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16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韦继明 张传东 +1 位作者 仇洪 兰展 《广西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1097-1099,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16例,其中球囊辅助成形术4例,支架结合或辅助弹簧圈栓塞12例。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栓塞效果依据改良Raymong分...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16例,其中球囊辅助成形术4例,支架结合或辅助弹簧圈栓塞12例。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栓塞效果依据改良Raymong分级量表:完全栓塞12例,接近完全栓塞3例,不完全栓塞1例;术后14例获随访6~24个月,均无动脉瘤破裂再出血,CTA显示致密栓塞的动脉瘤未再通。结论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选择个性化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案,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大脑中动脉分叉 弹簧圈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分叉角度与分叉处动脉瘤形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玮 何跃 +3 位作者 陈如东 李振强 杨勇 于加省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分叉角度与分叉处动脉瘤的关系。方法选取成像质量较好的单侧MCA分叉处动脉瘤病人19例,应用3D-DSA造影获取三维图像,通过Philips三维工作站重建后获取患侧与健侧大脑中动脉分叉角度并进行同源配对t检验。结果患...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分叉角度与分叉处动脉瘤的关系。方法选取成像质量较好的单侧MCA分叉处动脉瘤病人19例,应用3D-DSA造影获取三维图像,通过Philips三维工作站重建后获取患侧与健侧大脑中动脉分叉角度并进行同源配对t检验。结果患侧MCA分叉角度与健侧MCA分叉角度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0<0.05)。结论 MCA分叉处,分叉角度和动脉瘤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动脉 大脑中动脉分叉角度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显微缝合技术在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正辉 马玉栋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缝合技术在处理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10月3例采用显微缝合技术处理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成功处理了动脉瘤,同时保证了M1末端血管及M2各... 目的探讨显微缝合技术在处理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10月3例采用显微缝合技术处理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成功处理了动脉瘤,同时保证了M1末端血管及M2各分支血管的通畅,消除了动脉瘤破裂风险。患者术后未增加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显微缝合技术是处理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复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精细的手术操作及严密的手术计划能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分叉 动脉 显微缝合技术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分型与分支管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玮 何跃 +3 位作者 陈如东 罗班 杨勇 于加省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12期716-718,共3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分叉部动脉瘤的分型与两分支管径的关系。方法以14例偏侧型动脉瘤和8例经典型动脉瘤为研究对象,通过3D-DSA测量患侧MCA两支干起始处的管径并计算其支干管径比,对两组动脉瘤的支干管径比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分叉部动脉瘤的分型与两分支管径的关系。方法以14例偏侧型动脉瘤和8例经典型动脉瘤为研究对象,通过3D-DSA测量患侧MCA两支干起始处的管径并计算其支干管径比,对两组动脉瘤的支干管径比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偏侧型和经典型两组动脉瘤的支干管径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双干型MCA,两分支管径相差较小的多发生经典型动脉瘤,相差较大的多发生偏侧型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分叉 偏侧型动脉 经典型动脉 管径比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并发脑内血肿的显微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7
5
作者 梁爱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3期47-49,共3页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并发脑内血肿患者的显微手术治疗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1-2012-01来我院治疗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并发脑内血肿患者36例,均进行显微手术治疗,并随访8~12个月,平均(10.3±0.3)个月,观察...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并发脑内血肿患者的显微手术治疗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1-2012-01来我院治疗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并发脑内血肿患者36例,均进行显微手术治疗,并随访8~12个月,平均(10.3±0.3)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结局、并发症情况及预后.结果 36例患者中,动脉瘤夹闭29例,动脉瘤夹闭结合包裹处理6例,仅单侧动脉瘤夹闭处理1例;随访结果:癫(癎)1例,失语4例,偏瘫8例;根据哥斯拉量表评分,重度残疾4例,中度残疾5例,恢复良好27例.结论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分叉 动脉 脑内血肿 显微手术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分析
6
作者 刘海玉 王宏磊 +1 位作者 王海峰 徐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691-3693,共3页
