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Ⅰ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与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许崇波 冯书章 +2 位作者 刘子 黄培堂 刘晓明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27-332,共6页
对构建的重组质粒pXST1(含有耐热性肠毒素ST1和LacZ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该质粒中含有2个正向串联在一起的ST1基因,且融合在LacZ基因的上游,具有正确的阅读框架。免疫学试验结果表明,构建的D... 对构建的重组质粒pXST1(含有耐热性肠毒素ST1和LacZ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该质粒中含有2个正向串联在一起的ST1基因,且融合在LacZ基因的上游,具有正确的阅读框架。免疫学试验结果表明,构建的DH5α(pXST1)重组菌株安全无毒。该重组菌株表达的ST1融合蛋白能够诱发BALB/c鼠产生抗体,且抗体能中和天然肠毒素ST1活性,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由此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 融合蛋白 免疫原性
下载PDF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_(1b)基因的亚克隆、重组及其核苷酸序列分析
2
作者 冯书章 许崇波 +4 位作者 李丰生 张喻红 黄培堂 刘晓明 刘子 《传染病信息》 1994年第2期66-66,共1页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是幼畜、婴幼儿及旅游者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作者以大肠杆菌pSLM004菌株为始发菌株,利用合成的一对与ST<sub>1</sub>基因特定序列相匹配的引物,通过PCR扩增出了ST<sub>1b</sub>...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是幼畜、婴幼儿及旅游者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作者以大肠杆菌pSLM004菌株为始发菌株,利用合成的一对与ST<sub>1</sub>基因特定序列相匹配的引物,通过PCR扩增出了ST<sub>1b</sub>基因。该基因片段扩增物(150bp)经适当方法纯化,与克隆载体pUC18的HlincⅡ位点平端连接,转化到受体菌JM101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毒素大肠杆菌 基因片段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 旅游者腹泻 婴幼儿 病原菌 核苷酸序列分析 克隆载体 重组质粒 插入失活
下载PDF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玉炯 许崇波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3期331-336,共6页
大肠杆菌的耐热性肠毒素 (ST)在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对人类和家畜的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 .文章从ST的理化特性、致病机理等一般生物学特性到基因克隆、定点突变以及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等分子生物学特征 ,... 大肠杆菌的耐热性肠毒素 (ST)在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对人类和家畜的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 .文章从ST的理化特性、致病机理等一般生物学特性到基因克隆、定点突变以及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等分子生物学特征 ,全面概述了ST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对于从分子水平全面了解ST的结构、性质、致病机理以及免疫原性等生物学性状具有重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热性肠毒素 分子生物学 腹泻
下载PDF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贺秀媛 李玉峰 王建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0年第S1期175-179,共5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近年来 ,对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的研究已从细胞水平 ,分子水平进入基因水平 ,在其分子结构与功能、理化特性、提纯方法与鉴定、致病机理、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就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的研究...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近年来 ,对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的研究已从细胞水平 ,分子水平进入基因水平 ,在其分子结构与功能、理化特性、提纯方法与鉴定、致病机理、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就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的研究概况作一简要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热性肠毒素
下载PDF
表达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Ⅰ融合蛋白基因工程菌株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许崇波 冯书章 +4 位作者 刘晓明 王淑华 王玉炯 黄培堂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5年第11期9-11,共3页
已构建的能表达大肠杆茵耐热性肠毒素1(ST_1)-β-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基因工程菌株E.coliDH5a(pXST_1)经轧鼠灌胃试验证实没有毒性反应。采用超声波粉碎法裂解菌体,再辅以氢氧化铝胶制冬抗原,免疫接种BA... 已构建的能表达大肠杆茵耐热性肠毒素1(ST_1)-β-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基因工程菌株E.coliDH5a(pXST_1)经轧鼠灌胃试验证实没有毒性反应。采用超声波粉碎法裂解菌体,再辅以氢氧化铝胶制冬抗原,免疫接种BALB/c鼠,获得抗融合蛋白抗体,乳鼠灌胃中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抗体能中和天然ST_1肠毒素活性,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以该菌株免疫的雌性EALB/c鼠产下的乳鼠吮吸初乳后,能够抵抗1个鼠活性单位ST_1肠毒素的攻击。E.coliDH5a(pXST_1)工程菌株可作为预防大肠杆菌性腹泻基因工程菌苗的侯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 大肠杆菌 耐热性肠毒素I 免疫原性
