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北京市哨点医院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病例特征分析
1
作者 王超 牛彦麟 +3 位作者 王同瑜 吴阳博 姜金茹 马晓晨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 通过分析2021年北京市哨点医院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感染病例的流行趋势和临床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与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北京市36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医院腹泻病例的粪便... 目的 通过分析2021年北京市哨点医院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感染病例的流行趋势和临床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与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北京市36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医院腹泻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及其性别、年龄、住址、发病时间、饮食史、临床特征等信息,对采集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中的DEC进行分离培养鉴定。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比较DEC不同分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2021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共采集腹泻病例粪便或肛拭子标本5697份,DEC阳性检出率为7.65%(436/5697),其中20~39岁年龄组阳性检出率最高(χ^(2)=18.804,P<0.001)。从年龄分布来看,20~39岁年龄组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阳性病例数高于其他年龄组(χ^(2)=36.769,P<0.001),从地区分布来看,感染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的病例多来自远郊(χ^(2)=50.679,χ^(2)=19.659,P均<0.001),感染ETEC的病例主要分布在城区(χ^(2)=13.420,P=0.001)。从季节分布来看,EAEC、ETEC和EPEC夏季感染均高于其他季节(χ^(2)=32.096,χ^(2)=89.339,χ^(2)=16.876,P均<0.001),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感染主要发生在春季(χ^(2)=10.976,P<0.001)。自述可疑饮食史信息方面,感染ETEC的病例多食用过酒类及冷冻食品(χ^(2)=41.837,P<0.001),EAEC感染者多食用过婴儿食品(χ^(2)=24.229,P=0.007)。临床特征方面,出现腹痛的病例ETEC检出率更高(χ^(2)=8.017,P=0.005),出现恶心或呕吐的病例中EAEC的检出率更高(χ^(2)=5.701,P=0.017;χ^(2)=4.160,P=0.041)。结论 北京市哨点医院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病例具有季节性及人群流行特征,可结合不同分型DEC感染病例的可疑食品暴露信息及临床特征,为食品安全健康宣教和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哨点医院 大肠埃希氏菌 病例特征 北京市
下载PDF
北京某医院感染性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和耐药特征分析
2
作者 马思宇 马立艳 +3 位作者 罗虎 周妍妍 王雅轩 苏建荣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明确本院感染性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和耐药特征。方法采用VITEK MS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初步鉴定,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毒力基因,对本院感染性腹泻患者临床分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进行5... 目的明确本院感染性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和耐药特征。方法采用VITEK MS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初步鉴定,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毒力基因,对本院感染性腹泻患者临床分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进行5种型别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和E-test法药敏试验检测DEC菌株的耐药表型特征。二代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其耐药分子特征。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院DEC检出率为11.9%,其中EAEC占比37.5%,非典型EPEC占比34.38%,ETEC占比25.0%,EIEC占比3.12%,未检出EHEC菌株。32株DEC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甲氨苄啶/磺胺异恶唑耐药率最高,分别为53.12%、43.75%和37.5%。ESBLs(+)株占比18.75%,其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率为83.83%,显著高于ESBLs(-)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32株DEC共有25个ST型,优势基因型为ST10共4株(12.5%),ST28、ST31和ST3153各2株(各占比6.25%),其他21个型别各1株菌(各占比3.13%)。EAEC中检出1株携带bla_(NDM-1)的耐碳青霉烯类菌株。结论我院感染性腹泻患者的DEC以aggR、pic、astA、eae 4种毒力基因较为常见,以EAEC、EPEC为主要型别,基因型别呈高度多态性,检出多重耐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下载PDF
河南省人源和食源多重耐药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特征与基因组分析
3
