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线钛夹牵引技术在直肠乙状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任玲 张树贤 +6 位作者 王坤 王璐 梁旭阳 左晨艳 张志梅 孙运良 吕胜祥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6期30-36,共7页
目的研究带线钛夹牵引技术在直肠乙状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6月该院67例行ESD治疗的直径≥3 cm的直肠乙状结肠L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带线钛夹牵引,... 目的研究带线钛夹牵引技术在直肠乙状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6月该院67例行ESD治疗的直径≥3 cm的直肠乙状结肠L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带线钛夹牵引,将患者分为A组(带线钛夹牵引组,n=32)和B组(传统ESD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病灶大小、切除总时间、黏膜下剥离时间、黏膜下剥离速率、黏膜下补充注射次数、病变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R0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镜下形态均以颗粒型-结节混合型(LST-G-M)多见,术后病理均以绒毛状腺瘤为主。两组患者病变整块切除率、R0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灶平均面积为(13.6±8.4)cm^(2),明显大于B组的(9.3±4.7)cm^(2),A组切除总时间为(42.3±10.3)min,明显短于B组的(47.9±10.1)min,A组黏膜下剥离时间为(30.7±8.2)min,明显短于B组的(36.1±7.6)min,A组黏膜下补充注射次数为(2.7±1.1)次,明显少于B组的(3.5±1.2)次,A组单位时间剥离速率为(0.4±0.2)cm^(2)/min,明显快于B组的(0.2±0.1)cm^(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线钛夹牵引技术可为直肠乙状结肠巨大LST的ESD治疗提供更清晰的视野,且操作简单,能提高单位时间剥离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发育肿瘤(LST) 直肠乙状结肠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钛夹 牵引
下载PDF
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黏膜下剥离术的术中护理配合1例报告
2
作者 刘迎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2-13,共2页
总结1例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黏膜下剥离术的术中护理配合体会。护理要点: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掌握设备、器械的性能并熟练操作,掌握手术步骤,配合医生完成内镜下手术,重视患者术中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的护理配合,... 总结1例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黏膜下剥离术的术中护理配合体会。护理要点: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掌握设备、器械的性能并熟练操作,掌握手术步骤,配合医生完成内镜下手术,重视患者术中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的护理配合,预防术中低体温、皮肤受压等情况。该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迟发性出血及穿孔等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发育肿瘤 结肠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护理配合
下载PDF
右半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选择不同麻醉方式的效果评价
3
作者 陈燕 陈媛媛 +5 位作者 陈明 原丽莉 苏伟 郜聘婷 周平红 林生力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右半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统计本中心从2017年7月至2021年10月治疗的166例右半结肠巨大侧向发育肿瘤(LST)接受ESD治疗的患者,探讨分析不同麻醉方式、术...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右半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统计本中心从2017年7月至2021年10月治疗的166例右半结肠巨大侧向发育肿瘤(LST)接受ESD治疗的患者,探讨分析不同麻醉方式、术后并发症情况、围手术期处理等。结果气管插管全麻下ESD治疗右半结肠LST较静脉麻醉手术效率更高,术后切缘阳性率、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麻醉和气管插管两种麻醉方式,对右半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的ESD治疗,在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气管插管麻醉方式能使ESD治疗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结肠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侧向发育肿瘤
下载PDF
188例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及临床病理学分析
4
作者 李倩 王亚丹 +6 位作者 王琳 刘揆亮 郭春梅 宿慧 王沧海 刘红 吴静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64-570,共7页
目的总结并评价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的内镜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经内镜下治疗并诊断为LST的患者,根据LST病变内镜下特点,分... 目的总结并评价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的内镜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经内镜下治疗并诊断为LST的患者,根据LST病变内镜下特点,分为颗粒型LST(granular LST,LST-G)及非颗粒型LST(non-granular LST,LST-NG)两个亚组和四个亚型,总结并分析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内镜下特征、组织病理特征、治疗方法等相关资料。结果(1)内镜下特征:共收集176例LST患者(188处病变),LST-NG亚组病变最多,LST病变直径为(22.48±12.26)mm(10~65 mm),LST-G组病变直径大于LST-NG组(P<0.001);LST-G及LST-NG好发于升结肠,LST-G较LST-NG更好发于直肠(χ^(2)=42.360,P<0.001);NICE分类对非肿瘤性息肉及癌和癌前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97.9%,特异性为82.6%,Kappa值为0.820(P<0.001),NICE分型与病理金标准具有很高的一致性。(2)病理特征:LST亚组均以管状腺瘤为主,LST-NG的癌变率包括HGIN为41.9%,高于LST-G的16.7%(χ^(2)=14.63,P<0.01);LST亚组间微卫星不稳定状态、p53的表达和Ki-67增殖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方式:结肠病变多选择使用EMR及ESD治疗,直肠病变多选择ESD及手术治疗(χ^(2)=19.596,P<0.01),<20 mm的病变多选用EMR治疗,20~<30 mm的病变多选用ESD治疗,≥30 mm的病变,手术治疗的比例逐渐升高(χ^(2)=102.725,P<0.01)。结论LST的临床特性及内镜下表现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临床应重视识别LST病变,提高LST的检出,并对于不同病变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发育肿瘤 NICE分 临床病理特征 治疗
