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
1
作者 刘素英 孙玮螺 +3 位作者 李萍 付强 刘飞 陈健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215-1218,1223,共5页
目的分析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s)的内镜表现和病理特征,为术前充分评估肿瘤风险及选择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内镜治疗的LST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分型、组... 目的分析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s)的内镜表现和病理特征,为术前充分评估肿瘤风险及选择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内镜治疗的LST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分型、组织学类型等方面临床和病理特征。结果共168个病例,病灶形态分型以颗粒型为主,占72.6%(122/168);病理类型以腺瘤为主,占78.6%(132/168)。组织学类型主要表现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占83.3%(140/168)。直径≥20 mm的LSTs多见于直肠,主要呈结节混合型,癌变率高于直径<20 mm的LSTs,分别为33.3%、46.3%和24.1%(P<0.05);而直径<20 mm的LSTs多见于升结肠,主要呈颗粒均一型,分别为45.0%和50.0%(P<0.05)。直肠LSTs病灶最大径中位数大于右半结肠及左半结肠,主要呈结节混合型,癌变率高于右半结肠及左半结肠,分别为[25(22,30)mm、67.5%和34.9%,P<0.05]。癌变组病灶最大径中位数大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多见于直肠,主要呈结节混合型,分别为[25(22,30)mm、53.6%和67.9%,P<0.05];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病灶多见于升结肠,主要呈颗粒均一型,分别为37.1%和41.1%(P<0.05)。结论大肠LSTs临床及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直肠是直径≥20 mm且癌变的LSTs最常见的部位,其病灶形态以结节混合型为主,LSTs恶变潜能与病灶部位、直径及病灶形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特点 病理特征
下载PDF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复发分析
2
作者 陈晨 叶小峰 +1 位作者 王晶 卜玲玲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43-946,共4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LST)的效果及术后复发分析。方法2019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LST病人78例,根据病人意愿选择手术方式,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采用窄带成像技术联合内镜黏...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LST)的效果及术后复发分析。方法2019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LST病人78例,根据病人意愿选择手术方式,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采用窄带成像技术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并比较两组围术期及术后恢复情况、肿瘤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8.16±10.13)分钟,术后恢复排便时间为(51.34±6.36)小时,排气时间为(47.28±10.78)小时,肠鸣音恢复时间为(32.67±6.02)小时,对照组分别为(76.03±10.11)分钟、(54.55±6.27)小时、(52.56±11.55)小时、(35.84±5.97)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9例/39例)整体切除率高于对照组(32例/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道感染、消化不良和不良反应总计率(5例/39例)低于对照组(18例/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精神健康情况评分为(76.16±12.13)分,情感职能情况评分为(77.32±11.13)分、社会功能情况评分为(80.37±11.13)分、活力情况评分为(81.23±9.07)分、躯体疼痛情况评分为(83.15±8.15)分、生理职能情况评分为(82.09±10.28)分、生理功能情况评分为(85.27±8.28)分,对照组分别为(62.34±11.09)分、(65.50±12.13)分、(72.18±10.07)分、(75.10±9.11)分、(76.11±7.07)分、(76.11±7.07)分和(75.14±8.3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带成像技术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LST的治疗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 肠镜 黏膜下剥离术 结直肠癌 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
下载PDF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不同中医证型与形态学分型、病灶大小、生长部位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黄乾荣 黄晓峰 付肖岩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9期57-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不同中医证型与形态学分型、病灶大小、生长部位特点的相关性,为该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及术后复发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的LST患者...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不同中医证型与形态学分型、病灶大小、生长部位特点的相关性,为该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及术后复发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的LST患者150例,参照《中医常见证诊断标准(上)》,结合高年资中医医师经验,将LST辨证分为肠道湿热证、脾虚湿蕴证、血瘀内停证、寒湿阻滞证及肝郁气滞证5组,分析不同中医证型LST形态学分型、病灶大小、生长部位的特点,与LST形态学分型、病灶大小的相关性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①形态学分型情况:非颗粒型110例、颗粒型40例,其中脾虚湿蕴证、肠道湿热证及寒湿阻滞证以非颗粒型为主,而肝郁气滞证及血瘀内停证以颗粒型为主。②病灶大小分布:病灶大小在(10,20]mm 119例,以脾虚湿蕴证、肠道湿热证及寒湿阻滞证为主;病灶大小在(20,30]mm 25例,以肝郁气滞证、血瘀内停证为主;病灶大小>30 mm 6例,以血瘀内停证、寒湿阻滞证为主。③生长部位分布情况:位于右半结肠10例,左半结肠76例,直肠64例;5个中医证型的LST主要分布在左半结肠和直肠。④相关性分析结果:脾虚湿蕴证与病灶大小在(10,20]mm呈负相关(OR=0.346,P<0.05),与病灶大小在(20,30]mm呈正相关(OR=3.409,P<0.05);肠道湿热证与非颗粒型成负相关(OR=0.481,P<0.05);与病灶大小在(10,20]呈负相关(OR=0.406,P<0.05)。结论内镜检查可为LST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诊断依据,为防治该种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中医证型 形态学分型 病灶大小 生长部位 相关性
