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大肠埃希菌性腹泻的预防与治疗研究
1
作者 姚景子 《养猪》 2024年第3期77-79,共3页
猪大肠埃希菌性腹泻是由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常见疾病之一。仔猪感染后,会出现腹泻、精神萎靡等情况,严重影响饲料转化率,降低养殖效益。基于此,为控制猪大肠埃希菌性腹泻不利影响,必须及时防治。本文从腹泻类型、诊断方法、预防... 猪大肠埃希菌性腹泻是由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常见疾病之一。仔猪感染后,会出现腹泻、精神萎靡等情况,严重影响饲料转化率,降低养殖效益。基于此,为控制猪大肠埃希菌性腹泻不利影响,必须及时防治。本文从腹泻类型、诊断方法、预防与治疗角度进行阐释,为降低猪大肠埃希菌性腹泻发病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性腹泻 预防与治疗
下载PDF
白苦败痢散治疗仔猪大肠埃希菌性腹泻的临床效果研究
2
作者 黄树涛 《养猪》 2023年第6期68-70,共3页
目的:研究仔猪大肠埃希菌性腹泻疾病应用白苦败痢散治疗的有效价值。方法:将2022年某养殖场中出现大肠埃希菌性腹泻疾病的70头仔猪视作分析对象,随机划分两组,即中药治疗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的西药治疗组,统计两组患病仔猪的治疗效... 目的:研究仔猪大肠埃希菌性腹泻疾病应用白苦败痢散治疗的有效价值。方法:将2022年某养殖场中出现大肠埃希菌性腹泻疾病的70头仔猪视作分析对象,随机划分两组,即中药治疗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的西药治疗组,统计两组患病仔猪的治疗效果。结果:中药治疗组的仔猪治疗效率更高,P<0.05。身体消瘦、食欲降低、精神萎靡、粪便异常、体温异常等症状改善所需时间短于西药治疗组,P<0.05。结论:仔猪患有大肠埃希菌性腹泻,养殖户要首选白苦败痢散,更好地提高治疗效率,改善患病仔猪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苦败痢散 仔猪养殖 大肠埃希菌性腹泻 治疗方式
下载PDF
辣蓼对大肠埃希菌性腹泻小鼠肠黏膜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肖祝华 罗晓韵 +3 位作者 程轩轩 郑诗嘉 杨全 杨慧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20-126,共7页
目的:研究辣蓼对大肠埃希菌性腹泻小鼠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小檗碱组,辣蓼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腹腔注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建立小鼠腹泻模型。辣... 目的:研究辣蓼对大肠埃希菌性腹泻小鼠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小檗碱组,辣蓼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腹腔注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建立小鼠腹泻模型。辣蓼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2.5,5,7.5 g·kg-1辣蓼水提液,小檗碱组给予盐酸小檗碱0.025 g·kg-1,正常组及模型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给药2次。分别于成模后的第1,2,4,6天各组随机抽取5只动物,取十二指肠,光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肠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肠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Smad3及Smad7 mRNA表达水平。结果:病理学观察发现辣蓼干预后可以明显减轻腹泻小鼠十二指肠黏膜损伤;ELISA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黏膜TNF-α和IL-1β的含量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辣蓼中、高剂量组能降低小鼠肠黏膜TNF-α和IL-1β的含量(P〈0.05,P〈0.01)。Real-time PCR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GF-β1,EGFR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Smad7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P〈0.01),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可不同程度调节肠组织中TGF-β1,EGFR,Smad3及Smad7 mRNA表达量(P〈0.05),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辣蓼对大肠埃希菌性腹泻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肠组织炎症因子释放、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干预TGF-β/Smads信号转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蓼 大肠埃希菌性腹泻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TGF-β/Smads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多重PCR方法快速检测4种主要致腹泻性大肠埃希菌 被引量:6
4
作者 徐义刚 崔丽春 +3 位作者 李苏龙 姜艳春 谢晓峰 刘新亮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5-29,共5页
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大肠埃希菌,威胁着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建立同时检测4种致腹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 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大肠埃希菌,威胁着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建立同时检测4种致腹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ETEC LT肠毒素基因、EPEC bfpA基因、EHECO抗原基因和EIEC侵袭性质粒特异性基因,设计了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单一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快速检测4种主要致腹泻性大肠埃希菌的多重PCR方法,彼此之间无交叉反应。该多重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对24株致病菌进行检测,所试4株致腹泻性大肠埃希菌均为PCR阳性,其他菌株则为阴性。实践证明,利用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124份肉类、奶类制品及人工污染样品等进行检测,检出15份阳性,与国标(GB4789.6-1994)检测结果相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用于ETEC、EPEC、EHEC和EIEC的单一或混合感染的鉴别诊断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大肠 多重PCR 快速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