下载PDF
小探头超声内镜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浸润深度评估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二峰 张全卯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3期25-30,共6页
目的分析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估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黏膜下层浸润的准确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8月就诊于该院内镜中心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213例结直肠LST患者(共268处病灶)的临床资料。总结结... 目的分析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估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黏膜下层浸润的准确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8月就诊于该院内镜中心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213例结直肠LST患者(共268处病灶)的临床资料。总结结直肠LS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结果,分析超声内镜检查准确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估准确率为93.28%,不同病变表面形态的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估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混合型和假凹陷型病变是影响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估准确率的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LST是一种特殊的肿瘤,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估其浸润深度,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病变表面形态是影响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估准确率的危险因素,当病变为结节混合型和假凹陷型时,易影响其评估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 侧向发育肿瘤(LST) 超声内镜 浸润深度
下载PDF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癌变及筛查研究现状
6
作者 古再奴尔·艾买尔江 古丽巴哈尔·司马义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2期173-178,共6页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colorectal 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CLST)是起源于结直肠黏膜,直径≥10 mm的一类平坦隆起型病变,以侧向发育为主要特征,与结直肠其他隆起性腺瘤相比,CLST具有不同的形态学特征、特殊的生长方式及更高的恶性潜...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colorectal 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CLST)是起源于结直肠黏膜,直径≥10 mm的一类平坦隆起型病变,以侧向发育为主要特征,与结直肠其他隆起性腺瘤相比,CLST具有不同的形态学特征、特殊的生长方式及更高的恶性潜能,被认为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有共识是,大规模早期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控结直肠癌及CLST癌变的关键。CLST的癌变过程涉及多种分子机制,近年来,随着内镜设备的更新、各种辅助技术的发展,以及内镜医师对CLST的认识增强,CLST检出率较前增加。现对CLST癌变及筛查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发育肿瘤 结直肠癌 癌变特征 癌变机制 筛查
下载PDF
冷内镜黏膜切除术对最大径<20mm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何彤云 陆会飞 +2 位作者 胡丕伟 王新强 邱雷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9期22-25,32,共5页
目的 比较冷内镜黏膜切除术(cold snare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CS-EMR)与常规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最大径<20mm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colorectal 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CLST)的临床疗... 目的 比较冷内镜黏膜切除术(cold snare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CS-EMR)与常规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最大径<20mm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colorectal 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CLST)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内镜下切除治疗CLST患者24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EMR组和CS-EMR组,每组各124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灶特征、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病灶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及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MR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EMR组,钛夹数量、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EMR组,术中出血、迟发性出血及迟发性穿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EMR组(P<0.05)。结论 在最大径<20mm CLST治疗中,CS-EMR既保留手术相关并发症少的优点,又具有与EMR相似的治疗效果,且减轻患者的费用负担,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侧向发育肿瘤 内镜黏膜切除术 冷内镜黏膜切除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39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8