目的以三维计算机数值模拟观察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特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1例,女,69岁,头部CTA检查示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利用临床头部3D-CTA血管造影图像建立动脉瘤数值模型... 目的以三维计算机数值模拟观察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特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1例,女,69岁,头部CTA检查示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利用临床头部3D-CTA血管造影图像建立动脉瘤数值模型,使用CATIA软件对患者的动脉瘤进行三维模型的建立。将三维模型转换成IGS格式,导入到Gambit中进行进一步修改,处理后生成动脉瘤的三维网格。定义边界条件及提取血流速度波后,应用Fluent软件进行动脉瘤数值模拟。结果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表现同其他部位动脉瘤相似。其流场表现为动脉瘤的流入动脉的小部分血流流入瘤内,而大部分血流因受到瘤颈部扰流的干扰,直接流入流出动脉。血流流入动脉瘤内后,经过复杂的血流运动后由瘤颈处流出,最后进入流出动脉。动脉瘤瘤顶部的血流速度较缓慢,压力较小,切应力几乎为0。瘤颈部的血流速度较快,压力及切应力相对较大。结论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瘤顶部的血流速度较缓慢,压力较小,切应力几乎为0,为动脉瘤破裂的好发部位;瘤颈部的血流速度较快,压力及切应力相对较大,为动脉瘤的生长及扩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分叉动脉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显微手术的治疗体会
7
作者 宋磊 宋仁兴 +1 位作者 秦时强 王增武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287-289,共3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开颅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9年收治的35例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破裂动脉瘤30例,未破裂动脉瘤5例。29例实施夹闭手术,6例实施包裹手术。结果术后死亡3例,其...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开颅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9年收治的35例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破裂动脉瘤30例,未破裂动脉瘤5例。29例实施夹闭手术,6例实施包裹手术。结果术后死亡3例,其余32例随访1~2年,依据GOS分级,恢复良好19例,中残6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5例。结论开颅手术是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有效的治疗方法,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分叉 夹闭术 包裹术
下载PDF
LVIS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闫亚洲 曾张伟 +5 位作者 吴一娜 赵开军 许奕 洪波 刘建民 黄清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6-191,221,共7页
目的 评价LVIS(low profile visualized intraluminal support)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MCA)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所有LVIS支架治疗的MCA... 目的 评价LVIS(low profile visualized intraluminal support)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MCA)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所有LVIS支架治疗的MCA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患者58例(58个MCA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和血管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包括动脉瘤的基本特征(动脉瘤最大径、瘤颈大小、远近端载瘤动脉直径)、治疗结果、随访资料等.根据Raymond分级评价术后即刻栓塞程度,影像学随访采用DSA和(或)MR血管成像(MRA),临床预后采用门诊和(或)电话随访.术后6个月行DSA随访,此后间隔1~2年行MRA及临床随访.与术后即刻栓塞结果对比,影像学随访治愈为动脉瘤不显影,改善为显影较前减少,稳定为显影同前,复发为显影较前增多.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临床预后,预后良好为mRS评分≤2分,预后不良为mRS评分3~5分,死亡为mRS评分6分.结果 5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Raymond分级Ⅰ级26例(44.8%),Ⅱ级11例(19.0%),Ⅲ级21例(36.2%).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4%(2/58),包括1例操作相关出血并发症和1例血栓栓塞并发症.48例患者接受DSA随访[5~4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0(6.0,12.0)个月],其中37个(77.1%)动脉瘤治愈,3个(6.2%)改善,6个(12.5%)稳定,2个(4.2%)复发;1例发生支架内狭窄,2例分别为被LVIS支架覆盖的分支血管发生狭窄和闭塞,均无症状.58例患者完成了临床随访[5~49个月,中位时间9.0(6.0,15.8)个月],未发生出血及缺血事件.结论 LVIS支架可尝试用于MCA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但其对分支血管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颅内动脉 血管内治疗 大脑中动脉分叉动脉 LVIS支架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35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磊 杨余玲 +1 位作者 聂庆彬 毛更生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年第5期290-291,共2页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8%-22%,其中分叉部动脉瘤约占80%。大脑中动脉瘤一旦破裂而未能及时救治者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由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位置相对表浅,且破裂出血的动脉瘤常合并局部血肿,显微手术可直视下夹...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8%-22%,其中分叉部动脉瘤约占80%。大脑中动脉瘤一旦破裂而未能及时救治者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由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位置相对表浅,且破裂出血的动脉瘤常合并局部血肿,显微手术可直视下夹闭动脉瘤并同时清除血肿,该术式目前也是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分叉动脉 弹簧圈 支架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不同分型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凯 谢满意 +3 位作者 王强 邱大志 孙振武 李中林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4期926-933,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形态学分型的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预后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在临床上预测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及制定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患者,并根据C... 