下载PDF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许崇波 冯书章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7-49,共3页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许崇波,冯书章(吉林长春解放军农牧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130012)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5T)为18或19个氨基酸的小肽,免疫原性极差,100℃加热30分钟仍保持其活性...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许崇波,冯书章(吉林长春解放军农牧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130012)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5T)为18或19个氨基酸的小肽,免疫原性极差,100℃加热30分钟仍保持其活性。ST可激活小肠上皮细胞内鸟苷酸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肠毒素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抗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1 McAb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贾伟 王玉炯 +1 位作者 许崇波 徐方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7-109,115,共4页
目的耐热性肠毒素ST1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在感染性腹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基因工程菌株分泌的肠毒素制备ST1包涵体,免疫Balb/c小鼠,成功制备了3株特异性抗ST1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用其中1株McAb建立了检测ST1的双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法... 目的耐热性肠毒素ST1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在感染性腹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基因工程菌株分泌的肠毒素制备ST1包涵体,免疫Balb/c小鼠,成功制备了3株特异性抗ST1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用其中1株McAb建立了检测ST1的双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检测52株从临床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检出ST1阳性率为26.92%,与ST1检测的经典方法乳鼠灌胃法符合率为96.15%。结论该方法是一种简捷、灵敏和特异的检测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性肠毒素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株 夹心ELISA
下载PDF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 Ⅰ突变体与黏附素K99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其表达
8
作者 李敏 郭乐 +2 位作者 王亮 王玉炯 赵辉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10,共4页
采用PCR技术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C83922质粒中扩增出耐热性肠毒素(STⅠ)和黏附素K99基因片段,进一步结合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含有融合基因ST Ⅰ-Linker-K99的重组质粒pMSLK;通过PCR和寡核苷酸定点突变技术将STⅠ毒素中心的6个Cys分别... 采用PCR技术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C83922质粒中扩增出耐热性肠毒素(STⅠ)和黏附素K99基因片段,进一步结合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含有融合基因ST Ⅰ-Linker-K99的重组质粒pMSLK;通过PCR和寡核苷酸定点突变技术将STⅠ毒素中心的6个Cys分别突变成Ser和Gly,经亚克隆后将含有突变位点的融合基因插入到pET-20b表达载体中,获得了重组质粒pES(S)LK和pES(G)LK;将以上2种质粒分别导入到BL21(DE3)菌株中,成功构建BL21(DE3)(pES(S)LK)和BL21(DE3)(pES(G)LK)2种重组菌株,对其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重组菌株都能高效表达ST Ⅰ突变体与K99的重组蛋白,而且表达的融合蛋白能够被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强毒株C83922抗血清特异性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毒素大肠杆菌 耐热性肠毒素 黏附素 融合基因
下载PDF
表达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Ⅰ-β-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菌株的构建
9
作者 许崇波 冯书章 +2 位作者 刘晓明 岳军明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5年第4期50-54,共5页
将含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Ⅰ(STⅠ)结构基因的质粒pBST2-6用限制性内切酶BammHⅠ和BglⅡ消化,经3%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透析袋电洗脱法回收147bpSTⅠ基因片段,再将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 将含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Ⅰ(STⅠ)结构基因的质粒pBST2-6用限制性内切酶BammHⅠ和BglⅡ消化,经3%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透析袋电洗脱法回收147bpSTⅠ基因片段,再将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载体pUC18用BamHⅠ消化、碱性磷酸酶处理,然后将处理的pUC18DNA与147bpSTⅠDNA通过T4DNA连接酶进行粘性末端连接,转化至受体菌DH5α。通过菌落原位杂交筛选,共筛选出53个为STⅠ基因探针杂交阳性的菌株。杂文阳性的菌株经培养和抽提纯化质粒后,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分析,证明重组质粒pXSTⅠ含有2个连接在一起的STⅠ基因片段,其连接方向是正向的,具有正确的阅读框架。又DH5α(pXSTⅠ)菌株能在含X-Gal的LB平板上呈蓝色菌落.表明该菌株能表达具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Ⅰ-β-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热性肠毒素 半乳糖苷酶 融合蛋白
