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复发分析
1
作者 陈晨 叶小峰 +1 位作者 王晶 卜玲玲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43-946,共4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LST)的效果及术后复发分析。方法2019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LST病人78例,根据病人意愿选择手术方式,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采用窄带成像技术联合内镜黏...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LST)的效果及术后复发分析。方法2019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LST病人78例,根据病人意愿选择手术方式,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采用窄带成像技术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并比较两组围术期及术后恢复情况、肿瘤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8.16±10.13)分钟,术后恢复排便时间为(51.34±6.36)小时,排气时间为(47.28±10.78)小时,肠鸣音恢复时间为(32.67±6.02)小时,对照组分别为(76.03±10.11)分钟、(54.55±6.27)小时、(52.56±11.55)小时、(35.84±5.97)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9例/39例)整体切除率高于对照组(32例/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道感染、消化不良和不良反应总计率(5例/39例)低于对照组(18例/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精神健康情况评分为(76.16±12.13)分,情感职能情况评分为(77.32±11.13)分、社会功能情况评分为(80.37±11.13)分、活力情况评分为(81.23±9.07)分、躯体疼痛情况评分为(83.15±8.15)分、生理职能情况评分为(82.09±10.28)分、生理功能情况评分为(85.27±8.28)分,对照组分别为(62.34±11.09)分、(65.50±12.13)分、(72.18±10.07)分、(75.10±9.11)分、(76.11±7.07)分、(76.11±7.07)分和(75.14±8.3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带成像技术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LST的治疗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 肠镜 黏膜下剥离术 结直肠癌 大肠侧向发育肿瘤
下载PDF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不同中医证型与形态学分型、病灶大小、生长部位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黄乾荣 黄晓峰 付肖岩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9期57-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不同中医证型与形态学分型、病灶大小、生长部位特点的相关性,为该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及术后复发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的LST患者...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不同中医证型与形态学分型、病灶大小、生长部位特点的相关性,为该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及术后复发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的LST患者150例,参照《中医常见证诊断标准(上)》,结合高年资中医医师经验,将LST辨证分为肠道湿热证、脾虚湿蕴证、血瘀内停证、寒湿阻滞证及肝郁气滞证5组,分析不同中医证型LST形态学分型、病灶大小、生长部位的特点,与LST形态学分型、病灶大小的相关性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①形态学分型情况:非颗粒型110例、颗粒型40例,其中脾虚湿蕴证、肠道湿热证及寒湿阻滞证以非颗粒型为主,而肝郁气滞证及血瘀内停证以颗粒型为主。②病灶大小分布:病灶大小在(10,20]mm 119例,以脾虚湿蕴证、肠道湿热证及寒湿阻滞证为主;病灶大小在(20,30]mm 25例,以肝郁气滞证、血瘀内停证为主;病灶大小>30 mm 6例,以血瘀内停证、寒湿阻滞证为主。③生长部位分布情况:位于右半结肠10例,左半结肠76例,直肠64例;5个中医证型的LST主要分布在左半结肠和直肠。④相关性分析结果:脾虚湿蕴证与病灶大小在(10,20]mm呈负相关(OR=0.346,P<0.05),与病灶大小在(20,30]mm呈正相关(OR=3.409,P<0.05);肠道湿热证与非颗粒型成负相关(OR=0.481,P<0.05);与病灶大小在(10,20]呈负相关(OR=0.406,P<0.05)。结论内镜检查可为LST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诊断依据,为防治该种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肿瘤 中医证型 形态学分型 病灶大小 生长部位 相关
下载PDF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内镜诊治 被引量:33
3
作者 刘思德 李明松 +5 位作者 陈学清 岳辉 赖卓胜 智发朝 张亚历 姜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28-931,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近 2年内在肠镜检查中发现的 4 6例共 4 7个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LST)病变的检出及处理情况。方法 记录所有LST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特征及内镜下大体分型 ,所有病例均行放大内镜观察病变表面的pit形态 ,4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近 2年内在肠镜检查中发现的 4 6例共 4 7个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LST)病变的检出及处理情况。方法 记录所有LST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特征及内镜下大体分型 ,所有病例均行放大内镜观察病变表面的pit形态 ,4 6例LST患者中 ,4 2例共 4 2个病变接受内镜下治疗 ,其中 14例行注射法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 (EMR)切除病变 ,2 4例行注射法内镜下黏膜剥离分片切除术 (EPMR)切除病变 ,1例行透明帽辅助EPMR切除病变 ,3例行单纯高频电热圈套切除术切除病变。