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1篇文章
< 1 2 1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胱氨酸双加氧酶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周雨 余红波 +1 位作者 操媛 王俊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3-1053,共11页
半胱氨酸双加氧酶1(cysteine dioxygenase 1,CDO1)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TSG),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铁死亡等一系列生理过程。DNA甲基化是人类肿瘤中表观遗传学修饰的主要方式之一,CDO1是一种与恶性肿瘤高度... 半胱氨酸双加氧酶1(cysteine dioxygenase 1,CDO1)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TSG),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铁死亡等一系列生理过程。DNA甲基化是人类肿瘤中表观遗传学修饰的主要方式之一,CDO1是一种与恶性肿瘤高度相关的甲基化基因(highly relevant methylation gene,HRMG),在多种人类癌症中被其甲基化启动子所沉默,甲基化的CDO1基因启动子是人类肿瘤中最常见的早期特异性诊断标志物之一。本文就CDO1生物学功能及其启动子DNA的甲基化在肿瘤中的作用及调控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O1 肿瘤抑制基因 DNA甲基化 肿瘤
下载PDF
多梳抑制性去泛素化酶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血液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2
作者 张文文 蒋福全 陈振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9-888,共10页
多梳抑制性去泛素化酶(polycomb repressive deubiquitinase,PR-DUB)复合物是多梳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通过调节组蛋白修饰参与染色体的表观遗传修饰。多梳抑制性复合物1(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1,PRC1)和PR-DUB复合物通过对H2AK11... 多梳抑制性去泛素化酶(polycomb repressive deubiquitinase,PR-DUB)复合物是多梳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通过调节组蛋白修饰参与染色体的表观遗传修饰。多梳抑制性复合物1(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1,PRC1)和PR-DUB复合物通过对H2AK119Ub泛素化与去泛素化修饰调控平衡,保护活性基因免受异常沉默,去泛素化功能与促进基因活化和建立转录允许的染色质状态有关,除此之外还激活增强子并促进双链断裂处DNA损伤修复。附加性梳样1(additional sex comb-like1,ASXL1)作为表观遗传支架组装染色质修饰复合物和转录因子参与表观遗传调控。BRCA1相关蛋白1(BRCA1-associated protein 1,BAP1)作为去泛素化酶去除底物的泛素化修饰。PR-DUB复合物由核心二聚体和其他辅助因子组成,BAP1与ASXL1形成核心二聚体,其他亚基相互作用调节PR-DUB复合物靶向和功能。ASXL1和BAP1是与PR-DUB复合物去泛素化功能最相关的2个亚基,ASXL1的DEUBAD结构域激活BAP1发挥去泛素化作用水解H2AK119Ub1。了解ASXL1和BAP1的结构以及相互作用机制对研究PR-DUB复合物特异性去泛素化作用的机制至关重要。在人类中,PR-DUB复合物成分的突变经常引起多种血液肿瘤。ASXL 1基因突变常导致蛋白质翻译提前结束,大部分是由于C末端PHD结构域缺失导致。目前认为,PR-DUB复合物中突变的ASXL1或BAP1、表观遗传因子以及Akt/mTOR等靶点或信号通路相互作用是促进血液肿瘤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这对于针对潜在的治疗靶点研究开发新的特异性靶向治疗药物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PR-DUB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在血液肿瘤疾病中的发生,重点就ASXL1和BAP1进行综述,并系统总结了潜在的靶向治疗药物,以期为PR-DUB复合物在血液疾病防治中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梳抑制性去泛素化酶复合物 去泛素化修饰 基因突变 血液肿瘤
下载PDF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白耀俊 胡晓红 +1 位作者 李红丽 刘畅(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66-571,共6页
妇科肿瘤是女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经过规范治疗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改善,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病情恶化,预后不佳。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改善妇科肿瘤预后、减轻疾病负担的重要方法,因此需寻找更有效的治疗靶点。淋巴细胞活化基因-... 妇科肿瘤是女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经过规范治疗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改善,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病情恶化,预后不佳。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改善妇科肿瘤预后、减轻疾病负担的重要方法,因此需寻找更有效的治疗靶点。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LAG-3)是一个新兴的免疫检查点分子,高表达于多种类型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面,通过抑制免疫细胞功能参与免疫抑制并造成肿瘤免疫逃逸。近年研究发现,LAG-3在妇科肿瘤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妇科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阐述LAG-3的结构及功能,并就LAG-3与三大妇科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妇科肿瘤的后续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肿瘤 女(雌)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 肿瘤 肿瘤微环境 免疫疗法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下载PDF
干扰素刺激基因在肿瘤免疫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曹发迪 李凡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606-609,共4页