作者 黄福林 林佐光 杨勇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21期42-46,共5页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直径大于20 mm、行ESD治疗...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直径大于20 mm、行ESD治疗的39例LST患者的病变特征(病变部位、大小、类型)以及手术结局(手术时长、一次性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病理诊断、并发症发生及随访情况)。结果:39例LST患者中,病灶分布于直肠者最多,占69.2%(27/39);肿瘤直径20~85 mm,平均直径31.8 mm;内镜下结节混合型所占比例最高,达48.7%(19/39),假凹陷型所占比例最低,仅占7.7%(3/39);ESD手术操作时间为75~375 min,中位时间为142 min;整块切除率为97.4%(38/39),治愈性切除率为92.3%(36/39),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6%(1/39),穿孔发生率为2.6%(1/39),直肠狭窄发生率为2.6%(1/39),无迟发性出血病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单纯腺瘤14例、低级别瘤变9例、高级别瘤变12例、癌变4例。术后随访3~36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病例。结论:ESD治疗LST是安全、有效、微创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手术时长 并发症
下载PDF
一种内镜手术用辅助带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杨雨彤 楼奇峰 +1 位作者 周海斌 杨建锋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7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简易手工橡胶牵引装置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1日-2023年6月9日66例在该院因结直肠LST行ESD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简易手工橡胶牵引装置,分... 目的探讨简易手工橡胶牵引装置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1日-2023年6月9日66例在该院因结直肠LST行ESD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简易手工橡胶牵引装置,分为结直肠牵引ESD组(tESD组,n=22)和结直肠传统ESD组(cESD组,n=44),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止血次数、钛夹使用个数、ESD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等的差异。结果tESD组手术时间较cESD组长,住院时间较cESD组短,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钛夹使用个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易手工橡胶装置用于ESD,可作为在传统ESD难以进行时的补救方案,且借助牵引后,并不会增加患者住院成本,两者术后并发症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侧向发育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牵引 专利
下载PDF
联动成像模式和亮蓝光成像模式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0
作者 林吟 邹东东 +1 位作者 黄兆许 吴以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7-492,共6页
目的 评估蓝激光内镜系统不同模式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12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收治的接受蓝激光结肠镜亮蓝光成像模式(blue laser imagin... 目的 评估蓝激光内镜系统不同模式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12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收治的接受蓝激光结肠镜亮蓝光成像模式(blue laser imaging-bright,BLI-bright)、联动成像模式(linked color imaging,LCI)和普通白光模式(white light imaging,WLI)进行详细检查的连续性LST患者,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45~86岁,中位年龄72岁。主观可视性分析由6名内镜医师完成,按年资分成高年资组和低年资组,每组各3名,主要观察指标为LST可视性评分(ranking score,RS)。客观色差分析主要比较3种模式下LST与周边黏膜的总色差(ΔE),色差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的1976 L*a*b*系统。结果 (1)WLI、BLI-bright和LCI模式下6名内镜医师的RS总体评分分别为(3.27±0.48)分、(3.05±0.59)分和(3.42±0.30)分,LCI模式下RS总体评分明显高于BLI-bright模式(t=5.286,P <0.001)和WLI模式(t=2.647,P=0.010),而BLI-bright模式低于WLI模式(t=2.289,P=0.025)。亚组分析显示:高年资组3种模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26,P=0.326);低年资组LCI模式的RS评分为(3.32±0.41)分,明显高于BLI-bright模式的(2.64±0.85)分(t=6.194,P <0.001)和WLI模式的(3.01±0.69)分(t=3.715,P <0.001)。(2)WLI、BLI-bright和LCI模式下LST与周边黏膜的总色差(ΔE)分别为16.81±6.91、11.32±3.17和27.21±7.57,LCI模式下ΔE明显高于BLI-bright模式(t=30.934,P <0.001)和WLI模式(t=61.411,P <0.001),而BLI-bright模式低于WLI模式(t=12.404,P <0.001)。并且,LCI模式下亮度的差异(ΔL)、红绿色分量的色差(Δa)和黄蓝色分量的色差(Δb)均高于BLI-bright模式和WLI模式(均P <0.001),而BLI-bright模式均低于WLI模式(均P <0.05)。在WLI和LCI模式下色差主要由红绿色分量的色差(Δa)和黄蓝色分量的色差(Δb)产生,而在BLI-bright模式下色差主要由红绿色分量的色差(Δa)产生。结论 蓝激光内镜系统中的LCI模式能增加LST与周边黏膜的色差,提高LST可视性,有利于检出LST,尤其适用于低年资内镜医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大肠侧向发育肿瘤 联动成像模式 亮蓝光成像模式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疗效
11