结果 LST检出率 :常规肠镜检查中LST病变检出率为 0 8%。病变分布 :4 7个LST病变中 ,直肠 2 2个 ,乙状结肠 10个 ,降结肠 7个 ,横结肠 4个 ,升结肠 2个 ,盲肠 2个。内镜下病变大体分型 :颗粒均一型 2 5个 ,结节混合型 12个 ,平坦隆起型 8个 ,假凹陷型 2个。Pit形态 :Ⅱ型pit 2个 ,Ⅱ型 +ⅢL型pit8个 ,ⅢL型pit9个 ,IV型pit2 8个。病理形态 :绒毛状腺瘤 2 8例 ,均伴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 ,其中 7例有局部癌变 (6例m癌 ,1例sm1癌 ) ,但根部无癌残留 ;增生性息肉 2例 ;管状腺瘤 11例 ,10例合并中度不典型增生 ,1例局部癌变 (m癌 ) ;锯齿状腺瘤 (Serrated腺瘤 ) 6例。结论 大肠LST病变在我国有较高的检出率 ,其内镜形态具有一定特殊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发育肿瘤 大肠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下载PDF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早期癌变8例内镜下治疗及随访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思德 岳辉 +5 位作者 白岚 张亚历 智发朝 张振书 周殿元 姜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32-933,共2页
目的 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早期癌变在内镜下治疗的新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放大大肠镜与黏膜染色技术观察黏膜pit分型 ,发现LST早期癌变 ,并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EMR)对LST早期癌变进行治疗且随访疗效。结果 8例LST早... 目的 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早期癌变在内镜下治疗的新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放大大肠镜与黏膜染色技术观察黏膜pit分型 ,发现LST早期癌变 ,并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EMR)对LST早期癌变进行治疗且随访疗效。结果 8例LST早期癌变主要分布在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 ,占 75 % ;病变大于 30mm以上者占 75 % ;放大内镜下病变pit分型以Ⅳ型为主 ,占 75 % ;病理形态以绒毛状腺瘤癌变为主 ,占 6 2 5 % ,浸润深度以黏膜内癌为主 ,占 75 % (m +sm1占 87 5 % )。8例早期病变均进行EMR ,一次性完全切除成功 ,其中EMR和内镜下分片黏膜剥离切除术 (EPMR)各 4例。平均随访 2 0 7个月 ,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肿瘤局部残留、复发及转移。结论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早期癌变多为黏膜内癌 ,内镜下行EMR是一种有效的或可能治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发育肿瘤 大肠 早期癌变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下载PDF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内镜下分型与术后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彭学 樊超强 +9 位作者 于劲 杨歆 邓磊 谢霞 廖忠莉 聂绪彪 鲜承宏 刘恩 杨仕明 柏健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489-2491,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内镜下的形态特征与病理学类型的关系,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中心已行内镜手术或外科手术治疗的165例L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65例患者中,行内镜手术...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内镜下的形态特征与病理学类型的关系,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中心已行内镜手术或外科手术治疗的165例L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65例患者中,行内镜手术126例,外科手术22例)。结果 165例LST患者中,其中颗粒均一型(LST-G-H)9个,结节混合型(LST-G-M)124个,平坦隆起型(LST-NG-F)32个,假凹陷型(LST-NG-PD)0个。病理结果:癌变16个,低级别上皮内瘤变74个,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5个,息肉或腺瘤20个。结节混合型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黏膜下癌的发生率47.58%(59/124),高于颗粒均一型22.22%(2/9),但无显著差异;平坦隆起型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黏膜下癌的发生率31.25%(10/32)。总体比较:各亚型的病理类型比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7.6301,P=0.2665),各亚型和病理类型在形态特点的分布比例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颗粒型、非颗粒型中,LGIN、HGIN以及Cancer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大肠LST内镜形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大肠癌的关系密切,多发生于直肠。其内镜下各分型的癌变率及恶性潜能均较高,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肿瘤 内镜 病理学 分型
下载PDF
窄带成像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4
6