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是一种经干扰素诱导、刺激后显著表达的基因。可通过免疫抑制分子的浸润,免疫检查点抑制,免疫编辑等方式抑制或者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本文对ISGs在肿瘤免疫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药物治疗中发挥的作用作... 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是一种经干扰素诱导、刺激后显著表达的基因。可通过免疫抑制分子的浸润,免疫检查点抑制,免疫编辑等方式抑制或者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本文对ISGs在肿瘤免疫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药物治疗中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有望为开发更为精准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刺激基因 免疫检查点抑制 免疫抑制分子 肿瘤药物
下载PDF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大肠癌进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景 柳凤轩 +2 位作者 阎晓初 贺光友 刘丽梅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3-536,共4页
背景与目的:对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期的关系存有争议,关于它与肿瘤患者预后的报道仍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KAI1在大肠癌进展中的作用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1例大肠癌原发灶... 背景与目的:对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期的关系存有争议,关于它与肿瘤患者预后的报道仍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KAI1在大肠癌进展中的作用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1例大肠癌原发灶及25例淋巴结转移灶中KAI1表达。结果:KAI1在大肠癌原发灶中阳性表达54例(59.3%),弱阳性22例(24.2%),阴性15例(16.5%)。KAI1在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肿瘤中表达显著降低(P<0.01);5年生存者的KAI1阳性表达率(67.14%)显著高于5年内死亡者(33.33%)(P<0.05);KAI1表达阳性、弱阳性以及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依次为87.04%、63.34%、60.00%,呈下降趋势(P<0.05),淋巴结转移灶的KAI1表达显著低于原发灶(P<0.05)。结论:KAI1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恶性进展。检测KAI1的表达对判断肿瘤的分化、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及大肠癌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转移抑制基因 KAl1 大肠 作用
下载PDF
大肠癌相关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邵佳发 张树春 +1 位作者 周媛媛 白松 《医学综述》 2009年第22期3424-3426,共3页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能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由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突变或缺失,从而导致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与大肠癌有关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有nm23、KAI1、E-钙黏素基因、p16、Tip30/CC3、DPC4/SMAD4等。它们在大肠癌中的低表达可能会导致...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能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由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突变或缺失,从而导致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与大肠癌有关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有nm23、KAI1、E-钙黏素基因、p16、Tip30/CC3、DPC4/SMAD4等。它们在大肠癌中的低表达可能会导致癌组织发生浸润和转移,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因此,它们可能成为判断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大肠 NM23基因 KAI1基因 E-钙黏素基因
下载PDF
B淋巴细胞瘤-2关联永生基因3蛋白、多重肿瘤抑制基因1在宫颈癌癌前病变中表达及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杜晓琴 马瑛 +3 位作者 谢刚 陈丽娟 潘长清 张勇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633-1636,共4页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瘤-2关联永生基因3(BAG3)蛋白、多重肿瘤抑制基因1(P16)在宫颈癌癌前病变中表达及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绵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妇科门诊筛查并确诊的120例宫颈病变病人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瘤-2关联永生基因3(BAG3)蛋白、多重肿瘤抑制基因1(P16)在宫颈癌癌前病变中表达及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绵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妇科门诊筛查并确诊的120例宫颈病变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病变情况分为两组,其中癌前病变组病人69例,宫颈癌组病人51例。对比两组病人的BAG3、P16水平,将不同严重程度宫颈癌癌前病变病人的BAG3、P16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联合检测效能。结果宫颈癌组病人的BAG3(2.74±0.37)水平、P16(1.45±0.38)水平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BAG3(1.70±0.51)、P16(0.53±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宫颈癌癌前病变病人的BAG3和P1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组的BAG3(1.01±0.24)水平低于CINⅡ组BAG3(1.78±0.79)和CINⅢ组的BAG3(2.33±0.88),且CINⅡ组低于CIN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的P16(0.21±0.06)水平低于CINⅡ组P16(0.45±0.10)和CINⅢ组的P16(0.72±0.17)水平,且CINⅡ组低于CIN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对于宫颈癌的诊断特异度显著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结果发现联合检测对于宫颈癌癌前病变的诊断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随着宫颈癌前病变的进展,P16、BAG3表达增加,BAG3蛋白、P16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于病人的诊断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组织细胞学制备技术 癌前病变 B淋巴细胞瘤-2关联永生基因3(BAG3) 联合检测 多重肿瘤抑制基因1(P16)