作者 戚浩彧 李艳芬 +5 位作者 王钰 邱正勇 崔莹 吴玲玲 张濛 李永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3-731,共9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临床和食品来源中多重耐药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和基因组特征.方法对2017-2022年河南省分离的101株多重耐药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其耐药基因、多位... 目的了解河南省临床和食品来源中多重耐药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和基因组特征.方法对2017-2022年河南省分离的101株多重耐药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其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质粒类型并基于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cgSNPs)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101株多重耐药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7.1%、79.2%、64.4%;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38.6%.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表明:101株分离株可被分为60种ST型,其中ST10、ST1491、ST38是优势型别;101株分离株共预测出23种质粒类型,其中携带率最高的类型为IncFIB.分离株携带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βG内酰胺酶类、四环素类等多种耐药基因,其中超广谱βG内酰胺酶基因bla_(CTX-M-14)和bla_(CTX-M-55)上下游遗传环境中均存在插入序列(IS26、IS903B、ISECP1).结论河南省人源和食源多重耐药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整体耐药水平较高,其bla_(CTX-M)基因的传播可能与插入序列(I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致大肠埃希氏菌 全基因组测序 耐药性 bla_(CTX-M)
下载PDF
基于CRISPR序列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跨种传播风险机器学习模型构建
4
作者 冯新元 赵佳雪 +5 位作者 龙金照 胡景妍 席岩岩 陈帅印 杨海燕 段广才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60-4065,共6页
【目的】基于CRISPR序列信息应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人的潜在风险,并以此识别具有人兽共患风险的高危菌株。【方法】从Enterobase数据库批量获取806株中国分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基因组序列信息,提取CRISPR位点的间... 【目的】基于CRISPR序列信息应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人的潜在风险,并以此识别具有人兽共患风险的高危菌株。【方法】从Enterobase数据库批量获取806株中国分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基因组序列信息,提取CRISPR位点的间隔序列构造特征,建立机器学习模型并使用交叉验证评价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效果。使用最佳模型输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风险,并比较不同动物来源分离株对人的潜在感染风险。【结果】从806株菌株中共获取1093个间隔序列簇,人源分离株独有间隔序列簇为196个,动物源分离株独有间隔序列簇为291个,其中606个二者共享,线性判别分析发现人源和动物源菌株的间隔序列簇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以间隔序列簇作为特征,成功构建随机森林模型、逻辑斯谛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和梯度提升树模型4种机器学习模型,其宿主预测准确率均超过0.8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值均接近0.9。最终确定随机森林模型的分类效果最佳,优化后模型预测准确率为0.844,AUC值为0.915。根据最佳模型输出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风险,猪源分离株感染人的风险最高,羊源分离株感染人的风险较低,极少数禽源分离株可能具备感染人的潜力。【结论】基于间隔序列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对具有人兽共患风险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具备一定的识别能力,该模型为传染性疾病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序列 机器学习 大肠埃希菌 跨种传播风险预测
下载PDF
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分型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方法的建立
5
作者 李芮 黄艳梅 +5 位作者 童晓钰 山珊 刘成伟 谭俣宬 陈芳 刘道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240,I0005,I0006,共10页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该研究立足DEC目前流行率高、基层分型困难的现状,建立了快速分型5种DEC的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该研究立足DEC目前流行率高、基层分型困难的现状,建立了快速分型5种DEC的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针对DEC的8段特征性毒力基因pic、aggR、lt、st、stx 1、stx2、escV、invE及大肠埃希氏菌属特异性基因uidA设计LAMP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并对方法的分析性能及临床菌株分型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方法对pic和escV的检出限是1 ng/μL,对aggR、stx 1、invE和uidA的检出限是100 pg/μL,对lt、st和stx 2的检出限是10 pg/μL,该方法灵敏度与特异度均为100%,DEC型别间无交叉反应,对临床菌株的分型与实际结果完全一致。方法快速简便、设备要求低,借助恒温荧光读取设备可在40 min内迅速判定待检菌株是否为DEC及其致病类型,可满足各机构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 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 快速检测 毒力基因 分型 食品安全
下载PDF
2018—2020年江阴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流行情况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6
作者 谢雯 高海英 +3 位作者 刘晓骏 蒋云菲 王博 沙丹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80-83,123,共5页