作者 孙红英 常勤征 +3 位作者 曾燕 陈会军 孙晓黎 赵洁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内镜(norrow-band imaging,NBI)下行黏膜下层剥离术(submucosal endoscopic dissection,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1aterally sreading tumor,LST)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内镜(norrow-band imaging,NBI)下行黏膜下层剥离术(submucosal endoscopic dissection,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1aterally sreading tumor,LST)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解放军第155医院收治的在NBI下行ESD治疗的21例大肠L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大肠LST患者均安全、成功完成手术,未发生迟发性出血。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并加强对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NBI下行ESD治疗大肠LST患者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内镜 黏膜下层剥离术 大肠侧向发育肿瘤 护理
下载PDF
68例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内镜下腺管开口类型与病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汪旭 谢莹 +2 位作者 周环 刘东屏 孙明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935-937,共3页
目的:研究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LST)染色内镜下LST腺管开口类型和病理检查结果的对应关系,评估内镜下判定LST腺管开口类型对治疗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所有68例病例均应用染色内镜技术检出LST,后进行内镜下LST切除,同时回收标本进行病... 目的:研究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LST)染色内镜下LST腺管开口类型和病理检查结果的对应关系,评估内镜下判定LST腺管开口类型对治疗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所有68例病例均应用染色内镜技术检出LST,后进行内镜下LST切除,同时回收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结果:LST发生在直肠的28例,乙状结肠12例,降结肠6例,横结肠5例,升结肠9例,盲肠8例。病理分型和内镜肉眼所见对比分析,24例腺瘤型LST中,肉眼所见颗粒均一型占70.83%,结节混合型8.33%,平坦隆起型20.83%,假凹陷型为0%;37例绒毛管状腺瘤中肉眼见结节混合型占54.05%,颗粒均一型占43.24%,平坦隆起型2.7%,凹陷状为0%;7例黏膜内癌中颗粒均一型为28.57%,结节混合型71.43%,平坦隆起型和假凹陷型为0。内镜肉眼所见颗粒均一型的腺管开口分型依次为ⅢL型占45.71%,Ⅳ型占37.14%,ⅤI型占5.71%,结节混合型以Ⅳ为主占59.26%,平坦隆起型以ⅢL型为主83.33%。内镜下病理分型腺瘤型的LST中腺管开口类型以ⅢL型为主占87.5%,绒毛管状腺瘤型的腺管开口以Ⅳ为主占72.97%,黏膜内癌以ⅤI型开口为主占71.43%。结论:LST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腺管开口类型和病变的组织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尤其是腺管开口VI型具有较高的癌变率。判定LST腺管开口类型对指导内镜下的病理活检部位和数量,治疗方案选择以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肿瘤 内镜 病理
下载PDF
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肠镜下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被引量:4
8
作者 肖萧 聂川 栾琰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302-303,共2页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1aterallyspreadingtumor,LST)其定义最先由日本学者工藤进英提出,为起源于大肠粘膜的一类平坦型病变,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而主要沿粘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故称之为侧向发育型肿瘤。它具有比息肉状腺瘤...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1aterallyspreadingtumor,LST)其定义最先由日本学者工藤进英提出,为起源于大肠粘膜的一类平坦型病变,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而主要沿粘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故称之为侧向发育型肿瘤。它具有比息肉状腺瘤更高的恶性潜能,与大肠癌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镜 治疗 大肠侧向发育肿瘤 护理
下载PDF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合并Serrrated腺瘤二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思德 姜泊 +8 位作者 智发朝 陈村龙 潘德寿 周丹 万田谟 于萍 张亚历 张振书 周殿元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1年第2期32-33,共2页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SpreadingTumor,LST)指起源于大肠粘膜的一类平坦隆起型病变,这类病变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而主要沿粘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故称之为侧向发育型肿瘤[1].大肠的Serrated腺瘤指大肠的一类特殊病理形态的...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SpreadingTumor,LST)指起源于大肠粘膜的一类平坦隆起型病变,这类病变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而主要沿粘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故称之为侧向发育型肿瘤[1].大肠的Serrated腺瘤指大肠的一类特殊病理形态的腺瘤,其成瘤上皮成分有明显增生,使腺管或绒毛呈现锯齿状外观,类似于增生性息肉样改变,或腺瘤成分与增生性息肉成分同时存在[2].以上两类肿瘤均为具有特殊形态的大肠少见肿瘤,同一病变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特殊形态的非常罕见,我们最近从常规结肠镜检查中发现两例合并有LST及Serrated腺瘤的特殊病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 大肠侧向发育肿瘤 lst 增生息肉 大肠粘膜 病理形态 上皮 改变 肠壁 病变