下载PDF
槲皮素通过生长抑制特异性基因5调节微小RNA-23a-3p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抑制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增殖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杰 李瑞 +2 位作者 李虹良 陈康雪 孙中磊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313-1318,共6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NETs)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Starbase工具预测生长抑制特异性基因5(GAS5)与微小RNA-23a-3p(miR-23a-3p)结合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RNA免疫沉淀测定GAS5和miR-23a-3p之间的...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NETs)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Starbase工具预测生长抑制特异性基因5(GAS5)与微小RNA-23a-3p(miR-23a-3p)结合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RNA免疫沉淀测定GAS5和miR-23a-3p之间的结合关系。体外培养人垂体瘤细胞系RC-4B/C,分为对照组(Control)、槲皮素组(Quercetin)、GAS5抑制组(Si-GAS5)和槲皮素+si-GAS5组(Quercetin+si-GAS5),对比分析槲皮素对GAS5、miR-23a-3p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人垂体瘤复苏细胞(RC-4B/C)生长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Starbase工具预测GAS5与miR-23a-3p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RNA免疫沉淀测定揭示了GAS5和miR-23a-3p之间的直接结合。槲皮素促进GAS5的表达,抑制miR-23a-3p和PI3K/AKT的表达,抑制RC-4B/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均P<0.05);下调GAS5、miR-23a-3p表达增多,促进RC-4B/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均P<0.05);槲皮素可以逆转GAS5下调引起的miR-23a-3p、PI3K/AKT表达增加,抑制RC-4B/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均P<0.05)。结论:槲皮素可能通过促进GAS5表达竞争性抑制miR-23a-3p,降低了PI3K/AKT,抑制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 人垂体瘤细胞系 生长抑制特异性基因5 微小RNA-23a-3p 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下载PDF
多种肿瘤抑制基因的共同改变与EGFR突变型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9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12-512,共1页
该研究纳入了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且有肿瘤基因组谱的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TP53和另外5个TSGs(RB1、NF1、ARID1A、BRCA1和PTEN)变异将该队列分层为3个亚组:携带TP53突变和≥1个其他TSG突变(TP53mut/TSGmut)、... 该研究纳入了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且有肿瘤基因组谱的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TP53和另外5个TSGs(RB1、NF1、ARID1A、BRCA1和PTEN)变异将该队列分层为3个亚组:携带TP53突变和≥1个其他TSG突变(TP53mut/TSGmut)、携带TP53突变但无其他TSG突变(TP53mut/TSGwt)、TP53wt。在两个独立队列中评估了患者特征和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突变 TP53 肿瘤抑制基因 BRCA1 NF1 不良预后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临床预后
下载PDF
肿瘤抑制基因联合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检测在早期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10
作者 许研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8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16)联合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免疫组化检测在早期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医院收治的1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镜下病理诊断分为CINⅠ、CINⅡ...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16)联合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免疫组化检测在早期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医院收治的1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镜下病理诊断分为CINⅠ、CINⅡ、CINⅢ组;将同期宫颈炎症且鳞状上皮正常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比较四组免疫组化检测阳性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测均为阴性,CINⅠ、CINⅡ、CINⅢ组P16与Ki-67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宫颈病变分级越来越高,P16和Ki-67的表达也越来越高,患者阳性率也越来越高。P16与Ki-67的表达在宫颈病变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价值,可作为宫颈早期病变病理检测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检测 早期宫颈病变 肿瘤抑制基因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结肠癌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和趋化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1