目的了解江阴市腹泻患者中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il,DEC)感染状况、毒力基因、分子分型及耐药情况。方法按照2018年无锡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采集腹泻患者肛拭样本,分离出DEC后进行实时荧光PCR确认,并... 目的了解江阴市腹泻患者中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il,DEC)感染状况、毒力基因、分子分型及耐药情况。方法按照2018年无锡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采集腹泻患者肛拭样本,分离出DEC后进行实时荧光PCR确认,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2018—2020年在2家哨点医院共采集腹泻患者440份肛拭样本,检出DEC阳性菌株132株,检出率为30.00%,其中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检出率6.59%,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nteric escherichia coli,EAEC)检出率18.87%,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检出率3.18%,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nteric 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EIEC)检出率1.36%。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DEC对氨苄西林和萘啶酸的耐药程度最高(53.85%),其次为四环素(41.54%)和阿奇霉素(35.38%);多重耐药率较高,为50.77%。PFGE结果表明,65株DEC可分为63种PFGE带型,带型较为分散,呈多态性分布。结论江阴地区DEC的流行情况相对严峻,基因型高度多态,尚不存在优势流行株。建议治疗上多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感染状况 耐药情况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泉州市某区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测情况
7
作者 王萍霞 钟煌培 周芳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4期24-27,共4页
目的 分析泉州市某区集贸摊点和超市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携带情况。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从泉州市鲤城区超市以及集贸摊点采集的100份食品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GB 478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致泻性大肠埃希... 目的 分析泉州市某区集贸摊点和超市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携带情况。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从泉州市鲤城区超市以及集贸摊点采集的100份食品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GB 478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验》对所有标本开展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微生物检验以及毒力基因检测,统计最终的检测结果。比较不同食品类型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差异。结果 100份检测样本当中,总共20份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20.00%;其中包含产肠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 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共6株,占比为30.00%;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共5株,占比为25.00%;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 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共5株,占比为25.00%;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ntero 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EIEC)共4株,占比为20.00%。牲畜肉类、生禽肉类、凉拌类、海产类以及蔬菜类食品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依次为38.89%、45.00%、5.00%、10.00%、4.55%,其中牲畜肉类、生禽肉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于其他食品类型(P <0.05)。分离获得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0株内,出现EHEC的O157共5株;血清凝集予以H7鉴定,其中共有5株EHEC的O157:H7鉴定血清凝集,1株O157在羊肉上分离获得,SLT2、hly、eaeA毒力基因均在H7菌中携带,其他O157共4株,4种毒力基因均为阴性。结论 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开展微生物检验能有效检出食品中的大肠埃希菌以及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有关部门应该要加强卫生监督的力度,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 微生物检验 产肠毒性大肠埃希菌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下载PDF
2018-2021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哨点医院腹泻病例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博文 吕秋艳 +2 位作者 刘海涛 傅宝静 张晓嫒 《首都公共卫生》 2023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腹泻病例中的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流行特征及规律,为疾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8-2021年北京市门头沟区2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的腹泻病例样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腹泻病例中的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流行特征及规律,为疾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8-2021年北京市门头沟区2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的腹泻病例样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进行鉴定,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8-2021年共收集1214件样本,阳性110件,检出率为9.06%,检出前三位的是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肠道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coli,EAEC)和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年度间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84,P<0.001),新冠疫情期间DEC检出率明显下降。DEC主要发生在夏季(χ^(2)=19.796,P<0.001),以本市患者为主(χ^(2)=10.709,P=0.001),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发热、脱水和腹痛症状均不是影响检出率的关键因素,粪便性状组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81,P<0.001)。结论致泻大肠埃希菌主要发生在夏季,人群普遍易感,夏季应加强DEC引起腹泻疫情的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流行特征 临床症状