下载PDF
表达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Ⅰ融合蛋白工程菌株的免疫原性研究
10
作者 许崇波 王玉炯 +3 位作者 冯书章 刘子 刘晓明 黄培堂 《宁夏农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28-34,共7页
对已构建的重组质粒pXST1(含有ST1和LacZ基因)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和免疫原性研究。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质粒中含有2个正向串联在一起的ST1基因,且融合在LacZ基因的上游,具有正确的阅读框架。免疫实验结果表... 对已构建的重组质粒pXST1(含有ST1和LacZ基因)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和免疫原性研究。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质粒中含有2个正向串联在一起的ST1基因,且融合在LacZ基因的上游,具有正确的阅读框架。免疫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DH5α(PXST1)重组菌株安全无毒。该重组菌株表达的ST1融合蛋白能够诱发BALB/c鼠产生抗体,且抗体能中和天然ST1肠毒素活性,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这表明DH5α(pXST1)工程菌株可以作为预防幼畜腹泻的菌苗候选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热性 肠毒素 融合蛋白 免疫原性
下载PDF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_1-LacZ融合基因的构建 被引量:10
11
作者 许崇波 冯书章 +2 位作者 刘子 刘晓明 岳军明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13-319,共7页
利用含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1基因的质粒pBST2-6和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载体pUC18,构建成ST1-LacZ融合基因。将质粒pBST2-6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BglⅡ消化,经3%琼脂糖... 利用含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1基因的质粒pBST2-6和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载体pUC18,构建成ST1-LacZ融合基因。将质粒pBST2-6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BglⅡ消化,经3%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透析袋电洗脱法回收147bpDNA片段,再将载体pUC18用BamHI消化、碱性磷酸酶处理,最后将处理好的pUC18DNA与147bpST1DNA通过T4DNA连接酶进行粘性末端连接,转化至受体菌DH5a中。通过菌落原位杂交筛选,共筛选出53个为ST1基因探针杂交阳性的菌落。菌落原位杂交阳性的菌株经培养和抽提纯化质粒后,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I/XbaI和EcoRI/BamHI)酶切分析和DNA序列分析,证明重组质粒pXST1含有ST1基因,而且ST1基因在重组DNA中连接方向是正确的,具有正确的阅读框架。再者,DH5a(pXST1)菌株能在含x-Gal的LB平板上长成蓝色菌落,表明该菌株能表达具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1-β-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ST1-LacZ融合基因的构建,为研究ST的免疫原性和抗ST抗体在预防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感染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肠毒素 LACZ 基因 融合基因 基因克隆
下载PDF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的检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晓明 冯书章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6-57,共2页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是通过产生肠毒素而致婴幼儿、旅游者及幼畜腹泻的,临床检测表明,到发展中国家旅游者中的急性腹泻,至少有1/3~1/2是ETEC引起的。ETEC能产生两种肠毒素:热敏性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为大分子具...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是通过产生肠毒素而致婴幼儿、旅游者及幼畜腹泻的,临床检测表明,到发展中国家旅游者中的急性腹泻,至少有1/3~1/2是ETEC引起的。ETEC能产生两种肠毒素:热敏性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为大分子具有免疫原性毒素,其作用机理、理化住质以及免疫学特性和检测方法均与霍乱毒素(CT)相似;耐热性肠毒素(Heat-Stable Enterotoxin,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热性肠毒素 腹泻
下载PDF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的特性及检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瑞田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2年第3期64-64,F003,共2页
大肠杆菌为肠道中最常见的一类细菌。依据它的致病性大致可分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eoli,EiEC)、产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及大肠埃希氏菌(E.coli)。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热性 肠毒素 检测
下载PDF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的特性和作用机理
14
作者 黄晓哲 张振华 陆德源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72-175,共4页