下载PDF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合并传统锯齿状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李世玲 安祯祥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62-164,共3页
通过回顾分析一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合并传统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s,TSA)的诊治过程,探讨二者同时共存时可能出现的漏诊及误诊原因。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该疾病的内镜诊断、病... 通过回顾分析一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合并传统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s,TSA)的诊治过程,探讨二者同时共存时可能出现的漏诊及误诊原因。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该疾病的内镜诊断、病理类型、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与思考。此外,针对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术后治疗,提出可考虑使用我院院内“制剂仙及散”来促进创面愈合,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检出率,争取实现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传统锯齿状腺瘤 漏诊 内镜诊疗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39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5
作者 黄福林 林佐光 杨勇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21期42-46,共5页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直径大于20 mm、行ESD治疗...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直径大于20 mm、行ESD治疗的39例LST患者的病变特征(病变部位、大小、类型)以及手术结局(手术时长、一次性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病理诊断、并发症发生及随访情况)。结果:39例LST患者中,病灶分布于直肠者最多,占69.2%(27/39);肿瘤直径20~85 mm,平均直径31.8 mm;内镜下结节混合型所占比例最高,达48.7%(19/39),假凹陷型所占比例最低,仅占7.7%(3/39);ESD手术操作时间为75~375 min,中位时间为142 min;整块切除率为97.4%(38/39),治愈性切除率为92.3%(36/39),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6%(1/39),穿孔发生率为2.6%(1/39),直肠狭窄发生率为2.6%(1/39),无迟发性出血病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单纯腺瘤14例、低级别瘤变9例、高级别瘤变12例、癌变4例。术后随访3~36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病例。结论:ESD治疗LST是安全、有效、微创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手术时长 并发症
下载PDF
联动成像模式和亮蓝光成像模式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6
作者 林吟 邹东东 +1 位作者 黄兆许 吴以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7-492,共6页
目的 评估蓝激光内镜系统不同模式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12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收治的接受蓝激光结肠镜亮蓝光成像模式(blue laser imagin... 目的 评估蓝激光内镜系统不同模式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12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收治的接受蓝激光结肠镜亮蓝光成像模式(blue laser imaging-bright,BLI-bright)、联动成像模式(linked color imaging,LCI)和普通白光模式(white light imaging,WLI)进行详细检查的连续性LST患者,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45~86岁,中位年龄72岁。主观可视性分析由6名内镜医师完成,按年资分成高年资组和低年资组,每组各3名,主要观察指标为LST可视性评分(ranking score,RS)。客观色差分析主要比较3种模式下LST与周边黏膜的总色差(ΔE),色差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的1976 L*a*b*系统。结果 (1)WLI、BLI-bright和LCI模式下6名内镜医师的RS总体评分分别为(3.27±0.48)分、(3.05±0.59)分和(3.42±0.30)分,LCI模式下RS总体评分明显高于BLI-bright模式(t=5.286,P <0.001)和WLI模式(t=2.647,P=0.010),而BLI-bright模式低于WLI模式(t=2.289,P=0.025)。亚组分析显示:高年资组3种模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26,P=0.326);低年资组LCI模式的RS评分为(3.32±0.41)分,明显高于BLI-bright模式的(2.64±0.85)分(t=6.194,P <0.001)和WLI模式的(3.01±0.69)分(t=3.715,P <0.001)。(2)WLI、BLI-bright和LCI模式下LST与周边黏膜的总色差(ΔE)分别为16.81±6.91、11.32±3.17和27.21±7.57,LCI模式下ΔE明显高于BLI-bright模式(t=30.934,P <0.001)和WLI模式(t=61.411,P <0.001),而BLI-bright模式低于WLI模式(t=12.404,P <0.001)。并且,LCI模式下亮度的差异(ΔL)、红绿色分量的色差(Δa)和黄蓝色分量的色差(Δb)均高于BLI-bright模式和WLI模式(均P <0.001),而BLI-bright模式均低于WLI模式(均P <0.05)。在WLI和LCI模式下色差主要由红绿色分量的色差(Δa)和黄蓝色分量的色差(Δb)产生,而在BLI-bright模式下色差主要由红绿色分量的色差(Δa)产生。结论 蓝激光内镜系统中的LCI模式能增加LST与周边黏膜的色差,提高LST可视性,有利于检出LST,尤其适用于低年资内镜医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联动成像模式 亮蓝光成像模式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疗效