作者 罗均胜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16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TMSG-1)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行手术治疗的101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取结肠癌组织病理切片为观察组,癌旁组织(距肿瘤部位>5 ...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TMSG-1)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行手术治疗的101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取结肠癌组织病理切片为观察组,癌旁组织(距肿瘤部位>5 cm)病理切片为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CXCR4、TMSG-1表达情况。比较两组CXCR4、TMSG-1阳性表达情况,分析CXCR4、TMSG-1阳性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关系。结果:观察组CXCR4阳性率较对照组高,TMSG-1阳性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4、TMSG-1阳性表达与结肠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远处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4、TMSG-1阳性表达与结肠癌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XCR4阳性表达与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TMSG-1阳性表达与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远处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肠癌术后3年生存率为70.30%(71/101);CXCR4阳性者生存率为54.05%(20/37),低于CXCR4阴性者的79.69%(51/64)(P<0.05);TMSG-1阳性者生存率为81.82%(36/44),高于TMSG-1阴性者的61.40%(35/57)(P<0.05)。结论:结肠癌中CXCR4呈高表达,TMSG-1呈低表达,其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预后、远处转移关系密切,可作为临床诊治结肠癌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 趋化因子受体4
下载PDF
FTO及其抑制剂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静 谷保红 +5 位作者 朱竞雨 许博 何普毅 蒲唯高 王琛 陈昊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4期89-94,共6页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是RNA最常见的内部修饰,在RNA的加工、转运、翻译及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脂肪量和肥胖相关基因(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FTO)作为第一个被发现的mRNA m^(6)A去甲基化酶,参与...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是RNA最常见的内部修饰,在RNA的加工、转运、翻译及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脂肪量和肥胖相关基因(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FTO)作为第一个被发现的mRNA m^(6)A去甲基化酶,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抵抗,调节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肿瘤代谢及肿瘤微环境。作为肿瘤治疗有希望的靶点,越来越多的FTO抑制剂被研发出来并在临床前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就FTO在肿瘤发生、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肿瘤免疫和代谢及治疗抵抗等方面的功能和潜在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讨论靶向FTO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量和肥胖相关基因 肿瘤 N^(6)-甲基腺苷 抑制
下载PDF
人增殖抑制基因(HSG)对肿瘤细胞系化疗敏感性的作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萍 毋丽娜 +4 位作者 蒋春笋 李志新 张颖妹 陈光慧 邱晓彦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将人增殖抑制基因 (hHSG)用电子穿孔的转基因方式转染到体外培养的人肿瘤细胞系中,观察hHSG基因对内源性hHSG表达水平不同的肿瘤细胞系的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首先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系中hHSG的表达水平... 目的:将人增殖抑制基因 (hHSG)用电子穿孔的转基因方式转染到体外培养的人肿瘤细胞系中,观察hHSG基因对内源性hHSG表达水平不同的肿瘤细胞系的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首先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系中hHSG的表达水平,然后选择内源性hHSG表达水平较低的肺腺癌 (A549 )和内源性hHSG表达水平较高的宫颈癌(HeLaS3)细胞系,用电穿孔方法转染含有hHSG的真核表达载体 (pEGFP hHSG) 24h后,加入放线菌酮(CHX),采用细胞计数、MTT法观察hHSG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对CHX的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hHSG在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系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pEGFP hHSG转染到两种内源性hHSG表达水平不同的肿瘤细胞系后,这两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都明显受到抑制,同时外源性的hHSG也增强了这些肿瘤细胞系对CHX的敏感性。结论:外源性hHSG可不依赖其内源性表达水平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CHX并用可增强肿瘤细胞对CHX的敏感性,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敏感性 抑制基因 肿瘤细胞系 免疫组化方法 真核表达载体 增殖抑制作用 抑制肿瘤细胞 组织来源 内源性 CHX 体外培养 基因方式 放线菌酮 细胞计数 MTT法 不同程度 生长增殖 协同作用 外源性 水平 转染 G基因 HHS
