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间质瘤13例临床分析
1
作者 仲坚 周建农 +1 位作者 徐立 詹友庆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4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 :探讨大肠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大肠间质瘤的病历资料 ,男 9例 ,女 4例 ,结肠 2例 ,直肠 8例 ,肛管 3例。良性 1例 ,潜在恶性 2例 ,恶性 10例。结肠间质瘤表现为腹块、腹痛、肠梗阻等 ,直肠肛管间质瘤表现为... 目的 :探讨大肠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大肠间质瘤的病历资料 ,男 9例 ,女 4例 ,结肠 2例 ,直肠 8例 ,肛管 3例。良性 1例 ,潜在恶性 2例 ,恶性 10例。结肠间质瘤表现为腹块、腹痛、肠梗阻等 ,直肠肛管间质瘤表现为便秘、便血、肛门部疼痛或不适等。免疫组化 :CDll7、CD34、Vim entin多为弥漫阳性 ,S- 10 0、HHF35多为阴性。经肛局部切除术 3例 ,经骶尾局部扩大切除术 1例 ,Hartmann术 3例 ,Mises术 3例 ,部分结肠切除 3例 ,活检 1例。结果 :术后复发 5例 ,3例为经肛局部切除 ,2例为姑息性 Hartmann术。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1.7% (11/ 12 )、37.5 % (3/ 8)、2 8.6 % (2 / 7)。结论 :大肠间质瘤术前不易确诊 ,多发于直肠、肛管 ,完整的外科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间质瘤 诊断 治疗 原癌基因 C-KIT
下载PDF
大肠间质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2
作者 刘红 《四川医学》 CAS 2006年第10期1018-1019,共2页
目的探讨大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11例大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未做免疫组化的病例补作免疫组化。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4岁,其中男7例,女4例,11例均为单发,良性8例,恶性及低度恶性3例。免... 目的探讨大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11例大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未做免疫组化的病例补作免疫组化。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4岁,其中男7例,女4例,11例均为单发,良性8例,恶性及低度恶性3例。免疫组化显示CD117、CD34、Vimentin、SMA、MSA、S-100的表达率分别为100%(11/11)、90.9%(10/11)7、2.7%(8/11)、36.4%(4/11)1、8.2%(2/11)、9.1%(1/11)。结论大肠间质瘤是一种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主要依据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作出诊断,其中CD117和CD34是确诊大肠间质瘤的最有价值的指标,且CD117的阳性率比CD34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间质瘤 临床 病理 分析
下载PDF
大肠间质瘤15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李建胜 莫善兢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0年第3期12-14,共3页
为探讨大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免疫组化特点,对15例大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与组织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C—kit、CD34、SMA和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大肠间质瘤发生在结肠2例(13.3%),直肠10例... 为探讨大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免疫组化特点,对15例大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与组织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C—kit、CD34、SMA和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大肠间质瘤发生在结肠2例(13.3%),直肠10例(66.7%),肛管3例(20.0%)。良性2例,潜在恶性3例,恶性10例。C-kit(86.7%,13/15)、CD34(80.0%,12/15)阳性表达率较高。15例大肠间质瘤全部行手术切除。结果表明,C—kit和CD34标记物阳性是大肠间质瘤诊断的主要依据;手术是治疗大肠间质瘤的最有效手段,术中具体情况的判断及术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间质瘤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The roles of micro RNAs an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metastasis
4
作者 Ping An Wei Chen +3 位作者 Yu Zhao Zhongyin Zhou Hesheng Luo Ximing Xu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4年第11期545-548,共4页
Colorectal cancer(CRC) is the second most common cause of cancer death worldwide. Distant metastasis is the major cause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CRC. During progression to metastasis in which malignant cells dissemin... Colorectal cancer(CRC) is the second most common cause of cancer death worldwide. Distant metastasis is the major cause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CRC. During progression to metastasis in which malignant cells disseminate from the primary tumor to seeding other organs, a multistep process is involved. Cancer cells proliferate, invade microenvironment, enter into the blood circulation, then survive and colonize into distant organs. Micro RNAs(mi RNAs) an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 are key regulators and mechanism in tumorigenesis and cancer metastasis. We review the roles of EMT and micro RNAs, especially EMT related micro RNAs in the metastatic pathway of CRC. Micro RNAs provide us a set of potential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and molecular target for C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cancer (CRC) microRNA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METASTA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