7
作者 梁银莺 吴柳红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8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行内镜手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组35例行内镜下黏膜...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行内镜手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组35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完整切除率、≥3 cm、1.5~3 cm整块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实施临床医治,可以提升诊治效果,完整切除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下载PDF
Wnt及整合素信号通路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中的表达及与其内镜内镜形态学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杰 霍继荣 +2 位作者 王东 汪春莲 吕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34-1241,共8页
目的探究Wnt信号通路及整合素信号通路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中的表达及与其内镜形态学之间的关系,以期对LST特殊生长方式的发生机制有一定的认识。方法随机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0年1月1日~2015年6月10日期间确诊的LST 52例,... 目的探究Wnt信号通路及整合素信号通路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中的表达及与其内镜形态学之间的关系,以期对LST特殊生长方式的发生机制有一定的认识。方法随机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0年1月1日~2015年6月10日期间确诊的LST 52例,按内镜形态学分,结节混合型37例,颗粒均一型6例,扁平隆起型5例,假凹陷型4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Wnt信号通路中的β-catenin、磷酸化GSK-3β,及整合素信号通路中的Paxillin、ILK在此52例LST及对照组15例突起性腺瘤(PA)中的表达;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β-catenin、磷酸化GSK-3β、Paxillin、ILK在LST中的表达与其内镜形态学之间的关系。结果β-catenin在LST中的表达较PA中的表达升高(P<0.05);β-catenin、磷酸化GSK-3β、Paxillin、ILK在LST的假凹陷型中的表达较PA中的表达均升高(P<0.05);β-catenin、磷酸化GSK-3β、ILK,在LST中的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在PA中的表达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LST的假凹陷型,可能具有不同于其他内镜分型的特殊发生机制;LST中,ILK对Wnt信号通路的表达上调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WNT信号通路 整合素信号通路 Β-CATENIN 内镜分型
下载PDF
β-catenin、磷酸化GSK-3β、c-myc与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新颖 王菁 +4 位作者 龚伟 刘思德 王亚东 张亚历 姜泊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973-1975,共3页
目的观察β-catenin、磷酸化GSK-3β、c-myc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和隆起型腺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种大肠肿瘤类型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50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和54例大肠隆起型腺瘤的活检标本,统计其临床病理学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检测... 目的观察β-catenin、磷酸化GSK-3β、c-myc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和隆起型腺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种大肠肿瘤类型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50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和54例大肠隆起型腺瘤的活检标本,统计其临床病理学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标本中β-catenin、磷酸化GSK-3β、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β-catenin,磷酸化GSK-3β,c-myc在侧向发育型肿瘤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在隆起型腺瘤中的表达(P<0.05),且不受患者年龄的影响。结论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中的活动显著强于在隆起型腺瘤中的活动,GSK-3β的磷酸化失活可能与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中β-catenin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隆起型腺瘤 Β-CATENIN 磷酸化GSK-3 βc-myc