下载PDF
新大肠癌相关HSU 17714基因在大肠癌及其它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莫益群 郑雷 +3 位作者 蔡心涵 曹江 朱丽君 郑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504-508,共5页
HSU17714是应用减式杂交技术筛选出来的大肠癌相关基因,为了进一步了解此基因在大肠癌及其它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RNAdotblot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50例大肠腺癌中,表达降低的有16例,占32%,而且与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有关。1... HSU17714是应用减式杂交技术筛选出来的大肠癌相关基因,为了进一步了解此基因在大肠癌及其它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RNAdotblot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50例大肠腺癌中,表达降低的有16例,占32%,而且与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有关。15例乳腺癌中有3例表达降低,占20%。另外,在急淋、急粒、肺腺癌、食管鳞癌各1例中亦有表达降低现象。说明HSU17714在大肠癌组织中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表达缺陷,可能是大肠癌晚期的分子事件。同时,HSU17714基因亦可能是其它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HSU17714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 23 mRNA在大肠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15
作者 李功 施秀清 +4 位作者 栾汛 曲阳 华灵芝 李春生 倪灿荣 《沈阳部队医药》 2000年第1期7-9,共3页
为探讨肿瘤抑制基因nm23-H1 mRNA表达对鉴别大肠良、恶性病变的意义,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93例大肠癌、62例癌旁粘膜、6例大肠腺瘤、7例增生性息肉、9例慢性结肠炎及5例正常大肠组织中nm23—H1 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上述... 为探讨肿瘤抑制基因nm23-H1 mRNA表达对鉴别大肠良、恶性病变的意义,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93例大肠癌、62例癌旁粘膜、6例大肠腺瘤、7例增生性息肉、9例慢性结肠炎及5例正常大肠组织中nm23—H1 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上述大肠组织中nm23—H1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6%、75.8%、83.3%、85.7%、77.7%和80.0%,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而大肠癌中nm23—H1 mRNA的强阳性表达与良性病变差异有显著意义(43.0%比13.6%),对大肠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一定意义。高、中、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中nm23—H1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6%、83.3%、73.9%和42.8%,<40岁及≥40岁大肠癌中nm23—H1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和90.4%,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中nm23—H1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8%和94.2%。随访62例资料中,死亡19例,其中nm23—H1mRNA阳性者占31.5%(6/19),阴性者占68.4%(13/19);<3年生存者12例中,nm23 mRNA阳性者占41.7%(5/12),≥3年生存者31例中,nm23—H1 mRNA表达全为阳性。结果表明,大肠癌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mn23—H1 mRNA的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及预后呈正相关,而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40岁组大肠癌和粘液腺癌中nm23—H1 mRNA的表达率明显降低,预后差。结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 mRNA的检测,是判断大肠癌患者预后有价值的生物学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预后
下载PDF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中的表达 被引量:20
16
作者 侯元凯 王义 +1 位作者 丛文铭 吴孟超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1-595,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与恶性肿瘤的转移具有一定关系,但它与肝细胞癌的转移特别是与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关系罕有报道。本实验探讨KiSS-1基因在门静脉癌栓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肝细... 背景与目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与恶性肿瘤的转移具有一定关系,但它与肝细胞癌的转移特别是与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关系罕有报道。本实验探讨KiSS-1基因在门静脉癌栓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肝细胞癌组织及11例门静脉癌栓组织中KiSS-1基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结果:门静脉癌栓组、伴癌栓肝细胞癌组、不伴癌栓肝细胞癌组中KiSS-1基因的mRNA阳性率分别为18.2%(2/11)、16.1%(5/31)、63.2%(12/19),蛋白阳性率分别为0%(0/11)、12.9%(4/31)、47.4%(9/19),癌栓组和伴癌栓肝细胞癌组的KiSSmRNA和蛋白阳性率均明显低于不伴癌栓肝细胞癌组(P<0.05),而癌栓组与伴癌栓肝细胞癌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MMP-9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72.7%(8/11)、77.4%(24/31)、31.6%(6/19),MMP-9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81.8%(9/11)、83.9%(26/31)、42.1%(8/19),癌栓组与伴癌栓肝细胞癌组的MMP-9mRNA和蛋白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不伴癌栓的肝细胞癌组(P<0.05)。KiSS-1基因与MMP-9的mRNA和蛋白阳性率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62、-0.473,P值均<0.05)。结论:KiSS-1基因、MMP-9与门静脉癌栓的形成密切相关,KiSS-1基因可能通过抑制MMP-9表达而抑制门静脉癌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转移抑制基因 KISS-1基因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门静脉癌栓
