络,其中最大的调控网络包含了33个差异表达基因。利用Cytoscap插件CytoHubba进一步筛选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型乳房炎的关键应答基因各10个。这些关键应答基因的发掘将为进一步阐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型乳腺炎的发生发展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牛乳腺上皮细胞
下载PDF
微酸性电解水-超声波并行联合处理对鲜切生菜表面大肠杆菌杀菌效果的影响
15
作者 高晴 刘培红 +2 位作者 冉苒 范江平 和劲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0-216,共7页
为探明微酸性电解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SAEW)与超声波(ultrasonic,US)并行联合处理对鲜切生菜表面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杀菌效应,本研究在不同料液比(1∶5、1∶10、1∶15(g/mL))和不同温度(25、35、45℃)条... 为探明微酸性电解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SAEW)与超声波(ultrasonic,US)并行联合处理对鲜切生菜表面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杀菌效应,本研究在不同料液比(1∶5、1∶10、1∶15(g/mL))和不同温度(25、35、45℃)条件下采用SAEW-US并行联合处理鲜切生菜,并用平板计数法测定生菜表面E.coli菌落数,对菌落数的变化情况进行协同效应分析及动力学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双层培养计数法对处理后的E.coli进行亚致死损伤检测。结果表明,SAEW-US并行联合处理的杀灭E.coli效力高于SAEW单一作用时的杀灭E.coli效力,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溶剂用量的增加和温度的提高,杀灭E.coli效果显著增强。SAEW-US并行联合处理对于杀灭E.coli具有“1+1>2”的协同效应,且杀菌过程遵循一级动力学模型。SAEW-US并行联合处理比单独SAEW处理杀灭E.coli效果强,并且能降低E.coli亚致死损伤数量。综上可知,SAEW-US并行联合处理鲜切生菜表面E.coli存在协同效应,相关结果可为鲜食农产品的杀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酸性电解水 超声波 并行联合处理 大肠杆菌杀菌动力学 协同效应
下载PDF
水源热泵回灌中大肠杆菌阻塞迁移沉积特性参数试验研究
16
作者 赵军 汪瑶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5-419,共5页
以地下水源热泵回灌过程中大肠杆菌堵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研发的砂层颗粒迁移-沉积试验系统观察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孔隙孔道内的运移、沉积。以3种不同长度的试验箱体开展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里的运移沉积规律,通过试验得出:1)石英... 以地下水源热泵回灌过程中大肠杆菌堵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研发的砂层颗粒迁移-沉积试验系统观察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孔隙孔道内的运移、沉积。以3种不同长度的试验箱体开展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里的运移沉积规律,通过试验得出:1)石英石颗粒内部的内摩擦力有利于大肠杆菌的沉积,流动速度对大肠杆菌引起的微生物堵塞起到关键作用:2)3种(60、80、100 cm)不同长度的试验箱体在流速作用下以100和80 cm为对象,其沉积率提高了57.1%;以80和60 cm为对比对象,其沉积率提高了27.3%;3)大肠杆菌的恢复率与流体速度也成正相关作用,其堵塞原理类似沉积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源热泵 大肠杆菌 多孔介质 沉积特性 迁移沉积 试验系统
下载PDF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探讨大黄免煎颗粒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
17
作者 王秀丽 王自辉 +6 位作者 陈美汐 吴欣 申淋潮 李笑迎 阎雪 张瑞 李姣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4年第4期53-58,共6页
目的: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出发,探讨大黄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4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利巴韦林组、大黄低剂量组、大黄中剂量组、大黄高剂量组、病毒对照组,... 目的: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出发,探讨大黄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4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利巴韦林组、大黄低剂量组、大黄中剂量组、大黄高剂量组、病毒对照组,每组各7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通过滴鼻感染RSV造模,灌胃给药3 d后通过Western bolt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的病毒所带荧光蛋白(RSV-GFP)的表达;q-PCR检测小鼠肺组织病毒基因(RSV-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肺病理学形态变化;冰冻切片观察肺组织病毒荧光情况;病毒空斑法检测小鼠肺匀浆病毒滴度。结果:与病毒对照组小鼠相比,大黄低剂量组小鼠RSV-GFP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黄各剂量治疗组的RSV-G、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病毒对照组小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毒对照组小鼠肺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肺间质增厚,组织毛细血管淤血,肺泡壁炎细胞浸润,各治疗组病理改变均有所减轻,肺泡壁炎细胞浸润减少;大黄低剂量组、利巴韦林组与病毒对照组相比,病毒荧光强度降低;大黄低剂量组、利巴韦林组小鼠肺部病毒滴度也较病毒对照组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黄免煎颗粒可抑制RSV在小鼠肺组织中复制,降低肺内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小鼠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与大肠相表里 呼吸道合胞病毒 泻下法 大黄 BALB/C小鼠