下载PDF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内镜下分型与术后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彭学 樊超强 +9 位作者 于劲 杨歆 邓磊 谢霞 廖忠莉 聂绪彪 鲜承宏 刘恩 杨仕明 柏健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489-2491,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内镜下的形态特征与病理学类型的关系,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中心已行内镜手术或外科手术治疗的165例L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65例患者中,行内镜手术...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内镜下的形态特征与病理学类型的关系,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中心已行内镜手术或外科手术治疗的165例L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65例患者中,行内镜手术126例,外科手术22例)。结果 165例LST患者中,其中颗粒均一型(LST-G-H)9个,结节混合型(LST-G-M)124个,平坦隆起型(LST-NG-F)32个,假凹陷型(LST-NG-PD)0个。病理结果:癌变16个,低级别上皮内瘤变74个,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5个,息肉或腺瘤20个。结节混合型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黏膜下癌的发生率47.58%(59/124),高于颗粒均一型22.22%(2/9),但无显著差异;平坦隆起型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黏膜下癌的发生率31.25%(10/32)。总体比较:各亚型的病理类型比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7.6301,P=0.2665),各亚型和病理类型在形态特点的分布比例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颗粒型、非颗粒型中,LGIN、HGIN以及Cancer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大肠LST内镜形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大肠癌的关系密切,多发生于直肠。其内镜下各分型的癌变率及恶性潜能均较高,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 病理学 分型
下载PDF
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41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付兰英 王雷 +1 位作者 杨小军 赵晓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200-220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内镜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spreading tumor,LST)的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间我科收治的41例LST患者行ESD治疗的手术操作时间、切除病灶... 目的回顾性分析内镜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spreading tumor,LST)的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间我科收治的41例LST患者行ESD治疗的手术操作时间、切除病灶直径、整切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及治愈率。结果 41例LST行ESD治疗,手术操作时间:10~115(63.2±24.3)min,病灶直径:1.2~12(4.0±2.7)cm,整切38例(38/41,92.3%),术中穿孔1例(1/41,2.4%),术后穿孔1例(1/41,2.4%),术后出血2例(2/41,4.8%),术后直肠狭窄1例(1/41,2.4%)。随访时间1~34(12.0±9.7)个月,残余灶1例,复发2例(2/41,4.9%),治愈40例(40/41,97.6%)。结论 ESD治疗LST的操作时间短、整切率高、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剥离术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人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红平 周光群 +7 位作者 刘雪梅 谢睿 狄连君 王海波 刘黔 周晏因 赵逵 庹必光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11期56-61,共6页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老年人与中青年人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老年人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6年9月在外院及该院检查发现,并在该院拟行ESD的LST患者,其中老年...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老年人与中青年人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老年人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6年9月在外院及该院检查发现,并在该院拟行ESD的LST患者,其中老年组(≥60岁)53例,中青年组(30~59岁)37例,比较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的性别、病变形态分型、病变部位、病理类型、手术方法、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病变形态分型,老年人以结节混合型(LST-G-M)为主,与中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青年组以平坦隆起型(LST-NG-F)为主,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pit pattern分型,老年人以Ⅲ_L型、Ⅳ型为主,青年组以Ⅱ型、Ⅲ_L型为主,Ⅱ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病变好发于直肠,尤其以老年组明显,与中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次是升结肠,其余均少见,左半结肠的发病率高于右半结肠;病理情况,老年组以管状绒毛状腺瘤为主,容易伴局部癌变,与中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人LST是大肠癌发病的高危人群,若老年人检查发现LST,排除手术禁忌后应及时行内镜下切除;ESD是治疗大肠LST的重要手段,尤其适合老年人LST的治疗,值得临床运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老年人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下载PDF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疾病特征及内镜诊断和治疗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闫振坤 李颖 +2 位作者 张金萍 孙旭 李长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983-4985,共3页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是指肿瘤直径大于10 mm,而且呈侧向扩展而不是垂直上下生长的大肠表浅型病变〔1,2〕,诊断较困难。