作者 梁银莺 吴柳红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8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行内镜手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组35例行内镜下黏膜...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行内镜手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组35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完整切除率、≥3 cm、1.5~3 cm整块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实施临床医治,可以提升诊治效果,完整切除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下载PDF
SMSA评分对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研究
12
作者 沈璐 叶小峰 +1 位作者 王晶 潘丹烨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目的探究大小、形态、部位和可及性(size,morphology,size,access,SMSA)评分对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2年2月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 目的探究大小、形态、部位和可及性(size,morphology,size,access,SMSA)评分对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2年2月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70例行ESD术后治疗的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1 d评估SMSA评分,统计术后7 d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ESD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依据是否发生ESD术后相关并发症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对比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发生ESD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制作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SMSA评分对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发生ESD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ESD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发生组合并高血压占比、合并高血脂症占比、年龄、术后时间及SMSA评分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及SMSA评分均为影响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发生ESD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2.759、2.807、3.401,P<0.05)。ROC分析显示,SMSA评分对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发生ESD术后相关并发症预测的最佳截断点为12分,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33%,82.86%,AUC为0.895。结论SMSA评分对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ESD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预测价值较高,可作为术前临床评估该类患者ESD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SA评分 结肠侧向发育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并发症 预测
下载PDF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组织中RNF6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晓芳 王锦玉 +3 位作者 李子鑫 邢恩鸿 卢海滨 陈健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36-40,共5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组织中RNF6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LST患者33例、结直肠隆起型腺瘤(PA)患者37例、结直肠癌患者35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留取切除的肿瘤组织分别记为LST组、PA组、CRC组,留取结直肠... 目的观察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组织中RNF6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LST患者33例、结直肠隆起型腺瘤(PA)患者37例、结直肠癌患者35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留取切除的肿瘤组织分别记为LST组、PA组、CRC组,留取结直肠癌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距癌组织>5 cm)记为Control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织中RNF6蛋白,采用半定量评分法评估蛋白表达情况,包括阳性表达率和阳性程度,并分析RNF6蛋白表达与LST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癌旁正常组织多数不染色或染色颜色较浅、阳性面积小,而结直肠癌组织中RNF6蛋白染色较深,多数呈棕黄色颗粒沉积,PA组织及LST组织的染色程度介于癌旁正常组织及结直肠癌组织中间。Control组、PA组、LST组、CRC组RNF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51.4%、75.8%、91.4%,组间相比,P均<0.05。Control组、PA组、LST组、CRC组RNF6蛋白阳性强度呈递增趋势(P均<0.05)。RNF6蛋白表达与LST患者上皮内瘤变级别有关(P<0.05),上皮内瘤变级别越高的LST组织中RNF6蛋白阳性表达越强(Z=-2.456,P=0.014)。结论LST组织中RNF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强度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和PA组织,低于结直肠癌组织。上皮内瘤变级别越高的LST组织中RNF6蛋白阳性表达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指蛋白 RNF6 结直肠肿瘤 侧向发育肿瘤 结直肠癌 结直肠隆起腺瘤