下载PDF
抑制LRP16基因表达增加了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 被引量:17
17
作者 韩为东 杨东 +4 位作者 李琦 张晓亮 赵亚力 马林 母义明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索抑制LRP16基因表达对肿瘤细胞辐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小干扰RNA策略,建立了LRP16基因表达被稳定抑制的MCF7及HeLa细胞系,采用电离辐射及紫外线(UV)分别照射LRP16基因被稳定抑制表达的MCF7和HeLa细胞... 目的:探索抑制LRP16基因表达对肿瘤细胞辐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小干扰RNA策略,建立了LRP16基因表达被稳定抑制的MCF7及HeLa细胞系,采用电离辐射及紫外线(UV)分别照射LRP16基因被稳定抑制表达的MCF7和HeLa细胞,于照射后不同的时间点进行Hoechst33342染色以检测细胞凋亡率,并进行DNA片段化分析;胎盘蓝染色检测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死亡率。结果:照射后2~10h之间,LRP16基因表达抑制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照射后10h胎盘蓝方法计数死活细胞,发现LRP16基因抑制组细胞的死亡率>40%,而对照组的死亡率在15%~20%之间;24h计数细胞死亡率发现LRP16基因抑制组细胞与对照组细胞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抑制LRP16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增加了瘤细胞的辐射治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LRP16基因表达干预了辐射诱导DNA损伤反应的早期信号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LRP16基因 辐射耐受性 抑制作用 基因表达 辐射敏感性 基因编码
下载PDF
大肠肿瘤基因调控模式初探 被引量:7
18
作者 侯治富 王维忠 +4 位作者 印璞 张立 张文岚 杨绍娟 吴晓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56-857,共2页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基因调控模式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颊癌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mRNA的表达 Ⅰ.Northern斑点杂交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卢勇 李昌隆 +5 位作者 周志瑜 温玉明 陈红英 李龙江 赖立辉 马英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3-146,共4页
通过Northern斑点杂交技术研究52例颊癌及相关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和nm23-H2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颊癌组织中nm23-H1和nm23-H2mRNA表达比正常颊粘膜、白斑、癌旁粘膜均有不... 通过Northern斑点杂交技术研究52例颊癌及相关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和nm23-H2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颊癌组织中nm23-H1和nm23-H2mRNA表达比正常颊粘膜、白斑、癌旁粘膜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颊癌有转移组中nm23-H1mRNA表达比无转移组明显降低,转移灶中nm23-H1mRNA的表达更低(P<0.05)。11例有转移颊癌患者中有9例(81.8%)为nm23-H1低表达;而19例无转移颊癌,有15例(78.9%)为高表达(P<0.05)。nm23-H2mRNA表达在有无转移组患者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在颊癌的转移过程中,nm23-H1比nm23-H2起着更重要的作用。nm23-H1mRNA表达可作为预测有无颊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颊癌 肿瘤转移 抑制基因 NM23 mRNA
下载PDF
抗人肿瘤坏死因子-α单链抗体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萍 邓健蓓 +2 位作者 药立波 韩骅 苏成芝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将抗hTNF-α单链抗体基因克隆入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中,以期得到GST-ScFv融合表达蛋白。方法:将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拼接法获得的E6ScFv基因克隆入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中,转化大肠杆菌DH... 目的:将抗hTNF-α单链抗体基因克隆入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中,以期得到GST-ScFv融合表达蛋白。方法:将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拼接法获得的E6ScFv基因克隆入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12%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光密度扫描和Western-blot验证表达产物。结果:SDS-PAGE显示,E6ScFv表达产物约为52ku左右,与预期的结果相符;光密度扫描结果表明,GST-E6ScFv融合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40%;Western-blot证实,在相应分子量处,有GST-E6ScFv融合蛋白的显色印迹;进一步对表达产物的形式分析,GST-E6ScFv融合蛋白的表达产物为包涵体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单链抗体 大肠杆菌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