本文介绍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耐热性肠毒素(ST)特性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近况以及近年来新发现产ST样毒素的其它肠道菌,文中并介绍了检测ST的新方法。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肠毒素 特性 作用机理
下载PDF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提纯方法研究
15
作者 黄晓哲 谢梅雯 +2 位作者 沈健民 虞丽琴 司马蕙兰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0年第5期310-312,共3页
本文运用硫酸铵沉淀、羟基磷灰右处理、酒精抽提、Sp-sephadex C-25阳离子交换凝胶柱及DEAE-Sephadex A-25阴离子交换凝胶柱交换洗脱以及高压液相色谱法进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耐热性肠毒素(ST)的纯化,从10000ml细菌培养液中获得纯... 本文运用硫酸铵沉淀、羟基磷灰右处理、酒精抽提、Sp-sephadex C-25阳离子交换凝胶柱及DEAE-Sephadex A-25阴离子交换凝胶柱交换洗脱以及高压液相色谱法进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耐热性肠毒素(ST)的纯化,从10000ml细菌培养液中获得纯化ST1.05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EC 耐热性肠毒素 提纯
下载PDF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单克隆抗体研制及应用
16
作者 黄晓哲 沈健民 +4 位作者 谢梅雯 虞丽琴 沈鼎鸿 陆德源 司马惠兰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1年第5期303-306,共4页
本研究用小分子量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经戊二醛聚合成功地免疫了Balb/c小鼠,小鼠脾细胞与SP2/O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1株产生特异性ST单克隆抗体(ST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并用特的STMcAb建立了检测ETEc ST的竞争性ELISA。该方法检... 本研究用小分子量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经戊二醛聚合成功地免疫了Balb/c小鼠,小鼠脾细胞与SP2/O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1株产生特异性ST单克隆抗体(ST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并用特的STMcAb建立了检测ETEc ST的竞争性ELISA。该方法检测ST的敏感性较乳鼠灌胃法(SMA)高30倍。用两种方法对330株腹泻监测点的大肠杆菌做平行试验,发现12个相同的菌株两种试验ST均阳性,其余菌株两种试验均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肠毒素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富马酸与肉桂醛联用调节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诱导猪肠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
17
作者 刘禹彤 杨冠华 +3 位作者 张菊 李玉鹏 乔家运 李海花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04-1915,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富马酸(FA)与肉桂醛(CA)联用调节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K88诱导猪肠上皮细胞IPEC⁃J2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试验选用IPEC⁃J2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FA和CA处理IPEC⁃J2细胞12和24 h,并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 本试验旨在研究富马酸(FA)与肉桂醛(CA)联用调节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K88诱导猪肠上皮细胞IPEC⁃J2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试验选用IPEC⁃J2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FA和CA处理IPEC⁃J2细胞12和24 h,并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最佳处理浓度和时间;以最佳处理浓度的FA和CA预处理细胞,ETEC K88感染细胞3、6、12和24 h,检测其活菌黏附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因子含量和抗氧化指标,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测定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FA和CA的最佳处理浓度分别为1.00 mg/mL和1.00μL/mL,最适培养时间为12 h。2)添加FA和CA可有效抑制ETEC K88黏附IPEC⁃J2细胞,当ETEC K88感染细胞3 h时其黏附率显著下降(P<0.05),6、12和24 h时极显著下降(P<0.01)。3)添加FA和CA可极显著降低ETEC K88感染细胞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0.01),极显著提高抗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P<0.01)。4)ETEC K88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诱导IPEC⁃J2细胞氧化损伤,添加FA和CA可上调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并抑制NF⁃κB信号通路缓解IPEC⁃J2细胞氧化应激。5)添加FA和CA可显著提高ETEC K88感染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极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1)。综上所述,FA与CA联用可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蛋白平衡并抑制ETEC K88黏附IPEC⁃J2细胞,其可能是通过上调Hsp70抑制NF⁃κB信号通路,增强IPEC⁃J2细胞的抗氧化和抗炎能力,从而缓解ETEC K88诱导的IPEC⁃J2细胞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醛 富马酸 猪肠上皮细胞 肠毒素大肠杆菌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原儿茶酸对肠毒素大肠杆菌K88诱导的猪小肠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和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的影响