下载PDF
2019—2021年辽宁省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菌分子分型与耐药表型分析
9
作者 于淼 耿英芝 +1 位作者 张铭琰 张眉眉 《首都公共卫生》 2023年第6期366-369,共4页
目的了解2019—2021年辽宁省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污染状况,对分离出的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分子特征研究及耐药分析,为食源性疾病溯源和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辽宁省内采集包括水果及其制品、肉及其制品、水产品、餐饮食品等1000... 目的了解2019—2021年辽宁省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污染状况,对分离出的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分子特征研究及耐药分析,为食源性疾病溯源和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辽宁省内采集包括水果及其制品、肉及其制品、水产品、餐饮食品等1000份样品进行致泻大肠埃希菌分离,对分离出的阳性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特征分析,应用BioNumeries 7.6软件对菌株间的相似度聚类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从1000份食品中分离出38株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3.8%,其中从肉及肉制品中分离出20株,占52.6%。PFGE聚类结果显示36株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菌被分为35种带型,同源性为60%~100%。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38株致泻大肠埃希菌呈现30株耐药株,耐药率为78.9%,其中耐药率最高的为四环素,为71.1%(27/38);其次是氨苄西林55.3%(21/38),共发现12种多重耐药谱,多重耐药率为60.5%(23/38)。结论辽宁省致泻大肠埃希菌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且来源于肉及肉制品食品的致泻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应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大肠埃希菌 耐药 分子分型 多重耐药
下载PDF
腹泻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10
作者 张苗 焦淑波 王雪梅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通过毒力基因检测,了解腹泻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分布特点,为DEC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198例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用毛细管电泳技术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确定其致病型别并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1198例腹泻... 目的:通过毒力基因检测,了解腹泻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分布特点,为DEC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198例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用毛细管电泳技术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确定其致病型别并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1198例腹泻病例共检出DEC 92株,阳性率为7.68%。其中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60株,占阳性菌的65.22%;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20株,占阳性菌的21.74%;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10株,占阳性菌的10.87%;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各1株,分别占阳性菌的1.09%。结论:1198例腹泻患者中EAEC为主要DEC型别,以典型EAEC为主;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主要为非典型的EP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毒力基因 分布特征
下载PDF
2015-2019年上海某院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流行与耐药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施怡茹 郁晞 +3 位作者 卢晓芸 马树文 龚羲 徐秋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0期1358-1363,1368,共7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浦区腹泻病监测定点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以下简称该院)2015-2019年腹泻门诊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流行和耐药特征。方法收集该院2015-2019年腹泻门诊患者中经传统细菌学分离鉴定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菌株...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浦区腹泻病监测定点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以下简称该院)2015-2019年腹泻门诊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流行和耐药特征。方法收集该院2015-2019年腹泻门诊患者中经传统细菌学分离鉴定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菌株,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2015-2019年该院腹泻门诊患者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11.42%(513/4494),主要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66.08%、339株),其次为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8.91%、97株)和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14.42%、74株)。