下载PDF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
10
作者 刘素英 孙玮螺 +3 位作者 李萍 付强 刘飞 陈健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215-1218,1223,共5页
目的分析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s)的内镜表现和病理特征,为术前充分评估肿瘤风险及选择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内镜治疗的LST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分型、组... 目的分析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s)的内镜表现和病理特征,为术前充分评估肿瘤风险及选择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内镜治疗的LST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分型、组织学类型等方面临床和病理特征。结果共168个病例,病灶形态分型以颗粒型为主,占72.6%(122/168);病理类型以腺瘤为主,占78.6%(132/168)。组织学类型主要表现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占83.3%(140/168)。直径≥20 mm的LSTs多见于直肠,主要呈结节混合型,癌变率高于直径<20 mm的LSTs,分别为33.3%、46.3%和24.1%(P<0.05);而直径<20 mm的LSTs多见于升结肠,主要呈颗粒均一型,分别为45.0%和50.0%(P<0.05)。直肠LSTs病灶最大径中位数大于右半结肠及左半结肠,主要呈结节混合型,癌变率高于右半结肠及左半结肠,分别为[25(22,30)mm、67.5%和34.9%,P<0.05]。癌变组病灶最大径中位数大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多见于直肠,主要呈结节混合型,分别为[25(22,30)mm、53.6%和67.9%,P<0.05];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病灶多见于升结肠,主要呈颗粒均一型,分别为37.1%和41.1%(P<0.05)。结论大肠LSTs临床及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直肠是直径≥20 mm且癌变的LSTs最常见的部位,其病灶形态以结节混合型为主,LSTs恶变潜能与病灶部位、直径及病灶形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肿瘤 内镜特点 病理特征
下载PDF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对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治疗价值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莉 米文超 +1 位作者 李月娴 高峰 《新疆医学》 2016年第9期1186-1188,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对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LST)的治疗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治疗的LST33例,回顾性分析内镜表现及术前,术后病理及并发症。结果通过ESD完整切除病灶例29例(87.9%),术中出血1例... 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对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LST)的治疗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治疗的LST33例,回顾性分析内镜表现及术前,术后病理及并发症。结果通过ESD完整切除病灶例29例(87.9%),术中出血1例(3.0%),迟发出血1例(3.0%),穿孔2例(6.0%),术后病理--非肿瘤及非浸润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30.3%),非浸润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9例(57.6%其中高级别腺瘤16例非浸润粘膜内癌3例),浸润性癌4例(12.1%其中高分化腺癌3例,浸润超过粘膜下层的粘膜内癌1例)。结论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是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大肠侧向发育肿瘤 治疗价值
下载PDF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合并Serrrated腺瘤2例报道
12
作者 刘思德 姜泊 《胃肠病学》 2001年第C00期174-174,共1页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肿瘤 Serrrated腺瘤 肠镜检查 手术治疗 合并症
下载PDF
综合护理对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术患者的影响
13
作者 王雪萍 《齐鲁护理杂志》 2017年第16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2例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术患者按护理干预方式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各31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胃肠道不适...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2例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术患者按护理干预方式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各31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胃肠道不适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情绪状态。结果:综合组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及肛门延迟排气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术后1周、3周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术患者,能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大肠侧向发育肿瘤 胃肠道功能恢复