目的:分析不同形态学分型的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预后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在临床上预测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及制定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患者,并根据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对动脉瘤进行解剖形态学分型,分析4种类型预后及术后脑梗死发生率有无差异,搜集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及形态学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共搜集符合条件病例93例,I型31(33.3%)例,II型19例(20.4%),III型30例(32.3%),IV型13例(14.0%),4种类型预后无明显差异(χ2=7.603,P=0.055)。年龄(χ2=18.422,P<0.001)、高血压病史(χ2=4.232,P=0.036)、术后脑梗死(χ2=25.522,P<0.001)、术前Hunt-Hess分级(χ2=12.319,P=0.001)对患者预后存在影响。对4种分型的动脉瘤患者术后脑梗死进行分析,发现IV型动脉瘤术后脑梗死发生率高于其他3种类型(χ2=8.422,P=0.03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脑梗死(OR=0.184,P=0.022)、年龄(OR=1.010,P=0.022)、术前Hunt-Hess分级(OR=2.683,P=0.025)是影响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术后并发症、术前Hunt-Hess分级、年龄是影响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4种类型的动脉瘤预后无明显差异,但IV型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术后脑梗死发生率高于其他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分叉动脉 形态学特征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4
11
作者 姚军 苏万东 +4 位作者 刘明 倪石磊 宫杰 迟令懿 马翔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23-826,共4页
目的总结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32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并行血管内治疗。男12例,女20例;年龄35~81岁,平均49.5岁。患者均有突发头痛病史,其中2例有意识障碍伴一侧肢体... 目的总结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32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并行血管内治疗。男12例,女20例;年龄35~81岁,平均49.5岁。患者均有突发头痛病史,其中2例有意识障碍伴一侧肢体活动受限;22例有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10例,Ⅱ级15例,Ⅲ级7例;Fisher分级:Ⅱ级24例,Ⅲ级8例。16例患者应用单微导管弹簧圈栓塞,7例应用双微导管弹簧圈栓塞,4例应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应用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应用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结果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示,除2例单微导管弹簧圈栓塞者获近乎致密栓塞外,余均获致密栓塞。术中18例蛛网膜下腔广泛出血,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3~7 d;余14例有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间断腰椎穿刺缓慢释放血性脑脊液。术后1周颅脑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1 d,2例出现局部脑缺血,经尼莫同等药物抗血管痉挛治疗1周后缓解。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7个月。患者无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术后3例一侧肢体瘫痪,1例术后失语,余无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术后3、6个月及1年复查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示致密栓塞的动脉瘤未再通。结论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法,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分叉 动脉 弹簧圈 血管内治疗
原文传递
经小翼点入路夹闭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明圣 王勇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7年第3期272-278,共7页
目的探讨经小翼点入路(MPT)夹闭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MbifA)的效果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2010至2015年经MPT夹闭Mbif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经MPT夹闭MbifA后,瘤颈残余1例,术后并发症5例,血管痉挛1例;无颞肌、面神经功能障碍... 目的探讨经小翼点入路(MPT)夹闭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MbifA)的效果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2010至2015年经MPT夹闭Mbif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经MPT夹闭MbifA后,瘤颈残余1例,术后并发症5例,血管痉挛1例;无颞肌、面神经功能障碍。GOS评分:出院时恢复良好(GOS 4~5分)32例,恢复不良(GOS2~3分)9例,死亡(GOS 1分)0例。远期随访:恢复良好35/41例(85%),恢复不良6/41例(15%),脑积水6例;无复发及再出血病例。结论经MPT夹闭MbifA安全、有效,损伤小、操作快,适合作为常见MbifA夹闭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翼点入路 大脑中动脉分叉动脉 显微神经外科