本研究探讨LST的疾病特征及内镜诊治的意义。1材料与方法:.1病例我中心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LST患者105例,男65...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是指肿瘤直径大于10 mm,而且呈侧向扩展而不是垂直上下生长的大肠表浅型病变〔1,2〕,诊断较困难。本研究探讨LST的疾病特征及内镜诊治的意义。1材料与方法:.1病例我中心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LST患者105例,男65例,女40例,年龄34~79〔平均(59.9±10.2)〕岁。根据病情分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5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分次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
下载PDF
ESD联合EMR治疗较大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9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志坚 徐明符 +7 位作者 詹磊磊 程树红 陈孟君 黄妙兴 梁永强 李嘉宝 杜立钧 刘宇虎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3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ESD联合EMR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我院确诊为LST的患者9例(9处病灶),并记录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镜下分型,所有病灶均分两步完成切除:①首先将病灶与周边正常黏膜环形切开分离,必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ESD联合EMR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我院确诊为LST的患者9例(9处病灶),并记录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镜下分型,所有病灶均分两步完成切除:①首先将病灶与周边正常黏膜环形切开分离,必要时逐步剥离(ESD)病灶至其直径小于圈套器直径;②再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圈套切除整个病灶。结果①9例患者均于内镜下完成整块切除,切除时间为(45±12)min,2例发生术中出血,均于内镜下止血,术中术后无其他并发症发生;②术后病理结果显示9例患者均完整切除,2例为管状腺瘤,2例为绒毛状腺瘤,5例为绒毛状管状腺瘤(其中1例伴局部癌变,但基底部无癌残留);6个月后内镜随访结果显示病灶切除处均完全愈合,未有复发。结论 ESD联合EMR在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中可做为一种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R ESD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下载PDF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临床意义及诊治 被引量:8
15
作者 姜泊 刘思德 +4 位作者 智发朝 潘德寿 周丹 万田谟 周殿元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1年第4期25-28,共4页
背景: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是指起源于大肠粘膜的一类隆起型病变,这类病变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而主要沿粘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故称之为侧向发育型肿瘤。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其病变形态和发生发展上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于... 背景: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是指起源于大肠粘膜的一类隆起型病变,这类病变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而主要沿粘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故称之为侧向发育型肿瘤。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其病变形态和发生发展上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腺瘤,LST与大肠癌的关系密切,并已有动态观察表明LST病变可以在3年内发展为进展期大肠肠癌。方法:应用放大内镜及粘膜染色方法在近一年共共检查2920名患者。结果:发现25例侧向发育型肿瘤,共26个病变。其中颗粒均一型11例,结节混合型15例,粘膜内癌3例,锯齿状肿瘤2例;病变最大为60X72mm,最小为11X12mm;11~20mm有6个;21~30mm:9个;31mm以上有11个病变。在26例病变中,腺管开口类型主要以IV型腺管开口为主,占61.54%(16/26);表现为V_A型腺管开口的LST的3例患者,病理诊断为粘膜内癌,7例表现为IIIL型腺管开口类型的病例,病理诊断为管状绒毛状腺瘤;26例病变全部在发现病变的同时或择期进行EMR或EPMR切除治疗。全部病例未发生任何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对LST的临床检出必须应用粘膜染色技术和放大内镜,对有肠道粘膜发红或粗糙、血管网不清或消失的征象必须进行粘膜染色,以发现病变。LST的腺管开口大多数表现为IV型或IIIL型,而IV型腺管开口多为绒毛状腺瘤,IIIL型腺管开口多为管状腺瘤,一但出现V型腺管开口则已经表明有癌变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管开口类型 LST 腺瘤 病变 L型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粘膜染色 放大内镜 大肠 患者
下载PDF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原代培养细胞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宇晶 赖卓胜 +3 位作者 王亚东 姜泊 周志涛 周殿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9-80,84,共3页