下载PDF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合并传统锯齿状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李世玲 安祯祥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62-164,共3页
通过回顾分析一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合并传统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s,TSA)的诊治过程,探讨二者同时共存时可能出现的漏诊及误诊原因。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该疾病的内镜诊断、病... 通过回顾分析一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合并传统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s,TSA)的诊治过程,探讨二者同时共存时可能出现的漏诊及误诊原因。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该疾病的内镜诊断、病理类型、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与思考。此外,针对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术后治疗,提出可考虑使用我院院内“制剂仙及散”来促进创面愈合,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检出率,争取实现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肿瘤 传统锯齿状腺瘤 漏诊 内镜诊疗
下载PDF
放大窄带成像对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病理类型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浩 崔静 +3 位作者 王亚楠 田甜 王颖 刘晶晶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6期45-50,共6页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LST)在放大窄带成像(ME-NBI)下的腺管开口类型、毛细血管分型与病理类型的关系,评估ME-NBI对LST病理类型的预测价值,以更好地选择LST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LST)在放大窄带成像(ME-NBI)下的腺管开口类型、毛细血管分型与病理类型的关系,评估ME-NBI对LST病理类型的预测价值,以更好地选择LST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检出的具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且诊断为LST的病历,收集相关病历的发病部位、年龄、大小、内镜下形态、腺管开口类型、毛细血管分型和病理类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LST内镜下不同分型的患者年龄、性别、病变直径、病变部位和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与腺管开口、毛细血管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ME-NBI能有效预测LST病理类型,以更好地选择LST的治疗方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直肠部位及内镜下分型为结节混合型(LST-G-M)的LST易癌变,在肠镜检查时要特别注意直肠部位的病变及LST-G-M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肿瘤 放大窄带成像 内镜下分型 腺管开口 毛细血管分型 病理类型
下载PDF
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晓艺 丛春莉 +1 位作者 王丽萍 王宏霞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4期517-519,523,共4页
本文阐述了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特征、内镜分型及特点、相关的癌变因素等,重点介绍了Kudo分型、NICE分型、JNET分型等各种内镜诊断技术,进一步判断LST病变性质、癌变、浸润深度等,通过介绍LST内镜下各种治疗方法(EMR、ESD、EF... 本文阐述了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特征、内镜分型及特点、相关的癌变因素等,重点介绍了Kudo分型、NICE分型、JNET分型等各种内镜诊断技术,进一步判断LST病变性质、癌变、浸润深度等,通过介绍LST内镜下各种治疗方法(EMR、ESD、EFTR)的适应症,选择适合LST不同时期的治疗方式,尽可能在LST癌变前或发生深层黏膜下浸润前给予及时、恰当的治疗,提高治疗的安全性以及远期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肿瘤 内镜诊断 癌变 治疗
下载PDF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内镜形态及内镜下处理 被引量:22
17
作者 刘思德 姜泊 +8 位作者 智发朝 陈村龙 潘德寿 周丹 万田谟 于萍 张亚历 张振书 周殿元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1年第2期26-32,共7页
目的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近年在日本有较多研究,我国目前尚未见有相关报道,本文总结了最近我院5个月内肠镜检查发现的13例LST病变,对其内镜下的形态特征,大体分型,肿瘤表面pit分型,病理形态及内镜下处理... 目的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近年在日本有较多研究,我国目前尚未见有相关报道,本文总结了最近我院5个月内肠镜检查发现的13例LST病变,对其内镜下的形态特征,大体分型,肿瘤表面pit分型,病理形态及内镜下处理等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 2000年12月1日至2001年4月30日共行肠镜检查857例,检出LST病变13例共14处病灶,记录所有LST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特征及内镜下大体分型,所有病例均行放大内镜观察病变表面的pit形态,13例LST患者中,12例共12个病变接受内镜下治疗,另1例患者拒绝内镜下治疗,仅行活检。接受内镜治疗患者中,4例行注射法粘膜切除术(EMR)切除病变,4例行注射法粘膜分片切除术(EPMR)切除病变,1例行透明帽辅助粘膜分片切除术(EPMR)切除病变,3例行单纯PSD术切除病变。所有内镜下治疗均获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切除及活检标本行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 LST检出率:常规肠镜检查中LST病变检出率为1.52%。病变分布:14个LST病变中,直肠6个,乙状结肠2个,横结肠2个,升结肠4个。内镜下病变大体分型:颗粒均一型5个,结节混合型6个,平坦隆起型3个,假凹陷型0个。Pit形态:Ⅱ型pit1例,Ⅱ型+Ⅲ_L型3个,Ⅲ_L型pit3个,Ⅳ型pit7个。病理形态:绒毛状腺瘤6例,均伴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其中2例有局部癌变(m癌),但根部无癌残留。增生性息肉2例,管状绒毛状腺瘤3例,均合并中度不典型增生。混合型腺瘤(Serrated腺瘤)2例。结论大肠LST病变在我国有较高的检出率,其内镜形态具有一定特殊性,处理方法可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治疗 lst 病变 分型 大肠侧向发育肿瘤 肠镜检查 患者 腺瘤 不典型增生 L型
