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的MRI表现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振湖 周建春 钱伟新 《上海医学影像》 1999年第3期128-129,共2页
目的 提高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IMCA)MRI影像学认识。方法 对37例IMCA的MRI特点、原因及随访进行分类、总结。结果 37例IMCA依据形态可分为二型:大范围型IMCA为31例(81%,31/37);小范围型6例(19%,6/31)。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和高脂高蛋... 目的 提高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IMCA)MRI影像学认识。方法 对37例IMCA的MRI特点、原因及随访进行分类、总结。结果 37例IMCA依据形态可分为二型:大范围型IMCA为31例(81%,31/37);小范围型6例(19%,6/31)。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和高脂高蛋白饮食史分别是这二类IMCA的最常见原因。结论 IMCA在形态上有特征性。小范围型IMCA可以是大范围型IMCA的先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 IMCA 影像学 诊断 神经科
下载PDF
不同针灸介入时机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杨利 何晓宏 +2 位作者 王小慧 李梦雪 姚生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6-200,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介入时机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116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针灸介入时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静脉溶栓及常规...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介入时机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116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针灸介入时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静脉溶栓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61例患者于发病72 h内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55例患者于发病2周时给予针灸治疗。检测两组不同时间点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脑损伤标志物的水平,评估两组不同时间点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神经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的差异,统计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随访时,两组患侧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对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比值(Ratio of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of the affected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to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of the contra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iVACA/cVM⁃CA)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患侧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对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比值(Ratio of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of the affected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to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of the contra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iVPCA/cVMC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脑损伤标志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随访时,两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钙结合蛋白β(Calcium binding proteinβ,S100β)、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Fugl-Meyer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等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随访时,两组MMSE评分、BI评分及上肢和下肢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2%(54/61)高于对照组的72.73%(4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72h内采用针灸治疗可改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脑损伤标志物的表达,改善脑血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大脑动脉 急性脑梗死 脑损伤标志物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影响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恶性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
3
作者 陈森 聂文 +2 位作者 叶林 刘娟 祁晓瑜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8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恶性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2月—2023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收治的64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恶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31... 目的探讨影响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恶性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2月—2023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收治的64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恶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31例和预后不良组33例,比较两组是否接受溶栓治疗、是否存在中线移位、是否存在瞳孔不等大、发病至手术时间以及发病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情况,分析影响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恶性梗死效果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发病时存在中线移位(β=2.343,OR=1.710)、发病时存在瞳孔不等大(β=2.184,OR=1.832)以及发病至手术时间>5 h(β=1.859,OR=1.960)为影响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恶性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时接受溶栓治疗(β=-2.349,OR=0.819)为影响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恶性梗死预后良好的保护性因素。结论针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恶性梗死,发病时存在中线移位、瞳孔不等大及发病至手术时间>5 h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患者预后不良较多,而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则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骨瓣减压术 大脑动脉 恶性梗死 危险因素 保护性因素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缺血半暗区神经可塑性蛋白及神经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田甜 车念聪 +3 位作者 龙建飞 王蕾 邹海艳 赵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观察缺血半暗区神经生长营养因子和抑制因子的表达变化,探讨微环境改变对神经元轴突再生、突触重建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 目的观察缺血半暗区神经生长营养因子和抑制因子的表达变化,探讨微环境改变对神经元轴突再生、突触重建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轴突再生标志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GAP-43)及突触可塑性蛋白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及抑制因子Nogo A(neurite outgrowth inhibitor–A)、Nogo受体(Nogo receptor,Ng R)、Rho A(ras homolog gene family member A)的表达。结果大脑中动脉栓塞15 d大鼠缺血半暗区皮层神经元数目低于假手术组(P<0.01),GAP-43表达较假手术组下调(P<0.05),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 A、Nogo R、Rho A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二组大鼠缺血半暗区皮层SYN及营养因子BDNF、VEGF、Ang1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神经生长抑制因子分泌增多可能与大脑中动脉栓塞导致缺血半暗区神经元轴突再生障碍发生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栓塞模型 缺血半暗 神经营养因子 抑制因子