18
作者 龚晗秋 徐晓叶 +4 位作者 张敏芳 贺鹏伟 陈少魁 刘玉兰 肖勘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665-4676,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原儿茶酸(PCA)对肠毒素大肠杆菌K88(ETEC K88)诱导的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1细胞)程序性坏死和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分为4个组:对照组、PCA组(40μmol/L PCA作用24 h)、ETEC K88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原儿茶酸(PCA)对肠毒素大肠杆菌K88(ETEC K88)诱导的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1细胞)程序性坏死和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分为4个组:对照组、PCA组(40μmol/L PCA作用24 h)、ETEC K88组(50倍细胞数ETEC K88作用2 h)和PCA+ETEC K88(40μmol/L PCA作用24 h+50倍细胞数ETEC K88作用2 h)组,每组3个重复。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ETEC K88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ETEC K88组相比,PCA+ETEC K88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0.05),细胞上清液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ETEC K88刺激导致细胞形态损伤,超微结构破坏,表现为细胞膜破裂,细胞核皱缩,染色质外溢,线粒体出现肿胀并且空泡化;ETEC K88组细胞坏死率显著升高(P<0.05)。与ETEC K88组相比,添加PCA能够保护细胞形态,PCA+ETEC K88组细胞坏死率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ETEC K88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LR4、脂多糖结合蛋白(LBP)、髓样分化蛋白2(MD2)、白细胞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IRAK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D 88)的mRNA相对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ETEC K88组相比,PCA+ETEC K88组TNF-α、TLR4、LBP、MD2、IRAK1、TRAF6和MyD88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ETEC K88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Fas相关死亡结构域(FADD)、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动力相关蛋白1(Drp1)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PGAM5)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ETEC K88组相比,PCA+ETEC K88组TNFR1、FADD、HMGB1、Drp1和PGAM5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PCA可能通过抑制细胞程序性坏死和TLR4信号通路的激活,缓解ETEC K88诱导的IPEC-1细胞的炎症反应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毒素大肠杆菌K88 原儿茶酸 IPEC-1 程序性坏死 TOLL样受体4
下载PDF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I三重串联突变体与黏附素K99融合基因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乐 李敏 王玉炯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32,共7页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一种导致仔畜和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它的毒力因子主要有两类:黏附素(CFAs)和耐热性肠毒素(ST)或不耐热性肠毒素(LT)。通过PCR技术及双酶切连接技术,成功构建了含有3个STI突变体和1个黏附素K99基因的重组表...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一种导致仔畜和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它的毒力因子主要有两类:黏附素(CFAs)和耐热性肠毒素(ST)或不耐热性肠毒素(LT)。通过PCR技术及双酶切连接技术,成功构建了含有3个STI突变体和1个黏附素K99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3S(S)LK和pE3S(G)LK。重组菌株BL21(DE3)(pE3S(S)LK)和BL21(DE3)(pE3S(G)LK)的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表明以上两种重组菌株均能高效表达3STI(S)-K99和3STI(G)-K99融合蛋白,且融合蛋白能够被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强毒株C83922抗血清特异性识别。其次,利用乳鼠灌胃实验检测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毒性,结果均为阴性(G/C值≤0.083),这表明该菌株已无STI生物学毒性。这些为研发预防大肠杆菌性腹泻的新型高效多价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了基本素材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毒素大肠杆菌 黏附素 耐热性肠毒素
原文传递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Ⅰ的分子生物学
20
作者 陈恩临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 CSCD 1990年第5期214-218,共5页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heat-stable toxin,ST)是分子结构与作用机理均不同于霍乱肠毒素或大肠杆菌LT的另一类引起腹泻的毒素当作用于肠粘膜上皮细胞时,ST不进入胞浆内,属于膜表面或膜内作用毒素。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肠毒素 分子生物学 S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