目的研究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细胞经原代培养的细胞株的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将1例经肠镜切除的直肠LST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建株,然后进行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并与直肠腺癌及正常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进行对照。结果LST原代培养的细... 目的研究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细胞经原代培养的细胞株的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将1例经肠镜切除的直肠LST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建株,然后进行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并与直肠腺癌及正常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进行对照。结果LST原代培养的细胞表面被覆大量微绒毛,胞浆内有较多溶酶体、线粒体和吞噬颗粒,核异型性明显,核仁巨大,异型核沟。结论LST原代培养细胞具有高度恶性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原代培养 细胞培养 电镜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诊断及内镜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艳飞 丁士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17-1120,1125,共5页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最早于1993年由日本学者Kudo提出,它是结直肠的一种特殊平坦型病变,直径&gt;1 cm,倾向于沿肠壁侧向生长或环肠壁生长,而不是向肠壁深部垂直生长([1])。LST形态多样,病理亚型较多...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最早于1993年由日本学者Kudo提出,它是结直肠的一种特殊平坦型病变,直径&gt;1 cm,倾向于沿肠壁侧向生长或环肠壁生长,而不是向肠壁深部垂直生长([1])。LST形态多样,病理亚型较多,常规内镜下很容易漏诊。LST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随着病变直径增加,黏膜下浸润癌的发生率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治疗 平坦型病变 诊断 结直肠癌 病理亚型 LST 生长
下载PDF
窄带成像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红英 常勤征 +3 位作者 曾燕 陈会军 孙晓黎 赵洁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内镜(norrow-band imaging,NBI)下行黏膜下层剥离术(submucosal endoscopic dissection,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1aterally sreading tumor,LST)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内镜(norrow-band imaging,NBI)下行黏膜下层剥离术(submucosal endoscopic dissection,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1aterally sreading tumor,LST)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解放军第155医院收治的在NBI下行ESD治疗的21例大肠L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大肠LST患者均安全、成功完成手术,未发生迟发性出血。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并加强对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NBI下行ESD治疗大肠LST患者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内镜 黏膜下层剥离术 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 护理
下载PDF
结肠镜反转技术在经肛门硬式内窥镜微创手术术后直肠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残留和复发病灶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汪嵘 孙小雅 +1 位作者 马瑞军 赵丹瑜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1期1659-1661,共3页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是指肿瘤沿黏膜表面侧向发展,而极少垂直侵犯肠壁深层的直径在10 mm以上的一类特殊类型的大肠肿瘤,其中以直肠最多见。LST病变与大肠癌关系密切,较有蒂的息肉病变更易发生癌变,有学者动态研究发现,3年内LST病...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是指肿瘤沿黏膜表面侧向发展,而极少垂直侵犯肠壁深层的直径在10 mm以上的一类特殊类型的大肠肿瘤,其中以直肠最多见。LST病变与大肠癌关系密切,较有蒂的息肉病变更易发生癌变,有学者动态研究发现,3年内LST病变可发展为大肠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肿瘤残留 病灶处理 微创手术 直肠 内窥镜 结肠镜 应用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护理 被引量:8
20
作者 唐媛 李春花 于劲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年第2期224-225,共2页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1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是由日本学者工藤进英(KudoSinea)首先提出,指起源于大肠黏膜的一类平坦隆起型病变。这类病变极少向大肠壁深层垂直浸润,主要向黏膜表面呈侧向浅表蔓延。内镜下根据其表面形...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1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是由日本学者工藤进英(KudoSinea)首先提出,指起源于大肠黏膜的一类平坦隆起型病变。这类病变极少向大肠壁深层垂直浸润,主要向黏膜表面呈侧向浅表蔓延。内镜下根据其表面形态的不同,分为颗粒型(granulartype,LST—G)和非颗粒型(non-granulartype,LST-NG)。其中颗粒型又分为颗粒均一型和结节混合型,非颗粒型又分为扁平隆起型及假凹陷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 粘膜下剥离术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