下载PDF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癌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继昂 黄晓俊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5期489-494,共6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癌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内镜诊断为结直肠LST并行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的2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 目的分析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癌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内镜诊断为结直肠LST并行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的2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LS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LST癌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13例患者(224个病灶),≥60岁患者比例为64.3%,男性比例为57.7%,发病部位以右半结肠最为常见(42.4%)。不同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不同,结节混合型最为常见(107处,47.8%),其次为扁平隆起型(67处,29.9%),颗粒均一型(38处,17.0%),假凹陷型最少(12处,5.4%)。结节混合型的直径[(2.90±1.31)cm]大于颗粒均一型、扁平隆起型及假凹陷型[分别为(2.44±1.13)cm,(1.63±0.64)cm,(1.96±0.63)cm],差异有显著性(P<0.001)。假凹陷型的癌变率最高(75.0%),其次为结节混合型(73.8%),颗粒均一型和扁平隆起型的癌变率较低(分别为34.2%、23.9%),差异有显著性(P<0.001)。假凹陷型浸润性癌的发生率(33.3%)明显高于结节混合型(10.3%)、扁平隆起型(6.0%)、颗粒均一型(0%),差异有显著性(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为假凹陷型、结节混合型,病变直径≥2.0cm是LST发生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ST是一种特殊的结直肠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当病变为假凹陷型、结节混合型或病变直径≥2.0cm时易发生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侧向发育肿瘤 癌变 风险因素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恶变风险因素及内镜下诊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继昂 虎小煜 +2 位作者 崔婷 冯洁 黄晓俊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58-463,共6页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是一种形态特殊的结直肠肿瘤,病理类型多样,存在良恶性之分,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因此如何积极诊治LST,减少由LST进展为大肠癌的可能性成为...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是一种形态特殊的结直肠肿瘤,病理类型多样,存在良恶性之分,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因此如何积极诊治LST,减少由LST进展为大肠癌的可能性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就LST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内镜下诊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发育肿瘤 癌变 风险因素 内镜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内镜诊治 被引量:33
16
作者 刘思德 李明松 +5 位作者 陈学清 岳辉 赖卓胜 智发朝 张亚历 姜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28-931,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近 2年内在肠镜检查中发现的 4 6例共 4 7个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LST)病变的检出及处理情况。方法 记录所有LST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特征及内镜下大体分型 ,所有病例均行放大内镜观察病变表面的pit形态 ,4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近 2年内在肠镜检查中发现的 4 6例共 4 7个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LST)病变的检出及处理情况。方法 记录所有LST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特征及内镜下大体分型 ,所有病例均行放大内镜观察病变表面的pit形态 ,4 6例LST患者中 ,4 2例共 4 2个病变接受内镜下治疗 ,其中 14例行注射法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 (EMR)切除病变 ,2 4例行注射法内镜下黏膜剥离分片切除术 (EPMR)切除病变 ,1例行透明帽辅助EPMR切除病变 ,3例行单纯高频电热圈套切除术切除病变。结果 LST检出率 :常规肠镜检查中LST病变检出率为 0 8%。病变分布 :4 7个LST病变中 ,直肠 2 2个 ,乙状结肠 10个 ,降结肠 7个 ,横结肠 4个 ,升结肠 2个 ,盲肠 2个。内镜下病变大体分型 :颗粒均一型 2 5个 ,结节混合型 12个 ,平坦隆起型 8个 ,假凹陷型 2个。Pit形态 :Ⅱ型pit 2个 ,Ⅱ型 +ⅢL型pit8个 ,ⅢL型pit9个 ,IV型pit2 8个。病理形态 :绒毛状腺瘤 2 8例 ,均伴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 ,其中 7例有局部癌变 (6例m癌 ,1例sm1癌 ) ,但根部无癌残留 ;增生性息肉 2例 ;管状腺瘤 11例 ,10例合并中度不典型增生 ,1例局部癌变 (m癌 ) ;锯齿状腺瘤 (Serrated腺瘤 ) 6例。结论 大肠LST病变在我国有较高的检出率 ,其内镜形态具有一定特殊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发育肿瘤 大肠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下载PDF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其鉴定 被引量:17
17
作者 赖卓胜 韩宇晶 +2 位作者 刘思德 王亚东 姜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34-937,共4页
目的 为了深入研究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LS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 采用人LST组织进行肿瘤细胞建株及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 ,传代至 70代进行细胞鉴定 ,包括细胞的形态结构分析、染色体分析和免疫组化分析等 ,并与... 目的 为了深入研究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LS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 采用人LST组织进行肿瘤细胞建株及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 ,传代至 70代进行细胞鉴定 ,包括细胞的形态结构分析、染色体分析和免疫组化分析等 ,并与非LST细胞作对比。结果 LST细胞为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 ,多形性上皮细胞占大多数 ,其有近似肿瘤细胞的生长特性 ,群体倍增时间为 36h ;染色体数量为 4 2~6 6 ,85 %在三倍体范围内 ,并具有异常染色体核型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ESA、CK2 0均呈阳性 ;超微结构具肿瘤细胞样表现和特征。结论 成功建立了 1个LST细胞株 ,并命名为LST R1细胞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LS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发育肿瘤 大肠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细胞组织化学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25例诊治报告 被引量:39