完成500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耐药以萘啶酸(60.20%)最严重,其次为氨苄西林(57.80%),其他依次为复方磺胺甲噁唑(31.40%)、磺胺异噁唑(30.20%)和四环普林(27.60%)。各毒力分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2019年多重耐药(MDR)率为46.40%;不同毒力分型间的MDR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户籍患者的MDR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52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3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菌株。结论青浦区该腹泻病监测定点医院腹泻门诊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菌株的耐药情况和MDR情况相对严峻,其耐药与菌株毒力分型、人群职业等有关;同时发现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株和多株产ESBLs菌株,需引起医疗单位重视并加以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多重耐药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下载PDF
腹泻病例中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分子分型研究
12
作者 王雪梅 张苗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16期103-105,共3页
目的:对腹泻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进行PCR毒力基因检测,了解其流行特征,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确定菌株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疾病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集腹泻患者粪便,利用毛细管电泳仪对可疑DEC进行确认,收集患者信息,采用PFGE技... 目的:对腹泻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进行PCR毒力基因检测,了解其流行特征,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确定菌株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疾病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集腹泻患者粪便,利用毛细管电泳仪对可疑DEC进行确认,收集患者信息,采用PFGE技术进行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检出的92例DEC阳性病例中,0~12岁患者15例;13~44岁患者60例;45~59岁患者9例;≥60岁患者8例。92株DEC中共有89种带型,DNA条带相似度为9.36%~100.00%。结论:不同年龄人群检出率有所差异,年龄在13~44岁检出率最高。DEC菌株分子分型带型分散,呈现高度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流行特征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2018—2021年上海市宝山区腹泻病例大肠埃希菌监测结果
13
作者 张旭 曹会 +2 位作者 金敏 牛娜 沈隽卿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735-737,共3页
目的了解2018—2021年上海市宝山区腹泻病人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感染情况及耐药特征。方法对2511例腹泻病人的粪便样本进行分离、纯化、鉴定,使用荧光定量PCR进行毒力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 目的了解2018—2021年上海市宝山区腹泻病人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感染情况及耐药特征。方法对2511例腹泻病人的粪便样本进行分离、纯化、鉴定,使用荧光定量PCR进行毒力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511份腹泻病人的粪便标本中检出DEC阳性169份,阳性率为6.73%;有3种致病型别,分别为EAEC 64株、ETEC 85株、EPEC 20株。18~<45岁检出率最高,为8.36%,无<6岁儿童;有季节性规律,夏秋季检出率明显高于冬春季,7、8月是感染高峰期,1—3月均无病例报告。药敏结果显示,169株DEC耐药率高达94.08%,其中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68.05%,其次为萘啶酸(62.13%)、四环素(38.46%);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率为40.83%,最多对8类抗生素耐药。结论宝山区腹泻病人DEC整体耐药率较高,其中EAEC的耐药情况最为严重。应加强致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监测及临床抗生素使用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流行病学特征 耐药 抗生素
下载PDF
国内外致泻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检测标准比较及建议 被引量:2
14
作者 孟静 钟立霞 +3 位作者 郭颖慧 程祥龙 伊廷存 霍胜楠 《中国乳业》 2023年第4期76-81,86,共7页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O157:H7(STEC O157:H7)是大肠埃希氏菌中致病性最严重的一种食源性致病菌,主要存在于牛肉、牛奶、水果及其制品中,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甚至引发死亡。食品中STEC O157:H7检测尤为重要。本文对国内外STEC O157:H7的...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O157:H7(STEC O157:H7)是大肠埃希氏菌中致病性最严重的一种食源性致病菌,主要存在于牛肉、牛奶、水果及其制品中,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甚至引发死亡。食品中STEC O157:H7检测尤为重要。本文对国内外STEC O157:H7的检测标准进行比较,提出我国标准在样品前处理、快速筛选方法的应用等方面需要加强,以便为该菌快速准确检测提供帮助,实现与国际标准化体系建设接轨,满足实验室检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STEC O157:H7) 检验检测 国内外对比
下载PDF
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在生菜和圣女果上的生长特性研究
15