下载PDF
大肠高风险腺瘤危险因素研究
18
作者 董魁 吴洁 +3 位作者 王军 刘海涛 燕静 乔冠恩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 探究大肠高风险腺瘤的危险因素,为建立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统计我院住院腺瘤性息肉患者676例,男438例,女238例,其中低风险腺瘤(低风险组)479例,男305例,女174例;高风险腺瘤(高风险组)197例,男133例,女64例。采集一般资... 目的 探究大肠高风险腺瘤的危险因素,为建立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统计我院住院腺瘤性息肉患者676例,男438例,女238例,其中低风险腺瘤(低风险组)479例,男305例,女174例;高风险腺瘤(高风险组)197例,男133例,女64例。采集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饮食、吸烟、饮酒、运动、大肠肿瘤一级亲属、大便情况),病史(血脂、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囊切除、HP感染情况),结肠镜数据(息肉的数量、大小、部位),息肉病理等数据。比较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上述数据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肠高风险腺瘤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相比,两组在年龄、BMI值、大肠癌一级亲属、高脂血症、胆囊切除、HP感染、果蔬饮食方面存在差异(P<0.05)。将差异结果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50岁)、大肠癌一级亲属、高脂血症、胆囊切除、HP感染是高风险腺瘤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喜食果蔬类食物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高龄(≥50岁)、大肠癌一级亲属、高脂血症、胆囊切除、HP感染是高风险腺瘤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喜食果蔬类食物为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低风险腺瘤 高风险腺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北京某医院感染性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和耐药特征分析
19
作者 马思宇 马立艳 +3 位作者 罗虎 周妍妍 王雅轩 苏建荣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明确本院感染性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和耐药特征。方法采用VITEK MS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初步鉴定,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毒力基因,对本院感染性腹泻患者临床分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进行5... 目的明确本院感染性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和耐药特征。方法采用VITEK MS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初步鉴定,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毒力基因,对本院感染性腹泻患者临床分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进行5种型别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和E-test法药敏试验检测DEC菌株的耐药表型特征。二代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其耐药分子特征。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院DEC检出率为11.9%,其中EAEC占比37.5%,非典型EPEC占比34.38%,ETEC占比25.0%,EIEC占比3.12%,未检出EHEC菌株。32株DEC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甲氨苄啶/磺胺异恶唑耐药率最高,分别为53.12%、43.75%和37.5%。ESBLs(+)株占比18.75%,其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率为83.83%,显著高于ESBLs(-)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32株DEC共有25个ST型,优势基因型为ST10共4株(12.5%),ST28、ST31和ST3153各2株(各占比6.25%),其他21个型别各1株菌(各占比3.13%)。EAEC中检出1株携带bla_(NDM-1)的耐碳青霉烯类菌株。结论我院感染性腹泻患者的DEC以aggR、pic、astA、eae 4种毒力基因较为常见,以EAEC、EPEC为主要型别,基因型别呈高度多态性,检出多重耐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下载PDF
中医药预防大肠息肉术后复发证型证素分布及用药规律研究
20
作者 谢伟昌 陈楠 +6 位作者 姜小艳 王洪亮 刘磊 罗爽 张伟健 郭绍举 黄彬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7期97-102,共6页
目的:探讨近二十年各医家预防大肠息肉术后复发证型证素分布及用药规律,为中医药预防大肠息肉术后复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各医家处方为切入点,提取处方涉及的证候类型、病位证素、病性证素及药物组成,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 目的:探讨近二十年各医家预防大肠息肉术后复发证型证素分布及用药规律,为中医药预防大肠息肉术后复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各医家处方为切入点,提取处方涉及的证候类型、病位证素、病性证素及药物组成,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运用关联规则、系统熵聚类等一系列高级的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处方的证型证素分布、用药频次、性味、归经、药物相关性以及聚类情况。结果:共收集到数据库相关文献所载预防大肠息肉复发的处方105首,涉及中医证型30种,中药186味。其中核心药物组合139对,潜在常用药对157对,新处方3首。结论:脾胃虚弱是大肠息肉的核心病机,治疗当以健脾益胃为基础,根据不同患者血瘀、湿阻、痰凝、热毒等的差异,佐以活血、祛湿、化痰、清热之法,标本兼治,方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大肠息肉 术后复发 证型证素 组方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