18
作者 姜泊 刘思德 +4 位作者 智发朝 潘德寿 周丹 万田谟 周殿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9-191,共3页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是指起源于大肠粘膜的一类隆起型病变,这类病变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而主要沿粘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故被称为侧向发育型肿瘤,大肠LST的病变形态和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腺瘤,并与大...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是指起源于大肠粘膜的一类隆起型病变,这类病变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而主要沿粘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故被称为侧向发育型肿瘤,大肠LST的病变形态和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腺瘤,并与大肠癌的关系密切,目前大肠LST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对2000年12月-2001年10月作者所在医院常规肠镜检查中发现的25例大肠LST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了总结分析。该25例病例共发现26处病变,内镜下大体分型为颗粒均一型11处,结节混合型15处,病理检查发现粘膜内癌3例,锯齿状肿瘤2例;病变大小11-20删除th ,21-30mm9处,31mm以上11处,其中最大者60mm×12mm,26处病变的腺管开口类型以Ⅳ型为主,占61.54%916/26);ⅤA型2处,与另1处Ⅳ型共3处病理诊断为粘膜内癌,ⅢL型8处,病理诊断为管状绒毛状腺瘤,25例病例全部在发现病变的同时或择期进行粘膜剥离或分片粘膜剥离治疗,全部病例未发生任何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发育肿瘤 大肠肿瘤 腺管开口类
下载PDF
Wnt及整合素信号通路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中的表达及与其内镜内镜形态学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吴杰 霍继荣 +2 位作者 王东 汪春莲 吕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34-1241,共8页
目的探究Wnt信号通路及整合素信号通路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中的表达及与其内镜形态学之间的关系,以期对LST特殊生长方式的发生机制有一定的认识。方法随机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0年1月1日~2015年6月10日期间确诊的LST 52例,... 目的探究Wnt信号通路及整合素信号通路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中的表达及与其内镜形态学之间的关系,以期对LST特殊生长方式的发生机制有一定的认识。方法随机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0年1月1日~2015年6月10日期间确诊的LST 52例,按内镜形态学分,结节混合型37例,颗粒均一型6例,扁平隆起型5例,假凹陷型4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Wnt信号通路中的β-catenin、磷酸化GSK-3β,及整合素信号通路中的Paxillin、ILK在此52例LST及对照组15例突起性腺瘤(PA)中的表达;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β-catenin、磷酸化GSK-3β、Paxillin、ILK在LST中的表达与其内镜形态学之间的关系。结果β-catenin在LST中的表达较PA中的表达升高(P<0.05);β-catenin、磷酸化GSK-3β、Paxillin、ILK在LST的假凹陷型中的表达较PA中的表达均升高(P<0.05);β-catenin、磷酸化GSK-3β、ILK,在LST中的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在PA中的表达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LST的假凹陷型,可能具有不同于其他内镜分型的特殊发生机制;LST中,ILK对Wnt信号通路的表达上调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肿瘤 WNT信号通路 整合素信号通路 Β-CATENIN 内镜分
下载PDF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早期癌变8例内镜下治疗及随访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思德 岳辉 +5 位作者 白岚 张亚历 智发朝 张振书 周殿元 姜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32-933,共2页
目的 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早期癌变在内镜下治疗的新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放大大肠镜与黏膜染色技术观察黏膜pit分型 ,发现LST早期癌变 ,并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EMR)对LST早期癌变进行治疗且随访疗效。结果 8例LST早... 目的 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早期癌变在内镜下治疗的新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放大大肠镜与黏膜染色技术观察黏膜pit分型 ,发现LST早期癌变 ,并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EMR)对LST早期癌变进行治疗且随访疗效。结果 8例LST早期癌变主要分布在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 ,占 75 % ;病变大于 30mm以上者占 75 % ;放大内镜下病变pit分型以Ⅳ型为主 ,占 75 % ;病理形态以绒毛状腺瘤癌变为主 ,占 6 2 5 % ,浸润深度以黏膜内癌为主 ,占 75 % (m +sm1占 87 5 % )。8例早期病变均进行EMR ,一次性完全切除成功 ,其中EMR和内镜下分片黏膜剥离切除术 (EPMR)各 4例。平均随访 2 0 7个月 ,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肿瘤局部残留、复发及转移。结论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早期癌变多为黏膜内癌 ,内镜下行EMR是一种有效的或可能治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发育肿瘤 大肠 早期癌变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