作者 寇力丹 朱梦 +3 位作者 罗小菊 常秀亭 杨穗珊 谢作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37-145,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温度下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在生菜和圣女果表面的生长特性,为生食蔬果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风险控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4、15、25和35℃),在生菜和圣女果表面定量接种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并定时检测... 目的探究不同温度下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在生菜和圣女果表面的生长特性,为生食蔬果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风险控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4、15、25和35℃),在生菜和圣女果表面定量接种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并定时检测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使用Origin 8.5软件拟合生长曲线,建立修正的SGompertz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对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修正的SGompertz模型的相关系数R2大于0.98,残差平方和小于0.15476;二次多项式模型评价因子R2大于0.91,偏差因子(bias factor,Bf)在0.90414~1.13815之间,准确因子(accuracy factor,Af)在1.13745~1.84569之间,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不同菌株在同种基质上的生长规律基本一致,表现为稳定期菌落数和最大生长速率随温度降低而减少,达到相对最大生长速率所需的时间随温度降低而延长;不同基质上的生长规律存在差异,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在圣女果上的生长速率极快,最短时间(3~4h)即可到达稳定期;而在生菜上生长更为旺盛,稳定期菌落数最高可达106 CFU/g。结论修正的SGompertz模型可用于预测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在生菜和圣女果上的生长情况,低温冷藏可有效抑制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在生菜和圣女果中的生长,为进一步降低风险,建议在清洗之后,立即将生食蔬果冷藏储存,并尽快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 生菜 圣女果 温度 生长特性
下载PDF
四种致泻性大肠杆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大熊猫上的应用
16
作者 王路才 苏小艳 +4 位作者 张焕容 刘颂蕊 燕霞 杨梅 李明喜 《四川畜牧兽医》 2023年第9期31-35,共5页
致泻性大肠杆菌可引起大熊猫血水样便、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为准确鉴定4种致泻性大肠杆菌病原,本研究通过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反应条件等进行优化,建立了能同时检测EPEC和EHEC的多重PCR方法以及ETEC和EAEC的多重PCR方法。结果得... 致泻性大肠杆菌可引起大熊猫血水样便、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为准确鉴定4种致泻性大肠杆菌病原,本研究通过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反应条件等进行优化,建立了能同时检测EPEC和EHEC的多重PCR方法以及ETEC和EAEC的多重PCR方法。结果得出:两种多重PCR方法特异性强,仅对特有的毒力基因进行扩增,对其他10种大熊猫源病原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较高,细菌基因组DNA检测中EHEC和EPEC的检测下限为2.71×10^(4)拷贝/μL,EAEC的检测下限为3.23×10^(4)拷贝/μL,ETEC的检测下限为3.23×10^(3)拷贝/μL;菌液检测中EPEC和EHEC的检测下限为1.85×10^(4)CFU/mL,ETEC的检测下限为2.9×10^(3)CFU/mL,EAEC的检测下限为2.62×10^(4)CFU/mL;不同时间段重复8次,均扩增出对应的目的条带,证明重复性好。利用多重PCR和单一PCR方法分别检测110份样品,结果得出esc V基因阳性率为1.82%(2/110),其余均为阴性;多重PCR与单一PCR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EPEC EHEC EAEC ETEC 多重PCR 大熊猫 检测技术
下载PDF
基于多重PCR检测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17
作者 谭波 黄坤宁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8期78-80,84,共4页
目的:提高实验室对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检测能力与检测效率,验证DEC多重PCR试剂盒的适用性。方法: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GB 4789.6—2016)分离鉴定... 目的:提高实验室对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检测能力与检测效率,验证DEC多重PCR试剂盒的适用性。方法: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GB 4789.6—2016)分离鉴定样品23-H770、23-X371,用DEC多重PCR检测试剂盒检测5种DEC的12条特征基因。结果:23-H770未检出DEC,23-X371检出STEC/EHEC,阴、阳性对照菌种均检出GB 4789.6—2016中5种DEC目标条带与型别对照表相应基因条带,且空白对照12条目标基因条带均未检出。结论:能力验证样品评价结果为“满意”,多重PCR检测试剂盒能快速准确检测EPEC、EIEC、ETEC、STEC/EHEC和EA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大肠埃希氏菌 电泳 检测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与肠道息肉感染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实验室检测方法分析
18
作者 康蓓佩 张鹏亮 +5 位作者 郑恬 刘昊 付晓蕊 孔美娟 周磊 文汉丽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和肠道息肉患者感染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实验室检测方法,为该类疾病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我院消化内科...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和肠道息肉患者感染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实验室检测方法,为该类疾病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我院消化内科130例IBD患者(IBD组)和79例肠道息肉患者(息肉组)的大便,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大肠埃希菌,用VITEK Compact 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和VITEK MS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鉴定到种,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DEC分型。结果大肠埃希菌分离率IBD组高于肠道息肉组(P=0.028)。肠道分离大肠埃希菌性别分布IBD组与息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6),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大肠埃希菌在麦康凯平板分解乳糖能力IBD组与息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2)。采用血清学和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DEC分型鉴定,实时荧光PCR阳性14株,血清学阳性13株,血清学和实时荧光PCR分型同时阳性4株。血清学与实时荧光PCR法分型鉴定同时阴性29例,符合率55.78%(29/52);两种方法不一致19例,不符合率36.54%(19/52)。以实时荧光PCR分型为准,14株DEC中IBD组12株,息肉组2株,DEC分离率IBD组与息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9)。14株DEC均为EAEC,年龄15~59岁,呈季节散发性分布。结论IBD患者肠道大肠埃希菌分离率高于肠道息肉患者,均为EAEC,感染以中青年为主。DEC分型鉴定,传统的血清学实验结果不可靠,建议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大肠埃希菌 分型方法