下载PDF
颅内动脉狭窄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形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茅翼亭 韩翔 +3 位作者 方堃 丁宏岩 陈淑芬 董强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8年第6期383-385,共3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的梗死形态与颅内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连续的急性MCA区域梗死且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度ICA病变更多表现为穿支动脉伴皮质支梗死(5/16,P<0.05),而重度MCA病变则好...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的梗死形态与颅内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连续的急性MCA区域梗死且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度ICA病变更多表现为穿支动脉伴皮质支梗死(5/16,P<0.05),而重度MCA病变则好发穿支动脉伴分水岭(4/30,P<0.05)及穿支动脉伴皮质支和分水岭的梗死(6/30,P<0.05)。结论:颅内动脉狭窄的程度与梗死形态亦存在一定关联,可能与多种机制有关,其中分水岭梗死可能提示灌注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大脑动脉 梗死形态 动脉狭窄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早期脑梗死的CT影像表现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蓓 夏皓 +1 位作者 王荣 楼存诚 《浙江医学》 CAS 2006年第8期681-682,共2页
关键词 早期脑梗死 大脑动脉 CT影像表现 临床特点 脑梗死患者 人类健康 致残率高 早期诊断 检查资料 头部CT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表现 被引量:1
7
作者 青科 赵振国 隋海晶 《上海医学影像》 2005年第3期179-180,188,共3页
目的提高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诊断。方法本文对46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6h内)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超急性期CT表现为MCA高密度征、点状征及MCA供血区早期缺血梗死的表现:... 目的提高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诊断。方法本文对46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6h内)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超急性期CT表现为MCA高密度征、点状征及MCA供血区早期缺血梗死的表现:如豆状核边缘模糊,密度减低;岛叶密度减低,相应侧裂池变窄;颞叶灰质密度减低,脑沟变窄或消失,灰白质界限不清。结论MCA供血区脑梗死的超急性期CT表现特别对最早出现的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有助于其超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动脉 体层摄影术 大脑动脉脑梗死 超急性期脑梗死 CT表现 大脑动脉高密度征 超早期诊断 MCA CT诊断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不同梗死部位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叶晓峰 李康增 +2 位作者 郑建明 郑志雄 游平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12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不同部位梗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梗死病例,根据梗死部位的不同分为脉络膜前动脉组、分水岭组、中央支组和主干组。梗死后4~16个月电话随访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日常生活能...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不同部位梗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梗死病例,根据梗死部位的不同分为脉络膜前动脉组、分水岭组、中央支组和主干组。梗死后4~16个月电话随访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比较各组间MRS和ADL评分及高血压、糖尿病和胆固醇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差异。根据MRS评分,将病例分成预后好组与预后差组,逐步判别分析筛查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入组88例,其中大脑中动脉中央支组2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组15例,脉络膜前动脉组40例,分水岭组11例。四组之间的MRS和ADL评分比较,分水岭组ADL评分最高,MRS评分最低,脉络膜前动脉组ADL评分最低,MRS评分最高(P〈0.05)。48例预后好,40例预后差。年龄和梗死部位两项指标进入判别方程。结论:不同梗死部位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预后有影响,分水岭区梗死预后较好,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梗死的预后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梗死部位 预后
下载PDF
针刺治疗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40例临床观察
9
作者 茅利玉 《浙江中医杂志》 2015年第6期436-437,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再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患者大...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再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患者大脑中动脉流速,Barthel指数以及Fugl-Meyer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变化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由于对照组(P<0.05);患者生活能力及患侧肢体均有所改善,但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疗法可增大患者大脑中动脉流速,促进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恢复,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大脑动脉 急性脑梗死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92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王青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42-242,共1页
关键词 大脑 动脉 脑梗死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同时累及同侧颈内动脉及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的大面积脑梗死2例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金枫 刘旭 +3 位作者 邓淑敏 李蕾 郝悦含 何志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1-362,共2页
同时累及同侧颈内动脉及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的大面积脑梗死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病因多为同侧颈内动脉狭窄伴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变异。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同时累及同侧颈内动脉及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的大面积脑梗死报道如下。
关键词 动脉 颈内动脉 右侧大脑半球 低密度病灶 缺血性脑卒 基底动脉 临床资料 神经系统查体 大片状 胚胎型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梗死92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青 《人民军医》 2002年第10期588-589,共2页
关键词 脑梗死 临床表现 治疗 大脑 动脉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缺血对脑表面血管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廖维靖 杨万同 +3 位作者 黄一茜 刘淑红 马子敏 范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7期415-417,共3页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缺血性损伤对脑表面血管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 41只 ,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n =3)、假手术组 (n =3)、缺血损伤再灌注组 (n=35)。采用线栓模型造成右大脑中动脉血供阻断 2h ,缺血损伤再灌注组的再灌注...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缺血性损伤对脑表面血管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 41只 ,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n =3)、假手术组 (n =3)、缺血损伤再灌注组 (n=35)。采用线栓模型造成右大脑中动脉血供阻断 2h ,缺血损伤再灌注组的再灌注时间点为 1d、2d、3d、7d和 1 4d。测定局部脑血流量 ,观察大脑表面的血管形态 ,测定右大脑半球单位面积的血管数目和总长度。结果随再灌注时间延长 ,右侧半球的血管数目、长度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气分析 流量 大脑动脉缺血 脑表面管密度
下载PDF
手术减压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有效,证据不足,还是对传统思维的挑战?