原文传递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与手术夹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宋泽 仇汉诚 +5 位作者 王凯 刘傲飞 周济 陈晓霖 赵元立 姜卫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1期2505-250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支架辅助栓塞和手术夹闭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3月45例Hunt-Hess 0~Ⅲ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45例患者分为支架辅助栓塞组(火箭军总医院2... 目的对比分析支架辅助栓塞和手术夹闭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3月45例Hunt-Hess 0~Ⅲ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45例患者分为支架辅助栓塞组(火箭军总医院20例)和手术夹闭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5例),对比分析两组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手术相关不良事件、临床及影像随访结果。结果支架辅助栓塞组与手术夹闭组完全闭塞率分别是90.0%(18/20)和92.0%(23/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5);术后6个月mRS≤2级分别是94.7%(18/19)和91.3%(2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分别是15.0%(3/20)和24.0%(6/25),手术夹闭组稍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3);支架辅助栓塞组经过2~24个月(中位数7个月)随访,19个动脉瘤中2个残留或复发,手术夹闭组经过2~14个月(中位数3个月)随访,23个动脉瘤2个残留或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1)。结论支架辅助栓塞治疗低级别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分叉动脉 支架辅助栓塞 手术夹闭
原文传递
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7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水仙 陈星宇 +6 位作者 阳清伟 郑维红 陈中杰 陈良义 朱仁敬 金首跃 林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评价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的连续7例急性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采... 目的评价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的连续7例急性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 TICI)血流分级评估术后血管再通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术后90 d临床预后。结果6例患者经多次单支架取栓血管均未通,遂以Y型双支架取栓均1次再通,其中5例mTICI血流分级为3级,1例为2b级;1例直接双支架取栓1次再通,mTICI血流分级为3级。5例患者(5/7)术后90 d m RS评分为1~3分,2例死亡。结论采用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1次再通率高,可缩短取栓时间,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双支架取栓 大脑动脉M1段分叉 脑梗死 血管再通
下载PDF
不对称的大脑中动脉分叉结构与动脉瘤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磊 韩思勤 +2 位作者 郝伟丽 王香领 张学敬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8-583,共6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分叉的形态学特点与动脉瘤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脑部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的65例MCA单发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组)资料,同时选择170例同...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分叉的形态学特点与动脉瘤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脑部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的65例MCA单发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组)资料,同时选择170例同期门诊中无动脉狭窄及脑动脉瘤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并分析其影像学资料中相应形态学参数。分叉顶角定义为φ1,φ2和φ3分别代表小、大外侧角,D2、S2、C2、T2和E2分别代表与主干血管形成小外侧角的一侧分支血管的直径、横截面面积、周长、曲度和椭圆率,D3、S3、C3、T3和E3分别对应对侧分支血管的相应参数。比较2组成员间MCA分叉的形态学参数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MCA动脉瘤形成的独立因素,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影响MCA动脉瘤形成的独立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1)参数比较:动脉瘤组的φ1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而φ2、φ3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组的D3、S3、C3、T2、T3和E2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分支血管对称性方面,2组患者φ3/φ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3和φ3/φ2值为动脉瘤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4.493,95%CI:1.414~14.278,P=0.011;OR=30.676,95%CI:9.884~95.202,P=0.000);φ2为动脉瘤形成的独立保护因素(OR=0.880,95%CI:0.844~0.918,P=0.000)。(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φ2的曲线下面积最大,达到0.93,最佳截断点为104.5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7%和85.9%。结论正常的MCA分叉更接近于对称的结构,而载瘤动脉分叉接近不对称的结构,具体表现为两侧外侧角及分支血管直径的不对称。小外侧角是预测MCA分叉动脉瘤形成的最佳形态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分叉 不对称结构 形态学参数
原文传递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宽颈动脉瘤(附2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昱 张扬 +5 位作者 晁迎九 高歌 顾大群 余舰 牛朝诗 李冬雪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总结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宽颈动脉瘤临床经验。方法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宽颈动脉瘤27例。结果 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栓塞效果依据改良Raymong分级量表:完全栓塞24... 目的总结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宽颈动脉瘤临床经验。方法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宽颈动脉瘤27例。结果 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栓塞效果依据改良Raymong分级量表:完全栓塞24例,瘤颈残留2例,瘤体残留1例;术后22例获随访6~24个月,均无动脉瘤破裂再出血。22例均行DSA复查。19例致密栓塞的动脉瘤复查,未见复发。瘤颈残留2例复查,1例动脉瘤瘤颈未再显影,1例稳定无变化。瘤体残留1例复查,考虑复发后再次栓塞治疗。结论选择合适的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宽颈动脉瘤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动脉 大脑中动脉分叉 栓塞 支架
原文传递
脑囊虫病合并大脑中动脉分叉部破裂动脉瘤一例
17