下载PDF
5种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不同浓度下的国标法检出率分析
19
作者 胡春红 陆其聪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28期95-97,104,共4页
目的:研究5种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使用GB 4789.6—2016法检测时,不同初始浓度下,二次增菌取不同接种体积的检出率。方法:不同初始浓度下(1~3 CFU·mL^(-1),10~30 CFU·mL^(-1),100~300 CFU·mL^(-1))的5种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加... 目的:研究5种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使用GB 4789.6—2016法检测时,不同初始浓度下,二次增菌取不同接种体积的检出率。方法:不同初始浓度下(1~3 CFU·mL^(-1),10~30 CFU·mL^(-1),100~300 CFU·mL^(-1))的5种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加入营养肉汤增菌后,取不同体积(10μL、50μL、100μL、500μL、1000μL)的预增菌液接种于肠道增菌肉汤管中,培养后划线于伊红美蓝琼脂(Eosin-Methylene Blue,EMB)和麦康凯琼脂(MacConkey Agar,MAC)平板,观察并记录平板中菌落生长情况,计算检出率。结果:5种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接种量在10 CFU及以上时,二次增菌时取10μL预增菌液至肠道增菌肉汤中,均能检出。5种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接种量在1~3 CFU时,二次增菌时取10μL和50μL预增菌液至肠道增菌肉汤中,平均检出率均不能达到100%;二次增菌时接种体积增加到100μL时,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CICC24186)、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CICC24187)、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CICC24190)的检出率能达到100%,而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CICC24188)、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CICC24189)的检出率仍不能达到100%。结论:在实际检测工作中,在所检样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含量较低时,可以考虑增加二次增菌的接种量,减少漏检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 国家标准方法 检出率
下载PDF
2017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3
20
作者 唐震 沈赟 +4 位作者 秦思 郑东宇 马恺 乔昕 周永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71-1375,共5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病例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感染、耐药及病原学特征,为疾病防控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江苏省48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标本,采用传统分离培养结合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种致... 目的:了解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病例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感染、耐药及病原学特征,为疾病防控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江苏省48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标本,采用传统分离培养结合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种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并进行分型鉴定,对其感染状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266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对8类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在9 884份粪便或肛拭子样本中,检出289份致泻大肠埃希氏菌(2.92%),5种病原型别中检出率最高为肠黏附性大肠埃希氏菌(EAEC,1.53%),其次为肠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ETEC,0.81%)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0.54%),有2株菌为双重菌合并感染;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夏秋季节检出较高,其中8月份检出率最高;男性、女性检出率分别为2.78%和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1,P>0.05);在年龄分布上,<1岁组检出最高(4.55%),1~5岁组其次(4.06%),不同年龄组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5.780,P<0.01);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呈现较高的耐药率(91.35%),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物是氨苄西林(64.3%),其次是萘啶酸(60.9%)和四环素(51.9%);多重耐药率达到60.9%,其中1株菌耐受14种抗菌药物。结论:江苏省食源性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EAEC感染率最高,多重耐药情况较为严重,<5岁的婴幼儿需要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 食源性疾病 感染 耐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