下载PDF
TM4SF9在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耿焱颖 姜泊颖 +3 位作者 赖卓胜颖 张宏权 马文敏颖 王新颖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855-1857,共3页
目的:研究四分子交联体5(TM4SF9)在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laterallyspreadingturmor,LST)、SW480和Lovo细胞中的差异表达,以及TM4SF9表达差异与三个细胞株黏附能力的关系.方法: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3个细胞株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从中筛选出T... 目的:研究四分子交联体5(TM4SF9)在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laterallyspreadingturmor,LST)、SW480和Lovo细胞中的差异表达,以及TM4SF9表达差异与三个细胞株黏附能力的关系.方法: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3个细胞株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从中筛选出TM4SF9作为研究对象,用半定量RTPCR技术验证基因芯片检查结果,用黏附实验研究3个细胞株黏附性的差异.结果:基因芯片检查发现TM4SF9在3个细胞株中都有表达,Lovo细胞株表达最强,LST表达最弱,半定量RTPCR检查与基因芯片检查结果相符,黏附实验显示TM4SF9表达水平最高的细胞黏附性最强.结论:TM4SF9在LST,SW480,LOVO3个细胞株中存在差异表达,黏附性较强的细胞株表达较高,其与LST特性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肿瘤 四分子交联体5 蛋白质阵列分析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小探头超声内镜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浸润深度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二峰 张全卯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3期25-30,共6页
目的分析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估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黏膜下层浸润的准确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8月就诊于该院内镜中心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213例结直肠LST患者(共268处病灶)的临床资料。总结结... 目的分析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估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黏膜下层浸润的准确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8月就诊于该院内镜中心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213例结直肠LST患者(共268处病灶)的临床资料。总结结直肠LS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结果,分析超声内镜检查准确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估准确率为93.28%,不同病变表面形态的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估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混合型和假凹陷型病变是影响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估准确率的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LST是一种特殊的肿瘤,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估其浸润深度,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病变表面形态是影响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估准确率的危险因素,当病变为结节混合型和假凹陷型时,易影响其评估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 侧向发育肿瘤(lst) 超声内镜 浸润深度
下载PDF
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治疗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畅 谢志练 陈维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2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LST患者,随机分为ESD组和对照组,各30例。ESD组患者行ESD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ESD组手...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LST患者,随机分为ESD组和对照组,各30例。ESD组患者行ESD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ESD组手术时间(63.2±24.0)min、住院时间(15±4)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9±36.0)min、(2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术后术后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D能一次性完整切除>2 cm病变、创伤小、恢复快,能够最大限度避免病变残留,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大肠侧向发育肿瘤 治疗 可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