作者 李绍祥 陈碧灿 +3 位作者 张宸睿 董炜程 陆建梅 张晓东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6-417,共2页
经文献检索,脑囊虫病合并相关性动脉瘤破裂的病例较为少见。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夹闭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破裂动脉瘤,术中分离右外侧裂时可见3个半透明囊状病变,术后病理学证实为囊尾蚴。术后第2天给予患者口服吡喹... 经文献检索,脑囊虫病合并相关性动脉瘤破裂的病例较为少见。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夹闭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破裂动脉瘤,术中分离右外侧裂时可见3个半透明囊状病变,术后病理学证实为囊尾蚴。术后第2天给予患者口服吡喹酮片抗囊虫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患者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市第一人民医院 动脉瘤破裂 破裂动脉 外侧裂 文献检索 病理学 大脑中动脉分叉
原文传递
弹簧圈或联合支架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M1末端分叉处动脉瘤21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光贵 罗来兵 +2 位作者 魏巍 马术强 李春国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3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弹簧圈或联合支架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M1末端分叉处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1例脑中动脉M1末端分叉处动脉瘤患者,共22个动脉瘤,均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8例,弹簧圈联合支架栓塞治疗13例(宽颈动脉瘤中... 目的观察弹簧圈或联合支架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M1末端分叉处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1例脑中动脉M1末端分叉处动脉瘤患者,共22个动脉瘤,均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8例,弹簧圈联合支架栓塞治疗13例(宽颈动脉瘤中联合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2例、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4例、Lvis支架辅助栓塞3例,相对宽颈动脉瘤采用支架微导管辅助栓塞4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栓塞效果按照改良Raymond分级为Ⅰ级15例、Ⅱ级5例、Ⅲ级1例。18例患者随访6~30个月,无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弹簧圈或联合支架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M1末端分叉处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栓塞 弹簧圈栓塞 大脑动脉M1末端分叉动脉 大脑动脉动脉
下载PDF
不同部位大脑中动脉动脉瘤CT血管成像形态学的差异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甲丰 陈勇春 +5 位作者 林博丽 陈丽芳 王豪 赵兵 杨运俊 郭献忠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9期2118-212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CT血管成像(CTA)形态学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63例患者的612个MCA动脉瘤。通过观察CTA图像将MCA动脉瘤按部位分为分叉处动脉瘤和其它部位动脉瘤...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CT血管成像(CTA)形态学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63例患者的612个MCA动脉瘤。通过观察CTA图像将MCA动脉瘤按部位分为分叉处动脉瘤和其它部位动脉瘤,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部位动脉瘤形态学表现的差异。结果612个MCA动脉瘤中位于分叉处409个(66.8%),其中破裂动脉瘤280个,发生率远高于其它部位(P=0.001)。分叉处动脉瘤在动脉瘤大小、瘤颈宽度、动脉瘤高度、动脉瘤高度与血管径比(SR)、垂直高度与瘤颈宽比(AR)、血管角度、血流角度、血管管径、动脉瘤形状、冠状面朝向和横断面朝向等方面与其他部位动脉瘤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A不同部位动脉瘤形态差异显著的参数为SR(OR=1.143,95%CI:1.002~1.303,P=0.046)、血管角度(OR=1.016,95%CI:1.009~1.024,P=0.000)、动脉瘤形状(OR=1.648,95%CI:1.118~2.431,P=0.012)、冠状面朝向(OR=0.519,95%CI:0.336~0.802,P=0.003)。结论MCA动脉瘤部位与动脉瘤的破裂有关,MCA分叉处的动脉瘤更易发生破裂,可能与CTA动脉瘤形态学参数SR、动脉瘤形状、血管角度及瘤顶冠状面朝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颅内动脉 动脉瘤形态 大脑中动脉分叉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案对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处动脉瘤患者近期疗效及对术后感染复发情况的影响分析
20
作者 宾再青 尹佃敏 唐奇勇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动脉瘤患者近期疗效及对术后感染、复发情况的影响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46例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开颅手术组(26例)、...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动脉瘤患者近期疗效及对术后感染、复发情况的影响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46例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开颅手术组(26例)、介入栓塞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近期疗效,术后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复发情况。结果:介入栓塞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开颅手术组患者,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开颅手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术后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开颅手术组患者术后感染率高于介入栓塞组患者(15.38%vs5.00%),而术后复发率低于介入栓塞组患者(0.00%vs10.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动脉瘤患者近期疗效均尚可,前者具有术后复发率、治疗费用低优点,后者具有术后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优点,临床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经济状况选择最优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手术 介入栓塞术 大脑动脉M1段分叉动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