14
作者 苏克江 高宗恩 安荣彪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年第8期630-632,共3页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后的高死亡率,很大程度上与恶性脑水肿引起的占位效应导致的颅内压升高和脑疝有关。内科保守治疗的结局总是很差。手术减压虽然已经进行了70多年的尝试,但对其疗效始终存在争论。
关键词 脑水肿 手术减压 大脑动脉 颅内压 大脑动脉 手术减压治疗 恶性 梗死 证据 内科保守治疗 高死亡率 占位效应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卒中时的岛叶皮质梗死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宏建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年第7期512-512,共1页
关键词 大脑动脉 岛叶皮质 梗死 CEREBRAL 急性 ARTERY 管病 CT征象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42例临床分析
16
作者 肖利春 《中原医刊》 2005年第10期29-29,共1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表现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5例,神志恍惚5例,嗜睡6例,昏迷13例,侧视麻痹17例,失语10例,偏瘫42例,抽搐6...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表现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5例,神志恍惚5例,嗜睡6例,昏迷13例,侧视麻痹17例,失语10例,偏瘫42例,抽搐6例;行开颅减压术5例,术后存活3例,死亡2列,本组患者1个月内共死亡(包括术后死亡)9例。结论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脑梗死病情重,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死亡原因为脑水肿、脑疝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手术减压治疗是挽救生命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脑梗死 临床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大脑动脉闭塞 多脏器功能衰竭 手术减压治疗 脑梗死患者 回顾性分析 诊断及治疗 开颅减压术 临床特点 临床资料 侧视麻痹 术后死亡 致残率高 死亡原因 挽救生命 死亡率
下载PDF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 被引量:2
17
作者 温玉星 顾宇翔 +4 位作者 黄绍崧 程琼 林伟 洪文瑶 倪伟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方法对5例有症状的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脑供血动脉联合重建术...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方法对5例有症状的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脑供血动脉联合重建术),分析围手术期前后及随访的症状、体征及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情况。结果术后随访5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症状均较术前好转或消失。5例患者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总分为10分,随访时下降到3分;术前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总分为10分,随访时下降到4分。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患者中,脑供血动脉联合重建术治疗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基本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动脉-大脑动脉吻合术 脑-硬脑膜-肌肉管融合术 动脉联合重建术 老年缺血性脑管病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塞23例死亡病例分析
18
作者 吴邦理 赵国宏 《山西临床医药》 2000年第1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脑梗塞 大脑 动脉 死因
下载PDF
全血粘稠度系数单因素改变引起的大脑中动脉血供改变及治疗价值研究
19
作者 张岳峰 杨期东 孟辉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5年第1期3-4,共2页
为探讨全血粘稠度系数单因素如何引起脑血供改变 ,根据脑供血的实际情况 ,以泊萧叶方程进行了推导。结果显示 ,当全血粘稠度系数单因素改变引起的脑血供改变时 ,全血粘稠度系数增加 ,脑供血减少 ,减少总量的 80 %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 为探讨全血粘稠度系数单因素如何引起脑血供改变 ,根据脑供血的实际情况 ,以泊萧叶方程进行了推导。结果显示 ,当全血粘稠度系数单因素改变引起的脑血供改变时 ,全血粘稠度系数增加 ,脑供血减少 ,减少总量的 80 %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全血粘稠度系数减少 ,脑供血增加 ,增加总量的 80 %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稠度 改变 大脑动脉 单因素 系数 方程 实际
下载PDF
新生儿大脑后动脉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影像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鸿眉 黄海波 +2 位作者 陈丹 赖文玉 谢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5-476,共2页
新生儿脑卒中是围产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管供血障碍引起相应供血区的脑损害,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国内外研究均显示新生儿脑卒中原因以缺血性为主.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近年来对新生儿常见的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关注... 新生儿脑卒中是围产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管供血障碍引起相应供血区的脑损害,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国内外研究均显示新生儿脑卒中原因以缺血性为主.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近年来对新生儿常见的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关注较多,而关于大脑后动脉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较少.现回顾性分析1例新生儿可逆性大脑后动脉卒中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并结合文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缺血性脑卒 大脑动脉 新生儿 影像分析 临床 影像学特点 性脑卒 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